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清:用對稱邏輯解悖(二)

2020-12-04 大公財經

  ——用五度空間模式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悖論」

  悖論與解悖:符合形式邏輯只是正確的必要條件,不是正確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正確的可有可無的條件。符合對稱邏輯才是正確的充分條件。只要運用對稱邏輯,沒有一個悖論無解。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函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傳統邏輯普適性絕對化。

  既然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悖論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說明這個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嚴格來講是思維方式問題。如果是技術問題,現在科學這麼發達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怎樣從哲學或思維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五度空間理論,任何空間並列的東西,都有層次關係與時間關係,空間時間層次是相互轉化的。因此,如果我們找出空間並列的東西之間的層次關係,也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時間先後關係。

  雞和蛋的共同本質是什麼?是蛋白質。蛋白質有簡單蛋白質與複雜蛋白質,簡單蛋白質是複雜蛋白質的本質,簡單蛋白質展開為複雜蛋白質,所以簡單蛋白質在先,複雜蛋白質在後。雞和蛋相對來講,哪個是簡單蛋白質?當然是蛋。所以蛋在先。

  這是從邏輯上推論。從歷史上看,科學證明自然界是從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簡單有機物轉變為複雜有機物然後進一步轉變為動物的過程。雞這種動物肯定是從非動物的一般有機物轉變而來,這種非動物的一般有機物就是形成動物的蛋白體。這樣的蛋白體與形成動物的蛋屬於同一層次。所以蛋在先。

  上面是從宏觀著眼。從微觀來看,能孵蛋的只有母雞,公雞不能孵蛋;而蛋可以產生公雞和母雞,這說明蛋是公雞和母雞的共同本質,根據本質在先的原理,蛋在先。

  五度空間理論與方法是解決這個悖論的根本。

  五度空間即時間、空間、層次的統一。在五度空間宇宙觀中,時間、空間、層次是對稱的。對稱空間觀是五度空間觀的本質,五度空間觀是對稱空間觀的展開。所以對稱空間觀就是五度空間觀。

  從三度空間觀到四度空間觀到五度空間觀,是物理學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傳統物理學的空間概念,就是立體三維空間。自從愛因斯坦相對論問世以來,空間和時間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的另一種方式,因而傳統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成了四維空間。根據系統論,任何系統都是有層次的。這個層次不僅是傳統物理三維空間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層面,而且狹義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質。它雖然只有通過人的抽象思維來把握,然而卻是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同時,這種不同層次的本質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成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成為人們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維空間。因此,四維空間還應加上層次一維,任何真正的系統都是五度空間。這五度空間的任何一維都可以和其它四維相互轉化。作為事物本質的反映的人的意識空間或心理空間,本質上就屬於這五度空間中的第五度空間——層次空間,而且是高層次的層次空間(意識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層次,哲學思維的空間是最高層次的層次空間)。它同物質世界的相互轉化,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在人類社會領域的特殊表現。

  五度空間觀得到了最新物理學的支持。非線性思維方式的形成、物質的分立結構與量子現象,為五度空間的理論和方法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基礎。當代基礎物理學理論的核心問題,是破除空間時間連續性的經典觀念,而代之以斷續性的量子思想。二十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要標誌性成果,就是把自然界物質最基本的組成物,歸結為36種夸克,12種輕子,13種規範粒子。以上36種夸克,12種輕子,13種規範粒子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所認識的61種新的「基本粒子」。所有「基本粒子」的運動,仍然遵循著二十世紀物理學革命後所建立的量子規律(基本粒子遵循的量子規律稱為量子場論)。這一規律的特徵是粒子在空間中的位置、運動狀態不是確定的,而是呈不連續的量子態。量子躍遷證明了空間維度不可分割。近年來興起的宇宙全息統一論認為:「每一空間量子也都是包含著整個物質世界的信息」,「任一相對的獨立的部分都是整體的一個縮影。」如果宇宙是全息的,那麼任何一個微觀粒子也就應是五度的,五度空間的真實性沒有例外。如果我們把主客體看成本來就是同屬於不可分的統一的空間架構中,那麼在量子世界中看來不可解決的一系列難題,如微觀世界到底是粒子、波、場還是弦,物質是構成的還是生成的、連續的還是無限可分的,都可迎刃而解。世界本來就是你所看到的,主客體的相互關係不是認識世界的障礙,而就是世界的本來面貌;追究離開主體的客體的本來面目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意義的;關鍵在於觀察者視覺的穩定性、一致性,思考者邏輯的自洽性。

