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安全探月還需摸清太陽風動向

2020-08-07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安全探月還需摸清太陽風動向

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探測火星的徵程正式啟動,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其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便是移民火星。然而除了地球外,人類真正踏足過的天體,只有月球一個。

相較於火星,月球似乎更加觸手可及。

近日,山東大學空間科學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人員發現了月球暴露於太陽輻射的新模式——月球在滿月期間可能會脫離地球磁場的保護,暴露於高能太陽粒子的輻射風險之中。相關論文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上。

「地球磁尾的搖擺是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相互作用產生的現象。由於這種搖擺影響到月球的空間環境,這項研究將有助於人們了解長時間進行登月作業時,可能面臨著哪些不同的空間天氣。」論文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教授史全岐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過去認為地球磁層偏轉的現象主要發生在距離地球很遠的地方,此次是首次發現這種偏轉發生在月球軌道上。

高能粒子影響探月活動

一輪滿月,皓明如鏡,人間歲月靜好。然而,由於太陽風不停歇地吹向行星際空間,間或伴隨著太陽爆發,沒有大氣層的月球表面遠非「靜好」,甚至飽受高能粒子輻射的「轟擊」。

這樣的「轟擊」會給登月帶來哪些影響呢?

「對於探月,最危險的是高能粒子對設備材料和器件的影響。」史全岐說。高能粒子的轟擊會對電子設備和衛星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如導致儀器噪聲增加、傳感器讀數錯誤、太陽能電池板退化等。圍繞月球軌道運行的衛星也可能會被帶電粒子影響,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導致設備提早「退役」。另外,人類如果較長時間暴露在超過安全標準的輻射劑量下, 人體細胞會發生癌變。所以對於在月表作業的航天員來講,過量的輻射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有研究表明,當太陽風質子與月球土壤發生反應時會產生水,因此了解太陽輻射對於月球表面的作用規律,也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水在月球表面的沉積位置和方式,以供月球作業的日常消耗,並作為太空飛行器燃料的來源。

當月球公轉到遠離太陽的一側時,地球磁場會對其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有研究顯示,地球磁場在夜晚面可以被拉得很長,形成磁尾,從而偏轉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給月球罩上「保護罩」。

也就是說,在月球公轉周期的四分之三時間裡,太陽風中的質子、電子等會直達月球表面,猶如「暴風驟雨」襲擊月表;在剩餘的四分之一時間裡,月球會進入地球的磁保護傘——磁層中。

此前觀測和模擬工作已表明,由於地球磁層的保護,運行在月球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和在月面上活動的航天員會在滿月期間相對安全一些。

如此看來,如果空間天氣能像地球一樣四季分明,那人類在月球上的活動將有很明確的「安全期」。然而史全岐團隊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此前認為的「安全期」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風險。

太陽風導致「保護傘」搖擺

2012年3月8日,一道行星際激波襲向月球,阿爾忒彌斯月球軌道探測器正在附近運行,它裝載的磁強計探測到空間中衛星所在位置的等離子體速度以及磁場的大小和方向,並將數據傳回地球。

研究人員發現行星際激波通過後,太陽風發生了大幅度轉向,導致磁層在月球軌道處產生大幅度的偏轉:磁尾就像被風吹拂的「風向袋」一樣搖擺。

這樣的搖擺導致月球的空間天氣「大變臉」:處於滿月期間的月球直接暴露於地球磁鞘(被加熱和壓縮的太陽風)之中。如果此時月表上有探測活動,而太空人和基地設施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即便有著地球磁層的保護,他們仍然有可能被太陽高能粒子襲擊。就像在狂風暴雨中,人即使站在傘下,仍然會被雨水淋到。

山東大學史全岐團隊與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研究員唐斌斌共同合作,在空間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支持下,通過觀測和模擬,對月球空間天氣的「變臉」原因進行更細緻的探索。

唐斌斌介紹,模擬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對地月空間的磁場和等離子活動進行整體再現,克服了衛星只能觀測一兩個點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通過模擬,除了可以再現觀測的情況外,還可以通過改變不同的輸入條件,去試驗在眾多複雜的因素裡,到底哪個因素佔主導地位,相當於可以做很多次數值實驗。

「因為不清楚在地球磁層偏轉現象中,到底是傾斜的激波還是傾斜的太陽風起主導作用,我們就通過改變輸入條件做了多次模擬。例如,在一次模擬裡面,我們讓行星際激波正面衝擊地球,僅僅讓太陽風的方向發生突變,結果發現磁層可以發生同樣的偏轉。」史全岐說,太陽風本身的轉向就能促成地球磁場偏轉,意味著這種偏轉情況發生的頻率可能會比原來想像的還要高,因為滿足偏轉條件的太陽風出現的概率,比行星際激波出現的概率要高得多。

