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林餘
「通過重大工程的世界級影響力為民族企業賦能,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我們期待這枚代表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名片』,能夠激勵飛鶴同航天科研一起,不斷深入科技為民,提升創新能力,用綜合實力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驕傲」,「嫦娥五號是中國現在航天複雜度最大、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在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應該也有跟它能匹配的要求,比如說必須是民族的,有科技含量的,質量是響噹噹的」。
1月1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夥伴揭秘暨中國飛鶴科研成果發布會現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張玉花高度肯定了飛鶴持續加碼科研、鍛造品牌實力的實踐價值。
一份榮耀:是飛鶴更是民族品牌的驕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七春秋繞落回。17年間,在嚴慎細實、攻堅克難的航天精神指引下,中國探月工程六戰六捷,結下了累累碩果。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五號,從仰望星空到擁抱星空,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中國人一步步看到了更深更遠的宇宙,不斷刷新著探索前進的速度。飛鶴自成立至今的59年間,圍繞「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一命題不斷投入資源、升級產研,為守護中國寶寶健康成長不懈努力。
「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代又一代新鮮血液的融入,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像中國飛鶴這樣有民族情懷、有民族擔當的企業,積極參與到中國航天的偉大事業中來。」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講述了探月工程與中國飛鶴結緣的初衷。嫦娥五號的成功取壤返回,實現了嫦娥工程的六戰六捷,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成就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榮耀時刻。中國飛鶴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嬰幼兒配方食品官方合作夥伴,旗下明星產品星飛帆與嫦娥五號一路相伴,成為首個進入地月空間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印有「中國飛鶴」字樣的銘牌永留月面,這也意味著飛鶴在中國嬰幼兒食品行業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樹立了新的裡程碑。
「星飛帆成為首個登月搭載返回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將給予全體飛鶴人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無論是中國航天探索宇宙奧秘的事業,還是中國飛鶴助力中國寶寶健康成長的事業,都沒有訣竅與捷徑,都是通過扎紮實實做出來的,自主創新是貫穿飛鶴基礎研究、配方研製與產業鏈創新工作的主基調,中國飛鶴將奮力拼搏,用實力,用信心,用我們的創造把握住中國寶寶的奶瓶」,現場,中國飛鶴副總裁魏靜表達了飛鶴腳踏實地、苦練內功的發展理念。
一份成果:是飛鶴更是整個行業的收穫
發布會上,中國飛鶴重磅發布其在中國母乳研究的三項重大研究成果。這也是目前公開的學術文獻中,對中國母乳成分樣本量最大的總結之一,可以幫助整個行業更好地了解中國母乳。
現場,飛鶴首席科學家、研發負責人蔣士龍介紹道,通過對中國母乳的持續研究,2020年1月,飛鶴在國際兒科權威雜誌JPGN上發表了針對中國母乳蛋白質和胺基酸的系統綜述,這是首篇被納入國內外研究的成果,揭示了18種胺基酸在9個母乳階段的動態變化;10月份,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官方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首次通過系統綜述,研究中國不同地區之間母乳42種脂肪酸含量的特點,發現中國母乳三大類脂肪酸關鍵比例為1:1:0.7,並更加精準地描述了腦部發育重要營養物質DHA/ARA的比例為1:1.69;12月份,飛鶴又在食品營養領域專業雜誌上發表成果,在蛋白質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揭示了中國母乳中11種活性蛋白成分在6個母乳階段的變化,其中包括乳鐵蛋白、α-乳白蛋白等關鍵營養成分。
通過系列的基礎研究,飛鶴率先實現了從「中國母乳成分含量研究」到「中國母乳成分微觀構成及功能研究」的跨越升級,研究結果為設計「更貼近中國母乳,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產品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也標誌著飛鶴在中國母乳研究領域持續領先的學術領先地位。
