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ife》雜誌攝影師鏡頭下的朝鮮

2020-12-06 蜂鳥網

 消息來自美國《生活》雜誌: 

       戰後60年,世界進入數位化時代,而對外封閉的北朝鮮當屬一個異類。最近朝鮮半島局勢再次趨於緊張,牽動著日美中多國的神經。即使世界舞臺上的北朝鮮持有著一種微妙的影響力,然而世界對於這塊土地、這塊土地上的人的真實生活的認識一直以來卻只能憑藉於自己的想像力。

       近日,《生活》雜誌特邀請了五位獲獎攝影師,來與讀者分享他們在那塊土地上定格下的影像,以及他們所經歷過的真實——這其中包括從未在美國發表過的一些照片。當然,作為西方記者,試圖用影像記錄下發生在這塊神秘宇宙內部的真實,自然並非易事,這其中不僅需要技術,職業直覺,更不可避免會運用到一些策略。

      

       圖為一名南韓士兵透過窗玻璃看著另一名來自北朝鮮的他的同行。攝影:加裡·耐特(Gary Knight),VII圖片社,2010年12月16日。

      

       圖為平壤地鐵站。攝影:雅尼思-康德斯(Yannis Kontos),北極星圖片社,2010年12月8日。 攝影:雅尼思-康德斯(Yannis Kontos),北極星圖片社,2010年12月8日。      

       限制無處不在,出行,交流,能看見什麼,不能看見什麼。所有訪問北朝鮮的西方人被允許看到的地鐵站只有兩處,而且往往都是同樣的那兩處,位於首都平壤。

      攝影:雅尼思-康德斯(Yannis Kontos),北極星圖片社,2010年12月8日。   

      「我估計自己拍下的照片中80%都是偷拍得來的。」康德斯說,而且和所有其他去北朝鮮旅行的外國人一樣,他也被安排了一位陪護,與他同行同吃,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或明說或暗示他什麼能拍,什麼不能。朝鮮人希望你能多拍攝此類紀念國家革命歷史的建築。在平壤以及整個國家,絕大部分的紀念性建築都無一例外是在向這個國家的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致敬。 