「我們也用另一種模型進行了結果的驗證。兩種不同的全球磁流體模擬結果都表明,月球位置上的磁尾偏轉主要受太陽風的控制,時間尺度約為半小時。」史全岐表示。

新發現有助月球空間天氣預報

如果地球「罩不住」月球的現象有規律可循,那麼月球空間天氣將有望做到預報預警。

史全岐解釋說:「基礎理論研究將根據數據的觀測和數值模擬結果構建模型。未來可以通過距離太陽更近的衛星去監測這種偏轉。一旦偏轉現象發生,就可以馬上把信號傳遞到地面,人們就能經過模型分析,預測它到達月球後會使磁層偏轉到什麼程度。如果偏轉得很厲害,就可以提前幾十分鐘進行預警,通知關閉月球上的設施敏感儀器,並讓太空人馬上躲到掩蔽設施中去。」

「我們期待這一發現能夠在將來幫助改進月球輻射環境的動態模型,為月球上的各類活動提供一個安全緩衝期。」史全岐進一步表示。

「空間天氣的預警預報很像地球上的天氣預報,不同的是觀測對象,空間天氣需要追蹤太陽風、粒子風暴和行星際電磁場等因素對空間造成的影響。」史全岐說,山東大學目前已經建立了月球輻射探測實驗室,除了進一步分析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傳回的月球空間環境數據之外,還將發展一些自主探測手段,希望將相關空間天氣的活動規律研究得更加清楚。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安全探月還需摸清太陽風動向
    然而除了地球外,人類真正踏足過的天體,只有月球一個。  相較於火星,月球似乎更加觸手可及。  近日,山東大學空間科學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人員發現了月球暴露於太陽輻射的新模式——月球在滿月期間可能會脫離地球磁場的保護,暴露於高能太陽粒子的輻射風險之中。相關論文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上。  「地球磁尾的搖擺是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相互作用產生的現象。
  • 重返月球風險很大!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可能「罩不住」月球
    據報導,日前,來自於山東大學空間科學團隊的科研人員,聯合國外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地球的磁場在某些時候,並不能完全將地球給罩住。這意味著,月球在這個時候,會遭遇更多的輻射風險,也為人類重返月球增加了新的難度。
  • 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然而除了地球外,人類真正踏足過的天體,只有月球一個。相較於火星,月球似乎更加觸手可及。近日,山東大學空間科學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人員發現了月球暴露於太陽輻射的新模式——月球在滿月期間可能會脫離地球磁場的保護,暴露於高能太陽粒子的輻射風險之中。相關論文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上。
  • 每日科普|安全探月,地球磁場這把「保護傘」也不靠譜?
    高能粒子影響探月活動一輪滿月,皓明如鏡,人間歲月靜好。然而,由於太陽風不停歇地吹向行星際空間,間或伴隨著太陽爆發,沒有大氣層的月球表面遠非「靜好」,甚至飽受高能粒子輻射的「轟擊」。這樣的「轟擊」會給登月帶來哪些影響呢?「對於探月,最危險的是高能粒子對設備材料和器件的影響。」史全岐說。
  • 重返月球進入倒計時,NASA發現難度加大,登月要考慮太陽輻射
    新研究發現重返月球或困難重重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雜誌上,來自我國山東大學的空間科學團隊,在與國外科研團隊聯合研究後,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月球雖然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但是卻並不是時刻都處於地球的磁場保護之中,當滿月出現,月球就會擺脫地球磁場的保護。
  • 今日科技話題:日冕磁場測量、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地球磁場、納米「觸角」、豬偽狂犬病毒、死亡恆星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獲悉,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暉等人在日冕磁場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測量到太陽日冕磁場的全球性分布,為日冕磁場測量這一世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途徑,從而向實現日冕磁場常規測量的最終目標邁進了一大步。兩篇相關論文近日分別發表在《科學》和《中國科學:技術科學》上。
  • 在月球上建基地風險極大!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人類的探月歷史並不短,由美國充當排頭兵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現載人登月到現在已經有將近50年的時間,但是大多數人所期盼的月球基地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近些年來對月球表現出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堅定地執行探月工程,印度多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美國總統去年也聲稱美國將要重返月球。
  • 如果人類旅居月球,這個細節得先弄清楚
    月球:地球大哥,為什麼我在你的身後躲著,也會覺得「太陽風」凜冽如刀割呢?地球:月亮小弟,我的磁場似乎有些搖擺,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即使你在我身後,我的磁場有時候也「罩不住」你……6月30日,美國NASA網站以「發現月球暴露於太陽輻射的新模式」為題報導了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相關論文此前刊登在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上。
  • 月球磁場曾保護地球生命!
