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物開發、效果評價和上市後安全性檢測系統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目前全世界幾乎每天都有新藥在進行臨床研究。在新藥臨床研究的過程當中,除了要求藥企或研究者提供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之外,往往還要求提供顯示藥物「性價比」的參數。
在III期臨床試驗中,研究者往往用需治療人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來間接反映藥物的「性價比」,這個參數指的是需治療多少人才能額外減少一個事件的發生(兩組事件絕對風險之差的倒數)。舉個例子,2018年JAMA cardiology發表了一篇探究諾欣妥(沙庫巴曲纈沙坦)5年NNT的研究[1]。
在這篇文章中,PARADIGM-HF研究是一項比較沙庫巴曲纈沙坦和依那普利在射血分數減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能否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複合終點的III期隨機臨床試驗。該研究顯示,與依那普利相比,沙庫巴曲纈沙坦可以有效降低HFrE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複合終點的風險、心血管死亡風險、全因死亡風險。其對應的NNT如下:
由上表可見,隨著時間由1年延長至5年,對應的主要研究終點(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NNT也從38下降至14,即從原來持續治療38個人1年能夠減少1個主要事件的發生變成持續治療14個人5年能夠減少1個主要事件的發生。一般來說,當NNT小於20時,我們認為幹預具有較好的「性價比」。
可以看出,NNT這個指標反映的是一個「密度」概念,即單位時間內需要治療多少人才能額外減少一個事件的發生。數值意義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單位時間的定義以及不同幹預之間事件發生的絕對風險的差異。NNT的特性導致了它在評價「性價比」的時候表現出許多短板:
(1)未體現出經濟特性:吃了藥之後不用住院是可以省錢的,但是吃藥是要花錢的。長時間吃藥的話,這藥便宜還好(像阿司匹林),貴的話就難說性價比高了。
(2)無法完整體現出除事件以外的獲益差異:和依那普利相比,吃了沙庫巴曲纈沙坦之後,活動耐量提升了,以前爬一層樓就喘得不行,現在一口氣可以蹭蹭蹭上五樓。
(3)不同的試驗結果之間可能無法比較,特別是當單位時間定義不一樣的時候。
(4)事件多樣化導致的不確定性:以上述的研究為例,同樣是5年NNT,主要終點NNT為14(小於20),全因死亡NNT為21(大於20)。
因此,NNT並不能很好地評估醫療幹預的「性價比」,而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藥物經濟學則為準確地對各種醫療幹預手段的療效、花費等進行評估提供了可能。其中,Markov模型作為目前最流行的藥物經濟學決策分析方法之一,被廣泛地應用於藥物成本-效用評價、藥品定價、醫保準入和預算分析中。
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筆者將以一篇達格列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成本-效用比研究為例[2],從研究問題、研究設計、成本和健康產出、Markov模型構建、不確定性分析等五個方面來介紹這類研究。
參考文獻
[1] Srivastava PK, Claggett BL, Solomon SD, et al. Estimated 5-Year Number Needed to Treat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eath or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With 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ion vs Standar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ARADIGM-HF Trial.[J] .JAMA Cardiol, 2018, 3: 1226-1231. DOI: 10.1001/jamacardio.2018.3957.
[2] Yao Younan, Zhang Rongcheng, An Tao,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adding dapagliflozin to standard treatment for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patients in China.[J] .ESC Heart Fail, 2020, undefined: undefined. DOI: 10.1002/ehf2.1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