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少帥府:位於天津法租界(圖)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探訪少帥府:位於天津法租界 金屋藏嬌趙一荻

  張學良

  電視連續劇《少帥》的播放,為人們重現了一個世紀前那位叱吒風雲而又命運乖舛的風流少帥。

  張學良,祖籍河北,生於遼寧。今天,瀋陽大帥府的門前,佇立著一尊比真人還要高大的張學良將軍塑像。這裡是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的豪宅,也被稱作「老帥府」。有老就有少,張學良將軍自己,有沒有一座少帥府呢?

  檢視張學良將軍的生平,會發現他的確是有過一座「少帥府」的,這座府第坐落在天津,而不是瀋陽。雪後初晴,筆者專程拜訪了這座充滿歷史滄桑的建築。

  如今的「少帥府」

  少帥府「竟然」在法租界

  走在天津赤峰道上,經過著名的「瓷房子」不久,便可看到和平區婦產醫院雕花的鐵柵欄門,在它的對面,是一座帶有清晰巴洛克風格的白色歐式建築。這裡,當年的法租界32號路,今天的赤峰道78號院,便是張學良將軍曾經的「少帥府」,也是他為趙四小姐金屋藏嬌數年的神秘愛巢。「少帥府」的主體建築是前後兩座小樓。前樓三層帶迴廊地下室,後樓二層,總面積一千四百餘平方米,在大門前有希臘神殿式遮雨門樓,進入大門須拾階而上。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這座略顯斑駁的建築依然保留著一絲貴族氣派凝重而優雅。

  這裡屬於當時的法租界,作為一名中國將領,在法租界設宅,是否有些怪異呢?其實,這一點也不新奇,當時天津為華洋雜處之地,軍政要員在法租界購屋居住已成風氣。這座建築所在的赤峰道,當年又被叫做「督軍街」,曾有大批近代史名人在此居住,包括吉林省長張作相、福建督軍李厚基、奉軍總參謀長楊宇霆、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等。這些人,與張學良父子或為袍澤,或為盟友,少帥府設立在這裡,想來亦有政治上的考量。

  這座建築最早建於1921年,僅有前樓三層,1926年再建後樓兩層,始成規模,其名義的主人並不是張學良本人,而是張作霖的五姨太張壽懿。這可能還是因為張學良的身份過於敏感,這樣可以避免很多政治上的麻煩。

  1924年,奉軍擊敗直系吳佩孚軍進駐華北,年僅24歲的張學良在此戰中指揮奉軍第三軍強行突破山海關,少帥威名自此服眾。張學良升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開始經常到「少帥府」居住。

  張學良在這裡居住的時間大約在1925年至1932年之間。這一階段他一度成為全國陸海軍副總司令,春風得意馬蹄疾。

  這也是張學良將軍軍政上最為活躍的時光,這一段時間裡,他曾率軍徵戰四方,也曾在父親被炸身亡後苦心維持局面,也曾凜然易幟促成全國統一,也曾經歷九一八痛苦的洗禮。在如此紛繁的事務中,這座「少帥府」始終為張學良將軍扮演著一個「家」的角色。

  趙四小姐的象牙鋼琴

  金屋藏嬌趙一荻

  張學良之所以對這裡如此青睞,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紅粉知己趙一荻為其私奔之後,曾長期居住於此。

  趙一荻,出生於香港,是伴隨張學良一生時間最長的愛侶。兩人的相識便是在天津。一說二人1927年結識於蔡公館舞會,趙一荻時年16歲。但蔡家人矢口否認,稱家中從不舉行舞會,二人相識還要早些,是在張將軍公館認識的——這個「張將軍公館」,指的便是「少帥府」。

  在這座少帥府中,處處保留著曾經英雄美人的痕跡。且讓我們循著主人的步履,一覓歷史的芳蹤吧。

  進入少帥府的大門,是一個近乎方形的過廳,經過一扇門,則是一個幾乎佔據了整個樓房深度的大客廳,上方懸掛著大型枝形吊燈。這裡應該是整個公館儀式性的場所,用於進行各種社交活動。可以想像,當年曾經有多少英雄豪傑相聚於此。

