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

2020-11-23 生物谷



近日,Cerebral Cortex在線發表題為Norm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rain Differences Based on a Population MRI-Based Atlas of Cynomolgus Macaqu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徵團隊完成,在162隻健康食蟹猴上採集了高分辨的磁共振影像數據,製作了食蟹猴腦圖譜,並建立了標準化模型(normative model),描述單個獼猴大腦的解剖結構特徵隨年齡變化的軌跡。該大樣本標準化模型可用於獼猴疾病模型的參考對照,推動個體化定量統計分析實現。

近年來,基因編輯、克隆技術在非人靈長類上獲得成功,使研究者能夠更為靈活地建立各種重大腦疾病的獼猴模型。但受到獼猴繁殖周期長、行為學訓練困難、動物專業門檻高及價格昂貴等諸多因素影響,建立單一獼猴疾病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經費支撐、長達數年的實驗周期,且最終得到具有相關行為表型的模型個體寥寥無幾。如此小的樣本數量(一般只有個位數)極大挑戰了運用行為學、影像學等技術手段對模型展開後續的研究,特別是目前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採用病例-對照式(case-control)的實驗設計範式。標準化模型是一種數學統計方法,用於定量衡量單個個體在一個正態分布的大群體中的偏離。建立獼猴大腦解剖結構的標準化模型能夠可靠地量化評估獼猴種群分布,檢測個體神經解剖的異質性,幫助理解大腦的發育、衰老以及疾病。

構建該標準模型,需要獲取大量的健康野生型獼猴的腦影像數據。王徵團隊首先在162隻2-9歲的健康食蟹猴上收集解析度為0.5mm的磁共振結構影像,創建一個食蟹猴專用的磁共振影像腦圖譜模板,通過與傳統的SMI-32組織學染色結果進行比較,驗證了磁共振影像模板的準確性。構建標準化模型分析結果發現,食蟹猴大腦平均皮層厚度和總的灰質體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但白質體積的增加從少年期持續到成年早期。大腦各個腦區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顯示出各自特異的生長模式,例如軀體感覺區、枕葉、扣帶回相比其他腦區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更小,而額葉、顳葉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相比於其他腦區更大。此外,絕大部分腦區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但內側顳葉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為量化分析個體食蟹猴在群體中的異質性,研究人員採用交叉驗證方法,計算每個個體的皮層厚度與灰質體積與標準模型的個體化偏差。研究發現,在這個健康群體中,具有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極值異常的腦區所佔百分比非常低,且在不同的個體上沒有重疊。該研究為定量化分析獼猴疾病模型提供了參考對照數據與方法,有助於利用獼猴模型研究人類腦疾病的

