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被指抄襲6年後,剛獲本校調查「不構成抄襲」結論,其3名博士又被舉報抄襲,上海財經大學(以下簡稱「上海財大」)被舉報者指責存在「抄襲窩案」。
近日,上海財大教授徐國祥指導過的3名博士,被人指出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而他本人在6年前,亦被人舉報抄襲。2019年3月,上海財大剛給出調查結果,認為其不構成抄襲。
徐國祥系該校統計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模範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稱號。
近日,上海財大學生張程(化名)發現,經徐國祥指導,取得博士學位的餘明元、蔣迪娜、牟嫣等人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其中,餘明元的論文有一半以上的內容,與早先他人發表過的論著雷同,餘明元曾任多家資產管理公司高管。蔣迪娜與牟嫣的論文中,也有數十頁內容,與已發表過的論著內容雷同。
此外,原文中的數據錯誤、單詞拼寫錯誤等細節,也「複製」出現在被指抄襲的論文中,一些地方還有漏寫的情況。
7月1日,上海財大統計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尤進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學校學術委員會應該已經啟動了調查程序,是否認定為抄襲,還需等最終的調查結果公布。
抄來的博士論文?
蔣迪娜與牟嫣分別於2008年、2009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其論文中同樣存在上述問題,與多篇早先發表的論著內容雷同。
在徐國祥的指導下,餘明元2004年完成了博士論文。公開資料顯示,餘明元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天治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總監、上海添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等職。
其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股票投資風險控制研究》,正文部分共七章136頁。經《中國經營報》記者核查,該論文有71頁內容與2004年之前發表的論著完全相同。其中與陳忠陽2001年編著的《金融風險分析與管理研究——市場和機構的理論、模型與技術》雷同最多。陳忠陽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在餘明元論文中,從第一章開始,直到第四章前半部分,一共53頁內容,共37頁與陳忠陽的論著雷同。
其次,餘明元的論文還與葉中行、林建忠1998年編著的《數理金融——資產定價與金融決策理論》,共存在14頁完全相同。除此之外,還與朱寶憲、潘麗娜2002年發表的《中國股市的風險測度》,姜茂生、張雪麗2001年發表的《分散化投資降低證券組合風險的實證研究》,以及杜海濤2002年發表的文章《中國股市流動性風險測度研究》大量雷同。餘明元論文第七章的整章內容,幾乎全部取自《中國股市流動性風險測度研究》。
張程還發現在這些論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錯別字、單詞拼寫錯誤以及漏抄抄錯等問題。
《中國股市流動性風險測度研究》中一處內容為「假設置信度為95%情況下,指數化投資組合每億元的流動性風險值為1.019%。該指標解釋為:當拋售價值為1億元市值的一攬子指數投資組合時,由於流動性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0.010612%(或10612.47元)的概率僅為5%」。在餘明元的論文中,這一處的文字與上述內容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將流動性風險值寫為「0.010612%」。
又例如,餘明元論文第81頁,「……1994年和1995年兩年共融資不到73億元,而1996年一年就上市融資224.45元」(少寫「億」字,記者注)、將「exotic deriva-tives」寫成「exotic deriveatives」等。
蔣迪娜與牟嫣分別於2008年、2009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其論文中同樣存在上述問題,與多篇早先發表的論著內容雷同,下文的比對以相似內容較多的一章為例。
蔣迪娜現為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其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為《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周期性問題研究》。蔣迪娜論文第三章共18頁,近16頁內容,與王金明2006年的博士論文《我國轉軌時期經濟周期波動的特徵分析及監測方法的應用研究》第三章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只有少數內容有所刪改。
牟嫣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於隨機前沿法的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在第三章中,從第40頁到第57頁的內容,幾乎全部與王林2007年的碩士論文《隨機前沿方法及其在商業銀行效率度量中的應用》中第二章的內容雷同。
在蔣迪娜論文的第38頁,有一處文字為「鐵礦石需求擴大了好望角型船市場的持續繁榮,日本上半年鐵礦石進口另外一個原因是動力煤貿易量的大幅度提高」,與2005年姜曉依、劉建林發表的《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演變機理》中的一處內容雷同。不同之處是,前者的表述中缺漏了幾個字,在後者的論文中為「日本上半年鐵礦石進口微增1.3%」。牟嫣論文的第115頁,將「安逸生活(QuietLife)假說」中的「Quiet」,寫成「Quite」。
論文如何通過?
2013年時,就有人匿名舉報徐國祥的著作涉嫌抄襲。
據《上海財經大學學術行為規範及管理規定(2015年6月修訂)》,禁止抄襲他人已發表或未發表的作品,或者剽竊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擅自使用在同行評議或其他評審中獲得的學術信息。
尤進紅7月1日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他已知曉此事,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應該已經啟動調查流程,學術委員會最後會給出是否抄襲的結果。在上述三人的論文中,有著明顯的抄襲現象,這樣的論文是如何通過答辯和指導教師的批閱的? 論文的指導教師無疑有重要責任。據教育部2012年通過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規定,「學位申請人員應當恪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應當對學位申請人員進行學術道德、學術規範教育,對其學位論文研究和撰寫過程予以指導,對學位論文是否由其獨立完成進行審查」。
《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次撥打徐國祥的手機,未能接通。又通過簡訊詢問其多名博士生論文涉嫌抄襲的情況,截至發稿尚未回復。而此次對餘明元等人的舉報,實際上也是舉報徐國祥抄襲事件的餘波。
2013年時,就有人匿名舉報徐國祥的著作涉嫌抄襲。當時在上海財大統計與管理學院任教的一名教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徐國祥曾公開辯解,自己並沒有抄襲。之後,又有匿名信指出其具體涉嫌抄襲的論著,徐國祥沒有再回應。
2017年9月,包括上海財大張程在內的五名學生,實名向上海財大學術道德委員會、紀委及信訪辦寄去舉報信,舉報徐國祥於1994年出版的專著《股市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涉嫌抄襲。此次舉報未得到任何回復。
據《上海財經大學學術行為規範及管理規定(2015年6月修訂)》,學術道德委員會在接到實名舉報後,應當在30天內進行處理,可以會同被舉報人所在學院(所)負責人及其學術委員會成員共同討論,並聽取被舉報人的申辯和解釋,再投票以簡單多數方式決定是否對該項舉報正式立案調查。
2018年底,經媒體報導此事後,張程繼續向上海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舉報。2019年3月11日,張程得到了上海財大的答覆。答覆稱,學校將徐國祥的兩本書籍與涉嫌被抄襲書籍進行了比對。「通過詢問被舉報人徐國祥、向出版社進行調查、查閱同時期出版其他書籍等工作,並經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會議研究審議」,認定被舉報的兩本書籍均不構成抄襲。
這樣的答覆沒有得到舉報者的認同。張程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學校應調查在此之前出版的文獻,而不是同時期出版的其他書籍,調查的範圍也應該更大。學校還應給出最終的調查結果,「哪一頁哪一段哪幾行『適當引用了』或者『抄襲了』哪本著作」。
上述教師認為,學校調查的結果不夠公開透明,沒有給出具體的結果。他建議由教育部成立調查組負責調查,「並且要將最後的調查比對結果公開,也要將參與調查此事的專家名單公開」。
對於此次舉報的三篇涉嫌抄襲的博士學位論文調查進展如何,7月1日,上海財大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小兵稱,自己並不清楚此事,具體經手此事的應該是學術道德委員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被舉報學位論文抄襲的湖南大學馬曉慧和黎石秋,學位論文的導師均為王全興。王全興現為上海財大法學院教授,同時也是學術委員會的成員。
萬笑天本報記者郝成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