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留下的電影博物館
掛滿了收成的老街
老街的老人們
過河的小女孩
金黃的水杉林
老街風貌
老屋基老街,位於利川市忠路鎮老屋基村,距離市區30公裡。老街位於河谷地帶,鬱江穿過,姚家河穿老街與鬱江匯合,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巒起伏,高峰山地勢最高,為清江和鬱江的分水嶺。雖然離市區不算遠,但因為道路交通崎嶇,這條老街在過往很少引起外界關注。
兩年前,因為一部叫《1980年代的愛情》的電影,拍攝地老屋基老街迅速躥紅,引得遊客紛至沓來。記者多次許願前往,卻未能成行。直到近日,趁著一個周末的空閒時間,終於來到了夢中的老街。
路邊的水杉樹
在未到達老屋基老街之前,對於老街所有的印象,全都來自於那部叫《1980年代的愛情》的電影:迷離的影調,悽美的愛情,黃昏的餘暉,古老的石橋……
那一切的浪漫和美好,在我腦子裡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天上午,我們一行七人從恩施城區出發,從恩施西上高速直奔利川而去。按照之前考察的路線,一路到達利川,本應進入城區,再取道前往老屋基,但沒想到錯過了下高速的路口,直到汪營才醒悟過來。
但是,既然是遊玩,本就抱著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錯過就錯過了,臨時改變行程去佛寶山。在佛寶山逗留一個多時辰後,再回到利川城區,在導航的引導下,再次踏上前往老屋基的道路。
路確實不太好走,加上途中岔路口多,之前又沒去過,總是擔心再次走錯路。所以一路上都在跟當地的朋友電話聯繫,總算在下午兩點多時到達了目的地。
在進入老屋基之前,公路兩邊的風景已經讓我們心曠神怡,尤其是那高聳的水杉樹,金黃金黃的,像列隊歡迎我們的儀仗隊,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邊,迎風招展。一陣風吹來,葉子飄落下來,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地上也鋪了一層薄薄的針葉,人們踩在落下來的的樹葉上,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據了解,水杉樹是四紀冰川後遺留下來世界稀有樹種,當時在這裡被發現時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也因此有著「天下第一杉」的美譽。水杉樹的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向下垂著。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喜光,喜溼潤,生長極為迅速,播種插條均能繁殖,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米以上,最高可長到三十多米。
我們忙不迭的把車停在路邊,開始了自拍模式,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副絕美的風景,每一張笑容,也都印證了我們不虛此行。
印象中的老屋
從村口到達老屋基老街,大約二十分鐘行程,在欣賞完一大片水杉林後,終於看到了夢中的老街。
此時的老街,遊客並不多,而且顯得異常安靜,偶爾走過的人影,也都是老街的居民。
老街長約200米,寬3米,南北走向。傳統村落位於老街兩旁,全木質結構,多為清末民國初年修建。現存木質結構建築66間,佔地38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140平方米。房屋是典型的傳統木製吊腳樓和四合院,出簷深遠,站在街上只能看到一線天空。老街與新街截然分開,與新街相比,老街地勢略低,依靠屋頂的坡度和高低起伏的變化形成了優美的輪廓線。兩側建築一層或二層多已殘破,不同尺度、樣式的木格窗、門框或歪或倒,只有屋頂上的青瓦依舊。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後才興蓋瓦。現在住了人的老房子,前幾年統一整了次屋瓦。如今,這條老街的房屋內部雖已多數變成了鋼筋水泥,但外貌還是民國時期的樣子。
有居民告訴我們,在我們來之前一個小時左右,有一大批遊客剛剛離開,大約有五十多人,他們在老街上逗留了許久,還拍了集體合影。
如此也好,沒有了喧囂和嘈雜,老屋基老街更顯得幽靜,這跟電影中男女主角談情說愛的感覺一樣,一絲絲曖昧的情感在空氣中瀰漫、升騰。
朋友跟我一樣,來到老街,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尋找電影中取景的地方,尤其是女主角賣酒的小店。
