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月亮哪一個更重要?
對於高等生物而言,這兩個都挺重要的,因為無論它們倆哪一個不存在了,都將對高等生物是毀滅性的打擊,只不過打擊程度有大有小。太陽是光熱的來源,月亮具有對地球自轉軸維穩的作用。
太陽於50億年之前誕生於一片長達數光年的冷分子雲中,由於引力坍縮,形成了太陽,太陽內部核聚變反應是光熱產生的根本因素,太陽形成以後,強烈的太陽風將年輕太陽周邊的物質向外側「吹」去,由於當初的太陽星雲有角動量,即便太陽帶走了部分的角動量,仍有角動量殘餘在剩餘的物質中,因此形成的行星都會自轉與公轉。
46億年之前,地球於「太陽系亂世」之中誕生,沒過多久,一顆巨型天體(約與火星一般大小)「忒伊亞」撞擊地球,巨量的物質被拋向太空,由於濺射物質速度太快,大量的物質停留在地球軌道附近,因引力凝聚成月球,所以月球是地球與忒伊亞的結合體。
太陽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了,如果沒有太陽,也就沒有太陽系裡的一切。如果太陽頃刻間消失了,地球將在8分鐘以後以公轉軌道切線方向飛出,很快的,太陽系內各大行星與天體亂作一團,太陽系瓦解,人們就算是不給地球裝行星發動機,地球也要變成流浪地球了,幾十個小時之內,地球將被冰雪覆蓋,達到零下七十攝氏度。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在8分鐘之後地球才會飛出軌道呢?這是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不是超距作用,它的傳播速度是光速。在廣相中,質量彎曲了周圍時空所以才產生的引力,引力並不像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力。針對上面的那個問題可以打個比方,一個鋼球放在軟床上,頃刻間把鋼球拿走,軟床也得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原狀。
當月亮突然消失以後,情況相對太陽消失就好多了,月亮突然消失,對於地球生物而言,特別是沿海地區,會因為海水的重新分布而被淹沒,為什麼呢?當初月球在的時候,太陽、月球誰對地球表面的引力作用最大呢,顯然是月球,所以海水的分布由月球主導,也正是因為月球的引力作用,才有的海水潮汐。當月球突然消失,月球施加的引力作用消失,太陽施加的引力作用成為主導,海水分布趨勢就會向著太陽了,對於地球表面而言,帶來的是海嘯。
除了以後沒有中秋節、沒法賞月,一些靠月光來定「鬧鐘」的生物沒法看「表」之外,剩下的副作用就都是長期才能顯現出來的了。比如維穩地球自轉軸的作用,在有月球的時候,月球引力就是地球自轉軸的維穩器,使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始終在22.1至24.5度之間變化著,幅度不大。如果沒了月球,地球可就像火星那樣了,在15-70度之間來回搖擺,這對於地球生物的演化是極為不利的。
相比較太陽與月亮,太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了它相當於孩子沒了媽。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陽可養育我們,也會在未來消滅我們,太陽也有壽命,100億年,很長,它現在已經50億歲了,估摸著再過十幾億年,太陽因為體積增大,地球表面開始「發熱」,龐大的海洋也會被蒸得一滴水不剩,何談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