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研發出DNA計算機:未來程式設計師拿試管「寫」代碼?
未來程式設計師拿試管「寫」代碼? 如今,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忙。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目前電子計算的並行運算速度和存儲能力面臨發展瓶頸,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計算媒介。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可廣泛編程的DNA計算機,其有望完成多重計算任務,相關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那麼,DNA計算機的原理是什麼?與傳統的電子計算機相比它有哪些優勢?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
揭秘未來生物識別:高科技大腦與心跳密碼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高科技的識別裝置,可甄別出每個人的腦電波和心跳特有的頻率,並將其開發成先進的密碼。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指紋掃描儀、面部識別技術或者視網膜掃描設備在腦電波密碼識別技術目前顯得相形見絀。
-
超級計算機、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如何運用高科技攻克病毒?
在病毒疫苗研發上,從 2019 年 12 月 31 日凌晨接到標本,1 月 7 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從臨床樣本中病毒分離成功;1 月 12 日,從環境樣本中成功分離病毒;1 月 24 日,全球首發了第一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信息。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
在未來將會被研發出來的新科技物品,將有望顛覆世界的科技
對於一些腦洞特別大的人來說,他們希望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有意思的物品,或者是高科技產品,能夠用到我們的周圍,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讓一些舊的物品得到徹底的替換。而在未來就有幾款科技將要被研發出來了,並且有望實現顛覆世界的科技的美好願望。
-
盤點那些在未來非常智能的高科技產物
而最近就有一個科技團隊表示,如果照這個程度發展下去的話,未來可能出現的那幾款非常具有高科技的產物,首先就是在仿生物世界上有個非常大的突破,我們知道生物學已經是一種復興了,他們不但能夠研發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生物學方面的需求,而且在人類基因的研發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進,就比如在一些機械心臟,或者是價值人造器官等都有了非常大的科技突破。
-
生物存儲技術取得新進展 助力研發化學計算機(受益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現在常見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半導體器件儲存信息。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可用與生物新陳代謝有關的小分子儲存數字圖像信息,這有助於進一步研發「化學計算機」。科研人員用這種基於生物小分子的存儲系統累計存儲了超過10萬比特的數字圖像信息。 與生物活動有關的一些分子具備儲存信息的能力,比如脫氧核糖核酸(DNA)就可存儲大量信息。這項新研究顯示,在DNA之外,與生物新陳代謝有關的一些小分子,如糖類、胺基酸等,也可用來存儲信息。它們與DNA相比體積更小、種類更多,因此有望儲存更多信息。
-
我研發成功首個「人工角膜」
■研發成功的人工角膜產品。據央視報導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安科生物:CART技術儲備豐富 有望藉助安科資源加快研發進程
博生吉(PersonGen)是一家以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與產品研發為主要發展目標、以臨床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已經成功構建了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CAR-T 系統,並致力於尋找更多的治療靶點。主要產品與技術有(1)細胞治療技術與產品:CAR-T 技術、CAR-NK 技術、CTL 技術、DC-CTL 技術;(2)抗體靶向藥物:免疫檢驗點抗體、納米抗體等。
-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在展望量子領域未來發展時提到:「我們希望通過10到15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
-
IBM研發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計算機 有望具備人類學習能力
上周的《科學》雜誌用封面報導的形式,介紹了美國IBM公司新近研發出的一種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的計算機晶片「TrueNorth」。這一美國國防部資助、康奈爾大學等科研機構參與研發的新型計算機,完全不同於此前所謂的「人工智慧」——無論是戰勝西洋棋大師的「深藍」,還是通過了圖靈測試的「尤金·古特曼」,都是依靠事先儲存大量數據的方式來「偽裝」博學,而IBM的新式神經元計算機則從硬體構架上模擬了人類神經系統,有望真正具備人類的學習能力。當然,在大腦的秘密完全被揭開之前,神經元計算機也不太可能完全模擬人腦。
-
比超級計算機還厲害!中國建成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3日在上海宣布,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的光量子計算機,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能力。 打破世界紀錄 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以下資料來自央廣網)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
-
瑞士研發高科技醫療用紡織品
瑞士聯邦委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瑞士材料科學研究中心EMPA研發出多項有利醫學診斷、治療及體育發展的紡織品。其中一個特殊布料含有能搜集腳部負重、受壓及施力信息的功能,將對運動學及人工關節術後復原及成效追蹤有益。 另研發高科技含金屬薄片並極輕、親膚及可清洗的布料,其成品能運用於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
-
預計8隻生物科技股一個月後有望納入港股通
中金證券研究所預計一個月後有望納入港股通的公司:康希諾生物-B、啟明醫療-B、康寧傑瑞製藥-B、亞盛醫藥-B、諾誠健華-B、康方生物-B、沛嘉醫療-B、再鼎醫藥-SB。未來生物科技股流動性有望得到提升,助力擴大優質標的市場影響力。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首次藉助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一個化學反應!他們表示,儘管這一反應很簡單,但卻是量子計算機走向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
新型拓撲超導體:未來有望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導讀近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拓撲超導體,它能夠很好地產生馬約拉納費米子,克服量子退相干,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穩定的構建模塊。因此,量子計算機研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利用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微軟也在決心開發這種類型的量子計算機。馬約拉納費米子是一種費米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其本身。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著的『獨立』的正負粒子集合體,它具有『粒子』激發態的本證。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智能假肢
該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可以根據設備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圖片(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對此,該設備的研發工程師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博士 Ali Moin 表示:「假肢是這項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它同時也提供了一種非常直觀的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轉載)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轉載)作者:劉霞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20/9/1 10:17:49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4919.shtm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儘管我們只獲得了初步的結果,但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視網膜修復。」他們現在計劃嘗試列印其它類型的視網膜細胞,其中包括光敏感受器: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科學家們已經能夠使用幹細胞植入物在老鼠中治療失明,而且有希望研究出可用於病人的電子視網膜植入物。不過,這項研究正處於早期階段,而且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研發用於人類視網膜修復的技術。
-
光量子計算機有了最新進展!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首次藉助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一個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