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打破信息不對稱,其實是一種幻覺

2021-01-09 虎嗅APP


很多創業者說,要建立怎樣一個平臺,要打破信息不對稱,大部分時候,我都會潑冷水,我以前說過,網際網路有兩大幻覺,其中一條就是可以打破信息不對稱。


為什麼信息不對稱是抹不平的?因為認知不對稱。


什麼是認知,人們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加工和吸納的過程。


認知不對稱,就會導致說,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感知,判斷,截然不同。


我們簡單說說,認知不對稱,所導致的一些差異。


1、如何甄別和篩選信息


網際網路信息良莠不分,真假難辨,大量的信息錯綜複雜。


同樣是養生謠言,偽科學內容,有的人信以為真,有的人就能立即分辨真偽。


而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真實的信息,因為超出某些人的視野範圍,而被認為是假信息。


如何甄別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價值性?


2、如何梳理提煉信息,找出脈絡,產生知識


信息的關聯一定存在因果麼?信息關聯的因果,誰是因,誰是果?


是炒房團帶來了高房價,還是高房價帶來了炒房團?


從信息到知識,可不是那種馬後炮成功學販賣的那些玩意。


3、如何基於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


某產品的用戶數極高,該產品的用戶變現效率極低。


是曇花一現,爛泥扶不上牆?


還是爆發在即,值得全力投入?


我們每天閱讀大量信息,其實就是這三個步驟,先是甄別信息的真假,以及價值,然後判斷信息的關聯和因果,在大量不同信息中尋找其中的脈絡和邏輯,基於以上,做出有效的決策


那麼,現在,為什麼很多人會出問題,無法甄別信息,無法判斷信息的脈絡和邏輯。說白了,這就是認知能力的不足。


幾個典型的認知問題


1、用感性選擇信息,而非理性邏輯判斷。


選擇符合自己感性直覺的信息,而不是通過理性和邏輯判斷。


舊文,關於選擇性閱讀的話題,強調過無數次。


缺乏信息比對,核實,溯源的行動力。很多假消息,稍微搜索查證一下都可以核對確認的,但這樣做的人並不多。


2、缺乏邏輯訓練的基礎。


俞軍老師很多次講產品經理的必看書籍,常會強調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為什麼總是強調這些?


因為這裡有很多反直覺的邏輯思維訓練思考,比如為什麼碳排放稅比汙染罰款更有利於解決汙染問題。這個其實是經濟學裡一個很典型的思考案例,當然,我知道現在對這一點有很多所謂不同意見,畢竟從政治正確來說,罰款顯得態度更堅決。


3、慣性思維,缺乏對變化的理解和認知。


我記得很多年前,很多次街頭採訪,或者小範圍的分享會調查,一些話題的調查結果,當時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答案,今天看上去是覺得非常荒謬的。


不同年代的答案分別是,


1998年,我們不需要手機。


2000年,沒有網際網路無所謂。


2009年,智慧型手機不會大範圍普及。


即便是所謂行業精英人群,在不同階段也會犯下很多類似的錯誤,以下都是當年大部分業內頂尖人士的行業共識。


2001年,Google會被微軟幹掉,就像Netscape一樣。


2001年,QQ的用戶低齡沒有價值,這個項目不值得投資。


2010年,塞班可以持續很久,安卓還早的很。


以上名單我可以列非常長。


很現實,你說現在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肯定有,但需要過些年才會證明


如果認知能力得不到提升,那麼,再有價值的信息,在這種人眼前,也是浪費的。


夏洛特煩惱裡,夏洛用穿越優勢告訴大春去買房,結果呢。


反躬自省,我過去錯過那麼多好機會,犯過那麼多判斷上的錯誤,其實不也是認知存在不足麼。


那麼,如何有效提升認知,從而提升信息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呢


1、要有科學常識概念及自我認知


天上不會掉餡餅


我不是天選之子


記住這兩點,絕大部分騙子套路可以過濾掉。


此外,物理常識,不需要特別高級的,中學範疇其實夠了,比如理解能量守恆定律。


所謂水變油的把戲就不用再看了。但為什麼當年那麼多人信?


