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轉機在於認識經濟學乖論

2020-11-24 慧聰網

經濟學的轉機在於認識經濟學乖論

《經濟學乖論》序言

    我們把此前所有的經濟學統稱為「傳統經濟學」。那麼「經濟學乖論」是從與「傳統經濟學」完全不同的視角觀察研究客觀經濟所形成的經濟學體系。該體系已經問世的有「價值乖論」、「貨幣乖論」、「通貨膨脹乖論」、「財富與分配乖論」和「經濟危機乖論」。分別由《人性與經濟》、《經濟學新視窗》、《從新認識貨幣》三本書論述。製作成視頻講座分為六題十講。將十個講座的講稿編輯成本書,所以本書要完成將此前問世的經濟學乖論中分別論述的內容連貫成一個體系的任務。

   經濟是人的經濟,離開了人便沒有了經濟。而人是有人性的。所以經濟學必然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亞當•斯密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對人性的一種理解上。後世人把他的這種理解稱為「經濟人」假設。其實它並非一種假設,而是一種真實的人性存在。只不過他對「經濟人」人性的理解有片面性。有了「納什均衡」以後,亞當•斯密的「經濟人」概念有了升級版。更加全面地揭示了「經濟人」的人性。「納什均衡」的出現更加鞏固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體系的地位。

   由於亞當•斯密創建的傳統經濟學有「經濟人」人性作為基礎,所以能延續二百年。又由於它對人性的認識很片面,它的偽科學缺陷越來越明顯。揭示它對人性理解的片面才能暴露它的偽科學一面。

   《人性與經濟》一書中唯一的貢獻是發現了「三種人性共體」的客觀事實。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自然人」、「經濟人」、「法律人」

-三種人性。每一種人性都會在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中發揮作用影響經濟。《經濟學新視窗》和《從新認識貨幣》中對三種人性在經濟規律和原理形成中的作用都給予了闡述。

   在「不等價原理」的實踐中看得到「自然人」和「經濟人」人性的決定性作用。

   在「經濟帕斯卡效應」的實踐中看得到「法律人」人性的決定性作用。

   在「代謝性貨幣貶值」過程中看得到「自然人」和「經濟人」人性的作用機理。

   「自然人」人性的意識需求是意識價值的存在基礎。

這個認識的意義在於把經濟當成一個生命體。生物生命存在和延續的最基本特徵是「新陳代謝」。經濟作為一個生物類似的生命體,它必然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經濟學新視窗》和《從新認識貨幣》兩書從經濟新陳代謝的視角論述了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對三種人性在「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中所發揮的作進行了論述。

傳統經濟學無視經濟新陳代謝,所以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除了猜測就束手無策了。

除上述兩點,本書在整合乖論時還特別強調了以下幾個要點:

關於均衡

乖論認為宏觀經濟的均衡最基礎和最本質的均衡是社會物質財富與物質財富權利憑證比例匹配。其他均衡都自動服從於這一均衡。

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決定物質財富數量──物質財富數量決定貨幣量──社會各種需求自動修改自己主動適應貨幣供給。基於這個事實。每一個經濟體在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是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決定當時的生活水平。

二,經濟盲人現象

1,經濟帕斯卡效應

   這個效應對經濟的影響實在太巨大。奇怪的是都對它視而不見。

   2,金融資產自我創造

無數人在談論「泡沫」,卻從無一人看到泡沫產生機理。金融資產自我創造出來,再經過經濟帕斯卡效應放大,在人們盲視的環境下迅速產生泡沫。

3,只有極個別人(薩穋爾森)認識到「通貨膨脹是和市場一樣古老」的經濟現象。大多數人居然無視事實,認為通貨膨脹是信用貨幣環境下的特有現象。

   對這些盲人問題乖論有具體的闡述。在這裡特別提出是表達我的驚愕!傳統經濟學研究中的盲人現象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三,貨幣的屬性

    「貨幣是物質財富分配權利的憑證」,經濟學乖論自始至終都是站在這個本質定義的基礎上研究貨幣。由此發掘了貨幣的屬性。本書將貨幣屬性歸納到了一起,讓人一次性看見貨幣的全貌。

本書也歸納了貨幣的三個秩序 。最重要的是「貨幣數量必須與物質財富保持比例配匹」。

傳統經濟學對貨幣沒有明晰唯一的定義。更談不上認識貨幣屬性。

四,金融經濟屬性

   乖論總結了金融經濟的七大屬性,與傳統經濟學對金融經濟的認識相距甚遠。

金融經濟有相對於實體經濟的獨立性和穩定力。當金融動蕩在資產域內發酵時不影響實體經濟。這時候恩斯理論可以解釋實體經濟運行。但金融動蕩突破貨幣資產域的穩定力,影響到實體經濟時,傳統經濟學全面失效。