  今天,這裡由於擺放了太多的家具而顯得有些凌亂,只是貼牆放的一口指揮刀引人注目,細看,原來是將軍親如兄弟的老部下呂正操將軍所贈的「虎威軍刀」。

  上刻七個大字「事到臨頭須放膽」——這或許是張將軍在西安事變前的心情寫照吧。

  一樓大廳左側有中餐廳,右側有西餐廳,考慮到張家在天津人口不多,可以推測這主要是用來進行酒桌外交的場所。其中,甚至還設有頗有時代特色的羅漢床,那估計是為了一些有阿芙蓉癖的客人準備的。

  而大廳盡頭,則被稱作「梅蘭芳舞臺」,四四方方的一塊。據說是因為張學良將軍非常喜歡梅蘭芳先生的藝術造詣,經常請他來此唱堂會,因而得名。

  因光線太暗,今天的「梅蘭芳舞臺」略顯凋敝。但是,要到那裡去一探究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意外的收穫。

  是張學良專門給趙一荻購買的象牙鋼琴,磨蝕的象牙音鍵仿佛在為時光的流逝背書。時人記載趙一荻能歌善舞,這架鋼琴是她十分喜愛的。

  趙一荻

  趙四小姐愛縫紉

  一樓是公共場所,三樓是一個大舞廳,也可以改作餐廳,真正張學良和趙一荻的私人空間在二層。

  建築裡沒有電梯,這可能與主人當時都年輕活潑,雖趕時髦卻用不到這種東西有關。樓梯是特意從菲律賓等地運來的硬木製成,設計優美而大氣,讓這所房子雖有歷史的滄桑,卻沒有多少陳腐的味道。

  從二樓的陽臺望到外邊去,殘雪未化,昔日風雲人物的舊宅宛然,可以想像當年張學良在這裡讀報或者與趙四小姐共進早餐的情趣。

  朝陽一面是屬於張學良的,辦公區佔了較大面積,有一個辦公室,三個會議室,布置豪華。但考慮到少帥作風雷厲風行,有在會議室拉人出去槍斃的癖好,來此開會的軍政要員恐怕也會多少帶些心理陰影。

  張學良的辦公室裡,保存著筆架和墨盒,據說是少帥曾經用過,專門收集來的。

  仔細看,墨盒上有一首題詩:「萬裡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漸漸鬢髮老,唯有春風今又還。」

  從這首詩來看,此墨盒張學良將軍使用時間應在抗戰之後,原因是這首詩為少帥自作。這是張學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鳳凰山時,題寫在鳳凰古寺牆壁上的一首詩,題為《自我遺憾作》。以後他經常吟詠,刻在常用的文具上並不奇怪。但那時的少帥,已經是鬢髮疏落,心緒蒼涼,再無少帥府的春風得意了吧?

  而背陰一面則是趙一荻的空間,不但有臥室,而且有應接間,大概是趙四小姐接待自己手帕交的地方。

  昔日床榻上方,一張舊照展示著主人的風採。

  在這裡,更讓人感興趣的恐怕是當年豪門生活的若干遺存,比如可以看到趙一荻用過的Singer牌手搖縫紉機,顯示她應該是個心靈手巧的女子。

  這應該沒有錯吧,時人評價趙四小姐不善經營,但善生活,所以與善於經營的于鳳至對調了位置,由于鳳至在外照料家庭,而趙一荻則把一生用在了陪伴張學良上。

  孫中山贈予張學良的書法作品

  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贈予張學良

  專門用來放收音機的盒子,以及下層放冰上層放食品的老式冰箱,件件物品,殘存的氣息,讓我們捕捉到主人曾經的愉悅與安適。

  也正是在這一層,有一幅書法作品十分醒目,是孫中山贈予張學良的,書曰:「天下為公」。

  張學良與孫中山僅在北京有過幾次見面,但雙方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張學良後來評價其父有才而無大志,而孫中山先生有宏偉的志向,如果兩人配合,將是極好的搭檔,顯示了他良好的政治敏銳性。可惜的是,由於時代的關係,這位少帥最終一生蹉跎。

  忽然想到,離開天津之後,張學良便陷入了不抵抗將軍的困局。而後西安事變,南京受審,雪竇讀書,鳳凰秋景,直至風雨臺灣,一路顛沛流離,直到去夏威夷,恐在將軍心中,再無一個可以稱作家的地方。

  那麼,夏威夷就算是家嗎?

