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模型的精神與靈魂

2020-12-01 人民網

在佛經裡,如來經常告誡他的弟子,佛所說法,如指月的手,幫助大家看到月,但是不要把手指當作月。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也一樣,只是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經濟社會行為的手指。理解經濟學模型,亦如此。圖片選自《論經濟學方法》 林毅夫著

經濟學論文中,模型的使用時常引來種種非議或質疑,這或者是由於錯誤地應用了模型,或者是應用了錯誤的模型。原罪不在於模型,而在於人,在於設計或應用了經濟學模型的經濟學者。

一個經典的經濟學模型理當是哲學、經濟學、邏輯學以及統計學、數學知識的完美組合。這種多元知識體系的精巧整合,使得模型形神兼備,構成了經濟學模型的精神。

經典的模型所以謂之經典而彌久不衰,是因為其能解決現實問題,能指導人們對經濟現象作出相對可靠的認識和判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普適性。經濟模型是根植於現實的,是活生生的,是有生命的,這是經濟學模型的靈魂之所在。

現在,經濟學模型廣泛見諸經濟學論文,它或者作為研究的工具,或者作為被研究的對象,廣受經濟學者的重視。但是,模型的大量應用也帶來了諸多爭議,有時是因為模型得出的結論,有時是因為模型本身。這就引發了對經濟模型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引發了關於經濟學模型精神與靈魂問題的思考。

經濟學模型的構成要件分為兩類:顯性要件和隱性要件。顯性要件是變量、方程式;隱性要件是哲學、經濟學、邏輯學、統計學和數學的原理與思想。前者直觀具體,後者隱晦抽象。變量是構成經濟模型的基本元素,不論是被解釋變量還是解釋變量,內生變量還是外生變量,它們都是客觀現象的數學描述,是客觀現象的符號表示;方程式是經濟學模型的主體,是模型的直接表現,是經濟現象間相互關係的邏輯表達。模型的設計就是設計這些變量和方程式的組合形式,模型的應用也就是方程式和聯立方程式的求解。

知曉一個模型的顯性要件僅是了解了模型的表象,只有掌握了顯性要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經濟學思想,變量間的邏輯關係,以及變量間相互推演的統計學、數學法則,才是真正認識了一個經濟學模型或掌握了一個經濟學模型。變量的選取由經濟學者的研究目的所決定,源於客觀現實,是客觀經濟現象的真實表達,它可以是確定的、排他的,也可以是靈活的、多元的;而變量間關係的表述形式則可以千變萬化,這其中體現了豐富的哲學、經濟學思想,包含著嚴密的邏輯學知識。變量是否真實地代表了被研究的經濟現象,是否能最精準地描述被研究的目標,這需要經濟學者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作正確的哲學思考和經濟學判斷;將若干變量科學地整合,清晰地表述,使之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相互推演,這需要展示模型設計者或應用者的數學統計學功底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一個經典的經濟學模型理當是哲學、經濟學、邏輯學以及統計學、數學知識的完美組合。這種多元知識體系的精巧整合,使得模型形神兼備,構成了經濟學模型的精神。

認為經濟學模型是多學科知識的完美組合,並不是指模型構成形式的美妙,而在於其應用性與普適性。邊際主義經濟學的奠基人萊昂·瓦爾拉斯(Léon Walras)和曼徹斯特大學歐文學院出色的邏輯學、道德哲學和經濟學教授威廉·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於十九世紀就開始將物理學知識引入經濟學領域,並運用數學公式和幾何圖形研究經濟學問題,這可稱得上是經濟學模型應用的拓荒之舉。諾貝爾經濟學獎首位得主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於1936年創立了一個具有24個聯立方程式的荷蘭經濟模型,他用這一方程組揭示了大量不同性質的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被尊為經濟計量學模型建造者之父。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於20世紀中葉將數學原理應用到經濟學研究中,這令能夠快速處理分析數據的現代計算機技術獲得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讓經濟模型的開發和應用大行其道,使經濟學和現代計算機科學相得益彰。回溯經濟學模型的誕生發展史易見,經濟學大師們引入或設計模型,都是出於研究現實經濟問題的需要,都是針對實際、針對問題的。是實踐催生了理論,實踐催生了模型;模型因現實問題而誕生,又回歸現實,為問題的解決服務。經典的模型所以謂之經典而歷久不衰,就是因為其能解決現實問題,能指導人們對經濟現象作出相對可靠的認識和判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普適性。所以說,經濟模型是根植於現實的,是活生生的,是有生命的,這是經濟學模型的靈魂之所在。