無視金融經濟中沒有財富的屬性加上金融資產幻覺。使傳統經濟學對經濟危機產生完全錯誤的哀嘆。

在金融經濟中大量無源意識價值貨幣被憑空創造出來,它們具有貨幣的一切功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與國之間,用這種憑空創造出來貨幣佔有物質財富都是不公平的事。要解決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只能憑藉法律的力量。

金融發達的國家不斷對外輸出資金。用這種憑空創造出來貨幣佔有別國的物質財富,實質是無償的掠奪。

可以預見:金融發達的國家用金融領域裡臆造的大量貨幣換取別國的物質財富,它必然反對經濟學乖論。拒絕給金融經濟裝上轡頭,拒絕限制它的發展。而其他國家逐漸接受乖論,將金融自由限制在有利經濟發展的範圍內。因此必然用法律限制國外熱錢流入。金融發達國家的無源意識價值貨輸出獲利的市場將越來越小。市場將客觀地逼迫金融發達國家收縮它的金融擴張。

五,傳統經濟學的幼稚性

傳統經濟學的幼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知道人性的全面表現,不知道人性在經濟運行中怎樣發揮著靈魂的作用。

   2,對貨幣的本質無知。不知道貨幣是什麼?從哪裡來?用一大堆貨幣功能來定義它。

3,研究中的盲人現象表現出研究者的幼稚。

4,傳統經濟學把經濟新陳代謝排除在視線之外。失去對經濟的解釋能力

相對於幼稚的經濟學而言,數學是一門成熟的科學。成熟的數學遇上幼稚的經濟學只能將具有生物特徵的經濟當成物理現象來計算。產生出無用的畸形的理論是必然的結果。

在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影響下,傳統經濟學站不到整體觀察的站位上來。如果把每一個經濟課題比作一條大河,當需要研究這條大河時,傳統經濟學首先想到的跳入水中以遊泳者的站位進行研究,試圖通過對每一滴水的研究了解整條河流。這是一個永遠也完不成的任務。對整條河流的研究而言,最正確的方法是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站在岸上站在水利工程師的視角對河流進行整體觀察研究。

傳統經濟學站在遊泳者視角研究經濟。經濟學乖論站在第三者視角研究經濟。這是兩者的原則區別。

對於傳統經濟學我是一個完全的局外人。所以在我的研究中感受不到傳統經濟學巨大體量和權威的壓力。經濟是一本打開的書,社會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實驗室。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閱讀。從閱讀經濟實踐出發研究經濟,排除傳統經濟學的先入為主的幹擾和誤導。於是有了「經濟學乖論」。

傳統經濟學的巨大體量和權威是社會接受「經濟學乖論」障礙。即便是一些己經感覺到傳統經濟學的錯誤,開始批判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人。他們也是傳統經濟學培養出來的研究者。他們未必能接受「經濟學乖論」。我希望我還有精力和時間為「經濟學乖論」的成長做更多的事。