  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其中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意識與物質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這本身就說明,用包含意識空間在內、把意識空間與物質空間統一起來的五度空間觀來代替相對論的四度空間觀有必然性。五度空間觀是四度空間觀發展的必然結果。量子理論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四度空間理論向五度空間理論轉化的中間環節。

  五度空間的方法是空間性、歷時性和層次性相統一的方法。五度空間方法是邏輯與歷史一致、還原論與整體論統一。

  五度空間方法也得到了科學發展史的證明:在自然科學領域:地質礦石的空間排列,可以反映出地質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各種自然力的空間排列,可以反映出自然力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各種無機物、有機物的空間排列,可以反映出自然界無機物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有機物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從無機物向有機物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生物科學的空間排列,可以反映出生物從本質到現象演化的時間歷史。在社會科學領域,不同社會文明的空間排列,反映了社會文明從本質到現象發展的時間歷史。在意識科學領域,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中不同學派的空間排列,反映了人類知識、各學科發展從本質到現象的時間歷史。

  五度空間不僅是方法,而且是模式,它更全面更系統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從五度空間觀看來,概念和概念體系是客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從主客體統一的系統來講,概念和概念體系作為科學本質和科學規律,本身就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環。科學本質和客觀本質的對稱、科學規律和客觀規律的對稱,就是主客體相互關係——認識關係和實踐關係的結構與模式。

  五度空間觀具有如下幾個特徵:

  主體性:空間認識的主體和客體不可分。這種不可分不僅僅是認識論意義上的,而且是本體論意義上的。空間認識的主體和客體不可分是空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整體性:空間發展的基本線索,從縱向來看,是空間的起源、空間的發展、空間發展的動力;從層次來看,分為宇觀空間、宏觀空間、微觀空間三大層次;從性質來看,分為自然、社會、意識三大類,自然又分為非生命與生命兩大類型。科學的空間理論,必須對空間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層面、不同類型作出統一的說明。空間包括自然、社會、意識空間。從整體來看,自然、社會、意識是宇宙空間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具體來看,自然、社會、意識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間。完整的空間理論既包含對宇宙整體空間的把握,又必須對自然、社會、意識這三大領域的空間作出科學的、有說服力的說明。在五度空間觀看來,離開意識和社會空間,自然空間不能得到科學的說明。空間觀不包含社會空間觀,把社會空間看成不屬於宇宙空間的另類空間,既是不完整的空間理論,又是不科學的社會理論。

  全息性:五度空間的各個維是有機統一的,它們不但不可分割,而且可以相互轉化。正像四度空間的各個維之間的相互關係一樣。只不過五度空間觀使這種轉化更加自覺,在實踐中也更具有操作性。五維空間的各維之間的關係是全息關係,它們之間的區別只有在思維的抽象中才能存在,在現實中它們是緊密不可分的。在思維的具體(包括形象思維具體和抽象思維具體)中它們又復歸於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

  系統性:使不同的空間觀、宇宙空間的不同層面的解釋得以有序化、系統化,相互說明,相互協調,從而使宇宙空間的不同層面、不同部分得到完整的把握。

  兼容性:五度空間觀可以使迄今為止的所有空間理論得以綜合,使它們在五度空間觀體系中得以合理定位。分度空間的認識方法,是一種非線性思維的方法。以分形(Fractal)、孤子(Soliton)、混沌(Chaos)等為主要特徵的非線性科學是繼相對論、量子力學之後「又一次科學革命」;非線性科學是研究非線性現象共性問題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的產生標誌著人類認識由線性領域進入了非線性領域。非線性科學揭示出來的新事實、新特點和新規律,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具有重大影響。分度空間理論(弦理論)也說明客觀存在的(甚至作為物理意義的圖形本身)點、線、面,無一不是五度空間(本質維+時間維+物體三維)。無論是宏觀物體,還是微觀物體;無論是波、粒還是弦,都是五度空間。只有五度空間理論,才能科學地解釋分度空間理論(弦理論)。分度空間理論從邏輯上確證了五度空間的理論,分度空間理論(弦理論)也是傳統四度空間理論向五度空間理論轉化的中間環節。