  也許,少帥府中的一幅張學良將軍親筆便是答案。

  關東秋爽,故鄉月明。

  倏然,想起了納蘭容若那首小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隱在鬧市的少帥府,歷史的一聲深沉嘆息。

  供圖/薩蘇

(責編:赫英海、魯婧)

相關焦點

  • 探訪少帥府:位於天津法租界 金屋藏嬌趙一荻
    今天,瀋陽大帥府的門前,佇立著一尊比真人還要高大的張學良將軍塑像。這裡是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的豪宅,也被稱作「老帥府」。有老就有少,張學良將軍自己,有沒有一座少帥府呢?  檢視張學良將軍的生平,會發現他的確是有過一座「少帥府」的,這座府第坐落在天津,而不是瀋陽。雪後初晴,筆者專程拜訪了這座充滿歷史滄桑的建築。
  •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形成始末(圖)
    20世紀初的上海外灘英 租 界(資料圖片)  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租界作為列強侵略中國的跳板,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誰知它的出現,竟然是一名英國領事和一名中國地方官交易的結果。  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第23款,劃定了面積為830畝的租界,規定每畝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界——英租界的出現。  租界成為「國中之國」  據記載,在租界出現兩年後,外僑人數僅有134人。
  • 傳奇硇洲島:南宋末代皇帝在此建皇都,清末曾被劃入廣州灣法租界
    硇洲島被法國「租借」時建設的硇洲燈塔 硇洲島古稱硭洲島,位於東海島東南約1899年,腐敗落後的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籤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時稱「廣州灣」的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原租期長達99年的廣州灣提前回歸祖國,從此定名為「湛江」。而硇洲島和東海島曾被劃入廣州灣法租界。 硇洲島是一個充滿神奇的海島。
  • 天津歷史大事
      天津開埠  【天津開埠】1860年,英、法、俄又強迫清政府籤訂了《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闢為通商口岸,從此天津成為外國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輸出資本的重要基地。天津開埠以後,各國列強爭先恐後地搶佔地盤,強劃租界。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奧地利、義大利、俄國、比利時等9國先後在天津強設了近15平方公裡的租界地,相當於天津舊城的8倍。
  • 「黃金四角」——天津「建築音樂」中的華彩樂章
    和平路和濱江道的交口,矗立著四座高大建築,即浙江興業銀行天津分行舊址、勸業場、惠中飯店和交通飯店,它們共同組成一處精美的建築群,被譽為「黃金四角」,成為天津建築音樂中的華彩樂章。天津勸業場建於1928年,創辦人是高星橋,屬於典型的折中主義風格。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 龍蛇混雜幫派橫行,天津「三不管」曾經暴力、混亂的天堂!
    一、亂葬崗子沒人管二、打架鬥毆沒人管三、坑蒙拐騙沒人管早年天津的「侯家後」一帶,是天津早期的商業中心,八國聯軍的侵略導致這一商業中心毀於一旦。當時的日本租界,正興建新的街肆,天津的小商販們就來到日租界邊緣,擺攤售賣一些小食和日用百貨。
  • 天津的地標性建築,是天津必玩的景點,除了天津之眼你還知道哪個
    天津的地標性建築,是天津必玩的景點,除了天津之眼你還知道哪個,天津位於華北地區渤海沿岸,毗鄰首都北京,在天氣地理位置上迅速發展天津,為了國際化的城市,也是居民們最喜歡的短途旅行地,1860年英國和法國聯軍攻打了天津,天津被強迫成為第一個港口通商,當時各國的租界留下來,今天有相當規模的歐式古代建築群
  • 店主有話說 探訪3D列印天津首家實體店
    天津首家3D列印店位於曾經的租界,別有風味。天津3D列印店中的部分3D印表機●多色彩是3D列印未來發展趨勢記者不管是從精細程度還是從時間成本的節省,我們是天津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3D列印體驗店,從我們目前的運營來看,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3D列印更注重時間成本記者:有人說,3D列印只能列印屌絲專用品,卻不能列印珠寶、陶器這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您怎麼看?
