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 經濟總量狹義指社會財富總量即社會價值總量,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真正財富總量,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狹義的經濟總量是有效經濟總量,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廣義指所有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既包括有效經濟總量,也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範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範圍的過程。
GDP增長方式 以GDP增長為經濟增長的指標與目標的增長方式。
創業型經濟 以創業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模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從廣義上講,人類經濟就是創業型經濟,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就是人類創業的過程,包括人類一次創業與二次創業;從狹義來講,只有知識經濟時代,以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為主要方式的大眾創業經濟增長方式,才是創業型經濟。狹義的創業型經濟作為增長方式是再生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組成部分,也是知識經濟這一經濟形態的組成部分。
發展模式 即發展的目標、方法與途徑。隨著生產的社會化、知識的功能化與社會的經濟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全面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社會的整體發展;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社會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新常態經濟把增長放在發展中定位,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用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包容GDP 增長。
經濟學方法 研究經濟現象、把握經濟規律、認識經濟本質、把經濟學原理運用於經濟實踐活動中的方法。由於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對稱分析方法是科學經濟學的最基本方法。由於經濟現象是複雜性現象,經濟學方法除了對稱方法,還有五維空間方法、複雜系統論方法,抽象與具體相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規範與實證相統一方法等。
經濟學方法論 關於經濟學根本方法的理論。經濟學方法論決定經濟學基礎理論。如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的根本方法是實證方法,所以西方經濟學認為一般均衡論是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對稱經濟學認為實證性與規範性的統一是經濟學的根本方法,所以對稱經濟學認為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方法論;不同的經濟學方法論,產生不同的經濟學範式。經濟學根本方法是否科學,決定經濟學是否科學。由經濟學的對象決定,只有實證性與規範性統一的對稱分析方法才是經濟學的科學方法,只有以對稱分析方法為根本方法的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的經濟學。
基礎理論 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範疇、判斷與推理。科學的基礎理論,指科學的基本概念、範疇與原理。
經濟學基礎理論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範疇、判斷與推理,包括經濟學體系的出發點與經濟學的根本方法。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
一般均衡理論 用價格來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處於供求相等狀態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狀態的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也是西方經濟學包括剩餘價值理論與帕累託改進理論的理論基礎。一般均衡理論必然要求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因此價格經濟學是以一般均衡理論為理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的核心。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以商品供求均衡關係作為分析經濟現象的基本參照系的經濟學研究與經濟解釋方法,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
價格經濟學 通過把價值歸結為交換價值,把價格和價值劃等號、金錢和財富劃等號、賺錢和創造財富劃等號、把經濟發展歸結為GDP增長、只會邊際效率分析不會邊際效益分析的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方法 以一般均衡理論為基礎、價格經濟學為核心、把價值歸結為交換價值對人類一切經濟活動進行邊際效率分析的方法。
對稱經濟學範式 用對稱方法與「五維空間」方法,以主體與客體相對稱、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為基本原則與基本線索,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相對而言的經濟學範式。
東方經濟學 運用東方對稱非線性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全面反映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包括樸素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對稱經濟學就是東方經濟學中的科學經濟學階段。
中國經濟學 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1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
中國經濟學範式 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對稱邏輯、對稱哲學萌芽運用到現代成熟的經濟學中,形成主觀與客觀、思維與存在、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相對稱、規範與實證相統一的經濟學範式,是通過中國經濟學範式體現出來的人類一般經濟學的範式。
西方經濟學 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慨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範式 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範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
信息經濟學 研究信息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與發展規律,信息產業作為新的產業形態、信息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態的形成與發展規律的學科。在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信息經濟學建立在對稱平衡論基礎上。在西方經濟學範式框架中,信息經濟學建立在一般平衡論基礎上。在對稱平衡論基礎上,信息經濟學是對策論的基礎。在一般平衡論基礎上,信息經濟學衍生出博弈論。
知識經濟學 研究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與發展規律,知識產業作為新的產業形態、知識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態的形成與發展規律的學科。它屬於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創業經濟學 反映以創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規律,以經濟規律為核心的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它以創業主體與創業客體相互關係為主線,以機會的創造、把握和運用為核心,以提高創業者的素質為目的,綜合哲學、經濟學、管理學、行為科學、創業學的相關成果,展開自己的範疇體系。屬於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整體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統一、經濟學與管理學統一的經濟學。
市場經濟學 研究市場經濟產生、存在、發展規律和典型形態的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相對而言。
主體經濟學 把主體作為經濟學核心內容、主體性原則作為經濟學基本原則的經濟學。
價值經濟學 把使用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看成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使用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看成經濟活動的核心規律,價值機制看成市場經濟核心機制、以邊際效益分析為經濟與經濟學根本分析方法的經濟學。
摘自陳世清著《超越中國「主流經濟學家」》,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1
原載:中國改革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