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

2020-12-08 科學網
《細胞》2007年131卷7期
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

 

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生物基因組的動態表達,並在基因編碼的各種組分結合成完整而具有生物功能的網絡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成功建立了一個分析細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 NRC-1以上過程的模型,Halobacterium Salinarum是一種嗜鹽的古生菌,一般只生存在鹽水池塘或是鹽湖中。

 

科學家通過分析數據,確定了在高鹽度環境下,細菌80%的基因和關鍵的非生物因素之間調節和功能上的相互關係,並由此建立了模型。通過147個實驗中72個轉錄因子和9個環境因子(EFs)的相對變化,模型精確地預言了這些基因的動態轉錄反應。研究人員利用南舊金山灣獲得的嗜鹽細菌,這種生物為了適應高鹽分環境而產生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適應性變化,其中包括在細胞膜上產生色素以調節由光產生能量的過程。

 

儘管以上這些適應性變化每一個都很重要,然而環境因素造成的對細菌所有核心生理學過程的整體調節,對其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生存更加關鍵。因此,研究人員提出的轉錄控制模型非常有意義,這一模型精確預測了Halobacterium面對新環境或基因擾動時的轉錄變化。此外,更重要的是,新研究支持了一種觀點:生物體系的特徵和它們所處的環境能幫助科學家建立高度精確、可預測性的基因調控模型,這些模型不僅針對傳統生物,也能用於更多我們尚未了解的物種。

 

原文連結:http://www.cell.com/content/article/abstract?uid=PIIS009286740701416X

 

(何宏輝/編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過程模型
    12月28日出版的《細胞》(Cell)雜誌的封面文章,講述的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成功建立了一個分析細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 NRC-1以上過程的模型,Halobacterium Salinarum是一種嗜鹽的古生菌,一般只生存在鹽水池塘或是鹽湖中。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調控可誘導基因轉錄的機理。這個機理可能是基因調控快速響應環境刺激的分子基礎。 應激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徵,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 深度展望:mRNA轉錄後整體調控
    而當基因轉錄後,mRNA分子自身是如何被調控的?RNA結合蛋白及非編碼RNA是如何影響mRNA加工、運輸、胞內定位以及穩定性?在應激條件或者發育進程中,細胞如何提高RNA調控的效率?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Jack D.
  • 科學家開發出高通量研究玉米基因位點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李平華(左二)和研究生查看模式植物長勢      山東農大供圖 10月9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術,利用大規模轉錄因子數據重新構建了玉米葉片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玉米是世界範圍內的重要農作物,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抓好玉米生產對確保我國穀物基本自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細菌鞭毛轉向調控非平衡因素
    ,發現細菌鞭毛轉向別構調控中的非平衡因素,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物理》上。 別構調控是指蛋白質複合體上的一個特定位置(稱為位點)與特殊小分子(稱為效應因子)結合後,通過結構改變影響該複合體其他遠距離位點功能的過程。這是在生命現象中廣泛存在的一個重要調控機制,普遍存在於酶的活性調節、信號轉導系統的受體活性調節、離子通道調控、基因表達調控等重要生理過程中。別構調控這一現象通常是由平衡態模型描述的。
  • 科學家證實:粘細菌調控土壤微生物生態平衡—新聞—科學網
    粘細菌對黃瓜根分泌物的趨化性。
  • Nature Chem Biol | 張餘研究組揭示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
    大約50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Jacob和Monod發現乳糖操縱子,首次提出基因表達受到蛋白調控。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大約50年前,法國科學家Jacob和Monod發現乳糖操縱子,首次提出基因表達受到蛋白調控。阻遏蛋白Lac I和代謝物激活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也稱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CAP)被證明能夠直接結合乳糖操縱子,分別發揮轉錄抑制和轉錄激活的功能。因此,學界對轉錄因子如何抑制及激活轉錄產生研究興趣。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大約50年前,法國科學家Jacob和Monod發現乳糖操縱子,首次提出基因表達受到蛋白調控。阻遏蛋白Lac I和代謝物激活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也稱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CAP)被證明能夠直接結合乳糖操縱子,分別發揮轉錄抑制和轉錄激活的功能。因此,學界對轉錄因子如何抑制及激活轉錄產生研究興趣。
  • ...細菌藥物耐受相關的乙醯基轉移酶類毒素-抗毒素系統的轉錄調控...
    該研究探討了與細菌耐受抗菌藥物相關的II型毒素-抗毒素系統,進一步闡明了乙醯基轉移酶類GNAT-RHH毒素-抗毒素系統的轉錄調控機制。錢宏亮和於昊同學為共同第一作者,歐竑宇、賀新義和甘建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細菌轉錄爆發現象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最近,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謝曉亮實驗室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葛顥研究員合作,揭示了細菌內轉錄隨機爆發現象(Transcriptional bursting)的分子機制,這種隨機性是很多細胞和組織中細胞與細胞間基因表達量不同的主要根源之一
  • 科學家在工業微生物中建立新型多靶點動態調控系統—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姜衛紅研究員課題組在工業微生物鏈黴菌中創建了一種便捷、普適、自發驅動的動態調控系統,可以同時對多個基因進行強度可調的動態轉錄幹預
  • 科學家建立血管化類腦器官培養新體系—新聞—科學網
    血管化類腦器官移植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課題組長期致力於腦的發育與功能的研究,近年來,該課題組對於人大腦皮層胚胎發育期間細胞類型與細胞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並揭示了人腦神經元在胚胎發育期快速增長並產生溝回的調控機制
  • 科學家揭示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蘋果蛋白MdBT2如何響應硝酸鹽調控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機制。 郝玉金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及其與糖的比例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是果樹遺傳改良和栽培調控的重要目標性狀。在蘋果果實中,蘋果酸是最主要的有機酸,蘋果酸在果肉細胞的細胞質中合成代謝,並在液泡中大量積累。
  • 羅克明等發現調控楊樹抗病性關鍵轉錄因子—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
  • 科學家揭示入侵細菌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機制—新聞—科學網
    共生細菌沃爾巴克影響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模式圖   南京農大供圖
  • 轉錄調控研究簡史 | 值得收藏
    這時候的Roeder已經開始在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Donald Brown實驗室做博後了 (編者註:Bob儘管只在Brown實驗室做了短短兩年博後,發表了一篇似乎不太顯眼的文章,但是因為Brown實驗室有很好的非洲爪蟾實驗體系,為後面Bob獨立後利用該體系構建體外無細胞系統研究真核基因轉錄調控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該系統影響了後面幾十年的體外轉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