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朱江明,知名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安全研究所研究員、軍事及國際政治評論人。
昨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著名硬體創業公司極路由創始人 王楚雲發公開信表示,受合作夥伴i財富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受到極大影響。
隨之而來的核心銷售渠道被封、供應商催款、銀行貨款到期、區塊鏈合作方暫停合作等危機使得公司現金流直接斷裂。簡單來說,就是極路由藥丸!而且是隨時藥丸!
極路由王楚雲的公開信
對於當事人而言,這當然是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必須承認自己的失敗。據我了解,王楚雲本人是大學擴招前的北大畢業生,畢業後經歷了PC時代、網際網路時代和移動互聯時代,是TMT行業的老兵了。
和他同期出道的北大校友如去哪兒網創始人莊成超,已經算是財務自由的創業者典範了。王還在生死線上掙扎,且基本可以看出極路由這次回天乏術了,可見其背後悲涼的心情。
王楚雲和他的極路由
從王發的這封公開信,可以看出一個中年男性在面對自己失敗時的悲涼心情。
然而,由於中年人除了自己之外,還要背負很多其他人的命運和感覺,所以往往沒有機會自己躲起來面對失敗,而是必須的坦然承認自己的失敗,給其他人一個至少體面的交代。
關於中年焦慮的問題大家討論的多了,但在討論和面對自己的失敗時,卻很少有人願意認真的去思考,我今天就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傳統思維
讓人避免談論失敗
其實,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候都必須面對自己已經失敗的事實。
但是,遭遇挫折或失敗後依然要繼續前行,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當你的這段經歷被視為失敗時,首先是你該如何正確的評價它們呢?你該如何解釋你的挫折和失誤,而不讓周圍覺得你會再度失去未來的機會?
傳統思維是避而不談自己的失敗,然而當你必須面對且不得不討論的時候,你或許應該學會如何從失敗和挫折中獲益,就像你能從分享你的成就中獲益一樣。
要勇於討論你的失敗、錯誤、挫折和責任,我下面所講述的技巧將有助於你評析失敗,而非用一個藉口去掩蓋它。
很多面試中,面試官都會詢問你的失敗經歷,這樣即可以了解你的實際情況,也能通過壓力來觀察你的心理狀態。這是恐怕是大部分人,不得不跟別人討論失敗經歷的場景。一些職業顧問會建議儘量避免談論過去的負面經歷,或者如何用技巧去化解它。
然而在我看來,工作其實是在「為潛在客戶展示你的產品」,美國著名職業發展顧問Martin Yate在《如何把工作面試變成工作邀請》中寫道:
「如何有效地推銷你的產品,並將其與其他產品區分開,才是決定你是否能得到這份工作的關鍵。」
換句話說,過去的做法幾乎總是在淡化一切導致失敗的缺陷或失誤,無論這種失敗是否會讓你看上去與眾不同。
此外,換個角度想想——你認為你的失敗現在還是一個秘密嗎?
今天的信息和文化比以往更加透明。黑歷史通常只需要谷歌一下就會被找到,這代人的隱私牆已經倒塌。今天,我們的全天候的媒體文化對新聞有著永不滿足的渴望——而且細節越多越好。
社交媒體也模糊了私人與公共之間的界限,各大網站已經讓許多資料庫和法庭記錄變成公開信息。僱主在僱傭僱員前就能在網上核查這些信息;事實上,最近一項來自美國的社會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僱主都使用社交網站來研究未來的僱員的情況。
與此同時,近年來的經濟動蕩也意味著更多的人經歷過失敗。就我個人了解的情況而言,我身邊幾乎沒有誰在過去的五六年裡,完全沒有經歷過失業或其他類似的職業失敗。
所以,傳統思維中避免討論失敗的想法,在這個時代已經毫無意義。
為什麼
要談論你的失敗
在某些情況下,你應該談論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想改變人們對失敗的看法、增加自己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複雜經濟形勢下的無可奈何,這些都會使談論自己的失敗變得更加普遍和可接受。
你必須了解的是失敗或挫折像成就一樣令人難忘,但不一定會損害你的聲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會讓別人更好地理解你。有心理學研究甚至表明,某些通常被認為是不利因素的特質——比如焦慮症——能讓人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下面是一些你應該考慮將傳統思維拋向窗外,嘗試去談論失敗、挫折的原因:
談論你的失敗可以讓別人受益。你肯定不是第一個遭受失敗的人,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通過公開談論這些失敗,你將幫助那些和你一樣同樣要去應對這一切的人。比如王楚雲就在他的公開信中,承認自己的失敗跟P2P行業爆裂有關,這當然可以提醒其他人注意這個問題。
有所不同的人往往會得到回報。正如賽斯·戈丁所說,得到認可的往往是農場裡那頭紫奶牛,沒有人會對單調乏味的黑白花色牛感興趣。現在公開談論自己的失敗和挫折仍然是非常新穎的,它可能會讓你脫穎而出。這其實是王楚雲的文章能刷爆朋友圈的原因之一。
談論你的失敗可以作為一個好的治療方法。很多人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而不是把失敗藏在心裡),他們認為這會減輕他們的負擔。他們覺得這樣做自己更自由,因為他們不必生活在對「秘密」的恐懼中。而這反過來又能在很多方面幫助你在職業生涯中茁壯成長。
當然我並不認為王楚雲的文本,是討論失敗的範文,其實在討論失敗中應該使用以下技巧
談論失敗和挫折的10個技巧
分享挫折的挑戰在於,這是以一種分析失敗的方式闡明它們,而不是在找藉口。比如王楚雲的文章後來被很多人diss,因為他的文章中對於自己公司投資了p2p的問題避而不談。
其實他本人就是p2p行業詐騙的始作俑者之一,這個行業的受害者自然不可能同情他,甚至還會踩上n腳。
此前有關極路由的新聞報導
所以在談論你的人類逆境時,最好聽聽我的建議,而不是照著王楚雲的文章抄襲:
01
謙虛一點
諾亞·卡根是AppSumo(美國著名在線交易網站,成立於2010年,公司擁有超過一百萬活躍用戶)的創始人。但他的人生軌跡並非一路順風順水。
此前,卡根是Facebook的第30名員工,當公司上市時,他能獲得數千萬美元的股權獎勵,但他在這之前就被解僱了。後來在討論被解僱時他說:「當時Facebook是我的一切,我被徹底摧毀了。」
你可能會認為卡根在談論Facebook的經歷時會有點敏感。但他並沒有。他特意寫了一篇關於他被解僱的詳細博文,特別是他從那次經歷中學到的經驗。
這篇文章在美國廣受歡迎。卡根說:「這篇文章在《華盛頓郵報》24小時內獲得了20萬的瀏覽量。」被Facebook炒掉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卡根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被炒一次魷魚」,因為這給了你一個謙虛的理由。
02
幽默一點
就像談論你的成就一樣,幽默在談論失敗時也大有幫助。
有個朋友的一個創業公司就很奇特,他的公司試圖做「網際網路上的氣味」。這項技術就是做了一個看起來看起來像喇叭的硬體,裡面有一個風扇,能散發出不同的氣味。
當你訪問一個網站,比如看到「沐浴身體」的字樣,風扇就會發出薰衣草或玫瑰花瓣的味道。當然,他的公司很快就失敗了。這個主意太蠢了,難道你你在看到廁所的時候,這玩意能散發出屎尿屁的味道嗎。
我聽到我的朋友提到這段經歷,我倆都哈哈大笑。即使公司破產了,他也不把失敗當成個人的事。相反,他嘲笑這種荒謬的行為,並允許你也可以笑話他。
03
不要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總是會對你產生不良影響。
即使你在前一份工作中遇到了世界上最糟糕的老闆,如果你責怪老闆——即使其他人不認識那個人,也沒經歷過那些事,把責任全推到老闆身上看起來也不太好。
有個朋友在招聘的時候遇到了這樣應聘者:「有個傢伙為了一個職位和我聯繫,他把之前被解僱的責任推到他的老闆身上,所以後來我沒僱傭他。我討厭那些責怪別人的人。那些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要好得多。
04
將責任放在情境中
如果有人問起你的失敗,你應該做一個簡短的解釋,把它放在具體情境中去解釋。
比如我有個朋友沒去(考)上大學,於是他去當兵了,在武警邊防工作。當找工作的時候,他的學歷被認為是一種劣勢。然而他在面試的時候,很樂意討論他的軍旅生涯,並且講述自己如何在邊境追蹤那些毒販子和走私者。
最終他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說:「最重要的因素是給予尊重,同情,對方確保觀眾能夠實時理解你在說什麼,而不是給他們虛無的幻想。所以我會詳細的描述我當兵時候的情景,並不僅僅說自己曾經得過三等功。」
05
感激你因失敗而獲得的好處
我人生中最大的挫折發生在2008年,由於我的拖(lan)延(duo)症,我當年沒有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甚至連畢業禮都沒法參加。
當然,2011年,我終於完成了這些。由於沒能順利畢業,所以我並不能按照應屆生待遇找工作。也即意味著,我當時沒法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好在後來我發現生活中沒有什麼是絕對穩定的,良好的教育總是有價值的。
更重要的是,我在此後發現自己離開體制也能很好的生活,隨時能為困難的時候做好準備。
