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接診7例!家長注意!這種傷害,孩子複課要當心

2021-01-08 澎湃新聞
3天接診7例!家長注意!這種傷害,孩子複課要當心

2020-05-04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餘發布往期熱文推薦

時間已經到五月份了

孩子們將陸續迎來返校

下面這個情況

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 ↓ ↓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

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

4月27日

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

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

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

近三天來

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患者

這7名患者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14~15歲的青少年

放射科主任羅春提醒

隨著各大校園陸續開學,「神獸歸籠」

突然增大的運動量

容易導致青少年出現應力性骨折

15歲的羅同學

因「右膝關節腫痛,加重1天」入院

在行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時

發現「右側股骨下段骨折

並廣泛骨髓水腫」

通過仔細詢問病史發現

這名疫情期間新近返校的初三學生

因臨近中考需要參加體育考試

每天都進行了

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

最近幾天出現膝關節疼痛明顯加重

於是家人帶他到醫院就診

無獨有偶,很快

又有三名同學陸續來院就診

他們的情況與羅同學完全一樣

都是14~15歲的初中生

在學校參加跑步等體育鍛鍊後

出現膝關節疼痛,並加重後就診

經磁共振成像檢查

被診斷為應力性骨折

什麼是「應力性骨折」

應力性骨折 又稱疲勞性骨折或積累性勞損,當肌肉過度使用疲勞後,不能及時吸收反覆碰撞所產生的震動,這些低於強度極限的應力反覆持久地傳導至骨骼,可引起局部骨質的累積性微損傷,最終導致一種特殊類型骨折。

應力性骨折好發於特定人群,以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入伍新兵及舞蹈演員等多見。高強度重複性的機械運動往往容易誘發應力性骨折。

羅主任解釋

活動量加大或強度增加太快

也是導致應力性骨折的一大風險

疫情期間

孩子們能參與的體育鍛鍊有限

返校後突然增大的運動量,

讓這些骨密度和強度

並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們

「不堪重負」

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的發生

如何判斷是否出現應力性骨折

1.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沒有受到外部激烈的碰撞而出現突然性疼痛,而且這種疼痛使人不能繼續跑步,或者很難繼續跑步。

2.單足站立時局部出現疼痛,或者單足跳時出現疼痛。

3.用手指壓痛處時出現鑽心的疼痛感。

4.疼痛點在完全停止跑步後一段時間內會自然消除。

應力性骨折的治療

羅春強調,應力性骨折多發在承重骨,傷肢繼續受力會導致骨折惡化、治療的時間延長或者需要手術治療,甚至無法治癒。

休息,是唯一能完全治療好

應力性骨折的方法

通常會用石膏或保護靴

予以保護的狀態下

徹底休息4~8周

一旦醫生建議可以開始恢復活動,應遵循醫囑,儘早進行合理的康復鍛鍊。

提醒!

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

切不可盲目從高強度運動開始

一旦出現特定部位的疼痛

尤其是活動後更明顯,請及時就醫。

來源:瀟湘晨報、南昌晚報

編輯:吳彥樾 值班編輯:劉敏

投稿郵箱:xinyuapp@126.com

聲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創,轉載《新餘發布》文章,請務必註明出處及作者和原文連結。部分圖片、文章、音視頻來自網絡,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以便發放稿酬,聯繫電話:0790-6446199、6446138。