模型只有能用於實際,能幫助人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才能真正稱之為模型。現實經濟學論文中,模型的使用卻時常引來種種非議或質疑,這或者是由於錯誤地應用了模型,或者是應用了錯誤的模型。原罪不在於模型,而在於人,在於設計或應用了經濟學模型的經濟學者。

經濟學論文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現實經濟問題的,一類是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前一類論文,行文的套路基本上是比選或改進若干理論模型,而後按照選定的模型要求,處理數據,求解模型,檢驗模型,分析模型運行的結果。但是,任何經典模型的應用都是有假定條件或應用前提的,如果使用者忽視了或者根本不懂得模型的應用前提,故意不尊重或不能夠尊重模型中變量間和模型方程式中的邏輯關係,漠視模型所強調的經濟學思想,就無法揭示真實的客觀世界,研究的結論就勢必出現偏差,有時甚至是重大偏差。對於後一類研究理論方法類的論文,行文的套路多是經濟學者總結推出新理論,發明創造新模型,或者修正完善已有模型。但不論目標為何,都需要作者遵從經濟學哲學原理,在統計學、數學相關知識的框架下從事創造或再創造工作。如自然科學一樣,任何一個新發明的模型都需要通過實驗,需要通過檢驗,以證明其應用價值。只有通過了案例驗證,能證明其在實踐有效可用,模型才是鮮活的,才是有生命的,才是被賦予了精神和靈魂。一個作者自己尚不能證明其在實踐中可用有效的模型,那只是作者的一個娛樂產品,是作者的一種數學遊戲。是沒有價值的,是不能被公眾認可和接受的。

經濟現象是複雜的,研究經濟模型或把經濟模型作為工具進行現實問題研究時,經濟學者經常需要刻意忽略真實世界的某些方面,有時甚至是刻意扭曲某些現象和事實,如設定一個或若干個剛性假設條件,以達到更簡潔、更清晰地認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能否合理地忽略,能否科學地扭曲,這對學者的智慧是一個嚴重挑戰,是對學者哲學、經濟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一種綜合考量。沒有受過此類的系統教育和嚴格訓練,沒有相關科學知識的豐厚積澱,是無法完成這一系統工程的。

實踐是檢驗經濟學模型價值的唯一標準,豐富的哲學經濟學思想以及其應用性或有效性是經濟學模型的精神與靈魂。提倡嚴謹的學風,倡導務實的精神,就是要求一篇論文立足實際,言之有物,解決問題,富於思想,充滿智慧;就是要求一個經濟學者,在經濟學研究中應用模型,特別是設計模型時,秉持科學的態度,儲備足夠的知識,尊崇客觀現實,尊崇經濟學模型的精神與靈魂。(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相關焦點

