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大先研院李智軍教授團隊開發多地形環境下無拐支撐的新一代步行外骨骼
機器人,推進了我國外骨骼機器人在康復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據了解,該款機器人基於仿生學和人體工程學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重約40kg,能夠根據不同穿戴者的身高進行調節,是目前國內自由度數最多的外骨骼機器人。
近年來,我國醫療機器人
應用效果良好,不斷滲透。2014年我國開始引入外科手術機器人,目前主要是一些中心城市的三甲醫院才有引進,整體而言,醫療機器人在我國醫療領域的應用還處於導入階段,無論是機器人本身的技術還是醫護人員的操作能力都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不過從應用效果來看,規模化使用醫療機器人將是未來醫療領域的一個趨勢。
醫療機器人在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湧現出物流、配藥、採血、膠囊等多種類型的輔助機器人和
服務機器人。其中手術機器人佔比16%,康復機器人佔比41%,輔助機器人佔比17%,服務機器人佔比8%,其他類型機器人佔比17%。
醫療機器人產業市場發展格局
2019年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擴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擴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由去年的上海、廣東、天津三個地區擴大到了21個省、市、自治區,並對試點目標各方面的要求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隨著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正進入飛速發展階段。2018年市場規模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4.4%。此外,還在全球醫療機器人產業中開始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美國達文西機器人引導發展,但中國企業正在快速跟進。在康復機器人領域,中國已經有多家領軍企業。在輔助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在數量上具有明顯優勢,涉足領域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