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在2014年4月29日的閱兵式上,各種武器,琳琅滿目。最後壓軸的節目上場了,卻是來自於中國的中程彈道飛彈——東風-3改進型。
既然是最後登場的,一定是國之重器。
今天的沙特,並不缺少先進的武器,而這款現在看起來並不算先進的飛彈,為什麼還受沙特如此的器重呢?
它讓中國和沙特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繁華的沙特
中東戰爭,讓沙特明白,美國靠不住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對所有的直接參戰國,間接參戰國,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聯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武器先進程度不行,難握拳頭,最終被以色列擊潰。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籤署了和平協議。
從此,以色列從為生存而戰,轉向為開疆擴土而戰。
沙特也意識到,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強大,轉向美國,求購美國的「長矛」彈道飛彈。
這個飛彈的射程只有120公裡,和以色列擁有的1000公裡的「傑裡科-2」中程彈道飛彈比,只是個小胳膊小腿的兒童。以色列飛彈可打擊中東大部分地區,而沙特要買的,即使布置在自己的邊境,也只能勉強打到以色列。
即使這樣,美國國會還開列了條件,由美國軍隊掌握髮射與布置地點,這無疑是讓沙特花錢請來一個靠不住的大爺,沙特只能是空手而歸。
沙特十分清楚,以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是要什麼有什麼,而對阿拉伯國家,是要什麼沒什麼,自己的地位沒法和以色列相比。
1982年。以色列對黎巴嫩突然開戰,幾天內半個黎巴嫩國土就被以色列佔領了,爆發式增長的以色列軍力別的國家只能望其項背了。
同時期的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在進行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仍然說別的國家抽取了自己的石油,自己頂住伊朗的擴張,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讓這些阿拉伯國家多提供資金。
面對伊拉克不領情不道謝的怨氣,沙特背後是直冒冷汗。
伊拉克尚且如此,伊朗還是敵人,更不用說以色列了。
下一步自己不僅是被「打土豪,分油氣」那麼簡單了。
求助蘇聯不可能。
放眼世界,只有中國有他想要的東西,不管是沙特是現上轎現扎耳朵眼,還是有病亂投醫,沒有和中國建交的沙特,向中國走來。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中國飛彈裝備沙特,讓其化險為夷
中國答應,見面嘮。
一看有門,在美國無功而返的班達爾親王,星夜兼程趕到中國,參觀了中國的二炮東風-3飛彈基地,這是中國首次讓外國人看中國的鎮國重器,這令沙特人是欣喜不已。
開始進入實質性洽談購買階段。
現在網上說,當時中方人員伸出一個手指頭,意思是每枚飛彈要價1000萬美元,沙特人領會錯了,以為是一個億,都沒有討價還價,立刻就答應了。買了35枚飛彈,還說中國可能是心裡過意不去,又贈送了一枚。
這其實是杜撰的故事情節。
在中國,是以6枚飛彈為一個飛彈團的編制維護保養,三十六枚,符合中國的保養程序。
當年中國改革開放正是艱難的起步階段,外匯極其缺乏。
中國人誰要是手裡面有外匯券,買到了外國人的商品,那都是不一般的能人了。
而中國面對這麼大的一筆交易,無論從哪方面說,都要慎重研究。這是中國第一次戰略飛彈的武器出口,哪有那麼戲劇性?
這是中沙兩個談判的結果,這裡面還有後續維護培訓和零部件的費用。而沙特人再怎麼急不可耐,腦袋也不能讓驢給踢了。
中國更不會趁人之危,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中國的東風-3,當時也是非常先進的,射程在2000公裡到4000公裡之間,可攜帶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
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甚至印度的部分地區,都是可打擊範圍。
這個價已經是朋友價了。
而且,中國當時急沙特之所急,是從中國現役飛彈中,秘密拆下了核彈頭,換裝常規彈頭,立刻讓沙特生成了戰鬥力。
重器來到,群魔讓道。
以後沙特的油輪,再也沒有被襲擊。
特別是後來的伊拉克,輕鬆拿下了科威特後,隨即重兵威脅沙特,僅僅距離東風-3在沙特裝備幾個月。
誰都知道中國的東風-3是戰略飛彈,常規彈頭也一定很強,伊拉克也沒有同等報復手段,心裏面非常忐忑。
沙特安全了。
中國默默幫助沙特三十年,無聲勝有聲
中國現在在吉布地,駐紮有軍隊,是為亞丁灣護航的編隊提供後勤保障的。沒有作戰性質的部隊,和美俄兩國在國外的軍事基地,性質截然不同。
即使在中國為之流血犧牲的韓戰,越南戰爭,中國也在戰爭結束後全部回國,沒有留下一兵一卒。
中國部隊成建制的為沙特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保障,也沒有現成美俄基地駐紮形式,完成任務即回國,也讓沙特看見了中國人說到做到的承諾,為後續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00億,200億,已經是小數目了,信譽是根本。
今天,我們回顧這段塵封的歷史,更能體會到當初中國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