06
總結你從失敗中學到的教訓
唯一比失敗更糟糕的是,有人失敗了卻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比如諾亞·卡根的文章中,他列舉了自己在Facebook工作時無法適應的三個具體原因,以及從這些原因中得到的教訓。然後他又更進一步,解釋了一些他從現在的AppSumo公司學到的關鍵東西。
儘管我認為諾亞近期內不會找工作,但如果他找了,這將是他從失敗中又一次吸取教訓的案例。去反思,然後總結你在失敗中所學到的,研究你的經歷如何讓你變得更強大。
07
用你的失敗來展示你的技能
美國的情景喜劇作家大衛 拉特失業破產後,後來從慘況中恢復過來,開始了各種短期演出,之後他接受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riceonomics)撰稿人的面試。
普華永道的資料庫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問題,撰稿人負責採訪那些經濟出現問題的候選人,並且把他們的經歷寫成故事。這導致了大衛後來寫了一個名為《失敗的滋味》的故事,大衛通過這個故事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名價值六位數的情景喜劇作家變成失去家庭和房子的流浪漢。
在這個故事中,展示了拉特的一項最佳技能:寫作。於是他再次崛起成為好萊塢的頂尖編劇之一。 通過談論自己的失敗,他展示了自己的技巧。通常,當你向脆弱敞開心扉的時候,它就會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08
解釋你的缺陷將如何成為優勢
斯科特·斯託塞爾是美國著名雜誌《大西洋》雜誌的編輯,在2014年1月出版的封面故事《生存焦慮》中,他列舉了一生中與各種嚴重的焦慮症做鬥爭的經歷,以及他為應對這些疾病而進行的各種努力。
雖然斯科特承認他的焦慮症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他也認為這些其實是一筆財富,一些患有他的焦慮症的人實際上擁有許多積極的特質。
「歷史證據表明,焦慮可以應用於藝術和創造力天才,」他寫道。「許多成功的作家、詩人、科學家和電影人都飽受焦慮症的困擾,包括卡夫卡、達爾文和伍迪·艾倫。」
斯科特寫道,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那些高度焦慮的理財經理往往是最優秀、最有效率的。各種關於商界領袖和政界領袖焦慮的研究表明,在適當的情況下,一些焦慮的程度可以讓你成為一名領導者。
09
為你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不管挫折的本質是什麼,記住,它並不都是壞事。
比如在你的公司倒閉之前,你可能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客戶服務。在你被解僱之前,你可能交了一些朋友。即使你沒有得到足夠的產品銷售,至少有一些買家在使用它。
即便你的產品是一個能從網際網路上吐出氣味的盒子,這雖然很愚蠢卻很特別,你仍舊能用幽默的方法告訴別人,你曾經如此na ve過。換句話說,不要忘記你仍然可以為你在失敗中所完成的好事感到自豪。
10
視情況而定訴說失敗
分享失敗的好處只會給那些在正確的情況下,用正確的方式去做的人。當在面試中被問及你經歷過的挫折時,你應該誠實,但你不必一坐下就主動說我是怎麼失敗的。
你也應該避免過度分享:你不需要詳細說明你長期不洗澡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詳細說明你在上一份工作被解僱後,晚上抱著枕頭哭上兩個星期的事。
最後,不要把你的全部身份定位都集中在你的失敗上——不要讓它們成為你的榮譽勳章和你談論資本。你的錯誤是你的一部分,但它們不是唯一的一部分。儘量把你的身份建立在你做對的事情上。
分享你的失敗
建立更好的關係
除了你可能從談論失敗中獲得的個人利益。最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AppSumo創始人卡根開始更公開地談論他在Facebook上的失敗之後,他發現這是一種與經歷過類似挫折的人建立更深關係的最佳手段。
「我們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卡根說。「它能幫助我篩選出那些真正與我有聯繫的人,也能幫助我們在更深層次上建立聯繫。」
比如昨天刷爆網絡,因為產品經理提出不靠譜需求而打人的那個平安保險的程式設計師。
我相信他在面試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經歷時,技術部門的主管肯定會很喜歡他,因為技術部門總是會遇到這種不靠譜的需求而敢怒不敢言。雖然他因此丟了工作,卻會讓很多同行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