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新進展

2021-01-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2017年,學界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一是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再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價值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當代價值;二是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三是從學科定位和性質、研究對象、邏輯起點和主線、理論體系框架、話語體系、方法論等角度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關係進行了研究。最後,從學科體系組成部分、理論體系、學科體系等角度,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經濟學學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代價值/學科體系

  作者簡介:黃泰巖,中央民族大學;黃泰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王琨,張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2017年,學界在推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學者們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強大生命力在於它是發展的理論,因而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最重要的是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最鮮活的時代價值。因此,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持續深入的研究並揭示其當代價值,就成為學者們的重要任務。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再認識

  長期以來,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認識。值《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150周年之際,學者們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若干基本理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在勞動價值論、商品流通理論、再生產理論、所有制理論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和更新了認識。

  1.對勞動價值論的再認識。

  學界對公有制企業中勞動力是不是商品的問題一直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劉鳳義(2017)從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形式和內容、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三個維度比較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關係中勞動力商品的共性和區別,分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力商品的性質及變化規律。他指出,與資本主義企業相比,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力在形式上是商品,但在內容上不完全受市場規律的決定,無論從使用價值還是價值構成來看,都帶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特徵。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力不是資本主義意義上的商品,而是一種「類商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力商品理論出發,探索公有制企業通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生產力健康快速發展規律、縮短勞動時間和增加休閒時間規律、剩餘勞動轉化為必要勞動規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享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勞動價值如何量化的問題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面臨的難題。趙磊(2017)指出,儘管近年來學者們使用數量化的方法對「龐巴維克質疑」做出了積極回應,但在西方經濟學的語境下,勞動價值的「量化」實際上是一個偽問題。所謂「價值量化」,其實只是價值在形式上的量化,而不是價值在實質規定上的量化,能夠量化的只能是價格而不是價值。內容與形式不一致,本質與現象不一致,定性與定量不一致,本來就是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也是科學之所以必要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價值與價格的「不一致」來否定勞動價值論是站不住腳的。

  複雜勞動還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傳統難題。孟捷等(2017)在綜合兩種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概念的基礎上,將希法亭和魯賓各自代表的觀點經過必要的修正納入一個統一的複雜勞動還原模型。他們明確提出教育培訓勞動和生產普通產品的勞動是一個統一勞動過程前後相繼的兩個階段,並以此為基礎解決了教育培訓勞動如何參與產品價值形成的難題。通過同時引入價值生產方程和交易方程,複雜勞動還原係數的決定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他們認為,熟練勞動力價值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事後特徵,要以產品價值的決定為前提。

  2.對商品流通理論的再認識。

  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商品流通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紀寶成等(2017)從四個方面澄清了對馬克思商品流通理論的認識。第一,就商品流通的定義與本質而言,相對於微觀、具體的購銷行為,商品流通具有宏觀、抽象的特點,它是一個包含無數微觀個體的交換行為,且因錯綜複雜的關係集合而極具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複合概念,屬於宏觀經濟問題。雖然商品流通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演化,但其本質並未改變,依然是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中經濟利益實現的過程。第二,就商品流通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生產、流通和消費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且商品流通對商品生產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宏觀經濟的良性運行是生產、流通以及由分配所直接決定的消費之間的動態平衡、合力作用的結果。第三,就供求規律與商品等價交換而言,無論是對於商品供求規律的探討還是對等價交換原則的認識,都應以商品價值而不是價格為中心。第四,就自由流通與國內統一市場而言,商品自由流通是價值規律實現的重要前提,也是統一市場形成的基礎和條件,在統一市場上,商品交換能夠在一國範圍內按照統一的規則進行,進而促進全國經濟活動的一體化。