                   徐芃翌    

2019年4月 於長沙《二鳴齋》

責任編輯:劉佳菲

相關焦點

  • 經濟學模型的精神與靈魂
    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也一樣,只是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經濟社會行為的手指。理解經濟學模型,亦如此。圖片選自《論經濟學方法》 林毅夫著 經濟學論文中,模型的使用時常引來種種非議或質疑,這或者是由於錯誤地應用了模型,或者是應用了錯誤的模型。原罪不在於模型,而在於人,在於設計或應用了經濟學模型的經濟學者。
  • 實驗勞動經濟學對人性假設的再認識
    實驗勞動經濟學對人性假設的再認識 2017年05月24日 09: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琪 侯亞 字號 內容摘要:實驗勞動經濟學起源於實驗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研究的結合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這個結果讓塞勒對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說開始了懷疑,他認識到,其實人可能並沒有傳統經濟學理論所設想的那麼理性。顯然,塞勒的這種解釋在當時看來是過於離經叛道了,提出之後立即遭到了一片反對,甚至他的導師沙爾文·羅森教授也對他投去了懷疑的目光。儘管塞勒還是靠這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但其表現出的「叛逆」卻讓其學術生涯的早期過得並不那麼順利。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人們選擇市場經濟,並不在於它完善,而在於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當然,經濟學家也不會長期忽視這些問題。其實,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者、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奠基人亞當·斯密在他提出「經濟人」和「看不見的手」的同時,也提出了人性的複雜性以及看不見的手會引發的問題。可惜他的繼承者新古典經濟學家忽略了後一種分析,而誇大了前一種分析。
  • 帕金《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著作的比較
    帕金的《經濟學》具備了這些特點。該書涵蓋了基礎經濟學的全部內容,而且在同類教科書中是最詳盡的。    與另一本同樣暢銷的教科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相比,帕金的《經濟學》的內容更為全面和深入。如果說曼昆的書更適於非財經專業和一般讀者,那麼這本書更適於財經專業和想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的讀者。如果讀者認真把這本書讀好,經濟學的基礎就非常紮實了。
  • 經濟學的中國境界
    在全球化及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新問題將全世界帶入一種徘徊或迷茫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學所要擔當的歷史責任就是解開全人類「認識上的枷鎖」,更好地引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    中國崛起有兩層含義:一是意味著300多年來由西方中心論主導的經濟學時代即將結束,也意味著中國成為經濟學中的西方概念「搬運工」、西方學術話語「跑馬場」的時代結束。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在那篇論文中,丹尼爾-卡尼曼和阿默斯-特活斯基指出了傳統經濟學中的期望效用理論的的缺陷性,並相應提出了風險條件下決策的替代理論--前景理論。丹尼爾-卡尼曼的得獎標誌著行為經濟學的從此被承認,從異端變為正統。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說,而社會偏好理論則通過引入人的社會性,一改新古典經濟學完全忽略人的社會性的做法,從而將經濟學引入一個嶄新的方向。從這個角度講,行為經濟學在未來完全有可能成為經濟學發展的引領者。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李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使行為經濟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獎項所表彰的實驗方法正是行為經濟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儘管實驗方法對於其他經濟學者們來說是陌生的。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好時光。
  • 環境經濟學的演變與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經濟學者開始運用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學分析方法對環境問題進行重新思考,探討環境與經濟的相互關係、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經濟途徑等課題。同時發現傳統經濟理論對環境問題認識的兩大失誤在於,一是低估了環境負外部性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廣泛影響。
  •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2019年09月21日 07:27 來源:《經濟學動態》2019年第7期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內涵拓展是西方經濟學近幾十年來的重要演進特徵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4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超全整理,人人都該學點經濟學
    就是這種認識,讓很多人帶著功利眼神審視這個充滿樂趣和思考的學科,從而錯失了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說:「在人的一生中,你永遠都無法迴避經濟學。」經濟學的出發點是資源的稀缺,因為稀缺,產生分配,個人奮鬥的動力,人的欲望,人性的複雜都由此產生。因此,讀經濟學的書,就是在閱讀我們自身的欲望和人性中隱藏的某些東西。
  • 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新進展
    一是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再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價值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當代價值;二是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三是從學科定位和性質、研究對象、邏輯起點和主線、理論體系框架、話語體系、方法論等角度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日揭曉,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殊榮。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陳世清:對稱經濟學 術語表(二)
    線性思維方式 把認識停留在對事物質的抽象而不是本質的抽象,並以這樣的抽象為認識出發點的、片面、直線、直觀的思維方式。
  • 197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隨機規劃是美國經濟學家丹澤1955年提出的,康託羅維奇在這方面的貢獻,不在於這個新方法本身,而在於把它應用於制定最優計劃。在線性規劃模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定,即係數和資源都是肯定型數據,這就是說,計劃機關對模型的不可控參數擁有絕對準確的信息。在經濟系統的基本特徵不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上述假定是可以成立的。但在長期計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
  • 經濟學學術成果評價的根本準則-光明日報-光明網
    反思這些現象的根源,就是對經濟學學術成果的評價標準形成了誤區,有必要正本清源。    一篇經濟學學術論文,一部經濟學著作,如何評判其學術水平?這首先需要辨析什麼是學術。學術通常被定義為系統、專門的知識與學問,是人類在探索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形成累積起來的理論、思想、觀點和方法。學術研究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不斷延伸、不斷接近規律和真理的過程,它源於人類實踐,又服務於人類實踐。
  • 中國崛起不僅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也突破了馬克思經濟學
    斯密的錯誤在於忽略不同貨物的重量、體積和單價不一樣,往返貿易實現的總價值不一定相等,這是美國要和歐洲、日本以及中國打貿易戰的原因。當年英國為了扭轉對中國的茶葉貿易逆差,發動了鴉片戰爭不夠,還在印度種茶,持續了170年。(29)美國貿易逆差從1971年到現在,進行了多少次貿易戰爭和熱戰,還逼日本籤署廣場協議,依然沒有解決貿易不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