  基礎性:宇宙空間和自然空間、社會空間、意識空間、虛擬空間的關係,社會空間和某一歷史時期、某一區域空間的關係,是本質和現象、整體和部分、一般和特殊的關係。本質決定現象、整體制約部分、一般說明特殊。研究社會這一特定領域的空間、和諧社會這一特定的社會空間、和諧經濟這一特定的和諧社會的空間,必須以一般的五度空間理論為基礎。

  看來一旦上升到思維方式的高度,邏輯與哲學是重合的。

  這說明,人類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思維方式有缺陷,一旦思維方式解決了,悖論也就迎刃而解。五度空間理論是最好的思維方式,也是最好的哲學。

  摘自陳世清著《超越中國「主流經濟學家」》一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1

相關焦點

  • 陳世清:用對稱邏輯解悖(八)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
  • 陳世清:對稱經濟學 術語表(二)
    由於經濟現象的複雜性,經濟學思維方式必須是對稱邏輯的非線性思維方式。  邏輯 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律,也指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包括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包括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辯證邏輯包括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人的整體思維(包括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邏輯。
  • 陳世清:對稱經濟學 術語表(三)
    隨著生產的社會化、知識的功能化與社會的經濟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全面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社會的整體發展;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社會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新常態經濟把增長放在發展中定位,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用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包容GDP 增長。
  • 著名教育學家陳世清先生談科研成果與大學排名
    原創理論首先有一個內涵明確外延清晰的原創核心概念,以這個概念為出發點,從抽象到具體,根據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原則,一環扣一環展開為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的理論體系,以學術論文或學術專著為表現形式。原創理論必須邏輯(形式邏輯與對稱邏輯)上自圓其說,經得起實踐檢驗。原創理論不是新觀點、新解釋、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新模式,而是新理論。
  • 陳世清要求有償捐獻器官
    這次常德審判的7位被告中只有陳世清一個沒有聘請律師,湖南常德南天門律師事務所的黃道田和姚長有成了陳世清的辯護人,而且是義務的。今天記者採訪了黃道田律師。記者:「當時是怎麼受理此案的?」黃道田:「3月30號,常德市檢察院向常德中級法院正式提起公訴,3月31日,常德市法律研究中心接到常德中級法院的指定,要求指定一名律師為被告陳世清進行法律辯護。
  • 陳世清:對稱經濟學 術語表(十二)
    對稱,作為哲學範疇的對稱是指宇宙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質屬性,也是對立統一規律的本質屬性,所以作為哲學「對稱」的對立統一規律不同於鬥爭性佔主導、作為「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具體科學或日常生活中的對稱,包括對應、對等、平衡等均為哲學「對稱」的具體內容。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的「對稱」屬於哲學範疇。  新經濟,新的經濟形態。
  • 詳訊:常德驚天劫案最後一名主犯陳世清落網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消息:10月7日22時40分,被公安部A級通緝的湖南常德「9.1」劫案、湘渝鄂系列殺人搶劫案主犯陳世清在常德安鄉縣被緝拿歸案。至此,張君等犯罪團夥被一網打盡,常德「9.1」劫案和湘渝鄂系列特大殺人搶劫案宣告圓滿破獲。
  • 陳世清:從《經濟研究》的水平看"刊物級別論"的荒謬
    二、缺乏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  由於主流經濟學大力提倡與西方經濟學研究規範標準接軌,《經濟研究》多年來所發表的能夠稱之為論文的文章全部運用數學模型。數學的邏輯基礎是數理邏輯,數理邏輯在思維定位上是知性邏輯,屬於形式邏輯的範疇。形式邏輯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不是正確思維的充分條件。