  3.對再生產理論的再認識。

  鄭志國(2017)依據現代經濟中非物質資料所佔比重不斷增大的現實,以產品用途和物質形態差異為劃分標準,在繼承了馬克思兩大部類劃分的基礎上,將現代國民經濟結構劃分為生產資料生產部類、消費資料生產部類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類三大部類,通過分析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統計資料,總結了國民經濟三大部類的結構演化規律:(1)第一部類比重在工業化前期和中期逐步上升,在工業化後期和後工業化時期逐步下降;第二部類比重自近代以來隨國民經濟發展而逐步下降;第三部類比重隨國民經濟發展而逐步上升,最終超過第一部類、第二部類比重之和。(2)三大部類比重在工業化進程中逐步收斂,到工業化中後期趨近和交匯,然後出現發散。

  針對學界在研究社會再生產時對貨幣流回規律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何幹強(2017)通過重新界定貨幣流回規律的含義,闡釋了貨幣流回規律與兩大部類比例關係平衡之間的內在關係。他指出,貨幣流回規律是商品生產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不等同於貨幣流通規律,更不等同於生息資本運動規律。馬克思結合貨幣流回規律論述了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從生產決定流通來看,貨幣流回規律是社會再生產部門的比例關係平衡對流通領域的客觀要求,從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來看,根據貨幣能否正常流回,可以發現社會再生產各部門之間比例關係是否平衡。貨幣流回規律是社會再生產的實現在流通領域的表現,透過貨幣流通受阻現象,可以發現生產領域產業結構的比例失衡。

  4.對所有制理論的再認識。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以來,「重建個人所有制」問題便不斷引起爭論。蘇偉(2017)從「勞動總產品」的角度對「重建個人所有制」進行了新的解讀,認為除了通常從「財產關係」和「生產關係」層面對「重建個人所有制」進行解讀外,還應從「分配關係」層面解讀「重建個人所有制」。從以「分配」為起點的再生產全過程看,「重建個人所有制」是重建「勞動總產品」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體現為勞動者個人聯合對分配、消費、生產、交換各環節乃至整個再生產過程進行支配。