2、區分觀點,邏輯,事實


承認事實,理清邏輯,保留觀點。


能學會認可事實,並基於事實去思考,而不是用觀點混淆事實,就已經能夠超越無數人了。


任何時候,無論持有任何觀點,任何立場,記住,事實就是事實,一定要先承認事實,再談其他。


3、邏輯訓練,反直覺思考訓練


博弈理論,經濟學原理,很多都是這種思考的訓練。


更好的理解因果,理解行為之間的關聯。


典型案例,百度縱容欺詐點擊作弊會帶來收入上升,錯,縱容欺詐點擊作弊會帶來收入下降。


前者,是一種靜態思考方式,縱容欺詐點擊會有更多點擊被計費,從而收入上升,直覺上理所當然。


後者,是真正的邏輯,縱容欺詐點擊,短期內看到更多點擊被計費,但廣告系統是博弈系統,廣告主為效果付費,欺詐點擊帶來的不確定性極大挫傷廣告主的競價信心,如不能有效遏制,會帶來競價的雪崩式下跌,必然得不償失。


典型案例,無論稅負名義上加在供應方還是需求方,實際上都是加在剛性的一方。所以別歡呼給賣方加稅了,如果買方是剛需,嘿嘿。


4、前瞻意識,發展眼光


新技術,新產品剛出現的時候普遍都很貴,而且普及率不高的時候,我們很難體會這種變革。


以前我提過一個孤島效應,新技術不普及的時候,比如網際網路,比如智慧型手機,你不會覺得這個東西有多大的必要性,你身邊用的人很少,你用也可以,不用也可。但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用的時候,你能不用麼?不用就是社交中的孤島,一般人受不了的,不可能的。所以具有這種特性的新產品,新業務一旦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普及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席捲之勢,停不下來的,直到覆蓋率達到一個恐怖的高度。


現在我們還會回到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麼


那麼,往前看,如果電池容量再提升一個臺階,電池成本再下降一個臺階,你覺得電動車普及率會如何。當電動車普及到一定程度,會不會有席捲之勢?


自動駕駛,更不用說,你會覺得,看,提了很多年了,也沒見商業化,問題是,一旦符合商業化的安全標準了,下一步會怎樣,會不會有席捲之勢?當年圍棋AI十幾年弱雞,一朝翻身,是不是很快就碾壓人類了。


電動車+自動駕駛,下一步會怎樣?新場景是什麼,汽車還是汽車麼?


絕大部分人看不到的,他們會說,曹老師,你不懂汽車行業的。


類似這樣的話我聽得多了,翻翻舊文吧。


曹老師,你不懂p2p金融的,曹老師,你不懂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的。曹老師,你不懂區塊鏈的。好可惜,最近這三年,似乎每次最後都是我對了。


5、目標思維,價值思維


信息確實有很多噪音,就算是我的公眾號,我的文章,也不能說每一篇都能讓你有所得,這是事實,我也不諱言。


那麼,讀文章的時候,你要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這篇文章對你沒有價值,你忽略,關掉就是了。這個作者的文章對你沒價值,你取關就是了。你是不是非要和作者掰扯明白,你是有多閒呢?


那麼文章本身也包含大量的段落,案例,數據和觀點結論,有些時候,文章的結論不成立,但案例和數據有啟發,對不對,有些時候,文章的結論你不贊同,但這個分析的視角對你有啟發,這都是價值。


舊文其實提過,關於閱讀理解,我們學的,都是錯的 這篇文章值得細讀,有價值信息一直都在,很多人看到了都解讀不出來,談什麼信息不對稱呢。


以上,其實身邊有無數案例,認知格局夠高的人,信息的收集,分析,提煉能力就非常強大;認知格局不夠高,那你把再有價值的信息給他,也是雞同鴨講,對牛談琴。


你說你抹平了信息不對稱,把價值高的東西用合理的價格推薦給他,讓他能少浪費金錢,多獲得收益,人家覺得你割韭菜,忽悠他。別人割韭菜的套路幾句,人家覺得特真誠,攔都攔不住。這事少麼?抹不平的。

