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劉慈欣《三體》的都知道,這部作品最令人回味無窮之處,在於其提出的宇宙社會學定理,以及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兩個概念,從而推導出「黑暗森林」法則。
我對這些定理、概念和法則也深深著迷,但仔細一想,其實它們背後隱含著很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1、供求關係的均衡
宇宙社會學第二基本公理指出: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這句話用經濟學解釋,就是總供給保持不變,但需求不斷增長。
在市場經濟中,這種情況下,價格是最好的調節手段,也就是供不應求下,漲價是需求供求均衡最好的方法。但在宇宙當中,文明與文明之間並沒有建立起基於市場經濟的貿易,所以價格無法發揮作用。那麼為達到均衡,就只有一種辦法,那便是抑制需求的增長。
當宇宙中的文明明白這個道理時,就不可能與另外的文明和平共處,因為抑制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消滅掉需求,也就是滅掉整個文明。
2、囚徒困境
《三體》中,邏輯發現宇宙社會學原理時,引入了「猜疑鏈」這個概念,主要內容是: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把它簡化到兩個個體,就是你會猜疑我是怎麼想的,我會猜疑你是怎麼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你還會猜疑我是怎麼想你的,我也會猜疑你是怎麼想我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麼想你的,我也知道你是怎麼想我的,你還是會猜疑我是怎麼想你是怎麼想我的,我也會猜疑你是怎麼想我是怎麼想你......如此循環下去,形成一條猜疑鏈,最終結果就是雙方不可能建立互信,而是選擇消滅對方。
這個原理在經濟學上,其實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囚徒困境」。用它來解釋,就是:
兩個文明如果選擇合作,可以共享資源,甚至聯合起來對付第三個文明。但如果其中一個背叛,選擇不背叛的一個,面臨的結果就是被毀滅。也就是雙方都選擇合作會加分,但一方選擇合作另一方選擇背叛,選擇合作的一方就會遭受滅頂之災,而選擇背叛的一方沒有損失。
雙方都會猜疑對方的最優策略,最終的結果就是不可能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