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六大原理(節選)

2020-11-21 貴金屬網

摘要:  經濟主體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點:信息不對稱、有限理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在我們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經濟系統中所有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的內在規律和本質。我們可以總結出經濟學六大原理。一、物質轉換原理;從物理 ...


經濟主體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點:信息不對稱、有限理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在我們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經濟系統中所有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的內在規律和本質。我們可以總結出經濟學六大原理。


一、物質轉換原理;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物質是不滅的。物質不過是從一種形態轉化到另一種形態。在轉化過程中,物質可能分解成不同形態的多個小部分。最終物質轉換為純粹的能量。能量是物質的終極形態,包括人們本身。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是不需要的。因為不論人們採取怎樣的辦法來發展經濟使得自己獲得更多,或許在一個時期裡可以產出超出正常水平,但是在系統物質守衡的角度來說,它消耗的資源(物質)同樣是成正比的,獲得更多不過是轉換更多。人們並不能無中生有地創造物質和資源。認識這個基本的道理,可以讓我們對於經濟學保持一個比較清醒的基本態度。

人們要研究的是,正如馬克思說過的那樣:人們要生存,首先要衣食住行,要勞動生產。因此人們產生了關於社會化的大規模生產理論:在一個確定的時間階段內,在一個確定的區域範圍裡,人們如何進行大規模的生產、交換,並且在此基礎上,人們是如何分配和消費、如何達到自身的最大滿足,實現整個生態圈的和諧共處生存。(因此我將人的生存狀態可以理解為三個層次:生存的層次,幸福的層次,和諧的層次。現在的人們基本上處於第一個和第二個之間。)

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將人們所有需要使用到的東西叫做資源(類似使用價值,但是使用價值是一個時間因素的函數,也就是說,使用價值是隨著時間、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經濟學主要關注那些對人們是可以直接應用、使用和運用的轉換過程。在一個確定的時間期間,在一個確定的地點或者區域裡,人們對這些過程的認識和反映都是有限的。我認為,經濟學的作用是在這個有限的範圍裡系統地、清晰地描述和表達出這些過程。

8

二、混沌與自組織原理:在自然的生態圈中,大自然本身既是混沌的,也同時有一個自我調節和自我適應的機制。物質的轉變是按照宇宙自身的內在規律自組織地進行的。在加入了人們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幹擾之後,自然會按照自己固有的機制進行反應。古人說道法自然。人們必須尊重和維護這個機制。在這個系統中的一切活動必須考慮到自組織的反應。

在微觀的層次上,我們將只能觀察到個人(或者個體的)相對於社會整體的混沌現象。個體由於自身差異的存在,按照初始條件的敏感性,個體之間的行為與活動的結果必然差異極大。隨著個體之間互動作用,進而放大影響到整個系統。經濟在宏觀層次上,系統將呈現出一個自組織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超然一切個人和一切資源之上的超級指揮者,來指揮所有不同的人來共同完成他們的個人經濟行為,同時還使得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其他非人力資源和諧地完成整個經濟活動。

簡要說來,一個完全遵循確定性規律的經濟系統中各種變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能產生混沌行為,從而導致系統發展的不確定性。混沌行為對初始條件具有嚴重的依賴性,使得初始條件的一點小變化,最終能帶來行為結果的巨大變化。一個原以為可以忽略不計的經濟主體行為的微小變化,可以造成系統的面目全非。經濟系統的混沌意味著對於經濟系統中長期的精確預測(所謂「人的理性預期」)完全沒有意義。由於傳統經濟模型的初始位置(或者初始化數據)無法精確把握,加上各種隨機的誤差,未來是測不準的。同時混沌理論還說明,簡單的系統可以產生複雜的行為,確定的系統可以產生不確定的行為。

9

三、時間不可逆原理:自組織過程的時間箭頭是不可逆。因此經濟學的時間是不可逆轉的。這意味著經濟學的重複實驗的不可靠和不必要。這也可以推論:經濟決策的效果是無法重複和對比的,至少沒有實際的比較意義。人們可以評論過去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但是人們不能判斷,是不是當時採取另一個決策就可以得出今天想要的更好的結果,實際上這個理想化的結果既然錯過了特定的歷史時期下的特定條件和環境,那它也基本上不可能在歷史中重現。