   攝影:雅尼思-康德斯(Yannis Kontos),北極星圖片社,2010年12月8日。

      「這些步槍,」康德斯說,「是仿製品,塑料槍。很可能這些女孩剛參加完一場閱兵或者一場政治集會。但是我想要用這張照片表達的是,北朝鮮是一個不可預知的地方。當時,我剛從地鐵裡走出來——當然,身邊還跟著一位陪護——這些年輕女孩,拿著她們的槍,剛好就走在我的前面。這個國家正是給人這種印象,你永遠不能預知將會遭遇到什麼。」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在紐約創辦了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一起以最完美的方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這本畫報。
  • 美國LIFE雜誌: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
    80年前,時代華納旗下著名雜誌品牌《LIFE》誕生,也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生活》周刊。作為一本攝影紀實類雜誌,它記錄了太多烙印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瞬間,更有很多人被其詩一樣的發刊詞所打動,它在創刊幾十年來三次停刊跌宕的命運更是讓人唏噓。
  • 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鏡頭下的少女肖像素材(圖)
    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鏡頭下的少女肖像素材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鏡頭下的少女肖像素材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鏡頭下的少女肖像素材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鏡頭下的少女肖像素材以色列攝影師 Vasilenko
  •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
  • 15張芬蘭攝影師鏡頭下的野生動物,讓你懷疑童話世界真的存在
    然而芬蘭的攝影師Ossi Saarinen 去通過他的鏡頭讓你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芬蘭!芬蘭有著大片的原始森林,在這些寧靜而古老的森林裡,野生動物自由地漫遊,盡情享受它們的生活。Ossi 認為,動物和人類之間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奇妙經歷。他用鏡頭捕捉到了原始森立小動物們最真實、最天真、最可愛的樣子,仿佛童話世界和卡通片裡的人物,把人的心都萌化了!
  • 約翰·洛恩加德:在《生活》雜誌裡,攝影師曾是「國王」
    沒多久,他就被《生活》雜誌編輯瞄上,並得到一個令人垂涎的專職攝影師職位。果然,他也沒讓那位編輯失望——他為美國女藝術家喬治亞·奧基夫、作家艾倫·金斯堡和喜劇演員比爾·科斯比等人拍攝的照片成為了攝影史中的經典。1993年,洛杉磯,萊博維茨坐在一個布景前。
  • 城市公交攝影師孫立鏡頭下的生動與溫暖
    「咔嚓」一聲,快門按下,這張名為《除夕夜》的照片,不僅打動了無數陌生人的心,也打動了全國城市公交攝影評委的心,獲得了三等獎。    照片裡的主人公叫付高豔,這張拍攝於2019年除夕夜的照片讓她感慨萬千。「我記得那天回家,年夜飯都吃過了,但家人還是等著我回家一起團年,感謝他給我拍下這張珍貴的工作照。」付高豔口中的他,就是城市公交攝影師孫立。
  • 美國life雜誌上的老北京影集之1946年的紫禁城
    美國LIFE雜誌曾經在他的書中說: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現;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
  • 《LIFE》雜誌60年來的精彩照片
    《LIFE》是美國著名的圖畫雜誌,在1936年由盧斯(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 )創辦於紐約。內容以專題照片、特寫為主,題材廣泛。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生活》雜誌攝影師締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開端,也創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輝煌,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時代難忘的歷史剪影。
  • 人類星球掠影——一位航空攝影師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儘管這個詞引發了很多爭論,但航空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George Steinmetz)的新書 The Human Planet: Earth at the Dawn of the Anthropocene毫不懷疑:我們在地球上的足跡深遠而廣闊。斯坦梅茨說:「這些照片的累積效應是,你看著地球,看到從紐約到紐幾內亞的人們,以及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類。
  • 攝影師鏡頭講述斷腿北極熊頑強生存感人故事
    受傷北極熊與兩個孩子北京時間1月13日消息,攝影師史蒂文-卡茲洛夫斯基分別於2009年9月和2010年10月兩次前往美國阿拉斯加州布魯克斯山脈等地區,跟蹤拍攝了一組關於北極熊的精彩圖片,圖片講述了一隻受傷北極熊在阿拉斯加極端嚴寒的惡劣環境中艱難掙扎並頑強生存下來的感人故事。
  • Life雜誌歷史上最偉大的11張封面
    76年前的這一周,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
  • 美國女攝影師Clarissa Bonet 城市空間
    「City Space」是美國女攝影師 Clarissa Bonet 一個依然在進行中的私人拍攝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攝影師通過電影般的鏡頭視角來呈現城市環境對人類生存狀態的影響,出色的場景控制為每個畫面增加了特別的敘述力量。
  • 攝影師眼中的佳能定焦L級鏡頭
    稍稍縮小的最大光圈換來了更合理的體積以及更成熟的操控和成像表現,對於人像攝影師來說這樣大的光圈和無畸變的視角能夠讓他們完成嚴格符合傳統審美觀點的肖像照片,而對於紀實攝影領域的工作者來說,大了一檔的光圈則意味著更多的"決定性"拍攝機會。
  • 朝鮮女學生:因為憎恨美國 只說英式英語(圖)
    朝鮮女學生:因為憎恨美國 只說英式英語(圖)金小姐  新華網訊 據《每日郵報》4月25日報導,法國攝影師Eric Lafforgue近日到朝鮮旅行,平壤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20歲女生金小姐由於行為良好,受派為其做導遊。
  • 4000米高空,8年巨變,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上海驚豔全球!
    4000米高空,8年巨變,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上海驚豔全球! 德國攝影師Mark Siegemund 交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案 4000米的高空,8年的巨變 他漫長鏡頭下的上海 美成了惑人心魄的「魔都」!
  • 國家地理的攝影師,用生命拍攝最美的世界,最真實的世界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一直是在世界都非常暢銷的雜誌。《國家地理》是1888年10月國家地理協會出版的圖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雜誌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國家地理雜誌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裡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準。在大多數讀者眼中,國家地理雜誌意味著權威、科學性、準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
  • 為《國家地理雜誌》當攝影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本很少有人了解圖片的力量,或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雖然在這本內頁精美的黃色邊框雜誌上,一張圖片就勝過千言萬語,卻難以捕捉這鏡頭背後的人。我們有幸採訪到StephenAlvarez,他從1995年起為《國家地理》工作(或者說,在這份工作中倖存至今)。當然了,他的工作經歷能輕而易舉地在任何一個「職業日」(CareerDay,學校舉辦的供學生了解各行各業工作的活動日)的演講中勝出。
  • 解密高爾夫攝影師:這活不是誰都能幹
    這項既高雅又不缺錢的體育運動,當然也少不了攝影師來記錄精彩瞬間。目前,我國的高爾夫市場發展已有二十餘年,近年來國內的高爾夫賽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一張高爾夫球場照片售價500-900元,甚至上千元,高爾夫攝影師月薪能達到上萬元。可是國內高爾夫攝影師卻沒有遞增,整個市場急缺高爾夫攝影師。因為這樣令人眼紅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國內達到專業級別的高爾夫攝影師屈指可數。
  • 美國和蘇聯在朝鮮都做了什麼,為何美國15年託管朝鮮的願望落空?
    而在三八線以南的美軍司令官則宣布美軍在朝鮮的政策為維持現狀,美軍進入南朝鮮以後立即解散了這些地區已經建立起來的親蘇聯的人民委員會,很快就復活了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一些殖民統治機構。1945年9月19號,美國佔領軍在原日本總督的基礎上建立了南朝鮮的軍政,把日本殖民機構原有的體制和行政機構在南部,朝鮮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