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經濟學原理 微觀經濟學分冊

2020-12-04 萬物與書

1、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

經濟(economy [kɑnmi])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oikonomos,它的意識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這個來源似乎有點奇怪。但事實上,家庭和經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一個家庭面臨著許多決策。

家庭必須考慮到每個成員的能力、努力和願望,以在其各個成員中分配稀缺資源。

由於資源是稀缺的,社會資源的管理就尤為重要。

稀缺性(scarcity [skersti])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和服務。正如每個家庭成員都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每一件東西一樣,社會上的每個人也不能達到他希望的最高生活水平。

經濟學(economics[iknɑmk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相關焦點

  • 經濟學考研,有哪些權威的參考書?
    一、教材分類初級教材: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中級教材: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範裡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曼昆《宏觀經濟學》、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高級教材: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基本原理與擴展》、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讀書推薦:曼昆《經濟學原理》
    在經濟學歷史上,有過幾本非常重要的教科書:出版於19世紀中期的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成書於19世紀末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以及在他去世前出版了19版的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薩繆爾森之後,就是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天下了。
  • 訪《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一書作者殷邦先生
    誠如他在該書前言所述,西方經濟學之所以是一本令人頭痛的書,一方面是因為西方經濟學對經濟學原理的論證涉及許多數學公式,數理模型和圖表曲線及紛繁複雜的數學邏輯分析與推導過程,令人眼花繚亂,初學者很難從枝枝葉葉的掩蓋中抓住貫穿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聯繫和線索,因而很難系統地把握經濟學原理的整體性,學起來感到頭痛。
  • 經濟學六大原理(節選)
    我們可以總結出經濟學六大原理。一、物質轉換原理;從物理 ... 經濟主體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點:信息不對稱、有限理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在我們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經濟系統中所有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的內在規律和本質。
  • 2016考研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必背90個定義
    考研衝刺階段,知識點一定要記牢,下面考試吧考研網分享經濟學考研微觀經濟學必背的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
  • 教了14年《經濟學原理》的曼昆,下課了
    新凱恩斯主義脫胎於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其特點是試圖從微觀主體的理性決策出發,溝通宏、微觀經濟學之間的界限,為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理論奠定微觀基礎。在傳統的凱恩斯主義中,價格粘性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假設。我們知道,如果價格是可以自由調節的,貨幣政策就是完全「中性」的,貨幣量的增減只會導致價格水平的同比例變化,而不會對實際產出水平發生影響。
  • 【哈佛筆記之二】曼昆的經濟學第一課
    他還以多產著稱,其代表作包括兩本流傳極廣的著作——《中級宏觀經濟學》和《經濟學原理》。這兩本書被翻譯成超過15種文字,銷量達上百萬冊。曼昆還活躍在經濟政策領域。從2003年到2005年,他曾擔任布希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曼昆在哈佛所教授的課程繁多,其中以關於經濟學原理的導論課最為人稱道,每年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多達1000人。該課程在哈佛經濟系的代碼是Ec10,是一門必修課。
  • 王東京:經濟學是經世致用之學
    根據這一定位,作者運用中國案例對經濟學基本原理作破案式講解;並直面讀者困惑,對怎樣用經濟學邏輯破解現實難題作了大量示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按照「三個假設、三個原理、三個方法」,作者構建了一個新的經濟學體系。全書共20章,前10章講微觀經濟學原理,後10章則用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宏觀經濟。
  • 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高考頻道為您整理最新的讀書筆記大全,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 點擊進入讀書筆記大全   讀書筆記怎麼寫?讀書筆記格式   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
  • 行為經濟學學習筆記
    行為經濟學學習筆記經濟學研究的主題是如何增加人們的財富。幸福學研究的主題是在財富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極大化人們的幸福。幸福準則:財富有限,快樂無限。1.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開享受。2.分開忍受不如一起忍受。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四個基本原理:1.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2.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偏愛的。3.人們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改變參照點,就可以改變對風險的態度。4.通過比對,發現人們對損失更敏感。
  • 上海機電大學2020年「微觀經濟學」部分考試大綱
    二、考試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考試,要求考生:  1.掌握微觀經濟學所涉及的基本思想、基本學說、基本觀點與基本方法,要在理解其原理、方法的基礎上,有重點地把握其內容,理解其內涵。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全面系統地學習該課程,並有目的地深入學習一些重點章節。
  • 4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超全整理,人人都該學點經濟學
    來源:財資一家來源 | 金融乾貨精選精選乾貨本期精選4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包括:包括《經濟學原理》、《每天學點經濟學》、《魔鬼經濟學其實還有更多通俗易懂的經濟學讀物,如:《一課經濟學》、《小島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18歲以後讀點經濟學》、《其實你不懂經濟學》等等。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作為經濟學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行為經濟學為何能夠備受青睞?許多經濟學家一方面批評行為經濟學過於另類和反叛,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行為經濟學崛起和日益壯大的現實,這種矛盾的心理體現了這些經濟學家對行為經濟學又愛又恨的態度。行為經濟學是非主流經濟學還是代表未來的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究竟和新古典經濟學是什麼關係?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第7版考試題庫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第7版考試題庫,由向然學習網傾力研發並提供給大家。
  • 一張圖說明微觀宏觀經濟學和自由幹預之爭
    主流經濟學是那些研究市場如何運行的經濟學,比如目前的新凱恩斯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等;非主流經濟學是研究為何會存在市場,以及有什麼可以替代市場的經濟學,比如,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西方主流經濟學微觀、宏觀的理論體系自1948年形成以來,一直沒有大神再現來改變其微觀崇尚自由、宏觀講求幹預的矛盾結構,不僅如此,在這幾十年的風雲變幻中,自由主義和幹預主義從來水火不容,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經濟學的舞臺上劍拔弩張、滕薛爭長。
  • 王東京:經濟學教材新結構體系「三個假設、三個原理、三個方法」
    我一直想寫一本供領導幹部和企業管理者閱讀的經濟學講義,於今回憶,萌生此念頭是在25年前。當時我在中央黨校主講西方經濟學,有一次下課後學員告訴我,他們讀過不少經濟學教材,可由於原來是學理工,隔行如隔山,經濟學書籍不容易看得懂;還說聽我一堂課,勝讀十年書。這後一句無疑是恭維話,當不得真。
  • 愛情經濟學的10大原理,豁然開朗!
    經濟學和愛情似乎是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有人會想:怎麼能把崇高而神聖的愛情和庸俗的經濟學相提並論呢?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一件事情,說不定讓你豁然開朗。以下,作者嘗試用經濟學的思維解讀愛情。但是只要大家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愛情和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愛情的過程要充分考慮吃穿住行,而經濟學大部分原理都和這有關;其次,愛情的目的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人並幸福美好地開始新的生活,而經濟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最後,如果大家能用經濟學的觀點來對待愛情,那麼很多事情都會很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