經濟學必須考慮時間成本。所謂的經濟規律,它要發揮作用的話,是需要時間的。在我看來,並不存在眾多的具體的經濟規律。如果有,馬克思所揭示的、數百年資本主義、數十年社會主義所顯示的各種經濟運行的經驗主義規律,都和時間因素有著緊密的聯繫。經濟行為與現象不會瞬間發生,也不會瞬間消失。人們所熟知的種種經濟規律,都有自己特定的發生、發展、爆發和衰落、消亡的時間階段。經濟行為效力的發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在考慮經濟問題時必須考慮時間的代價,必須考慮在這個時間過程中我們應該做什麼,而不是簡單地認為藥到病除和立竿見影。

時間的局限是人們生存的自然規律,是目前任何力量都無法抗拒的鐵的定律。

10

四、資源有限原理:任何一個有限系統中,它所能聚集和產生、保存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和前面的物質不變原理是一致的)。不管這個系統是完全開放的還是完全封閉的。因為一個開放的系統永遠仍然屬於另一個更大的相對封閉的系統。這意味著經濟主體和自然完全和諧共處必須維持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在這個範圍裡的物質(資源)轉換在各個環節都能正常運行轉變。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不考慮這個現實的限制,認為經濟主體的行為和決策沒有範圍的限制,認為所有的經濟主體可以運用的資源是無限的,經濟活動可以無級變數般地任意放大和縮小,這是完全錯誤的。任何一個現實的地理區域裡的經濟系統,一方面,它所能提供的各種資源;人力(勞動力)、物力(科技生產力)、土地、能源、制度等,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這個區域所能產生的經濟利益、商品或者產品產出、剩餘價值、利潤、廢物都是有一定數量限制的。所以這個區域裡的經濟主體應該在這個特定的限制裡來考慮問題,做出經濟行為的決策。人們不能正確、冷靜地看待這個問題,就一定會導致這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的錯誤決策和嚴重後果。

11

五、信息不對稱原理: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不同經濟主體的信息資源和信息處理都是不對稱的。由於主體本身的能力和環境的差異,使得就算是相同的信息,經過處理和得出的決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由此發出的新的信息將繼續擴大這個不對稱。經濟學不考慮解決人們的有限理性局限。信息的不對稱單方面就是信息的不完全。研究任何一種經濟現象和行為,都必須充分注意到這個信息的不完全性,我們不可以撇開這個基本原理來談論經濟,尤其是涉及所謂微觀、個人的經濟行為問題。信息不完全性導致了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從微觀到宏觀的過渡成為不可能。(其實混沌的存在已經說明了從微觀平滑過渡到宏觀的不可能性:有些類似物理學的測不準原理,人們無法在同一時刻將微觀經濟狀態與宏觀經濟狀態同時準確預測和確定下來。)

信息的不對稱性則是市場經濟中影響人們決策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時它也和時間一樣成為一種成本。

12

六、有限理性原理:任何人都無法窮極理性,這是人類的終極弱點。在做任何決策時,人們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下推論和邏輯。因此,所謂正確的決策,只是人們在當前條件下的一個「最優」選擇。這個決策應該及時反思和檢討。必須注意的是:經濟學的預測本身就是理性的反映,因此作出的判斷和決策的理性基礎也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是緊密相關的,但是並不成為因果關係。人類的有限理性來自人自身的局限。

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人們並不能做出真正符合他們的所謂最佳利益的決策,傳統的經濟學認為人們都是會做出最佳選擇的經濟人。其實人們在做決策時,以為自己做出了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決策。但是實際上是在當時條件下的理性決策,這個理性的基礎可以是當時個體所認為的利益標準,也可能是一些特別的自我定義的標準。這個決策結果並不一定就是最佳決策。初始條件的敏感使得人們重新實驗和檢驗決策成為不可能。

人的有限理性和傳統的經濟人假設不同。傳統的經濟人假設其實存在著一個內在的邏輯問題。經濟人假設本身就可能導致經濟人決策的不確定性。假如一個人按照經濟人的假設,按照大多數人的思路來做決策;那麼實際上完全就有可能有這樣一些人會這樣考慮:既然大多數人都這樣決策,那麼我必須逆向考慮才可以對我有利。這樣的事例在現實中也是十分常見的。另一方面,經濟人將利己因素作為基石,其實已經將道德因素納入到經濟學裡,這就更加增加了經濟行為的不確定性。而有限理性則擯除了這兩個疑難。