    4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曾保護地球大氣層免受活躍太陽輻射的侵害。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樣本顯示,距今42億至43億年間,月球離地球的距離比現在近一倍,月球的磁場曾一度至少像地球磁場這麼強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格林和同事對地球磁場和早期月球磁場的相互作用進行建模,並得出結論稱,這兩個磁場造就了一個統一的磁層,保護地球免受部分太陽風的影響。「地球與月球相互作用的也許在數億年裡幫助保持了月球磁場的活躍度。」格林稱,「但最終月球遠離了地球,月球的內核冷卻下來,產生的磁場也消失了。」地球和月球曾經共同的磁場或能回答有關早期地球的一個重要問題。
  • 嫦娥五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地球土不夠吃了嗎?
    因為地球上快沒土可以吃了嗎?看吧 叫你們雙十一不要剁手,這回要祖國去月球挖土給你們了吧!月壤是月表巖石受到宇宙空間風化的產物。1.要想探月,必須研究月壤月壤對探月儀器和太空人形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些月壤顆粒雖然極微細,但卻像刀尖一樣銳利,很可能給太空人的安全帶來重大威脅。
  • 月球並不安全!地球磁場無法罩住月球,在那建設基地或成幻想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他們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完成了這項壯舉,但在登月項目持續了十幾年之後就戛然而止,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個國家的太空人登上月球,美國也還未能實現再次登月。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山東大學空間科學團隊與國外科學團隊共同合作研究,他們發現月球在滿月期無法得到地球磁場的庇護,這會對建造月球基地有什麼影響嗎?人們在地球上看月亮,由於月球運行的位置不同,因此會出現月牙、月半、滿月等現象。根據研究,當月球運行到產生滿月現象的位置時,它受到太陽的輻射是最多的,而最新研究表明這是因為地球磁場無法在月球滿月的時候將其籠罩住。
  • 月球磁場曾「挺身而出」,為了保護地球?
    在月球表面的測量顯示,月球具有非常微弱的磁場,其強度僅為如今地球磁場的千分之一。然而,對月巖的分析則帶來了一段關於月球的出乎意料的歷史故事。科學家會藉助古老巖石中包含的小顆粒,來探測古老的磁場。在大約4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甚至比如今的地球磁場更強大,然而,到了32億年前,月球磁場強度突然下降到了弱場狀態。最終,它隨著時間神秘地消失了。
  • 月球曾經也擁有磁場
    中國航空報訊:地球生命能順利演化著,除了歸功於地球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外,月球的助力也不可少。NASA發現早年地球曾經共享過月球的磁場,受益於後者磁場與地球磁場相連形成更大的防護罩,幫助當時還不成熟的地球擋掉不少高能太陽風衝擊。
  • 月球磁場曾「挺身而出」,為了保護地球?-虎嗅網
    二根據主流的月球誕生假說,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忒伊亞」與原始地球相撞,產生的碎片形成了地球與月球。在這種假設下,月球的鐵核應該比忒伊亞的核要小得多,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沒有能力以這麼小的核產生並維持一個全球性磁場。
  • 月球才是地球保護神,40億年前,它用磁場捍衛了地球大氣層
    不僅如此,即使是頭頂上的太陽,也是生命的殺手。和其他所有恆星一樣,太陽在年輕的時候也非常狂躁,強大的輻射足以讓地球生物喪命。雖然那個時候本就沒有生命,但是如果當時的輻射沒有得到有效的抵禦,地球今天同樣不會有人類。強大的太陽輻射足以將地球大氣中的分子吹走,導致地球失去所有的大氣,未來就不可能孕育生命了。
  • 美研究揭示地球磁場「阻擊」太陽風過程
    新華社華盛頓6月1日電(記者周舟)藉助衛星觀測數據,美國研究人員揭示了太陽風與地球磁場「交鋒」後在電子尺度發生的能量轉化過程,為地球磁場保護地球大氣免遭太陽風「傷害」提供了新證據。  太陽風是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地球繞太陽旋轉過程中,會穿過太陽風。
  • 嫦娥五號將於年底前發射,中美為何競相探月?目標直指月球資源
    2020中國航天大會公布的載人登月初步方案太陽風吹來的寶藏與地球一樣,由於地球受到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絕大部分太陽風粒子都被拒之門外,氦3也一樣。但月球既沒有大氣層,也沒有磁場,地質活動也很平靜,在經歷了太陽風幾十億年的吹拂後,在月壤中就積累了大量的氦3。
  • 地球上的生命:我們可能要感謝月球現已不復存在的磁場
    ▲ 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幾近滿月狀態的明月,懸掛於地球大氣之上北京時間 10 月 28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顆行星是否適宜居住,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需要有強大而又持久的磁場。從行星表面數千公裡之下的液態地核產生,這些磁場可一直延伸到太空,為大氣層遮擋有害的太陽輻射。
  • 地球上的生命:我們可能要感謝月球現已不復存在的磁場
    最近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40億年前生命正孕育之時,月球上的磁場曾經可能保護過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只不過,如今,月球磁場已經消失。  現在,地球自己有強大的全球磁場,可以保護大氣層和低軌道衛星免於嚴酷的太陽輻射的危害。相反,月球既沒有可呼吸的大氣層,也沒有全球磁場。
  • 遠古月球磁場去哪兒了 解謎關鍵是找到內部「發電機」
    當太陽風侵襲地球時,由於磁場的阻擋,地球周圍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隱形殼體」——磁層,阻擋了絕大部分太陽風等離子體進入地球,這不僅能防止我們的大氣層被太陽風剝離,也對地球生物形成了有效的保護。  磁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月球是一個類似地球的固體行星類天體,月球磁場自然也是行星科學家關注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