發布會上,蔣士龍強調,「星飛帆已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大單品,如今又成為首個登上月球的嬰幼兒配方食品,這是廣大消費者和中國探月對於飛鶴產品品質的認可。未來,飛鶴將向中國探月看齊,不斷開創新的研究,把更多的中國母乳研究成果,應用到產品的開發和升級中,不斷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好產品」。
在發布會圓桌論壇環節,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張玉花,與中國奶業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棟、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許雅君一起,共同探討了飛鶴星飛帆成功實現登月搭載的深層原因,傳遞了對飛鶴持續科研攻堅的期待。
現場,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張玉花回憶起與飛鶴團隊接觸的感受,她表示,「我有機會與他們一起有個比較深入的交談,交談當中談到一些發展理念和品質,了解到他們對質量的非常追求,對自己事業的非常追求,比如說養奶牛、搞牧場,對母乳的研究和中國寶寶體質的研究,感覺他們是一群執著有夢想的人」。
一直以來,在配方的研發上,中國飛鶴立足於中國母乳與中外寶寶體質差異,始終為中國寶寶的口糧潛心攻關,持續深耕中國母乳研究和中國人群體質研究,積極參加國家級研究項目,建立起適應未來發展的技術研發體系,建立了自身在母乳科研領域的獨特優勢。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許雅君說,「飛鶴有59年的歷史了,最開始研究的時候就是執著根植於中國寶寶的體質,眼光看得遠,但做事始終是踏踏實實,這一點我覺得特別好」。
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棟點評道,飛鶴建立博士後工作站以及北大的合作,對加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和開始。
中國奶業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從品質的層面剖析了飛鶴成為行業名片的原因,「注重科技創新是飛鶴做得最對的一點,飛鶴與中國農科院共同建立全產業鏈創新中心,從每一個細節入手進行品質提升,尤其是在奶源和品質評價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品質是企業的「高壓線」,產業基礎則是拉起「高壓線」的基石,更是決定企業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紮根北緯47°黃金奶源帶,中國飛鶴打造了行業首條專屬產業集群,實現了從源頭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到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乃至售後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可追溯。
一種精神:是探索攻堅精神的薪火相傳
創新是航天精神的內核,依靠創新搶佔先機,中國航天取得了數項具有獨創性的突破,實現了關鍵技術的深層次開發和技術革新,為民族工業和民族科技的振興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以航天精神為引領、向航天事業看齊,飛鶴瞄準前瞻性、革新性、探索性關鍵技術領域,與全球農牧業、營養科學、食品開發、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機制,積極參與母乳化原料開發、生物功能強化、農牧業開發等關鍵領域的技術革新,開闢了獨創、獨有、引領的創新方向,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不管是嫦娥探月工程,還是太空旅行、星際旅行,僅僅靠一代人是無法完成的。航天事業需要更多優秀的企業與個人參與其中,飛鶴成為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嬰幼兒配方食品官方合作夥伴,助力探月工程就是很好的範例。未來期待飛鶴以新鮮高品質產品,守護中國寶寶健康成長,用好的產品為航天事業發展培育人才」,發布會現場,卡爾薩根獎獲得者、火星叔叔鄭永春送上了對飛鶴美好的祝願。
發布會最後,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將探月搭載證書,移交到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手中。憑藉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中國飛鶴在嬰幼兒食品領域穩紮穩打,堅持持續創新。未來飛鶴還將與中國探月工程保持深度合作,積極打造前沿競爭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合作、智慧財產權四大平臺,通過對土壤、種子、飼料的改善,對原材料品種基因的改良,對生產工藝的革新,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授予中國飛鶴搭載證書
月球,是中華民族邁向星辰大海的起步,嬰幼兒配方食品是祖國下一代希望的培土。中國飛鶴與中國探月攜手,是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探索,是一場面向人類未來的浪漫徵途。期待中國飛鶴與中國探月工程一道,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持續推動民族科技發展,做出更多體現中國創造、蘊含中國智慧的新貢獻。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