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是中國五嶽之一,有個四字成語』『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用來形容衡山的。到了中國的習俗中,習慣把山南水北稱之為陽,顯而易見著名的旅遊景點——衡陽也因為沾了衡山的光而得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衡山因其它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所以才以一「衡」字來描繪這座山。
衡山因美的自然風光和佛、道兩教並存的人文景觀而著稱,被譽為「中華壽嶽」。景區內深谷青翠、飛瀑流泉,處處透著一份靜意,分散著星羅密布的寺院廟宇,更為衡山添加了不少虔誠的氣韻。有人說是那山上的霧氣讓廟宇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倒不如說是廟宇讓山上的霧氣充滿仙氣。衡山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沿革,它是漢傳佛教的聖地,這裡是佛教禪宗「南宗」的祖源,南宗的「南嶽派」在這裡開派。在近代史上,它又是南中國的抗戰聖地,香爐峰下「南嶽忠烈祠」,祭奠、埋葬著在抗戰正面戰場中陣亡的中國軍人。它的建築有點像古時候皇帝御駕是臨時的寢宮,既有正殿又有御書樓還有寢宮潘龍殿等建築。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有一番故宮的風貌。
別看衡山現在很風光,但它也是經過了幾億年艱難的發展才變成了今天這等模樣。眾多的山峰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構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狀山體景觀。在衡陽有個不成文的自然定律,凡是超過了1000米的山峰那麼它一定是花崗巖呈巖基巖株狀產出。
回雁峰無疑是衡山文化的一絕,眾所周知衡陽屬於南方,那麼北方的大雁往往會聚集在這裡過冬,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在去北方。山形似一隻鴻雁伸頸昂頭,舒足展翅欲騰空飛翔,可能也因為大雁的原因讓人把山聯想成與它一樣的物了。著名的石鼓書院也建在這裡繁衍生息,有了思想有文化的山仿佛才不顯蒼白與單一,山給人靈感,人賦予山靈魂。
作為一名自媒體小白,做了14天的自媒體成功實現了把0收益進行到底。有人說:''沒有利益的事你還去做是不是傻?「但我到這裡做了14天的稿子難道真的沒有收穫嗎?首先,我學會了堅持,堅持著做每一件事情,堅持每天接收新的實物。其次,我學會了認真,對自己的稿子認真,對自己的學業認真,對自己的未來認真。還有就是已經開始接觸到了社會,賺錢沒那麼容易,在有條件專心致志學習的時候多學習。
下面是我建議大家去衡山旅遊的一點小建議1、不要假期去衡山,體驗感差。
2、不要帶太多水,山上水沒多貴。
3、買東西時多砍價,砍對摺那種。
4、多帶點衣服。
5、不要一個人來,最好有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