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後,九號公司開始調整優化機器人組織架構,增強機器人底色

2020-12-07 和訊

10月底,「VIE+CDR」第一股九號公司(證券代碼:689009.SH)正式登陸科創板,激起資本圈千層浪花。能夠在八年內從成立到上市,必有其非凡之處。但對於九號公司內部來說,上市只是「公司願景逐步實現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裡程碑」。九號公司已在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行業佔據了龍頭地位,登陸科創板之後,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業績增長滿足投資者預期,如何拓展全新邊界、在資本助力下把公司引向一個更好的未來。外界對此或許無需過多擔憂,因為他們已然鎖定機器人賽道,有了新動作:據內部消息人士稱,12月3日,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實現AI及機器人技術持續領先,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進一步建設精幹穩定、能打勝仗的機器人團隊,夯實機器人核心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以便適應機器人業務未來3-5年發展需要。

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系上市後首次組織機構大調整

據了解,九號公司一直將機器人作為重要業務之一,是國內首批設計生產用於末端配送的服務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新成立的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整體定位是用機器人技術為整個公司賦能,主要負責AI及機器人技術的研發,發展以視覺為主的感知和定位算法,依託於嵌入式、物聯網、雲計算等平臺技術,機器人算法在端上實時運算,在雲端進行數據融合和訓練,數據智能閉環賦予了機器人機群持續進化的群體智能。該研究院研發的技術可以賦能運載機器人產品,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以及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品,甚至這些技術也可以降維運用到九號公司的短交通產品線上,提升短交通產品的智能化。

據了解,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院長由機器人研發高級總監陳子衝擔任。陳子衝是全球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領域的頂級專家,高中時他因入選物理競賽國家集訓隊被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清華畢業後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深造,獲得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其博士課題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3年擔任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歸國後,陳子衝加入華為中央研究院媒體實驗室,帶領團隊成功研發應用於華為手機的實時雙目視覺算法。2015年,陳子衝加入九號公司Segway Robotics團隊,歷任公司高級架構師,現任機器人研發高級總監,主導了路萌機器人、Segway室內與室外配送機器人、智能共享滑板車T60的產品研發。其帶領的團隊在機器人定位、感知及運動規划算法領域有雄厚的技術積累,並於IROS 2019國際機器人頂級會議以絕對優勢獲得了Lifelong SLAM挑戰賽冠軍。

新成立的商用機器人事業部,任命董紀冬為該事業部總經理,向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匯報。該事業部主要負責運載機器人產品線的戰略規劃、產品開發方向定義、業務規劃、商業應用規劃等,發展、積累和應用服務機器人各項關鍵核心技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

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主要職責是通過公司各單元技術的集成和封裝,模塊化的形式提供高度靈活、自由配置的運載機器人平臺;積極參與和對接核心客戶,收集和整合主要場景和技術要求,在服務核心客戶的過程中快速迭代各模塊。奚衛寧為負責人。

根據官網信息,該產品線主要是為企業或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機器人底盤方案,硬體模塊化設計與軟體SDK接口,支持二次開發或定製化服務。基於機器人移動平臺,企業或第三方開發者可以構造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應用,上面加裝各種各樣的有效負載,比如攝像頭、紅外監控、清掃器、機械手,從而可以做室內外配送、巡檢、服務、清掃、倉儲AGV,以及特種應用機器人等不同的垂直場景應用。

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則致力於面向消費者的家用服務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由總經理任冠佼負責管理工作,向九號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野匯報。關於正在研發的家用機器人是為何物,目前仍處保密階段,該公司並未透露太多信息。

據悉,這是九號公司上市之後進行的首次組織架構調整,顯示出了其對機器人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也是其8年技術深耕、積累與發展的必然。

可以看出,九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更為細分,野心更大,四大新的組織架構串聯起整個公司的機器人產業藍圖。從AI技術、機器人通用移動底盤,到配送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九號公司打通了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的通路,向成為世界領先的服務機器人提供商出發。

機器人被稱作「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項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化智能裝備。相比於短交通產業,機器人製造的技術難度和業務邏輯顯然是完全不同的。然而,這家短交通行業龍頭老大卻在重點布局機器人,推進機器人商業化進程,他們進擊的底氣何在?