1朵

5毛錢

天天搬磚的小新

能不能吃頓好的

就看你們的啦

原標題:《3天接診7例!家長注意!這種傷害,孩子複課要當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注意,夏季蛇出沒!醫科大一附院半個月接診八例,這種蛇好毒
    夏季不僅要當心中暑 還要警惕一種動物 蛇 最近半個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連續接診了8名被毒蛇咬傷的患者。
  • 舒蘭市高三複課一個月緊急停課,新增本土病例11例,高三孩子苦啊
    3、雲南:高等學校非畢業年級陸續開學5月11日起,高等學校非畢業年級陸續開學。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從6日起開通為期15天的返校直通車,通過「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將返校學生直接送達校園。學校則採取全封閉管理,確保校園健康安全。
  • 孩子這種姿勢可能被搖成腦癱,家長要注意預防
    我們還記得比較熟悉的話「寶寶睡,寶寶睡」,媽媽可能是這樣搖晃著讓孩子睡覺,注意了,這種方式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下面就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兒童康復主任張換為我們詳細介紹這裡面的內容吧! 我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視頻,爸爸在超市裡拖著兒子在背後玩「搖晃遊戲」。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有的家長抱著「N天以後能排出來」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情況對於沒有磁性的塑料球也許可以達到,但是巴克球不是塑料球,它是具有很強磁性的球體。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有的家長抱著「N天以後能排出來」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情況對於沒有磁性的塑料球也許可以達到,但是巴克球不是塑料球,它是具有很強磁性的球體。也就是說,先吃下去的可能因為磁力吸引與後吃下去的隔著腸壁被吸引在一起,因腸壁持續遭到磁力珠的壓迫會缺血壞死,形成腸腔內與相鄰腸腔的穿孔,這就是內瘻,簡單說就像是一串「穿糖葫蘆」,磁力珠連成的糖葫蘆的竹籤,腸腔就像是糖葫蘆,危害十分嚴重。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 男童耳朵住進蟑螂 醫生:昆蟲愛鑽洞郊遊要當心
    專家提醒,夏季昆蟲活躍,帶娃外出露營或者家中有蟑螂滋生的,都要當心昆蟲入耳。而一旦感覺耳朵裡進了什麼,千萬不要自己掏,要及時就醫。帥帥家住黃陂,眼見快開學,媽媽帶他去山區探望爺爺奶奶。在爺爺奶奶家住了幾天後,帥帥總說感覺不對勁,因為夜裡睡得正香時,他左側耳邊總能聽到一陣陣的異樣響聲,聲音好像離得很近,但就是不知道從哪兒發出來的。
  • 這種蟲很討厭,碰一下就發炎!家長需注意
    接診的皮膚科凌豐副主任醫師仔細一看,孩子左耳附近像是被灼傷了,皮膚潰爛破損、結痂,膿包也很明顯。手上、頸部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紅斑。「這是典型的隱翅蟲皮炎!」圖/海寧大潮網凌醫生告訴金女士,毒隱翅蟲一般不咬人,但是它身體內的體液呈強酸性。可能是毒隱翅蟲停在了孩子臉上,孩子覺得癢,抓撓時把蟲子弄死了,蟲體破裂後體液留在皮膚上,引起了急性皮膚炎症。
  • 雷射筆致眼睛永久傷害 溫州十幾個孩子「亮瞎眼」
    魏一曉/攝  溫州網訊 說起雷射筆,相信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不陌生,或許都曾玩過「雷射玩具」,且這樣的「玩具」在市場上廉價就能買到。不過,一些家長可能不知道,這種看似小手電一樣的玩具,卻對孩子的視力構成了嚴重威脅,甚至會亮瞎眼。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保護兒童眼睛產品質量安全認知調查結果》,其中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兒童類產品中,雷射筆位列第一。  我市傷害情況如何呢?
  • 草叢裡面晃一圈,孩子腿上現鞭痕,注意小區裡也有隱翅蟲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2日訊(記者黎清 通訊員高琛琛)7歲娃胳膊上莫名出現兩顆對稱的「愛心」,又痛又癢;另一個4歲男孩背部好似被「鞭打」,出現一條紅腫傷痕,他們都是中了隱翅蟲的「暗招」。專家提醒,春末夏初,節肢動物大量出動,隱翅蟲、蜱蟲、跳蚤類要尤其當心。
  • 鍾南山談複課條件說了什麼 2020年全國各地學校複課時間最新