  • 經濟學決不僅僅是數理模型的推導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經濟學人把經濟學研究僅僅當作數理模型的推導,或者是對數據關係的分析;結果,經濟學研究逐漸蛻變為應用數學的分支。相應地,目前經濟學專業刊物上發表的絕大多數論文也都充斥著數學公式和符號,從而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數量拜物教。問題是,這種缺乏辯證眼光的發展取向合理嗎?
  • 建立標準化醫藥經濟學評估模型 提高醫保決策質量
    在近期我國醫保的談判準入中,也開始正式要求廠商提交經濟學評估資料。但是,醫藥經濟學評估是一項繁複的研究工作,其中包含大量的數據採集和計算,要做出高質量,殊為不易。同時,醫藥經濟學評估經常被應用於定價、準入、招標採購等環節,牽涉的利益巨大,其研究過程也容易受到幹擾。因此,醫藥經濟學評估的結果,往往不容易獲得決策者的認可。
  • 等離子體與靈魂精神
    並且還可以通過重新規劃我們的思想,來遠離我們接觸過的負面自我和精神控制。當我們擁有當下時刻的意識,清空大腦中的想法時,我們才是最真實的。當我們延長當下的自然狀態,就會體驗到恢復的力量,使我們的意識和身體恢復平衡。當這種能量平衡發生時,我們的物理身體的物質色波頻譜和頻率狀態,會被轉移到水晶模式和更複雜的顏色排列。
  •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吵什麼?
    當然,還有凱恩斯,他也是宏觀經濟學之父了,他有很多關於行為經濟學的概念,比如說他提出過動物精神、選美,說股票就像選美一樣。所以早期的這些經濟學的大佬,其實都是非常承認人是有感情的,不是完全理性的。 但是後來在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盧卡斯和一些其他的人,比如說愛德華·普雷斯科特和託馬斯·薩金特,這些人都拿諾貝爾獎了。
  • 靈性科學:靈魂顏色、靈魂階段和靈魂等級
    西方有一些研究靈性的科學家們,他們對眾多有靈性相關的人士作研究後,總結出了關於靈魂階段和靈魂等級(Soul Stages & Soul Levels),並且製作了三張表格。麥可·海峽(Michael Channel)表示,人的整個「化身周期」的平均壽命為180次,但範圍可以從低至35次到高達400次。
  • 藥物經濟學模型之Markov模型(三):手把手教如何進行研究設計
    上一期(藥物經濟學模型之Markov模型(二):從一篇文章講研究問題和研究設計(含操作))我們通過一篇文章[1]簡要介紹了什麼是藥物經濟學研究和
  • 經濟學學術成果評價的根本準則-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人隨筆】    當前,經濟學學術界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現象:在對經濟學論文和著作的遴選、評獎中,不少人將數學模型的複雜程度、計算技術的難易度作為評判學術成果水平高低的標準;有的認為純學術研究可以沒有應用價值,可以不經過實證檢驗,可以與經濟事實和經濟現象無關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科學和技術的興旺發達,不僅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物質世界的絕對優勢,而且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精神世界的巨大優勢。那些驚世駭俗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讓全人類嘆為觀止。歐洲人憑藉科學技術的神奇魔力,成功徵服了全世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勝利或許更加徹底。西方崛起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摧枯拉朽之勢、雷霆萬鈞之力,迅猛席捲全人類。
  • 三分鐘看完計量經濟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建模是計量的靈魂,所以就從建模開始。三、名詞解釋1.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已揭示經濟活動中的客觀存在的數量關係為內容的分支學科。2.計量經濟學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論、方法和數據。3.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步驟:(1)理論模型的設計(2)樣本數據的收集(3)模型參數的估計(4)模型的檢驗。
  • 宏觀經濟學的麻煩
    近期,新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Romer)在其最新論文《宏觀經濟學的麻煩》中,對當前主流宏觀經濟學盛行的DSGE模型進行了猛烈批判。DSGE模型在RBC模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保留了理性預期、技術衝擊等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同時引入了價格粘性、不完全競爭等凱恩斯主義的元素。
  • 藥物經濟學模型之Markov模型(一):你真的看懂NNT了嗎?
    因此,NNT並不能很好地評估醫療幹預的「性價比」,而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藥物經濟學則為準確地對各種醫療幹預手段的療效、花費等進行評估提供了可能。其中,Markov模型作為目前最流行的藥物經濟學決策分析方法之一,被廣泛地應用於藥物成本-效用評價、藥品定價、醫保準入和預算分析中。
  • 汪丁丁:行為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