穩定的短交通業務,支撐起機器人遠大夢想

九號公司創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雖成立僅8年,但其營收規模就已達45億元。招股書顯示,其業績在2017-2019年分別錄得營收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其主要產品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近三年合計銷量分別為82.41萬臺、231.12萬臺、233.55萬臺。根據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FK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月-2020年2月,九號公司電動滑板車產品(包含小米品牌及公司自有品牌)在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國家均為市場份額第一。

2020年1-9月,九號公司主營業務穩步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電動滑板車等主要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同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正式投入市場,公司銷售能力不斷提升、銷售渠道不斷拓展,實現營業收入43.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57億元,增幅14.80%;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8500.7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153.65萬元,實現扭虧為盈。雖然今年Q4財報還未公布,但單單雙十一期間,九號公司的全渠道銷售額就超過1.3億元,有望開啟新一輪高增長。

九號公司已經成為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滑板車領域無可爭議的「領頭羊」,那麼,下一步是繼續在這兩個細分領域做精做專,還是換道超車、闢出一片新天地?

任何企業都會面臨這樣一個由小到大的問題,大了之後怎麼發展,基本的路子有兩條:一條是多元化,一條是專業化。多元化戰略和專注一個行業做到極致,這一縱一橫兩個命題,選擇不恰當就能讓無數企業瞬間灰飛煙滅。

九號公司選擇的是多元化的路子,近兩年開闢了諸多細分賽道,包括兩輪智能電動車、全地形車、機器人等。其中,機器人看起來和九號公司業務最不相干,但這看似不符常理的業務布局背後,在九號公司卻又有著內在的邏輯。

九號公司開闢賽道的邏輯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緊緊圍繞著「智慧移動能力公司」這一定位、「簡化人和物的移動,讓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這一使命展開,智慧移動能力包含智慧的移動「人」和智慧的移動「物」兩個維度。九號公司在移動人方面發展智能短交通,在移動物方面發展智能服務機器人,形成明確的、面向未來的戰略方向和邊界。

雖然初創時九號公司踏入的賽道是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但機器人業務才是九號公司矢志不渝的夢想與初心。

「公司的早期創始人很多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都是做機器人出身的。整個技術團隊其實對機器人都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和情懷。」談及機器人領域,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表示。資料顯示,高祿峰、王野、CTO陳中元均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司多位董事會成員也出自該校。

曾經,初創時由於當時的市場不成熟而暫時放棄了機器人業務,但如今,九號公司主營業務穩步發展,讓其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實力、拓界能力以及資金保障,市場也在逐漸打開。

技術底蘊十足,機器人新業務未來可期

2020年,「AI」已過了講故事和喊口號的階段,真正走向了真刀真槍真本事的時候。受疫情的刺激,機器人也不再是呆在實驗室裡的高科技,而是逐漸被大眾所認知,到了要成為一個要實現真正創造價值,落地到真正有實際需求價值的場景裡去的階段,所以機器人的成本、可靠性、可用性,以及能否量產都非常重要。

九號公司從創立起就重視技術打磨,倡導以創新為驅動力的工程師文化,在短交通領域建立了非常高的技術圍牆,手握全球1000餘項專利。截至2019年末,九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也已布局了200餘項專利。經過多年不斷的研發與創新,九號公司已具備了配送機器人整機全棧的設計、開發、量產化製造能力。

目前,九號公司擁有豐富的輪式底盤和機器人導航技術的積累,底盤技術來源於短交通領域高銷量產品的核心技術,其成本、可靠性和技術領先性在業界有領先水平。通過多年開發積累,九號公司在視覺SLAM、物體追蹤、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控制方向有世界領先的算法技術,同時在機器人計算平臺、軟體系統、和雲服務後臺系統上也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產品能力。上市當天,九號公司還將鳴鑼上市的重要儀式交給了配送機器人上臺完成,首開A股機器人鳴鑼上市之先河,引發業內關注。

此次機器人組織架構的調整,九號公司是希望推進利用底層技術來賦能配送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以及機器人移動平臺業務,推動機器人走向規模化落地。王野稱,「我們打磨技術的時間已經基本上足夠好了,現在配送機器人可用程度能做到3個sigma,預計今年底開始大規模地生產和部署」。