相關焦點

  • 信號傳遞: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理論?
    但是,從第三個模塊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不完美的世界」了,在這個預設之下來學習《公司金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下的《公司金融》代表的是什麼呢?代表它有兩大摩擦:一個是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個是代理問題。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有什麼重要的區別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我們講的是事前,這個「事」就是籤約。
  • 從港姐選舉,到螞蟻上市,背後都是信息的不對稱
    這背後彰顯的,其實是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絕大部分人不僅兩年後才知曉,甚至知曉了也不能理解,還對其恥笑。 而把信息的不對稱放在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每一次社會出現巨大變革的時候,隨著傳統的秩序被打破,也造成了巨大的信息不對稱,而距離信息更近的人和更會處理信息的一小撮人,往往都會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實現「一路狂奔」。
  • 基層上下級之間「信息不對稱」,怎麼破?
    思響哥薦在信息傳遞如此高效的今天,基層上下級之間有效溝通互動不足問題依然嚴重,由此引發的「信息不對稱」給基層工作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基層一線幹的實績上級「摸不到」,上級治理目標理念一線幹部「悟不清」。如何打通基層上下級的「信息流」?如何確保信息不失靈?跟著思響哥,一起聽聽基層幹部們怎麼說。
  • 這其實是一種幻覺
    沒錯,「海水魚沒刺」或者「海水魚比淡水魚刺少」就是一種幻覺!這種幻覺怎麼來的呢?那是因為在我們內陸地區百姓餐桌上吃來吃去的魚就是那麼幾種,統一特徵就是刺多,經常吃就會讓人覺得淡水魚就只有那麼幾個品種,從而覺得淡水魚刺多。
  • 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時間只是幻覺。」----愛因斯坦 許多年前,著名的愛因斯坦先生曾將「時間」定義為「幻覺」,在他的觀點中,時間也許並不存在。愛因斯坦堅信:「過去、現在、未來只是一連串固執的幻覺。」的確,根據廣義相對論的世界觀,時間依循反演對稱無論時間怎樣變改,物理定律都不會因而改變。換言之,人類活在一個時空恆定的封閉宇宙之中,所謂「流動」的時間其實是心智產物,而非物理條件。
  • 行業內外信息不對稱是根源
    根源還是行業內外巨大的信息不對稱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公眾號近日,一部名為《麥子的蓋頭》的電影引起了風波。根據媒體披露,這部電影的發行方星躍時代以電影投資為由,組織分布在全國的業務員各處兜售電影投資份額,導致40餘人被套牢,血本無歸。
  • 宇宙早期的奇異事件,導致正反物質對稱性被打破,於是暗物質出現
    有一種新的研究假設認為,早期宇宙或許存在一個神秘的短暫事件,產生了比反物質更多的正物質,於是導致了不平衡(這項研究於2020年12月29日發表)。暗物質一直是個謎團    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但它應該存在。它構成了宇宙中80%的物質,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恆星、星系、塵埃和氣體。
  • 破除幻覺,選擇紅色藥丸的西方佛教徒
    他的生活其實是精心打造的幻境。他深陷幻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軀體被裝在一個黏糊糊的棺材大小的吊艙裡——很多吊艙中的一個,一排又一排的吊艙,每個艙內都是一個沉入夢境的人。這些人被機器大帝放入吊艙,在夢境中沉睡。
  • 攝影構圖:對稱構圖的類型與用法,教你打破呆板,提升作品表現力
    下面這張照片使用對稱構圖,但沒有顯出呆板,反而有一定的藝術感,這是因為有燈光的加持,光影和色彩讓對稱的呆板影響變小。因此,我們在使用對稱構圖時要巧妙地結合其他元素來減少呆板的影響。我採用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利用對稱性結構之外的元素,來造成不完全對稱或提升藝術美感。
  • 有一種美,叫做中式對稱美
    所謂對稱, 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 兩邊的形狀和大小, 是一致且呈現對稱的 事物色彩、影調、結構, 都是統一和諧的現象 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
  • ...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來做促銷活動,讓大家普遍喪失價格判斷能力...