  • 上海虹口發現首塊原英租界之外的「界外界碑」
    這塊原英租界之外的英國租界界碑將有力證明租界侵佔界外土地的史實   近日,虹口區一居民在新廣路、虯江支路附近發現了一塊刻有字母和數字的石板。據有關部門現場勘察,這是上海市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塊在原英租界之外的英國租界界碑。記者昨天獲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已將此界碑運回館內收藏,並將在適當的機會向公眾開放。
  • 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演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城廂慘遭燒殺搶掠,商民損失額巨,元氣大傷,商業蕭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城牆拆除後,改為東、西、南、北四條馬路,店鋪賈攤沿街而立。繼而北馬路的北洋第一商場、國貨售品所以及商業總會、天津工商研究總會等私商機構相伴而起,形成以東北角為中心,向北馬路、東馬路延伸的商業區。從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商業中心逐漸南移到租界地。
  • 天津的四個景區,景色非常的優美,值得我們去靜賞一下天津美景!
    天津的四個景區,景色非常的優美,值得我們去靜賞一下天津美景!一.五大道首先我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五大道,五大道是位於天津市中心部分城區的一座知名景點,當你來到這裡,你會發現這裡有著很多各式各樣的小洋樓,也就是因為這些小樓樓這裡而出名的,其實呢,在很久以前,這裡其實還有一片水池地,並且在上面還有一些居民居住,只不過後來這裡也修建了很多的小洋樓
  • 近代天津博物館創建者航鷹:天津與世界的聯繫從未停歇
    原標題:天津與世界的聯繫從未停歇   比利時當地時間4月3日,由近代天津博物館與比利時當地紀念館共同舉辦的「天津與比利時」主題展將正式亮相。由此,近代天津博物館在比利時、德國、奧地利維也納三國四城系列展覽也將正式啟動。在近代天津博物館創始人航鷹看來,這是在用文化歷史的基石架起天津與世界的橋梁。
  • 探訪天津春節海鮮市場 海鮮價格緣何居高不下(圖)
    坊間流傳著一句「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的老話,來形容天津人愛吃海鮮的嗜好和津菜廚師烹調海鮮的精湛技藝。如果缺少了這「河海兩鮮」,名滿天下的「天津衛」也就缺少了那一份獨特的「天津味」。  下午四點鐘,臨近下班時間,河北區老菜道市場人流多了起來,牛大姐家的海鮮攤子前已經圍了好幾個人,一個中年男子指著快賣完的鮃魚問:「這魚是缺貨還是怎麼了,今天這麼少?」牛大姐手裡麻利地收拾著碎冰塊,嘴裡乾脆地回答:「可不賣完了嗎,快過年存的貨嘛都沒有了。」在她的攤上,大個兒的鮃魚每斤45元,帶魚每斤15元,目魚19元一斤,「我這兒是*便宜的,整個菜市場再沒有這個價。
  • 探訪共享單車製造基地大型基地利潤百分之幾小型難分羹
    網絡配圖探訪共享單車製造基地, 「這是我入行18年來的最大機會!」談及共享單車,天津市王慶坨自行車商會的秘書長菅順啟難掩興奮。王慶坨自行車商會與王慶坨鎮同名,後者則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位於天津市武清區。
  • 最早在天津創辦的兩份英文報紙 第一份僅存在5年
    最早在天津創辦的兩份英文報紙  作者:張 石 文/供圖  天津開埠以後,隨著僑民的不斷湧入,不少外國人開始在這裡興辦教育文化事業,其中以商人、學者或政治家為主體的外國報人憑藉實力和特權,在天津開辦報紙,逐步推動了近代天津報業的發展。
  • 沒來過這些個地方,就不能說來過天津!還有這直沽八景,你知道在哪兒...
    因為地處舊法租界,勸業場開業前曾擬名「法國商場」,最後改成「勸業商場」,是採納了股東之一戴振的意見。場內掛著「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四個條幅作為辦場的宗旨,「勸業商場」四個字便是取了這四句話的首字連綴而成的。
  • 如何說一口莊重嚴肅的天津話?
    這跟天津的歷史有關係,天津自古碼頭文化十分昌盛,一直有九河下梢之稱,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讓天津的海運十分發達,而在晚清時期,天津又成為通商口岸,大量外國人在天津建立租界,使得天津更加繁華。●民國時期的天津碼頭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在一起做生意,很多都還是外國人,天津人民當然要見多識廣、能說會道才能活得下去。這也就造就了天津人民能說還幽默的形象。當然天津人說話也確實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