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太空的神秘物,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2020-10-18 夏天的風兒啊

  

       它是來自太空的神秘物。它不止來自星際,來處還非常神秘,這是個謎團重重的謎題。隕石重15噸,卻找不到隕石坑。它是從哪裡來的?是眾神恩賜的聖石?地球人類應該接觸這塊黑石嗎?或許透過這些隕石,我們能找到人類在宇宙的起源,進一步了解這些外星生物。隕石只是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還是外星科技的範例呢?真是那樣,為什麼他們會被送到這裡?

       亞利桑納州溫斯洛,位於美國亞利桑納沙漠北邊,海拔5700尺。北美洲最大的隕石坑就在這裡。成因是大約5萬年前,一塊巨大的隕石墜落在地球上。巴林傑隕石坑直徑約3900尺,深度約560尺。每年有數千顆小行星,穿越無垠宇宙,造訪我們的地球。多數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便燃燒殆盡,而墜落在地球的小行星則被稱為隕石。大多數隕石體積都不大,主要都無聲無息地墜落在海裡,只有少數隕石成功的墜落在地面。

  

       隕石墜落在地面造成的衝擊力,對環境帶來的傷害,遠勝過人類生產的任何炸彈。每個人大概都知道,隕石撞擊引發的一般效應。它會在地面砸出一個洞,可能會揚起沙塵。如果它夠大的話,可能會造成氣候變遷。但它還能做出什麼事兒呢?如果隕石含有特定化學物質或者特定生物媒介,它可能會改變環境。它可以用來將環境地球化。地球化是指以人工方式,將不適合居住的行星,改造成能滋養人類生命的環境。這麼大膽的理論可能是真的嗎?

       2016年4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資助一項大膽的創新計劃。它將定義星際交通的未來,被稱為拉瑪任務。這項計劃的重點是回收利用小行星,進行太空探險。目前美國太空總署推動的拉瑪任務,全名是重構小行星為機械化自動機。概念是利用小行星把它變成探測器,送到其他的星系。如果拉瑪任務真的能成功,美國太空總署相信小行星是非常好用的。不僅能作為太空探險工具,還能拿來將其他行星地球化。

       但是為什麼先進社會要選擇利用小行星探索及殖民宇宙呢?大家都知道從地球發射火箭需要昂貴的費用。所以希望能使用非常小巧輕盈的工具,譬如只要幾個關鍵機器人,不必帶一大堆東西,把它送上太空,再使用太空裡的原料,從頭開始打造火箭。意思是它上了太空之後,取得所有必要原料,再去打造另一艘太空旅行必要的太空船。

       利用小行星作為太空旅行的方法,看起來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這並非完全不可能的。科學家研究稱許多小行星是礦物構成的,那是非常豐富的資源。事實上隕石樣本證明了小行星帶含有有機物、金屬跟耐火物質。這些是打造太空計劃所需要的材料。隕石由非常堅固的材料構成,譬如鐵、鎳以及鈷之類的東西。它們都是外星物質,我們不是完全了解他們的性質。但是把小行星當成太空船的點子,不會只是想像。因為事實證明,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