當然,專利的數量並不能作為評判技術的依據,實際情況更多要看市場應用的情況。除了技術實力外,選準落地場景、抓住行業痛點,才是九號公司對機器人市場胸有成竹的原因。

德勤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的十年期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五倍;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可能增加到現在的3倍。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不斷增高,引入機器人為人類提供良好的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會運作效率。無論國家層面還是資本市場,對於未來幾年內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爆發都充滿期待,據央視財經報導,目前國內即時配送用戶規模超過4億,並且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壓縮了商家與用戶對即時配送的認知與使用教育過程,處於高速跑道上的即時配送正在盡情擁抱怦然心動的「黃金十年」。

許多網際網路大公司大都從室外配送切入無人配送這一賽道,而九號公司則是從室內配送開始做起。相比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的室外配送機器人,室內配送機器人在路況相對簡單、相對封閉的園區、樓宇內進行商業化運營,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成本角度,都更容易落地。

九號公司自主研發的室內配送機器人S2目前已在北京東升科技園、日立電梯產業園、理想國際大廈、節能大廈、中國電信研究院等園區寫字樓,在深圳7天優品酒店、自如寓、亞朵、昆泰、山西飯店等酒店公寓落地運營,應用於客人引領、點對點配送、商家直送、酒店配送、快遞轉運、衛生消殺、安保巡邏等多個場景,機器人可自主乘坐電梯,可跨樓層運行,送貨一次可以送4單,平均送達時長約6分鐘。

針對酒店客戶,九號公司還開發了酒店智能售貨系統,入住用戶可用手機掃碼購買零食、飲料、住宿用品等,再由機器人送貨上門,不但能提升效率,減少人與人近距離接觸,降低人力成本,還能為酒店帶來額外收入。

九號公司目前聚焦室內配送機器人,同時也在蓄力室外配送機器人,未來3-5年內,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運營會同步進行,3-5年的積累將能夠為開放道路的業務落地做好全方位的充足準備。

