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彈專家被保護的有多好?30年後出山,已無人認識

2021-01-13 霹靂火觀察
圖為屠守鍔

前不久伊朗頂級核專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一事引發了軒然大波,這件事極有可能是美國與以色列幹的,目的就是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其實伊朗刺殺案並不是唯一,中國專家也曾遭遇過死亡威脅,那麼中國飛彈專家保護的有多好呢?在接受任務後,這名專家隱姓埋名,軍隊更是貼身保護了30年,當30年後出山時,已經沒有人認識他了,這位專家就是屠守鍔,他被譽為中國洲際飛彈之父,與任新民、黃緯祿、梁守槃一起尊稱為「中國航天四老。

圖為屠守鍔

屠守鍔與錢學森一樣,也是留美歸來的人才,他曾就讀於清華大學航空系,後來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生資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且被美國當地的一家飛機製造場聘請,成為一名飛機結構強度工程師,在飛機場內,他學習到了大量寶貴經驗,並且立志要航空報國,抗戰勝利之後,他購買了一張美國運兵船的票,在海上漂泊40天回到了祖國。

圖為屠守鍔

回國後的他一開始並沒有用武之地,後來新中國成立,他終於能夠在自己所在專業一展所長,雖然屠守鍔主修飛機製造專業,但當國家需要飛彈專業人才時,他毅然選擇了投身飛彈行業,更是直接參與了中國第一枚地空飛彈的仿製工作,當國產第一枚中近程飛彈在首次試射中墜毀,屠守鍔更是臨危受命,帶領團隊分析原因,為東方系列飛彈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屠守鍔在中國飛彈領域擁有突出貢獻,並且專業知識過硬,所以他成為了中國首枚東風5飛彈的,除了在飛彈領域擁有巨大貢獻外,在中國航天領域,屠守鍔也是奠基人之一,1999年,為了表彰屠守鍔在中國兩彈一星工程上的突出貢獻,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並且在1985年之際,他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圖為東風5飛彈

當年兩彈一星工程中,西方國家的間諜與特務無時無刻不想著進行破壞,為了能夠保證兩彈一星工程的正常進行,所以許多頂尖科學家不得不選擇隱姓埋名,他很多人突然之間與自己的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斷絕聯繫,簡直如同人間蒸發一般,為了保密,許多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在從事這一偉大工作。

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當初的默默付出,才能夠讓現在的國人過上和平穩定的日子,正如國防部發言人所說的,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年代,只是我們剛好生在了一個和平國家,如果沒有兩彈一星的成就,那麼伊朗的局面今天也可能出現在國人身邊。