相關焦點

  • 外太空的神秘發現:多年來,人類在太空中發現的5個神秘之物
    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我們在宇宙中相對短暫的存在卻已經發現了很多關於太空的信息。我們已經訪問了月球,如今我們有了關於太陽系內外不斷擴大的眾多行星的數據和信息。在這當中,有些事情讓我們感到震驚,有些事情則讓我們覺得非常奇怪。小編這一回,整理了多年來,人類在太空中發現的5個神秘之物。
  • 月球的存在對人類有多大的影響?
    下面仔細說說月球對地球及人類的影響。潮汐作用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就是月球引力與太陽引力共同起的作用,月球、地球、太陽的自轉與公轉周期和運行軌道都是周期性的,所以人類可以預測海洋潮汐的具體時間。潮汐現象還會深深影響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海中的魚類可以通過潮汐作用到淺海灘地區產卵,潮汐還會影響浮遊生物的分布環境,有些生活在潮間帶的水生有機物,靠自己的生理時鐘就能調整活動適應潮汐,因為生命的起源可能來自於海洋,所以月球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 DNA中發現神秘「數字」,有科學家懷疑人類來自外星
    在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問題一直被不斷提及,但是至今沒有靠譜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人類從哪裡來、將會到哪裡去。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根據科學家研究,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確實可能受到過幹擾,甚至有科學家直接懷疑人類可能來自外星,是一種被流放到地球上的生命。
  • 有回應了?51光年外傳來神秘外星信號,是外星人的概率有多大?
    此後,NASA在很多探測器上都攜帶了擁有地球坐標、人類發展簡史等信息的「名片」,期待著有一天可以被外星文明接收,然後像地球發出回應。不過,奇怪的是,一直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外星文明來到地球拜訪我們,我們也沒有接收到來自於宇宙中的「外星文明回應」,但是,奇怪的信號卻是經常會接收到的,只不過無法判斷它們和外星文明有關。人類接收過哪些奇怪信號?
  • 地球邊緣發現神秘太空生物:形似人類胎兒
    隨著人類太空探索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越來越渴望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而最新發現揭示,事實上「外星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一直沒有被發現而已。外媒報導稱,科學家在地球大氣層邊緣發現了一些非常原始的太空生物,這些生物的外貌看起來非常的詭異,有些類似尚未成型的人類胎兒。
  • 來自太空的輻射有哪些?
    天文學家利用新技術,能夠接收到來自太空天體的所有輻射,而不僅是光。對光的捕捉只是天文工作的一部分。這就像只欣賞了一首旋律中的一個音符,而要完美體驗這首樂曲,你需要聽完整首曲子。光只是電磁輻射的一種形式。進一步研究不可見的波,如射電波和X射線,能夠揭示出宇宙更多的驚人奧秘。
  • 來自太空的神秘無線電廣播又回來了,如期進行
    來自太空的神秘無線電廣播大約每161天,它就會重新開始。今年6月,天文學家從太空深處發現了一個以規則模式重複的快速無線電爆發(FRB),即FRB 121102。這是第二次發現具有可識別的重複模式的無線電脈衝。 第一個 是在今年2月被發現的。
  • 宇宙有多大?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1.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是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
  • 你好,太空!一起來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宇宙到底有多大?真的會有外星人嗎……孩子的世界,思想卻能到達任何觸摸不到的遠方,腦海裡總是裝著天然的奇思妙想和對未知事物的探尋渴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對浩瀚無垠的宇宙有了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日常瑣事卻限制了我們的遐想,直到偶然間,聽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一段來自太空的聲音,像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召喚,被遺忘太久的好奇心再次被激活,終於想起: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其次是工業化生產有機物(人工製造葉綠體)有了這兩個條件,人類就算不改造人類身體,人類的生存和生活也不再局限於土地、陽光,空氣。那麼,深海生活、太空生活、外星生活、地下城生活皆可成為可能從當大科技技術的發展來看,這兩項技術在100年內有可能突破。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
  • 睡眠障礙對人類機體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告訴大家睡眠障礙對人類機體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分享給大家!【3】Physiol Geno:揭示睡眠質量不佳、高血壓和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神秘關聯!在這項研究中,作者Tianyi Huang和同事們分析了來自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的數據,該研究包括1,992名研究開始時沒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參與者在手腕上佩戴了一個活動跟蹤器,記錄了他們的睡眠時間,為期7天。在隨後的5年期間內,這部分參與者接受了定期隨訪。在此期間,有111名參與者經歷了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不良事件。
  • 來自太空的神秘電磁波持續時間達半小時,難道又是外星生命的傑作
    趣味探索訊 宇宙是一個包羅萬象、瞬息萬變、財富和危險並存的神秘空間。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每天都能捕捉到很多個來自太空的無線電波,每一次的無線電波則代表著宇宙一次重大的爆炸。幾年前,地球的天文學家們利用地面儀器捕捉到一個來自太空的高功率的輻射波,天文學家們稱之為伽瑪射線爆,這次的輻射波非比尋常,爆發時長持續了半個小時。英國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安德魯·萊文認為,電磁波輻射是宇宙中最自然的現象之一。
  • 印度天空傳來隆隆巨響,掉下個神秘的「不明金屬」物
    6月19日,印度天空突然傳來隆隆巨響,拉賈斯坦邦桑喬爾鎮突然掉下一個神秘的不明金屬物,後來經過印度有關部門的初步鑑定,證實了這是一顆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其實自從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了,對外太空的探索也在逐步加深,人們對隕石並不是特別陌生。但大多數人只對隕石這個東西有非常淺顯的概念,那就是從外太空掉下來的石頭。其實不然,隕石呢也被我們稱之為「隕星」,它的成分是石、鐵,或是石鐵混合物,並不是所有的隕石都是「石頭」。
  • 神秘的瑪雅文明疑似來自天狼星?
    世界上有很多沒辦法解釋的神秘的奇蹟,其中瑪雅文明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之一。瑪雅文明誕生於公元前10世紀,其中公元3至9世紀為其鼎盛時期。公元前10世紀相當於,中國的西周時期,古埃及第22王朝,以色列-猶太王國。
  • 宇宙到底有多大?哈勃望遠鏡曾拍到「天空之城」?或在監視人類?
    宇宙到底有多大?哈勃望遠鏡曾拍到「天空之城」?或在監視人類?大家還不太清楚,而有些人感覺是不是NASA空間站,另一撥人則感覺是不是當年的旅行者一號,其實以上都不是,除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外,人類在航天領域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它是以美國的一名天文學家哈勃所命名的,這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一個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竟拍到「天空之城」?專家:或在監視我們!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太空環境對我們有影響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顆美麗的明珠,但是隨著人們慢慢的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後,越來越嚮往著地球之外的景色。太空人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驅者,承載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的美好幻想,然而,一項數據顯示,太空人長期呆在宇宙中,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地球邊緣驚險太空神秘生物:形似胎兒
    有一種傳播方式叫蒲公英式的傳播。外星人、外星生命也可能以這種漂浮的方式傳播。最近有科學家聲稱有這種方式存在地球邊緣中。
  • 91種不同物種42%被感染「弓形蟲病」,對人類影響有多大?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在地球上,動物是人類經常可以看到的,而對於大部分動物來說都具有自己的一個獨立的生存空間,但是如今很多野生動物緩慢的也變成了「圈養」,讓它們完全的脫離了自然
  • 視界有多大,宇宙就多大
    今天我們探討一個古老的話題:宇宙有多大?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籠罩著大地,大地由四根柱子挺起。來自V1的星光讓一件事情變得清晰無比,那就是所謂的仙女座「星雲」的確在銀河系之外,它與我們的距離比沙普利所設想的要遠得多。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空天象昭示他們種植、放牧與遷徙。太空是人類與自然交流的永恆話題,探索其神奇是人類與生具有的天性。唐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曾書寫過飛天的快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科技發展至今,各門學科在太空探索中交融並進,人類在空間探索中展示其求知慾和進取心,思索生命和文明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