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轉機在於認識經濟學乖論
《經濟學乖論》序言
我們把此前所有的經濟學統稱為「傳統經濟學」。那麼「經濟學乖論」是從與「傳統經濟學」完全不同的視角觀察研究客觀經濟所形成的經濟學體系。該體系已經問世的有「價值乖論」、「貨幣乖論」、「通貨膨脹乖論」、「財富與分配乖論」和「經濟危機乖論」。分別由《人性與經濟》、《經濟學新視窗》、《從新認識貨幣》三本書論述。製作成視頻講座分為六題十講。將十個講座的講稿編輯成本書,所以本書要完成將此前問世的經濟學乖論中分別論述的內容連貫成一個體系的任務。
經濟是人的經濟,離開了人便沒有了經濟。而人是有人性的。所以經濟學必然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亞當•斯密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對人性的一種理解上。後世人把他的這種理解稱為「經濟人」假設。其實它並非一種假設,而是一種真實的人性存在。只不過他對「經濟人」人性的理解有片面性。有了「納什均衡」以後,亞當•斯密的「經濟人」概念有了升級版。更加全面地揭示了「經濟人」的人性。「納什均衡」的出現更加鞏固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體系的地位。
由於亞當•斯密創建的傳統經濟學有「經濟人」人性作為基礎,所以能延續二百年。又由於它對人性的認識很片面,它的偽科學缺陷越來越明顯。揭示它對人性理解的片面才能暴露它的偽科學一面。
《人性與經濟》一書中唯一的貢獻是發現了「三種人性共體」的客觀事實。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自然人」、「經濟人」、「法律人」
-三種人性。每一種人性都會在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中發揮作用並影響經濟。《經濟學新視窗》和《從新認識貨幣》中對三種人性在經濟規律和原理形成中的作用都給予了闡述。
在「不等價原理」的實踐中看得到「自然人」和「經濟人」人性的決定性作用。
在「經濟帕斯卡效應」的實踐中看得到「法律人」人性的決定性作用。
在「代謝性貨幣貶值」過程中看得到「自然人」和「經濟人」人性的作用機理。
「自然人」人性的意識需求是意識價值的存在基礎。
這個認識的意義在於把經濟當成一個生命體。生物生命存在和延續的最基本特徵是「新陳代謝」。經濟作為一個生物類似的生命體,它必然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經濟學新視窗》和《從新認識貨幣》兩書從經濟新陳代謝的視角論述了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並對三種人性在「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中所發揮的作進行了論述。
傳統經濟學無視經濟新陳代謝,所以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除了猜測就束手無策了。
除上述兩點,本書在整合乖論時還特別強調了以下幾個要點:
關於均衡
乖論認為宏觀經濟的均衡最基礎和最本質的均衡是社會物質財富與物質財富權利憑證比例匹配。其他均衡都自動服從於這一均衡。
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決定物質財富數量──物質財富數量決定貨幣量──社會各種需求自動修改自己主動適應貨幣供給。基於這個事實。每一個經濟體在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是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決定當時的生活水平。
二,經濟盲人現象
1,經濟帕斯卡效應
這個效應對經濟的影響實在太巨大。奇怪的是都對它視而不見。
2,金融資產自我創造
無數人在談論「泡沫」,卻從無一人看到泡沫產生機理。金融資產自我創造出來,再經過經濟帕斯卡效應放大,在人們盲視的環境下迅速產生泡沫。
3,只有極個別人(薩穋爾森)認識到「通貨膨脹是和市場一樣古老」的經濟現象。大多數人居然無視事實,認為通貨膨脹是信用貨幣環境下的特有現象。
對這些盲人問題乖論有具體的闡述。在這裡特別提出是表達我的驚愕!傳統經濟學研究中的盲人現象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三,貨幣的屬性
「貨幣是物質財富分配權利的憑證」,經濟學乖論自始至終都是站在這個本質定義的基礎上研究貨幣。由此發掘了貨幣的屬性。本書將貨幣屬性歸納到了一起,讓人一次性看見貨幣的全貌。
本書也歸納了貨幣的三個秩序 。最重要的是「貨幣數量必須與物質財富保持比例配匹」。
傳統經濟學對貨幣沒有明晰唯一的定義。更談不上認識貨幣屬性。
四,金融經濟屬性
乖論總結了金融經濟的七大屬性,與傳統經濟學對金融經濟的認識相距甚遠。
金融經濟有相對於實體經濟的獨立性和穩定力。當金融動蕩在資產域內發酵時並不影響實體經濟。這時候凱恩斯理論可以解釋實體經濟運行。但金融動蕩突破貨幣資產域的穩定力,影響到實體經濟時,傳統經濟學全面失效。
無視金融經濟中沒有財富的屬性加上金融資產幻覺。使傳統經濟學對經濟危機產生完全錯誤的哀嘆。
在金融經濟中大量無源意識價值貨幣被憑空創造出來,它們具有貨幣的一切功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與國之間,用這種憑空創造出來貨幣佔有物質財富都是不公平的事。要解決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只能憑藉法律的力量。
金融發達的國家不斷對外輸出資金。用這種憑空創造出來貨幣佔有別國的物質財富,實質是無償的掠奪。
可以預見:金融發達的國家用金融領域裡臆造的大量貨幣換取別國的物質財富,它必然反對經濟學乖論。拒絕給金融經濟裝上轡頭,拒絕限制它的發展。而其他國家逐漸接受乖論,將金融自由限制在有利經濟發展的範圍內。因此必然用法律限制國外熱錢流入。金融發達國家的無源意識價值貨輸出獲利的市場將越來越小。市場將客觀地逼迫金融發達國家收縮它的金融擴張。
五,傳統經濟學的幼稚性
傳統經濟學的幼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知道人性的全面表現,不知道人性在經濟運行中怎樣發揮著靈魂的作用。
2,對貨幣的本質無知。不知道貨幣是什麼?從哪裡來?用一大堆貨幣功能來定義它。
3,研究中的盲人現象表現出研究者的幼稚。
4,傳統經濟學把經濟新陳代謝排除在視線之外。失去對經濟的解釋能力
相對於幼稚的經濟學而言,數學是一門成熟的科學。成熟的數學遇上幼稚的經濟學只能將具有生物特徵的經濟當成物理現象來計算。產生出無用的畸形的理論是必然的結果。
在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影響下,傳統經濟學站不到整體觀察的站位上來。如果把每一個經濟課題比作一條大河,當需要研究這條大河時,傳統經濟學首先想到的跳入水中以遊泳者的站位進行研究,試圖通過對每一滴水的研究了解整條河流。這是一個永遠也完不成的任務。對整條河流的研究而言,最正確的方法是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站在岸上站在水利工程師的視角對河流進行整體觀察研究。
傳統經濟學站在遊泳者視角研究經濟。經濟學乖論站在第三者視角研究經濟。這是兩者的原則區別。
對於傳統經濟學我是一個完全的局外人。所以在我的研究中感受不到傳統經濟學巨大體量和權威的壓力。經濟是一本打開的書,社會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實驗室。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閱讀。從閱讀經濟實踐出發研究經濟,排除傳統經濟學的先入為主的幹擾和誤導。於是有了「經濟學乖論」。
傳統經濟學的巨大體量和權威是社會接受「經濟學乖論」障礙。即便是一些己經感覺到傳統經濟學的錯誤,並開始批判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人。他們也是傳統經濟學培養出來的研究者。他們未必能接受「經濟學乖論」。我希望我還有精力和時間為「經濟學乖論」的成長做更多的事。
徐芃翌
2019年4月 於長沙《二鳴齋》
責任編輯:劉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