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有十大原理,下面我會一一展開敘述和發表一些我對這些原理的觀點。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失去與得到總是如影隨形。為了得到某一件我們喜愛的事物,我們就不得不去犧牲另一件事物或者付出本來可以花在其他事物上的金錢、時間或者精力。例如,小A作為一名大學生,他選擇了花四年的時間去學習他所想要學習到的東西,他付出了學費、精力、和時間。但是假如他不去上大學,而是選擇了出去找工作,打工賺錢,那麼他就可以轉的到金錢來養活自己。但是,人總是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放棄另一條路。我們只能在作出抉擇時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因為人生關鍵的就是那麼幾步,走好了,你的一生也許不能平步青雲,但至少可以讓你平穩前行。
效率與公平是天平秤的兩邊,一邊的加重必然會導致不平衡。而社會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好的政府總是希望能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但結果卻總是那麼不如人意。例如,福利制度失業保險的設立,是為了幫助處於困難中的人們,不至於讓他們掉進飢餓的深淵。還有個人所得稅,要求經濟上的成功人士繳納更多的稅去緩解貧富差距,但是這些政策往往便是降低了效率。因為,當政府要求富人把他們的收入分配給窮人時,富人便會產生厭噁心理,而窮人則會產生依賴懶惰心理,結果是生產的產品和物品都減少了。然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不充分以及勞動力的不完全發揮。
對於生活中的各種權衡取捨,我們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用合理的判斷和邏輯推理作出決策,正像一盤棋,錯一步,便可能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