相關焦點

  • 花35億買中國飛彈,又花150億請中國駐軍,保護國家安全30年
    美國在全世界的軍事基地是最多的,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仗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就像很多國家提出了駐軍要求,表面上是為了保護他們,可實際上是想要在這些國家構建自己的軍事基地,而對於美國這樣的要求,大多數國家只能同意。
  • 巨蟒出山——中國江西三清山的申遺之路
    總投入高達3.6億元……  國外考察組專家看後由衷地讚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上述大量工作,並達到如此高的標準和水平,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是在變魔術,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各級政府保護環境管理好三清山的態度和決心。」  三清山,你終於可以大聲告訴世界: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 美軍超視距作戰能力建設新進展|飛彈|反艦飛彈|無人偵察機|反導|...
    、陸、空三大殺傷鏈,通過融合不同平臺的傳感器數據,實現超視距態勢感知,並能與武器系統互聯,實現精確的超視距火力打擊;MQ-9無人攻擊機、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以及MQ-4C無人偵察機等都通過裝備衛星通信數據鏈,配合多傳感器系統,大大增強了超視距偵察與打擊能力;AIM-120、在研的AIM-260與遠程交戰武器(LREW)計劃等則主要通過安裝先進的數據鏈與制導裝置,或升級版多脈衝火箭發動機等,提高飛彈的超視距打擊能力
  • 中國核飛船研發應用進入最後準備 已進行超30年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從技術發展上來講,如果以後要對比如木星這些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進行探測,完全依靠太陽能不太現實,這時對空間核動力的應用就會有比較大的需求。」中國的核動力太空飛行器研發計劃,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超過30年。
  • 隱形飛機+隱形無人加油機+隱形飛彈!美軍正在加速打造全隱形體系作戰能力!
    ▲俄羅斯總參謀部行動總局局長謝爾蓋·魯德科伊茨上校展示在敘利亞戰場上撿到的未爆美「戰斧」飛彈 1000公裡「隱形長劍」登場——稱霸30年的「戰斧」退居二線這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歷時10年,為美國空/海研究制的新一代隱形通用防區外空地飛彈,主要用來從防區外精確打擊嚴密設防的高價值目標,從2015年開始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此次參與對敘打擊是該型飛彈首次實戰。
  • 中國火箭軍或已部署兩個東風41飛彈旅配30枚飛彈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 二炮專家進操控間前摸銅把手 釋放靜電保護飛彈
    這是2015年9月14日下午。這天上午,中央軍委授予譚清泉同志「礪劍先鋒」榮譽稱號命名大會在第二炮兵某基地舉行,總政領導為他頒發了一級英模勳章和證書。  儀式結束後,譚清泉就趕回部隊。一進營門,該部官兵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儀式結束時,跟隨一旁的衛生隊軍醫提醒他該輸液了。  2011年6月,譚清泉被確診患上肺癌,部分肺葉被切除。
  • 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
    1992年,陳定昌院士(左一)在試驗基地與黃緯祿院士(左三)、型號總指揮徐乃明(左二)、王尚虎(右一)討論問題 航天科工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題: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作者 郭超凱「搞科學就是要不斷創新。」
  • 國家特地派軍隊進行保護,為中國飛彈做出重要貢獻,他究竟是誰?
    圖為屠守鍔如今中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洲際飛彈技術,而在中國洲際飛彈發展方面,有一個人做出了突出貢獻,此人美國千方百計都想要得到,國家更是特地派軍隊進行保護,在中國軍方的親自保護下,誰敢動他就格殺勿論?
  • 專家稱飛彈攔截隕石從技術上難以實現
    俄內務部新聞中心15日晚宣布,根據最新數據,在車里雅賓斯克州發生的隕石墜落已造成1200人受傷,主要是挫傷、骨折、割傷和腦外傷。目前尚未接到中國公民受傷的報告。高速墜落的隕石引發強烈衝擊波,導致大量建築玻璃窗戶被震碎。目前傷員救治和建築修復工作已展開。俄緊急情況部部長普奇科夫說,隕石墜落事件發生後,有4000多人撥打當地緊急情況部門熱線電話求助。
  • 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剛剛升空,歷經三十年剛剛突破
    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最近央視軍事頻道報導了國防科大一名教授的先進事跡,透露了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剛剛升空,歷經三十年剛剛突破,2017年成功發射!成為全世界第三家擁有此衛星研發能力的國家。
  • 東風31飛彈洩密案:2名間諜潛伏10餘年,飛彈資料或已全部外洩!
    沃維漢,1987年被公派德國留學,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卻沒有回國效力,不僅滯留國外不回,還把妻女都帶到了奧地利。90年代,沃維漢回國建立醫藥公司,北京政府不僅出錢扶持,其「血捷活素」甚至還列入了國家「863」項目,他本人也被包裝成一個「科學家」、「醫療研究專家」。
  • 中國飛彈研製歷程,從錢學森歸國談起
    但是,這又是破繭成蝶的10年,在這裡,我們將國內外的邪惡勢力一掃而空,一個新生的國家非但沒有被打垮,反而煥發了新的活力。 已經結束的戰爭讓國家的領導人們認識到,這個國家仍然沒有度過危機。沒有核武器,沒有投送核武器的運載工具,我們的頭頂上終將有兩片烏雲。現在我們已經站穩了腳跟,是時候來考慮這些事情了。
  • 拉-17,中國第一款無人靶機,實彈測試中61枚飛彈擊落7架
    同時有人駕駛偵察機在越發先進的防空飛彈面前生存率極低,這也帶來無人偵察機的需求,於是蘇聯開始了第一代無人靶機/偵察機的研製——拉-17。1950年,蘇聯拉沃契金飛機設計局開始研製無人靶機,代號「拉-7」,主要用於空軍訓練。1954年該機試驗定型,翼展7.5米,機長8.15米,最大起飛重量3.1噸,載重495千克,採用一臺РД-900亞音速衝壓發動機。
  • 媒體揭秘中國間諜案:大陸飛彈專家曾被臺灣策反
    隨著中國國防實力的提高,中國軍隊新列裝的武器裝備以及重大軍事活動受到境外勢力的高度關注,他們急於搞到這方面的情報。但如今,那種「派間諜打入對方內部」的老套方式已基本不可能或短期內難以奏效,於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收買當地人或看似不相干的「外人」為自己服務。近日,中央電視臺披露,有多名被境外情報機構收買的人從事刺探軍情、搜集情報的活動,並因此鋃鐺入獄。
  • 中國防空飛彈太大不適合「一坑多彈」?2014年一款飛彈就「打臉」
    2017年6月28日,中國首艘055型萬噸大驅下水。僅僅6個月之後,網上就有傳言,中國的第二艘055型驅逐艦也即將下水。055的進度如何,相信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055的性能如何,其實無需多言。目前中國的中近程艦空飛彈,主要有俄制9M317「無風」艦空飛彈,以及國產的海紅旗-16艦空飛彈。這兩款飛彈性能雖然先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太大。以目前真正實現「一坑四彈」的美國「改進型海麻雀」為例,該飛彈直徑250毫米,彈重300公斤。
  • 中國漁民捕魚時撈到探測器,專家研究後:至少花費了美國30年心血
    間諜行為自古便已出現,並不是非要在戰爭期間,才會出現間諜這一職業以及盜竊情報這一行為。就比如說在和平年代,兩家存在競爭關係的商鋪在打價格戰,那麼一方通過某些手段得知對方的價格,這其實也是一種竊取情報行為,而相關人員在這一過程中就成為了間諜。
  • 美專家:薩德入韓後可發現中國發射東風31飛彈
    原標題:美專家:薩德入韓後可發現中國發射東風31飛彈 牽動東北亞局勢的美制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簡稱「薩德」系統)是否落戶朝鮮半島在韓國再度掀起異常熱烈的討論。韓國輿論認為,由於中美在此問題上持有截然相反的態度,韓國「兩面受氣」。
  • 叛徒出賣東風31飛彈機密,專家幾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在中國飛彈的發展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沃維漢,通過一些手段獲取了我國的高級工程師郭萬鈞的信任,然後偷賣了我國大量重要的飛彈機密,對我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甚至連我國最先進,才服役沒多久的東風31洲際飛彈都給了洩漏了。
  • 海嘯15年後,泰國仍有數百遺體無人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04年12月26日,由9.1級大地震引發的印度洋海嘯致超過23萬人死亡或失蹤,距離那場「世紀之災」已過去15年,但仍有陰霾留在人間。據英國路透社16日報導,泰國南部仍有數百具身份不明的遺體無人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