    平臺和賣家是不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來做促銷活動,讓大家普遍喪失價格判斷能力,然後創造需求洗腦。
  • 幻覺圖片——珍藏
    有時候我們無法抗拒某些錯覺,我們感覺不到哪裡不對,是因為周圍的環境讓我們的大腦得到了錯誤的認知,這種現象深深的迷惑著人們,人們也在不停的去尋找答案。當我們提到光學幻覺時,通常會想到一種稱為認知幻覺的致幻形式。這些幻象與海市蜃樓不同,大部分是我們的大腦無意識的行為。
  • 人的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機器將統領一切
    近年來一些心理實驗表明人類的自由意志可能是幻覺,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這個觀點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首先,近年來有關意識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表明,所謂的自我其實有兩個,一個稱為陳述型自我,一個稱為體驗自我;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陳述型自我給自己編的一個故事或表象而已。
  •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幻覺記憶?答案和每個人都有關!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都是幻覺記憶的功勞,它也被稱為「既視感」。客觀而言,幻覺記憶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且真實存在的生理現象,不同於一些無法進行合理解釋的「靈異事件」。始於大腦聯想的幻覺記憶,便是那些曾經在我們腦海中浮現過的特定畫面。
  • 大腦是如何產生幻覺的?6種常見的幻覺及影響
    來源:新浪科技幻覺可能會讓人愉悅,也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問題呢?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9日消息,你可能時不時會有一些感覺非常真實的經歷,比如尿液飄過的難聞氣味,或者有蟲子爬上你的手臂……然而,身邊的人卻沒有和你一樣的感覺,這似乎很不可思議。事實上,你正在經歷的其實是某種幻覺。
  • 為什麼貓頭鷹雙耳不對稱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貓頭鷹的兩處耳毛,主要作用是起到警報作用,用於為同伴傳播信息,耳毛是其本身健康的標誌和有用的偽裝物。但是此說法目前並沒有被證實。其實貓頭鷹也是有耳朵的,它真正的耳朵在腦袋兩側,而且位置也並不對稱。一隻耳朵位於腦袋偏後、比眼睛稍高的位置;另一隻耳朵位於頭部偏前、比眼睛稍低的位置。
  • 對不對稱很重要
    在Trivers眼中,對稱的魅力在於它是我們唯一知道最優值的特徵。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或許有人會說你的腎臟看起來很完美,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測量「完美形狀」的腎臟的指標和方法。所以嚴格說來,人們很難說我們成功創造出了一顆「基因決定的完美形狀的腎臟」。但對稱則有所不同。我們知道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都在追求完美的對稱,通常也會很接近完美的對稱,這件事兒是有標準可循的。
  • 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背後,是一個關乎萬物的簡單思想——對稱性
    光速和任何速度一樣,都是一種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移動的距離。但光速的特殊之處在於恆定。因此,距離和時間的觀測結果會因為一個人的運動狀態而改變,從而導致所謂的「空間收縮」和「時間膨脹」。你不需要滿足能量守恆定律,也不需要另一個滿足物質守恆的定律。宇宙是對稱的,因為它在大尺度上是均勻的;它沒有左、右、上、下等方向。「如果不是這樣,宇宙學將會是一團亂麻。」庫利說。
  • 所有的動物的身體都是對稱的,有不對稱的動物嗎?
    但絕大部分人左右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臉型,眼睛左右鼻孔,甚至女生左右乳房等都不對稱,一般的情況就是一大一小,甚至在位置上左右都有高低!當然我們今天並不關心這些細節,而是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左右對稱?另還有那些不對稱的物種?一、為什麼人類要左右對稱?其實並不止左右對稱一種,還有輻射對稱,比如珊瑚蟲和海星等,當然還有很多不對稱的物種!
  • 如何處理信息不對稱時的問題?
    如何處理信息不對稱時的問題?首先我們為人,人之所以叫人,良知人性為基礎,然後,會動腦子辦事!執行功能通過注意控制和認知抑制過濾無用信息和降低與抑制無關的刺激,處理和操縱在工作記憶中保存的信息,同時思考多個概念的能力,並以認知靈活性切換任務,抑制衝動性行為等。前額葉皮質在調節執行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