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 | 陶立波 中山大學醫藥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醫藥經濟學評估,是對醫藥產品的成本和收益進行綜合分析的科學技術。它能夠幫助醫保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採購價格或支付標準、優選適宜的衛生技術、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日益獲得重視。在近期我國醫保的談判準入中,也開始正式要求廠商提交經濟學評估資料。
但是,醫藥經濟學評估是一項繁複的研究工作,其中包含大量的數據採集和計算,要做出高質量,殊為不易。同時,醫藥經濟學評估經常被應用於定價、準入、招標採購等環節,牽涉的利益巨大,其研究過程也容易受到幹擾。因此,醫藥經濟學評估的結果,往往不容易獲得決策者的認可。
要提高醫藥經濟學評估的可靠性,研究規範必不可少,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技術指南,我國也有發布。但技術指南的內容往往比較原則性,而經濟學評估「魔鬼都在細節中」,即使遵循指南,具體過程中依然會存在模糊空間,從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性甚至可操縱性。
有鑑於此,由醫保部門牽頭來建立標準化模型,將評估計算過程透明化、固定化,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什麼是標準化評估模型
醫藥經濟學評估模型的本質,是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由此可以幫助人們推算醫藥方案的長期成本和收益,從而進行評估。
例如
高血壓評估模型,是通過推算患者在不同血壓水平及其他危險因素下,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發生時間、衛生成本、生命質量、生存時間等內容,從而對高血壓疾病發生發展情況進行模擬。
建立了這樣的模型後,對於不同的高血壓治療技術,只需了解其降壓效果及對其他危險因素的影響,就可以推算長期的成本和收益,從而進行科學的評估。
由於評估模型中數據眾多而計算複雜,容易導致研究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果能針對不同疾病制定並發布標準化的評估模型供人們使用,就能顯著提高評估的質量和可靠性。這就是標準化評估模型的內涵和意義所在。
如何制定標準化評估模型
由於評估模型是對疾病發展進程的模擬,因此構建模型必須基於疾病的長期隨訪數據,對不同疾病事件的發生概率、發生時間、資源消耗等進行數據計算,從而獲得模型參數、組建高質量的評估模型。
以高血壓為例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高血壓風險預測評估模型,很大一部分參數都來自美國Framingham研究。這是一個自上世紀中葉開始的長期隊列隨訪研究,學者們在波士頓附近的Framingham小鎮建立了約5千人的研究隊列,通過長期的隨訪,觀察人們出現各種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時間、影響因素,從而獲得了建立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各種參數。在糖尿病領域,類似的裡程碑式研究是UKPDS研究。
對於中國,雖然目前我國還缺乏類似的長期隨訪隊列研究結果,但通過匯總醫保管理系統和醫院病案信息系統的數據,也可以回顧性建立類似的患者長期隨訪資料庫,從而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各種參數進行計算。這是目前情況下在我國建立標準化評估模型的可行策略之一。
如何使用標準化評估模型
當標準化模型建立起來後,相關各方就可以圍繞模型來開展研究和決策工作。
對於醫藥廠商
可以基於模型輸入參數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開展臨床研究、制定價格水平,並將少量關鍵數據提交給醫保決策者,而不需要提供太過複雜的研究報告。
對於醫保決策者
只需將廠商提交的臨床研究數據和價格數據(這些數據的質量是比較容易把控的)輸入標準化模型,就可以得到可靠的分析結果,從而幫助科學決策。
而對於研究人員
其工作可以聚焦於標準化模型工具的建立、維護、驗證,而不必太多捲入廠商定價和醫保準入的博弈中。
在這樣的體系下,各方責權明確,利益糾葛較少,經濟學評估結果比較可信,醫保決策也能更科學、更少爭議。
總結
醫藥經濟學評估在我國醫保管理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但複雜的評估過程削弱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也影響了其在決策中的應用。
如果能建立標準化評估模型,讓廠商只需提供少量價格和臨床研究數據,而醫保可以獲得可靠的評估結果從而支持循證決策,這顯然是提高我國醫保決策質量的有效方法,值得相關管理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