診斷

與治療。 (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徵團隊完成,在162隻健康食蟹猴上採集了高分辨的磁共振影像數據,製作了食蟹猴腦圖譜,並建立了標準化模型(normative model),描述單個獼猴大腦的解剖結構特徵隨年齡變化的軌跡。
  • 昆明動物所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徵團隊完成,在162隻健康食蟹猴上採集了高分辨的磁共振影像數據,製作了食蟹猴腦圖譜,並建立了標準化模型(normative model),描述單個獼猴大腦的解剖結構特徵隨年齡變化的軌跡。
  • 神經影像個體差異預測模型的十個簡單規則
    我們希望這十條規則將增加神經影像數據的預測模型的使用。儘管成千上萬的研究論文已經對腦-行為關聯進行了建模,但是這些模型往往是解釋性的。不幸的是,由於解釋性分析的目的是識別與表型測量有關的神經影像學測量,因此此類分析通常不能泛化到新個體,並且臨床有效性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局限性,研究人員開始建立可根據神經影像數據預測表型個體差異的預測模型。因為模型是使用獨立的數據定義和驗證的,所以它們有望提高我們發現可泛化的大腦-行為關聯的能力。
  • 建立標準化醫藥經濟學評估模型 提高醫保決策質量
    有鑑於此,由醫保部門牽頭來建立標準化模型,將評估計算過程透明化、固定化,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什麼是標準化評估模型醫藥經濟學評估模型的本質,是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由此可以幫助人們推算醫藥方案的長期成本和收益,從而進行評估。
  • 中國生物樣本庫向標準化邁進
    2009 年 3 月美國政府投入巨資,以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牽頭,積極籌建美國第一個國家人腫瘤組織生物樣本庫。Times更是將此國家腫瘤組織樣本庫的建立列為「2009年改變世界的十大規劃」之一。由此可見,只有擁有精準的生物樣本(標準化、高質量、臨床資料齊全),經過高通量生物晶片、測序等技術研究,才會有精準的分子醫學結果,再經過精準的大樣本驗證,才會產生精準的轉化研究成果,最終實現臨床精準醫學實踐。
  • 德科學家建立「地球系統模型」
    2020-10-28 07:20:40 來源:科技日報德科學家建立「地球系統模型」極地和山區冰雪融化或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7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德國科學家團隊建立了一個「地球系統模型」。
  • 科研人員建立MAnorm2計算模型
    該模型能夠對多樣本ChIP/ATAC-seq數據按照特定標籤分組,進行統計建模和組間定量比較,可靠地在樣本組層面鑑定組間顯著差異的ChIP/ATAC-seq信號。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實驗被廣泛用於刻畫轉錄因子結合和組蛋白修飾的全基因組分布。比較來自不同細胞類型的ChIP-seq樣本是刻畫細胞分化及病變過程中動態轉錄和表觀調控的關鍵基礎。
  •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標準化生物樣本庫投入使用
    近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內蒙古首個符合國際生物與環境樣本庫協會ISBER及ISO17025標準的標準化生物樣本庫。該生物樣本庫樣本從採集、運輸、存放入庫、信息輸入、出庫、應用,全部由軟體管理。
  • 營養與健康所等建立MAnorm2計算模型
    該模型能夠對多樣本ChIP/ATAC-seq數據按照特定標籤分組,進行統計建模和組間定量比較,可靠地在樣本組層面鑑定組間顯著差異的ChIP/ATAC-seq信號。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實驗被廣泛用於刻畫轉錄因子結合和組蛋白修飾的全基因組分布。比較來自不同細胞類型的ChIP-seq樣本是刻畫細胞分化及病變過程中動態轉錄和表觀調控的關鍵基礎。
  • 營養與健康所等建立MAnorm2計算模型---中國科學院
    該模型能夠對多樣本ChIP/ATAC-seq數據按照特定標籤分組,進行統計建模和組間定量比較,可靠地在樣本組層面鑑定組間顯著差異的ChIP/ATAC-seq信號。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實驗被廣泛用於刻畫轉錄因子結合和組蛋白修飾的全基因組分布。比較來自不同細胞類型的ChIP-seq樣本是刻畫細胞分化及病變過程中動態轉錄和表觀調控的關鍵基礎。
  • 臨床預測模型:模型的建立
    對於診斷類問題,其預測因子與結局均在同一時點或很短的時間內,適合採用橫斷面研究數據構建診斷模型;對於預後類問題,其預測因子與結局有縱向的時間邏輯,適合採用隊列研究數據擬合預後模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可視為入選更為嚴格前瞻性隊列,因此也可用於建立預後模型,但在外推性受限。
  • 關於建立海南大動物疾病模型暨分子影像評價中心和生物醫學實驗...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對政協海南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087號提案的答覆(C)(C類) 白志明、李秉湧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關於建立海南大動物疾病模型暨分子影像評價中心和生物醫學實驗園區的建議
  • ...鄭冶楓:醫學影像AI為什麼需要小樣本學習和域自適應技術? | CCF...
    天衍實驗室還跟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目前這個實驗室還在持續運作,研發新冠治療和抗疫等類型工作。騰訊健康碼小程序提供AI問診、隨訪等服務,疫情期間有60多億的調用。目前,小樣本學習比較成熟的技術就是遷移學習。遷移學習就是將某個任務上訓練好的模型遷移到另一個任務,小樣本遷移學習則是源域已經有大量訓練樣本,而目標域只有少量樣本的情況。
  • 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過程模型
    12月28日出版的《細胞》(Cell)雜誌的封面文章,講述的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成功建立了一個分析細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 NRC-1以上過程的模型,Halobacterium Salinarum是一種嗜鹽的古生菌,一般只生存在鹽水池塘或是鹽湖中。
  • 家電業首個智能製造標準化模型青島輸出
    會上,作為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戰略聯盟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胡靜宜,發布了以海爾互聯工廠模式輸出的國家和家電業智能製造標準框架體系。海爾作為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牽頭單位,在此次高峰論壇上也匯報了互聯工廠模式及COSMO平臺探索實踐。  在德國工業4.0實施建議的八個優化行動領域中,標準化被列於首位。
  • Molecular Psychiatry重磅:全球最大樣本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研究發表
    中國影像遺傳學(Chinese Imaging Genetics, CHIMGEN)團隊包含全國21個城市的30個研究中心。經過近4年的實驗設計、招募被試、數據採集及質控階段,建立了全球最大樣本的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
  • 科學網—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
    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