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場白」也是為我以前寫過的幾篇「
網絡經濟」文章做一個小結,那些文章大體討論了三件事情,即有關網絡經濟的三個基本原理。在我看來,哪怕全球資訊網技術把它的技術可能性推廣到極限,也還是要服從這三個經濟學原理,只要經濟制度(資源配置方式)是「市潮導向的,是以「效率」為核心目標的,並且只要「分工」和規模經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徑。
----第一個原理叫做「專家控制(expertcontrol)」。專家的經驗之所以越來越重要,是因為信息在
網絡經濟裡傳播的成本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在信息使用的總成本裡,網上檢索和處理信息的成本(例如「時間」)佔了越來越大的比重,以致我們通常只是「知道」網上存在著我們需要的某類信息,卻不願意花時間去找到它們。當檢索和理解信息的費用超過一定限度時,僱傭「專家服務」就成為合理的選擇。與傳統產業裡的專家服務不同的是,網絡在原則上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集結「專家服務」的市場,從而每一個專家可以變得更加專業化而不至於損失規模經濟效益。
----顯然,隨著專業化的深入,專家與普通人(即從事其它專業的人)之間關於該類專門知識的信息將越發不對稱,於是需要有人專門從事將這類專業知識與其它類別的專業知識適當整合的工作以應付潛在的大眾需求。這樣,知識的層次漸漸深化,在最深層的知識到大眾需求之間的,是一個專家服務的鏈條,也可以叫做「知識價值鏈」。關於這一知識價值鏈,普通人感到興趣的僅僅是它所提供的服務的價格,他們早已放棄了啟蒙思想家那種對世界做「百科全書」式的追究的態度。
----這導致網絡經濟的第二個經濟學原理——「縱向整合(verticalintegration)」。那些缺乏縱向整合的知識鏈條總是產生更高的「總體佔用成本(total-ownershipcost)」,因為讓客戶自己鑽到知識鏈條的各個環節裡去學會使用深層專業化的知識就等於強迫每一個使用者成為各個環節的專家。而經過縱向整合的知識鏈條,對使用者來說相當於一個整體商品,只要它的售價低於它的使用價值,使用者不必擔心將來會支付額外的知識鏈條的維修費用。
----但是從最深層次的知識到大眾需求層次,原則上可以有無數條縱向整合的道路。通過哪一條路徑建構知識價值鏈,這是企業家承擔的工作,只有他們敏銳地覺察到潛在的大眾需求以及滿足這一需求的各種可能的知識整合當中潛在利潤率最高的那些知識鏈條。
----這導致我要總結的第三個經濟學原理:「大規模的量身訂製(mass-customization)」。在傳統經濟裡,為特定客戶「量身訂製」是很昂貴的,通常意味著特權價格(包含一部分「炫耀性消費」的價格)和超額利潤。即便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量身訂製也意味著更高的價格,因為流水線的開通要求最小經濟規模的訂單。所以,當人們只能以傳統方式集結市場需求時,他們只能小批量生產特殊款式的服裝,並且支付比大批量生產的服裝(意味著規模經濟效益)高得多的費用。但是網絡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任何特殊款式的服裝都面對著全球範圍的潛在市場,而且最重要的是集結這一全球市場所需要的費用正以網絡經濟(例如eBay)的擴展速度迅速下降。而全球範圍的市場集結使得每一個本土性的「特殊款式」僅僅對本土的客戶而言是「特殊」的款式,對全球的客戶而言,它是「批量」的從而是「常規」的。商品一旦可以批量生產,就具備了按照相應的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和競爭性價格的技術經濟條件。於是這整個事情就可以被定義為「大規模量身訂製」。
----其實,這三個原理也適用於傳統經濟,只不過在網絡經濟裡面它們表現得格外突出而已。換句話說,網絡的大規模集結使得這三個原理所代表的經濟力量與傳統經濟裡起作用的其它經濟力量相比越來越佔據主導的位置。假如我的這些理解都正確,那麼我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展開討論的,是這三個經濟原則主導下的經濟可能呈現出的其它面相,例如它的社會學,政治學,以及道德哲學方面的特徵。這也算是對這份專業化刊物的一種面向大眾需求的「知識整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