    書中著重探討了一個極為艱難的主題——模型與現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基於這種關係的經濟學解釋,尤其是在行為主體墨守的各類成規當中,吸引汪丁丁教授長期關注並認為最有希望被納入行為經濟學基本模型的人格/氣質模型。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特選摘該書《引言》,以饗讀者。  文/汪丁丁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  核心觀念的展開,就是理論。因此,研讀任何一套理論,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直入核心。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丹尼爾-卡尼曼教授傳統經濟學最重要的一個假設就是經濟當事人是理性的。從本文開頭的例子可以看出,這條假設並不總是成立,所以傳統經濟建構的理論模型存在很大的缺陷。既然參與經濟活動的人並不都是理性的,那要構建一個更接近現實的理論模型,就必須考慮當事人的心理因素,所以結合心理學理論的行為經濟學應當成為更合理的理論模型。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前景理論三個基本結論是:1、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你會參與如下的賭博嗎?
  • 書評| 打補丁的經濟學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物理學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量子力學,而這個回答在過去一個世紀當中已經逐漸站穩了腳跟;但對於經濟學家來說,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和羅伯特·席勒在《動物精神:人類心理如何驅動經濟、影響全球資本市場》中所提出的「動物精神」理論,或者說在這種理論背後更一般的行為經濟學思想,似乎還尚不能成為令人徹底信服的答案。
  • 陳平:如何看待當代經濟學
    這篇訪談稿為理解現代經濟學和經濟現象提供了一個複雜演化經濟學家對主流經濟學的批判視角。1. 請簡要介紹一下您是從什麼視角看待經濟學的?我的視角是複雜動力學和演化經濟學。複雜性的含義是非線性相互作用和非均衡演化,它們是生命起源和勞動分工的動力。新古典經濟學的線性及均衡模型只能看做是複雜系統的初級近似。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作為經濟學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行為經濟學為何能夠備受青睞?許多經濟學家一方面批評行為經濟學過於另類和反叛,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行為經濟學崛起和日益壯大的現實,這種矛盾的心理體現了這些經濟學家對行為經濟學又愛又恨的態度。行為經濟學是非主流經濟學還是代表未來的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究竟和新古典經濟學是什麼關係?
  • 一種緩解精神壓力的人體模型
    【中外玩具網 · 工藝技術】現代社會,由於生活、工作、學習、經濟、家庭等等方面的原因,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很大,很壓抑,嚴重時,會使人產生焦慮、恐慌、絕望的情緒,精神壓力已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幸福。有些人有時憋了一肚子的氣,又沒處發洩;沒處出氣,這就需要一個能讓人發洩出氣又能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的產品。
  • 內蒙古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培養方案
    ,掌握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具有理性思維、科學精神、知識寬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品學兼優、富有遠見的複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經濟學高級人才的多元需求。具體規格與要求:(1)培養的人才規格是高起點、寬口徑、厚基礎,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為培養未來勝任從事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人才奠定基礎。(2)系統接受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訓練,具備經濟學的理性思維能力,具備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經濟現象和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意識和社會調查研究能力。
  • 「人死了,靈魂去了哪裡?」心理學和你聊聊靈魂
    人死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你的靈魂有沒有可能來自別處?而在身體死亡之後又回到哪裡去?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多數人都覺得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靈魂和意識本身都不存在,這是人類臆想出來的東西,但是我們都會有意識,又不是行屍走肉,那麼,我們所說的這些靈魂,再人死後去哪裡了?
  • 北大經濟學博士張川川:經濟學實證分析方法與論文寫作經驗分享會...
    、發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國際貿易和實證金融等)使用最為廣泛的計量分析方法:工具變量方法(IV)、倍差法(DID)、斷點回歸方法(RD)、面板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經濟學實證論文寫作的基本流程和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