    鍾南山認為,廣州出現多例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並不是疫情反彈,滿足兩個條件可以複課。目前廣州主動排查無症狀感染者的做法已經足夠,沒必要開展全面普查。關於疫情的走向,他預測有可能再出現,但不會像今年這樣。廣州滿足兩個條件可複課 個別病例不影響復工復產當前,廣州正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
  • 返校後家長、孩子都要注意啥?
    返校後家長、孩子都要注意啥?鄭州全市初三年級在今天(4月13日)重返校園。孩子在學校教室等人群比較密集的場所,建議佩戴口罩。家長接送孩子前,要做好自己個人和孩子的防護,即接即走、避免聚集。中央省市30多家媒體聚焦鄭州!
  • 3歲女童突然說「我看到兩個媽媽…」 越來越多孩子中招,很多爸媽卻...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看眼睛每年暑假,都是浙二眼科中心最繁忙的時候,斜視與小兒眼科專科也不例外,湯霞靖和同事每天都要接診大量的患者,「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眼睛,社區和學校的屈光篩查也越來越仔細,所以能及早發現問題,然後選擇假期來就診
  • 3歲孩子「水銀」中毒?家裡體溫計打碎,家長要知道「去毒」流程
    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醫院上班的好友近日接診了一位水銀中毒的小病患。因為媽媽在家不慎打破一支水銀體溫計, 媽媽當即用拖把將汞珠拖到衛生間衝洗。誰料幾天後, 3歲的孩子開始出現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嚴重的皮疹伴局部瘙癢等症狀。經醫生檢查,診斷為水銀中毒所致。究竟為什麼孩子會水銀中毒呢?
  • 這5種魚醫生說最好別碰,傷害孩子身體,家長們都要注意了
    這5種魚醫生說最好別碰,傷害孩子身體,家長們都要注意了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吃上大魚大肉,如今生活水準高了,大家平常也能餐餐吃到魚肉了,如今豬肉價格比較高,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吃雞鴨還有魚肉。
  • 警惕「網紅」休閒暗藏危險 家長需做好「SOS」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外科急診一個晚上就曾接診過26個外傷患兒,其中4例皆為因玩平衡車導致的摔傷,在所有外傷患兒中佔比最高。該院綜合外科醫師朱林生介紹,這幾個孩子年齡最小的4歲,最大也不過10歲。患兒受傷部位主要位於頭部、上肢、膝關節、踝關節,診斷主要為頭皮血腫、頭皮挫裂傷、肱骨遠端骨折、尺橈骨骨折、膝關節損傷、踝關節扭傷等。
  • 僅幾秒,孩子左眼失明,家長請注意:它不是玩具!
    經過治療,孩子的視力有所恢復,但仍可能給今後的學習生活帶來不便。 雷射筆傷眼事件,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對兒童的視力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眼科副主任醫師鄧燕表示,2020年他們科室接診的雷射筆傷眼病例超過了10個。
  • 7歲小男孩吞下25個磁鐵珠 已取出
    生活中的哪些玩具,家長需要注意呢?3月14日,記者來到省兒童醫院進行了採訪。7歲男孩吃不下東西原是吞下25個磁鐵珠14日上午,記者見到了當時給孩子做手術的省兒童醫院副院長席紅衛。7歲男孩入住普外科時,是因為吃不下東西、肚子疼,另外還有嘔吐的症狀。來省兒童醫院之前,家長已經帶孩子去過多家醫院檢查,但都沒有結果。
  •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涿鹿教育局開學前一封信,所有家長必讀
    在此,希望各位家長積極配合做到以下幾點:一、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起居規律,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教育引導孩子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二、要做好孩子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開學後的校園學習生活。
  • 鍾南山最新回應:峰值不等於「拐點」,3月份複課有望嗎?
    受疫情影響,目前大多數大人都在家上班,孩子也是上網課,這幾天各省陸續發表預定入學時間,各省份基本上都把入學時間推遲到3月份,可是3月2日真的能正常入學嗎? 家長和同學們依舊疑惑重重。好消息就是除湖北外,全國新確診的疾病總數連續13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