  在對公有制理論的發展進程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楊春學(2017)指出,經典的公有制理論結構以其「純粹形式」仍然充滿吸引力,但是,基於蘇聯模式的公有制理論正在失去其現實基礎,而中國的實踐則豐富和發展了公有制理論。「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體制決然不同於蘇聯模式中的公有制,二者的差異不是邊際意義上的變化,而是帶有實質性意義的變革。這種變革在所有制問題的評價尺度、不同所有制下的經濟激勵、所有制結構和實現形式四個方面,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所有制本身形成了新的認識。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專題研討會」在山西大學...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10月28日,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承辦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專題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有南京大學洪銀興教授、山西大學黃桂田教授、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金碚研究員、遼寧大學林木西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方福前教授、邱海平教授、西北大學任保平教授、南京大學張二震教授、範從來教授、安同良教授、葛揚教授、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陳曉東研究員。
  • 南京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報告會順利召開
    【MBA中國網訊】2018年11月10日,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洪銀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重大研究專項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召開。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人大哲學人更是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現當代中國哲學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結下了累累碩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此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 【經濟學院兩會筆談】季曦:推動中國生態經濟學復興,助力我國生態...
    中國生態經濟學濫觴於學科建設、繁榮於現實研究而式微於理論創新雖然生態經濟學這一概念是在西方工業文明大背景下全球尋求新的發展思路中應運而生的,但將其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來發展,我國是舉全球之先的。中國生態經濟學濫觴於此,並從此經歷了10餘年的繁榮發展時期:1984年,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成立;1985年,《生態經濟》雜誌創刊;彼時,《經濟研究》等眾多國內重要學術期刊刊出了多篇探討生態經濟學學科建設的優秀文章。然而,學科建設的熱潮並未持續太久。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2016年02月24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 上財發布經濟學研究能力大學排名自己是第一
    大學、學科排名已不勝枚舉,最近,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也成了「發布排行榜俱樂部」的「新援」。2017年恰逢上財建校百年校慶,在當年年底,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就聚焦上財的傳統優勢學科——經濟學,首次發布了2017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行榜。
  • 經濟學的中國境界
    經濟學正邁入中國時代    經濟學理論是對經濟現實的一種邏輯化解釋,真實世界的變化推動著理論變化。因此,經濟學研究的學術中心總是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變化。    自經濟學成為完整體系以來,經濟學研究中心經歷了兩次大的變遷,第一次是經濟學的英國時代。
  • 中國經濟學研究向何處去
    所以做中國問題研究,我們也有可能提煉出一些新的問題。另外,我講一下日本經濟學界關於理論研究的狀況。日本經濟學界有一個傳統,就是做理論經濟學,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有非常優秀的理論經濟學家,例如有宇澤弘文。我回國也有十幾年了,我了解到中國經濟學學會研究理論的還是非常少,可能也就是兩三個,而且還經常講應用經濟學。
  • 【中國科學報】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發現全無機鈣鈦礦微晶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以此製備出的光電探測器具有超高靈敏度和快速時間響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樊綱:中國經濟學研究應更重理論內容本身,不可過分量化分析
    他表示,我國經濟學研究當前存在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等問題,在期刊發表的評審中,應更重視理論內容本身,而不是過分注重量化分析。樊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第二屆行為與實驗經濟學研討會暨國內實驗經濟學實驗室聯席會議在...
    本次研討會圍繞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邀請了國內外、海內外行為與實驗研究領域的學者匯聚濱城,分享學術前沿成果,探索理論研究新動向,積極為構建中國特色經濟理論貢獻力量。來自國內19所高校的實驗室(研究中心)負責人或科研骨幹,共同參與當天的實驗經濟學聯席會議。會議著重從國內行為與實驗學科的發展進展、當前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協作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各方均希望未來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驗資源共享方面進行協同合作,大家對行為與實驗學科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2016-2019中國大學教育部社科獎學科排名
    全國學科評估是國家雙一流建設評價的風向標,是彰顯中國大學學科競爭力的晴雨表教育部「全國學科評估」是目前全球範圍內體現中國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最具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官方評估結果,作為全國規模最大、評價指標體系最為科學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備受中國高校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肯定。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百家經濟學重要期刊主編論壇」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有:如何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學期刊如何支持自主理論創新、增強理論自信,經濟學研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影響,經濟學研究如何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北京大學經濟學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等。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代表北京大學致辭。
  • 經濟學學科如何邁進世界一流行列?來自法國的經驗
    早在2014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姚宇教授就已把GATE列為世界八大著名經濟學實驗研究基地之一,並在《經濟學動態》刊物上撰文介紹了該機構的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和研究方向。不同於姚宇教授一文,本文在此重點關注GATE的經濟學師資和實驗經濟學學科建設,以此闡述GATE如何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建成世界一流的實驗經濟學學科。在此基礎上,淺議它對於我國構建世界一流經濟學學科的經驗借鑑。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項目論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語言學教學與研究得到全面發展,成績斐然。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促進藝術學與經濟學的融合
    從藝術品市場的規模、發展速度和投資者的預期等因素看,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體系中繼美國、英法之後的「第三極」,在向全球提供豐厚的藝術與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符號、文化面貌、文化觀念甚至是30年來中國獨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成為在世界文化藝術經濟平臺上的中國式表達。
  • 簡議中國邊疆史學學科體系
    #中國邊疆史學是中國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數千年間中國邊疆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程及時空特點與規律,以及諸多影響因素和對今人的啟示等。邊疆是國家政治疆域的邊緣部分,歷代邊疆隨著疆域的盈縮而出現變遷,成為當代中國邊疆的前提和基礎以及收復失地的歷史依據。中國邊疆史學遂成為我們立足歷史、觀照現實、有用於世和面向未來的重要學科。因此,我們應當對中國邊疆史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具有清醒的認知,以便強化並拓展其相關專題研究。
  • 陳平:我是如何從物理學轉向經濟學研究
    新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多是應用數學家和統計學家,他們受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不關心數理模型的現實性和理論基礎。我是從事實驗物理和理論物理研究的物理學家,深感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重要。科學範式變革的起點是觀察「反常」的經驗現象和提出基礎性的理論問題。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我是北京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四年級的學生。
  • 科學網—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