火星曾經是藍色的嗎?火星隕石的發現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歷史

2020-12-04 星星知火

科學家們在一顆火星隕石中發現了40億年歷史的含氮有機分子,為這顆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科學家稱,這塊名為ALH 84001的隕石是1500萬年前從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噴射而出的。它於1984年在南極洲被發現。

藍色火星

這一發現是由來自東京理工學院地球生命科學研究所(ELSI)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太空與航天科學研究所(JAXA)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做出的。

科學家們說,氮分子的發現為了解火星曾經是什麼樣子提供了線索。具體來說,火星上的水可能曾經使它的外觀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紅色星球有顯著的不同。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由於碳酸鹽巖礦物通常會從地下水中沉澱出來,這一發現表明,早期的火星是溼潤的,富含有機物,可能適合居住,有利於生命的開始。早期的火星可能更『像地球』,更少氧化,更溼潤,富含有機物。也許是『藍色』。」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專家們指出,儘管有機化合物可能在火星近地表保存了數十億年,但火星目前的表麵條件過於嚴酷,大多數有機物難以生存。他們在聲明中解釋說:「研究小組在ALH84001碳酸鹽中發現的含氮有機化合物似乎就是這種情況。這些碳酸鹽似乎在40億年前就被困在礦物質中,並保存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才被運送到地球上。」

關於含氮有機物的起源有兩種理論

ELSI的科學家小林聰子在聲明中說:「有兩種主要的可能性:它們可能來自火星外部,也可能是在火星上形成的。」在太陽系的早期,火星上可能有大量的有機物,比如富含碳的隕石、彗星和塵埃顆粒。其中一些可能已經溶解在鹽水中,被困在碳酸鹽中。」