空間主頁

貴金屬網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貴金屬黃金資訊門戶網站,為黃金投資者提供免費的行情服務及交易指導,並與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恆豐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等國內各大銀行合作,推廣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T+D業務,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白銀 鉑金鈀金業務等。

相關焦點

  • 讀書推薦:曼昆《經濟學原理》
    在經濟學歷史上,有過幾本非常重要的教科書:出版於19世紀中期的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成書於19世紀末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以及在他去世前出版了19版的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薩繆爾森之後,就是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天下了。
  • 經濟學十大原理二:成本原理
    在這裡我們引入了經濟學十大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第一個例子中,如果我們在家休息,那麼在家休息的成本便是你放棄兼職的100塊錢。如果選擇去兼職,那麼成本幾乎為零。在權衡之後,我們選擇了成本為零的兼職。第二個例子中,如果我們在家辦公,我們的成本就是放棄兼職的100塊錢。如果我們選擇兼職,就意味著放棄了在家辦公的150塊錢。
  • 愛情經濟學的10大原理,豁然開朗!
    經濟學和愛情似乎是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有人會想:怎麼能把崇高而神聖的愛情和庸俗的經濟學相提並論呢?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一件事情,說不定讓你豁然開朗。以下,作者嘗試用經濟學的思維解讀愛情。但是只要大家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愛情和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愛情的過程要充分考慮吃穿住行,而經濟學大部分原理都和這有關;其次,愛情的目的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人並幸福美好地開始新的生活,而經濟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最後,如果大家能用經濟學的觀點來對待愛情,那麼很多事情都會很明了。
  • 讀書筆記 經濟學原理 微觀經濟學分冊
    1、 經濟學十大原理經濟:經濟(economy [kɑnmi])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oikonomos,它的意識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這個來源似乎有點奇怪。經濟學(economics[iknɑmk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 教了14年《經濟學原理》的曼昆,下課了
    不久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格裡高利·曼昆在自己的博客發表了一篇題為《交過接力棒》的博文,宣布自己將在本學期末結束之後不再教授本科生的《經濟學原理》課程。這意味著,長達十四年的「曼昆經濟學時代」將宣告結束。
  • 盧鋒:中國的很多政策違反經濟學基本原理
    如果知道是這個主題,我已經教了將近二十年的經濟學原理,讓我講體會,一定會有很多話可說。維迎邀請我來參加,實際上我很糾結。我糾結在大家好像都沒有特別強調今天會議的主題。維迎給我們出的命題作文是要討論經濟學範式的突破。我一直在想什麼是經濟學範式?那就是經濟學理論中最帶有根本立場框架性的基本判斷。從經濟學術史的角度,也許可以說勞動價值的邊際革命替代是一個範式的突破。說老實話,我很糾結。
  • 信息學奧數---六大原理
    六大原理1最優化原理最優化原理分為面積最優化與數字最優化。其考察的知識點只有一個。兩個數的和(周長)一定,兩個數據差距越大,乘積(面積)越小。4位值原理5進位制原理這個原理在奧數上其實用處不大,但是在編程算法上往往放在壓軸題的位置。十進位轉二進位注意:數據放入數組之後,最後是需要倒序輸出的。
  • 人生決策中,經常用到的經濟學原理,是何方神聖?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海龜人生」知識體系的模塊之一——「經濟學與生活」中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引用來源:尼可拉斯·格裡高利·曼昆的著作《經濟學原理》[1])。經濟(economy)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這個來源似乎有點奇特。
  •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的智慧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經濟學的智慧。歷時11年的雙十一熱度不減,是什麼樣的真相「促使」人們一次次瘋狂的下單?1、價格彈性理論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 曼昆《經濟學原理》第8版——經典回歸,全面升級
    作為一本享譽全球的經濟學經典教科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曾引領無數經濟學初學者步入經濟學的殿堂。  在經濟學中,我們常常需要用圖表來表達一個概念或者說明一個原理。Graph Builder(圖形生成器)可以幫助實現這一點。它是一個交互式工具。使用Graph Builder,你可以看到來自《經濟學原理(第8版)》教材中的圖形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構建出來的,或者自己動手畫一畫。你可以在每章的Interative Book中找到Graph Builder。