  • 知名經濟學家陳世清先生談大健康產業
    知名經濟學家陳世清先生認為,大健康產業是智慧為主導、生態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模式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態,是產業融合產業升級與包容性發展的動力機制與運作模式,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幸福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健康產業就是智慧生態大健康產業。
  • 量子物理的相干邏輯關係,有什麼重大意義?它算是二值邏輯嗎
    當進入到物理需要精確量化的反映時,面對運動中的物質對象,在測量、描述時就無法確定兩者的量化方式,產生不致、不對稱、不歸一時的取捨標準。運動的物體就會表現為,在相關邏輯變化的數學、幾何的框架中,一定範圍內的漂移和概率的反映關係。量子哲學的認識論邏輯,從人以外的自然物質出發,尤其是在認識論的法、原理上,與舊的認識論形成了鮮明的本質區別。
  •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評林毅夫標準的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二)  林毅夫之所以把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當做根本原因
  • 一「鋅」二用:上海有機所張新剛組JACS報導鎳催化對稱偶聯新策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鎳催化的不對稱偶聯反應作為一種立體選擇性高效構築碳-碳鍵的方法受到了化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現已報導的鎳催化不對稱偶聯反應基本是基於手性匯聚的思路。加州理工學院的Gregory C.
  • 對稱、反對稱、對稱破缺
    由圖6可見,它們都有旋轉對稱軸;當時的製造者已經知道用能轉動的器物上用溼陶土做出旋轉對稱的坯子,並在上面刻印花紋,塗上礦石顏料,而後燒製成器皿。此法沿用至今,但技術上有很大改進。如果安裝上壺把和壺嘴,即破壞了旋轉對稱。要美觀,壺把和壺嘴要安裝在鏡像對稱面上,其造型仍要在結構上維持鏡像對稱。按需要要求,在坯子上製作圖案、題詞和上彩料,以增加其祭祀要求或增加其藝術欣賞性。
  • 全國2010年4月自學考試普通邏輯真題
    「有些S不是P」與「所有的S都是P」這兩個邏輯公式中,它們( )A.變項和邏輯常項均相同B.變項不同但是邏輯常項相同C.邏輯常項不同但是變項相同D.變項和邏輯常項均不同2.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並且有b不是a,那麼a、b這兩個概念具有( )A.全同關係B.真包含於關係C.交叉關係
  • 所謂打破信息不對稱,其實是一種幻覺
    很多創業者說,要建立怎樣一個平臺,要打破信息不對稱,大部分時候,我都會潑冷水,我以前說過,網際網路有兩大幻覺,其中一條就是可以打破信息不對稱。為什麼信息不對稱是抹不平的?因為認知不對稱。幾個典型的認知問題1、用感性選擇信息,而非理性邏輯判斷。選擇符合自己感性直覺的信息,而不是通過理性和邏輯判斷。舊文,關於選擇性閱讀的話題,強調過無數次。缺乏信息比對,核實,溯源的行動力。
  • 用多項式來表示布爾邏輯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問題:用一些多項式來表示布爾邏輯表達式。即:若每個輸入變量x取值為0(對應於假)或1(對應於真)。則一般地,對應的多項式的輸出值應根據表達式的真假而分別為1或0。解答:只需一個多項式。
  • 2009年4月普通邏輯自考試題
    「所有S都是P」與「有些S不是P」這兩個邏輯公式中,它們(     )A.變項和邏輯常項均相同 B.變項不同但是邏輯常項相同C.邏輯常項不同但是變項相同 D.變項和邏輯常項均不同2.如果所有的a都不是b,那麼a、b這兩個概念具有(     )A.全同關係 B.真包含於關係C.交叉關係 D.全異關係3.
  • 2018考研數學複習:對稱陣與非對稱陣對角化的差異分析
    在線性代數中,特徵值和特徵向量是一個最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每年考研數學必考,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計算方法和相關性質屬於基本知識,同學們應該熟練掌握,與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相關的知識點和考點有多個,包括:相似矩陣的性質和判斷,矩陣對角化的判斷、證明和計算,二次型的標準化等,以下是2018考研數學複習:對稱陣與非對稱陣對角化的差異分析,供各位考研和學習線性代數的同學參考
  • 對稱分量法
    只要把A相的正序、負序、零序都得到,即可得到不對稱相量A、B、C。已知一組不對稱的量,可以根據上述公式分解成三組對稱的量,上述公式稱為分解式。無論系統是否對稱,只要三相相量之和為零,那麼就不存在零序分量。對三角形接法來說,由KCL相量公式可知,三角形三個角流入的線電流之和為零,所以在線電流中沒有零序分量,但相電流中有,但無法流出,內部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