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白細胞微型機器人可在血管中快速逆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柏林6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成功開發出一種與白細胞相似的微型機器人,並在磁場的導航控制下實現了在模擬血管中快速逆行,為將來通過微型機器人將藥物運送到患者病灶深處鋪平了道路。
-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細胞 olivia chan • 2020-01-14 14:46:07 來源:前瞻網
-
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據國外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款完整的機器人,該機器人小到可以安裝在人體的大部分部位,並且可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團隊研究報告,該機器人是在可變形微型機器人的基礎上構建的,該微型機器人是由摺紙啟發科恩教授啟發的,並成功克服了這一問題。該領域的主要障礙:缺少「可以與半導體處理無縫集成並響應標準電子控制信號的微執行器系統」。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算法被人們掌握並應用於現實,如機器人的升級製造,機器人或將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成為有意識的有機生物,又或者是人類將已掌握的算法應用於各種微型儀器或微型機器人並應用於人類身體,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運轉,使人類自己升級為「智神」。 目前,雖然還無法實現超物種變身,但是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已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
-
微型手術機器人如何在血管裡「乘風破浪」?
你是否能想像在不久的將來,「醫生」能進入你的血管「做手術」呢?電影《神奇旅程》講述了5名醫生縮小後進入病人血管,順利找到出血點最終挽救生命的神奇經歷。儘管我們做不到像電影一樣將醫生縮小送進體內,但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代替醫生發揮作用!
-
腦科學日報:可進入人體的微型機器人;理解因果關係的AI醫生
1,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來源:學術頭條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微型機器人(micro robot)是典型的微機電系統。世界各國已經在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微型機器人的體形很小,和蜻蜓或蒼蠅一樣大,有的甚至更小,小到我們看不見它們。其外觀像石頭、樹木、花草,裝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人體的紅外輻射、行走時的地面振動、金屬物體移動造成的磁場變化等,並將信號傳送到中央指揮部,指揮部可控制防禦區內的武器自動發起攻擊。 (2)機動式的微型機器人。它們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計算機,可以按照預定程序機動進入敵人陣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3)生物型微型機器人。
-
蘇黎世聯邦理工研發金屬和塑料製成的微型血管機器人
導 語 READ 由金屬和塑料製成的"微型機器或能通過血管移動並將藥物輸送到體內的特定位置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通過該方法,他們可以製造小至微米的機器,其中多種材料以複雜的方式交織在一起
-
科學家研究出一款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種完整的機器人,它的外形十分小巧,足以安裝在人體的大部分位置,而且價格低廉能夠大規模進行生產。根據周三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團隊研究報告顯示,這款機器人是基於科恩教授此前受摺紙啟發發明的可變形的微型機器人基礎上努力而建立的,並設法克服了困擾該領域的重大障礙:缺乏「與半導體處理無縫集成並能對標準電子控制信號作出反應的微米級執行器系統」。
-
香港城市大學全球首創3D列印微型機器人技術 有望作治療癌症用途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全球首創以磁力控制的3D列印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機器人技術能做到在生物體內精準運載細胞到指定的位置。新研發的微型機器人有望應用在治療癌症的靶向治療,並為細胞層面的治療及再生醫學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這些「外科醫生」也就是微納機器人。受自然界微生物自由運動啟發,人類通過電場、磁場、光場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驅動這些微納機器人。微納機器人在無創手術、靶向藥物運輸和生物傳感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可重構的微型機器人,由電磁場遠程控制,可在人體內運動,進行給藥或者手術。
-
人類對微型機器人的認知和研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如果有可以代替人類幹活的機器人的話,那人類將會輕鬆不少,現在的發展顯然已經開始向這領域在進攻。應用微型機器人技術,可以使各種各樣的航天測量變得更為輕巧,磁帶錄音機之類的家用電器也會變得更加小巧和多用,電視屏幕可以做得既大又薄,其上各點的光亮度,可以用微型機器人自動控制。微型機器人也將使機械學發生一場革命。微型和超微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它可以用於航海、農業、通信、航空航天、家庭和醫療等方面。
-
中國科學家打造微型機器人,多種姿勢隨意切換,或實現體內治療
這個在50多年前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其變為現實,當然不是將人縮小,而是讓微型機器人進入人體內,進行各種操作和治療。「我們研究的目的就是瞄準了未來的創傷很小或者微創手術,」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胡文琪說。不過如何穿越人體內複雜的各種環境,對僅有毫米甚至微米大小的機器人來說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
香港中文大學:螺旋藻製造微型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幾十年來,生物醫學工程師們一直試圖製造智能給藥/手術微型機器人,就像科幻電影《神奇之旅》(Fantastic Voyage)裡的血管飛船一樣。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買了一個手機,裡面有一個app,可以控制你體內成千上萬個微型機器人,對你的健康狀態進行監測,甚至跟著音樂在你的血管裡跳一支機器人舞 新型致動器催生的迷你機器人 我們之前可能聽說過很多微型機器人,比如DNA摺紙機器人(一種用單鏈DNA組裝成的給藥機器人,依靠人體內的循環系統而移動)、多腿的軟體機器人(一種用軟性矽薄片製作,下面裝著上百條毛腿的機器人,可在外部電磁設備協助下,在人體內高效移動),甚至可癒合的活細胞機器人(一種使用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合而成的機器人,可通過心肌細胞的收縮產生不對稱作用力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微型機器人可能會給醫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這種微米機器人有朝一日將徹底改變醫學領域。如此微小的機器人,甚至可以通過我們的血管,將藥物送到身體的特定部位,這也是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用金屬和塑料製造出了這樣的 "微型機械",其中,這兩種材料就像鏈條上的環節一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得益於他們設計的一種新的製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