因為我們是從另一個入口進入老街的,所以沒能看到擺放在街頭的電影海報宣傳牌,在老街上慢慢悠悠地轉了半天,看到一塊掛著「老屋不老齋」匾牌的民宿小店,匾牌下面還印著「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主景街」幾個字。小店門前有一張長凳,凳子上坐著幾位正在閒坐聊天的老人。他們見我們拍照,也並不驚訝,如同我們是空氣似的。想必,他們已經對前來拍照者司空見慣,一點也不覺得稀奇了。
有一戶居民門前掛著金黃的玉米棒子,還有一盞煤油燈,屋裡傳來炒臘肉的香味兒。這時候,我們才感覺飢腸轆轆,已經錯過了吃中飯的時間。隨後在一位老街居民的推薦下,來到了一家名為「老街民宿」的地方,主人很好客,把我們讓進屋裡,推薦拿手好菜,還讓我們出門到處轉轉,回來就可以開飯了。
悠悠溪水情
在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裡,有一個多次出現的場景,那就是位於老屋基老街邊緣的那條溪流。
我們是循著歡笑聲找到溪流的,從老街下去,有一條用石頭鋪就而成的路,一級一級的臺階,一直延伸到溪流。
河流中間有一條用石塊堆砌而成的路,相當於過河的橋,只不過擺放很凌亂,而且很多石塊都不穩,稍不注意就可能掉進河裡。我看見幾個先於我們到達的遊客,其中還有孩子,他們踏著石頭路,站在河道中間嬉戲玩耍,還不停地自拍。
清亮的溪水在腳下潺潺流過,不遠處煙霧嫋嫋,此情此景,恍如仙境。
突然,身後傳來一聲悶響,緊接著就是歡笑聲。原來,是有人落水了,濺起的水花像珍珠一般閃亮。雖然落水者溼了身,而且略感冰涼,但也帶來了樂趣,其他看熱鬧的遊客們卻紛紛笑作一團,看戲似的。
我悄然脫離了人群,沿著臺階而上,找到一個高處的位置,俯瞰著老街,還有從老街旁流過的河水。此時已近五點,很多居民家裡開始做飯,也許是用柴火的原因,不少屋頭飄出濃濃的煙霧,給老街更添了幾分情趣。
不遠處,有一座大橋,橫架在河流兩端。我一直還在搜尋電影中出現過的那座橋,但總是尋不見。後來才聽說電影中的橋梁已經被拆了。
這是我此行留在心底最大的遺憾,詢問居民,也無人知道為何被拆,但偶然得知之後還會比照原樣再建一座,才稍感安心。
那座橋,是電影中的重要場景,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旅遊,就算作為老街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不應該被拆的。希望下次有機會前往,能了卻遺憾吧。
電影博物館
走進老屋基老街,就像穿越到了舊時光,「魚背脊」石板路,全木房子,太婆背簍裡裝著小嬰兒輕聲哄著,孩子們在老房子間穿梭戲耍,房屋雖無雕梁畫棟,但簷角高翹,內有木梯繞梁。
沿著老街返回,在最初的入口處,我們終於看到了電影的室內拍攝場地。那是一棟木房子,房子外面掛著兩幅男女主角的海報,海報下面的廣告上寫著「室內有25幅電影劇照」之類的字樣。
我們正想要進屋去看看,突然出現一位大姐。原來,這棟房子是她家裡的,現在變成了「電影博物館」,房屋內的陳設跟電影中一模一樣,但是要想進去看看,必須得交費。
就在此時,從不遠處過來幾位外地客人,他們與大姐交談起來,詢問多少錢一個人。大姐說,隨便給,看著給。
我們都被大姐的爽朗惹得開懷大笑,原本還因為要收費而感覺有點不爽的心情也豁然開朗。
我們一同進入房屋,果然看到了跟電影場景一模一樣的陳設,甚至連位置也沒變動。站在屋裡,看著那些男女主角使用過的舊物件,仿佛自己也來到了那個年代。
老屋基除了是電影拍攝取景地之外,也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老區。賀龍在利川活動期間,多次出入老屋基。20世紀30年代,中共利川縣委組織部長黎智,在老屋基以商人做生意賣線為掩護,開展地下鬥爭,住在老街王春生家,發展黨員成立黨支部。因活動暴露,黎智在王春生家中夾壁躲藏數日,直到風聲稍微鬆了才被送走。
目前,老街已被列入全國第三批民族傳統村落保護村。
手記
眼下,城市人群開始厭倦千篇一律的生活,人們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糾結,在焦慮感與溫情體驗間徘徊。如今,忠路鎮圍繞「挖掘一條傳統老街,一部愛情電影,一座秀麗寨子,一條古鹽道」這一發展定位,著力推進民宿旅遊示範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民宿旅遊品位。
老屋基擁有老街、清末福壽橋、「三元堂」古教觀、張爺廟革命遺址,毗鄰佛寶山風景區,依傍公母寨、木壩河峽谷風光,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來老屋基體驗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