另一種可能性是,早期火星上的化學反應形成了含氮有機物,研究小組負責人、JAXA研究科學家小池瑞穗(Mizuho Koike)說。不管怎樣,研究人員說,在火星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紅色星球之前,它就已經存在有機氮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模擬出火星曾經的環境,竟然也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人類在古時代就已經知道火星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直到19世紀末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在望遠鏡裡首次看到了火星表面乾涸的河床,認為這顆星球在遠古時期曾出現過智慧生命,而表面那些縱橫交錯的河床就是人工開鑿的運河,那麼這顆紅色星球在那個時候並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表面不僅有河流甚至還有大面積的海洋存在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紅色星球上不斷有新發現,雷射檢測一顆隕石
    火星一直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2020年7月份,阿聯、中國、美國三國將先後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探測器對這顆紅色星球開展科學探索。那麼在之前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美國的「好奇號」到底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了什麼,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看。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顆紅色星球
    人類從未去過火星。但是,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向地球發送了數十次探查。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關於火星的事實僅限於過去太空探索的發現。儘管行星位於地球附近,但由於物理原因,很難在其上收集信息。幸運的是,科學機構和國際組織繼續進行探索,以進一步研究我們鄰近的星球。過去的研究發掘了一些發現,為這個神秘的星球提供了啟示。
  • 火星上存在更多的水?專家在這顆紅色星球的極地冰蓋下發現了鹽湖
    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宣布,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許多液態水,這意味著這顆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這位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打了一劑強心針。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已經證明,在火星南極的Ultimi Scopuli地區的底部存在液態水。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這顆紅色星球
    您會發現兩個行星的表面積大致相同。這增加了人們對這個星球的吸引力,激發了人們對該星球的科學探索。3.火星的質量為6.39 x 1023千克,大約是0.11個地球。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只有地球的11%。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適合紅色星球的血腥色彩,羅馬人將它命名為戰爭之神。事實上,羅馬人抄襲了古希臘人,他們也將這個星球命名為戰爭之神阿瑞斯,其他文明通常也會根據其顏色給出行星的名稱,例如,埃及人將其命名為「她的Desher」,意思是「紅色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火星」。
  • 火星,古今中外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從未停止過探索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它的質量、它的密度、它的大氣、它的表面溫度、它的運行速度等等,剛好孕育了生命,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成就了擁有智慧的我們。在太陽系八兄弟中,和地球最接近的非四弟火星莫屬了。這顆星球因為在其稀薄的大氣中,懸浮著許多氧化鐵顆粒,所以看起來呈現紅色。火星離我們最近約有5500萬公裡,最遠則超過4億公裡。
  •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一條呈藍色的河床,這其實是河流的淤泥?
    目前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已經遠遠超過其它行星,在這顆紅色星球的地面上有火星車在探索,而火星的軌道上還有探測衛星在運行,但這顆星球上依然存在大量的未解謎團,前不久來自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火星上存在藍色河床的原因,並且還證實了在遠古時期火星表面曾大部分區域都是被水淹沒的。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8年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周三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了八年。火星車於2012年8月5日降落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去年,火星車探測到火星上甲烷含量「異常高」,2018年美國航天局(NASA)透露,它發現了有機分子。
  • 揭秘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本報濟南5月30日訊(記者 範佳 實習生 馬卓儀) 真的有火星人存在嗎?「火星移民」能否實現?6月2日(本周六)上午9:30,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將做客第160期齊魯大講壇,在省博一樓報告廳為您揭秘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歐陽自遠曾介紹,中國開展火星探測的可行性論證與探月工程幾乎同步。
  • 這就是為什麼火星是紅色和死亡,而地球是藍色和生機
    為了擴展,火星和地球顯示出我們的星球比我們的紅色鄰居更大,更友好。火星,這顆紅色的行星,沒有磁場來保護它免受太陽風的影響,這意味著它可以以地球沒有的方式失去它的大氣層。想像一下我們的太陽系早期,可追溯到數十億年前。
  • 火星大氣層中的碳為什麼會消失?
    現在的火星是一個冰冷,乾燥以及可能沒有生命的世界,但我們越來越發現曾經的火星並不是這個樣子。火星科學實驗室目前在這顆行星表面漫遊並發現了很多證據表明這顆紅色的星球曾經是溫暖並且溼潤的。圖解:漫遊者機遇號勘測這紅色星球——蓋蒂圖片庫它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火星的大氣層——更確切地說,火星缺少一個足夠稠密的大氣層來阻止火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到太空中。火星大氣層中的成分是什麼?主要是二氧化碳,並且看起來火星曾經擁有豐富的二氧化碳。所以所有的二氧化碳發生了什麼?
  • 火星上出現藍色「水滴」?
    火星是一顆離地球較近行星,軌道距離約為5千萬公裡,它一直以乾燥和乾旱而聞名,塵土飛揚的紅色沙丘幾乎布滿每一寸土地,倖存下來的一點水幾乎完全已冰和永久凍土形式存在,所以火星基本被大多數科學家判為不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之一,無可厚非的是,火星上面礦物確實很豐富。
  • 人類即將登錄火星,火星探測器帶你提前觀賞紅色星球
    2015年4月,火星上的日落。其實,我們有很多人夢想著探索宇宙,特別是紅色星球。火星的日落和地球有區別嗎?2020年初從火星表面看到的地球和金星的照片。若你站在火星遙望地球有什麼感想?土地向夏普山(Mount Sharp)傾斜的方式表明,水流曾經存在這個盆地。
  • 《紅色星球》帶你走進火星的前世今生
    「地球」嗎?這顆紅色的星球到底適不適合人類居住呢?我們還是先跟隨《紅色星球》來認識一下這顆神秘而又令人充滿期待的星球吧!《紅色星球》用五章高清圖文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被西方稱之為「戰神」的紅色行星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讓我們看到獨特而壯觀的火星地形圖;火星漫遊車們的奇幻之旅;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新證據;未來可能的火星地形改造和移民計劃。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Cred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神秘的地球uux.cn這塊巖石並非來自地球,它來自火星。Bizzarro最終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這塊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隕石僅重15克,他的研究小組就此揭示了幾乎貫穿火星整個歷史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爆發記錄。
  • 人類發射了46顆火星探測器,科學家為什麼痴迷這顆「紅色星球」?
    在廣闊的外層宇宙空間中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解決這些謎題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地球之外科學家最喜歡研究的星球是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從內到外的第四顆行星,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53%,是地球尺寸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與地球的傾斜度幾乎相同,但是目前的火星是一個充滿沙丘和礫石的沙漠星球。火星既不溫暖也不潮溼,並且沙塵暴終年發生。與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看起來非常平坦。火星上的火山口和峽谷是在遠古時代形成的,但它卻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科學家們為什麼喜歡與之「接近」?
  • 【天文】紅色火星:藍色地球的未來 氣體散逸帶來的生命流逝
    看一下這張圖,圖片中那個很薄的藍霧氣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就是這層看似脆弱的一層膜,保護著我們免受類似隕石的外來天體的侵擾。如果這層大氣慢慢的逃逸到太空中,我們就完全裸露到宇宙中了,那時我們也就走到了盡頭。
  • 「天文」紅色火星:藍色地球的未來 氣體散逸帶來的生命流逝
    先拋去這些政治因素不提,探索太空還有其他意義嗎?答案是當然有啦,探索地外生命,發現地外文明,開發地外資源等等。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地球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我不知道我是怎麼來的,但是我想知道我是怎麼沒的。也許你還不知道,每分鐘大約有400磅的氫氣和7磅的氦氣離開地球飛入太空中。他們將一去不復返。地球的大氣就由氫氣氦氣和其他氣體組成的。
  • 探測器在火星發現巨大冰坑,再次證明火星存在水的事實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處在宜居帶的邊緣,有稀薄的大氣層,它在現在看來就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為了探索火星,科學家先後發射了數十顆探測器,包括軌道探測器和火星車。科學探索探索火星的首要目標是尋找火星可能存在的水,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水就是生命之源,只要有水,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