未來的機器人賽道競爭,誰能勝出難以料定,但誰先抓住市場的機會誰就可能迎來美好的明天。受益於穩健的主營業務、長久的技術儲備和積累,九號公司得以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激進的底氣,無疑,在服務機器人行業,布局較早的九號公司已經率先卡位,在這條通往未來的賽道上,它也站上一個頗具先發優勢的起點,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九號公司啟動上市後首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
    (原標題:九號公司啟動上市後首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
  • 九號公司調整機器人組織架構,正研發家用機器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12月3日,九號公司(689009.SH)發布內部信顯示,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
  • 九號公司調整組織架構: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推動業務快速發展
    外界對此或許無需過多擔憂,因為他們已然鎖定機器人賽道,有了新動作:據內部消息人士稱,12月3日,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實現AI及機器人技術持續領先,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進一步建設精幹穩定、能打勝仗的機器人團隊,夯實機器人核心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以便適應機器人業務未來
  • 九號公司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要扳回一局
    雷鋒網消息,12月3日,九號公司(上市更名前為:九號機器人)進行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原機器人各個業務部門在架構調整後,形成由「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部門組成的機器人團隊。
  • 九號公司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要在未來扳回一局
    雷鋒網消息,12月3日,九號公司(上市更名前為:九號機器人)進行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原機器人各個業務部門在架構調整後,形成由「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部門組成的機器人團隊。
  • 九號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 要扳回一局
    12月3日,九號公司(上市更名前為:九號機器人)進行上市後首次架構調整,原機器人各個業務部門在架構調整後,形成由「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部門組成的機器人團隊。
  • 九號公司趕赴下一個戰場 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
    用561天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後,九號公司又在趕赴下一個「戰場」。  日前,有坊間消息表示,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搶佔AI以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先機,九號公司對原有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了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以及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個新的組織架構。
  • 九城與電信發布手機遊戲《機器人九號》
    【TechWeb消息】5月16日消息,九城與中國電信今日聯合宣布,由九城代理,美國SKYZONE (以下簡稱SK)公司開發的手機遊戲《機器人九號》,定於5月17日在中國電信天翼空間首發。
  • 九號機器人扣非後淨利5.4億 盈利能力穩居科創板第一梯隊
    近日,關於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三年虧26億」
  • 專注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 九號股份正努力做到「10倍好」!
    專注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 九號公司是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智能短程行動裝置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產品線。
  • 九號機器人的配送機器人能"變形":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編者按】現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不僅是快遞行業在大力推廣使用機器人,就連外賣企業也正在研發,在部分環節用機器人來取代傳統人力。九號機器人...   現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不僅是快遞行業在大力推廣使用機器人,就連外賣企業也正在研發,在部分環節用機器人來取代傳統人力。九號機器人旗下的Segway Robotics團隊就研發了一款Segway配送機器人S2,非常特別的是,它能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 3個月進帳超23億,背靠小米,中國機器人公司拿下三個第一
    只不過,雖然平衡車冠上了小米的品牌名,但這個產品卻並非由小米生產,而是小米背後的一家中國機器人公司——九號機器人。公開資料顯示,九號機器人成立於2012年,主要生產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以及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剛剛成立兩年後,九號機器人便贏得了雷軍的認可,獲得小米、紅杉以及順為等資本給予的8000多萬美元的投資。
  • 行業遇冷後,上市後的機器人集成商,如何突破行業天花板?
    在創業之初,江蘇北人的核心技術在「焊接」,並在後續發展中也以此為主要應用工藝展開工業機器人的系統集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後的第一份年報顯示:2019年江蘇北人的營業收入為4.7億元,營業收入中的92.73%來自汽車行業,這種集中的業務構成在汽車行業的轉型中更是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
  • 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優必選科創板上市疑雲
    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最近對媒體表示,在兩個月前,優必選改變了其公司結構,「下一步是上市。我們正在為進入公開市場做準備……我們還沒有做出決定,但我們更有可能在內地市場籌資。」對於已經明確籌備科創板上市的優必選來說,高管對外釋放尚未就在哪個板塊上市做出最終決定 ,這無疑釋放了混亂的信號。譚旻於2018年7月加入優必選。此前為奧美時尚CEO及奧美賀加斯中國區總裁。
  • 實施「碳中和」九號機器人一直在行動,2019年減少碳排放62萬噸
    電動出行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在短交通行業,九號機器人一直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主動實施碳中和已有八年之久,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以綠色、節能的產品為降低環境汙染、延緩氣候變化作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年度盤點顯示,截至2019年底,九號機器人騎行用戶數達1465萬,全球用戶騎行總裡程超過32億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8萬圈,節約汽油能源19萬噸,減少碳排放62萬噸。
  • 《機器人9號》機器人統治世界,人類僅存的靈魂
    《機器人9號》影片是一部2009年3D動畫片。影片由申·阿克導演執導,電影的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由人類製造的機器向人類展開了進攻。建築被毀、社會也分崩離析。最終,機器將人類屠殺殆盡。另一小隊人馬卻開始了與機器的戰爭,保護著人類最後的文明。
  • 常用的機器人編程方法
    首先建立模具的CAD模型,以及機器人和模具之間的幾何位置關係,然後根據特定的工藝進行軌跡規劃和離線編程仿真,確認無誤後下載到機器人控制中執行,實踐證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市場上常用的離線編程軟體有:加拿大 Robot Simualtion公司所開發的Workspace離線編程軟體;以色列Tecnomatix 公司所開發開的ROBCAD離線編程軟體;美國 Deneb Robotics 公司所開發的IGRIP離線編程軟體;ABB機器人公司開發基於 Windows 作業系統的RobotStudio離線編程軟體。
  • 這家物流機器人公司如何代表「中國智造」,成為全球機器人50強?
    RBR50名單之所以備受矚目,原因在於《機器人商業評論》是基於整個年度的企業表現,進行動態調整,每年都會更新名單,以此指明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整體方向。智能物流機器人企業極智嘉(Geek+)繼2019年獲獎後蟬聯RBR TOP50,更是今年唯一登榜的中國企業,代表了「中國智造」在機器人領域的最強實力。
  • AIoT驅動智慧移動的未來,九號公司迎接萬物互聯的黃金十年
    創新和技術是影響公司發展速度的第一因素作為一家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九號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各類智能短程行動裝置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電動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產品線。
  •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這些相關上市公司怎麼樣了
    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20.3億元,同比增長86.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18億元,同比增長261.68%。 華中數控淨利增幅排名第二。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94億元,同比增長63.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11萬元,同比大增185.47%。 華中數控表示,營收增加主要是數控系統、紅外、特種裝備、機器人與智能產線等產品收入增加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