  • 喬洪武:經濟學政治學原理結合可探索科學世界的理性
    新浪財經訊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十八屆頒獎典禮暨「中國經濟學發展七十年」高層論壇於2019年11月1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喬洪武以《西方經濟倫理思想研究》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十八屆(2018年度)著作獎。
  • 網絡經濟的三個經濟學原理
    ----這個「開場白」也是為我以前寫過的幾篇「網絡經濟」文章做一個小結,那些文章大體討論了三件事情,即有關網絡經濟的三個基本原理。在我看來,哪怕全球資訊網技術把它的技術可能性推廣到極限,也還是要服從這三個經濟學原理,只要經濟制度(資源配置方式)是「市潮導向的,是以「效率」為核心目標的,並且只要「分工」和規模經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徑。   ----第一個原理叫做「專家控制(expertcontrol)」。
  • 經濟學十大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從現在開始我們介紹經濟學最基礎最重要的的十個原理,這些原理是理解經濟學基礎最重要的根基。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舉了很多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例子,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所以我們需要合理分配我們的資源,使我們能夠從稀缺資源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 一天一個經濟學原理——啥叫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是經濟學和新聞中一個高頻詞,以至於可以說幾乎快爛大街了,大家基本上都聽說過這個人,但是凱恩斯到底說了啥,很多人一時之間倒也回答不出來。那麼這個英國的經濟學家到底嘮了啥,讓大家對他念念不忘呢?首先,凱恩斯是誰?
  • 帕金《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著作的比較
    》與曼昆《經濟學原理》的比較    一本優秀的教科書應該全面系統地反映本學科的基本概況。帕金的《經濟學》具備了這些特點。該書涵蓋了基礎經濟學的全部內容,而且在同類教科書中是最詳盡的。    與另一本同樣暢銷的教科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相比,帕金的《經濟學》的內容更為全面和深入。如果說曼昆的書更適於非財經專業和一般讀者,那麼這本書更適於財經專業和想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的讀者。如果讀者認真把這本書讀好,經濟學的基礎就非常紮實了。
  • 我從《三體》中看到了經濟學原理
    我對這些定理、概念和法則也深深著迷,但仔細一想,其實它們背後隱含著很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這句話用經濟學解釋,就是總供給保持不變,但需求不斷增長。  在市場經濟中,這種情況下,價格是最好的調節手段,也就是供不應求下,漲價是需求供求均衡最好的方法。但在宇宙當中,文明與文明之間並沒有建立起基於市場經濟的貿易,所以價格無法發揮作用。那麼為達到均衡,就只有一種辦法,那便是抑制需求的增長。
  • 有什麼簡單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可以分享?
    經濟學也是這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畢業十年後重讀自己大學時的教材,依然會興奮得拍大腿的?但那就是經濟學給我的感覺。也是它對我一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和你分享5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經濟學原理。一、折現折現的意思是,今天能拿到的100塊錢和下個月才能拿到的100塊錢是不一樣的。
  • 王東京:經濟學教材新結構體系「三個假設、三個原理、三個方法」
    我一直想寫一本供領導幹部和企業管理者閱讀的經濟學講義,於今回憶,萌生此念頭是在25年前。當時我在中央黨校主講西方經濟學,有一次下課後學員告訴我,他們讀過不少經濟學教材,可由於原來是學理工,隔行如隔山,經濟學書籍不容易看得懂;還說聽我一堂課,勝讀十年書。這後一句無疑是恭維話,當不得真。
  • 從經濟學原理角度解釋為什麼UBER與滴滴必然合併?
    原標題:從經濟學原理角度解釋為什麼UBER與滴滴必然合併?   2014年剛入學清華讀MBA第一學期有門課Econ,是我最愛的課程,也是大學本科四年唯一愛上的課,這門課的final是一篇論文和Presentation,要求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下一些商業現象。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得
    至此,2020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全部揭曉完畢。北京時間10月12日17點,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關於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1969年首次頒獎,至今(包括這一次)已頒發52次,而其他諾貝爾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