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儀老街,遇見鮮活的江南時光

2021-01-09 海綿波子水

正儀老街

一條因「青團」而聞名的老街

每年一到三四月

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只為那一盒

帶著濃濃地方印記的正儀青團

而當青團季過去之後

老街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和安逸

時光靜靜地流淌著

日子過得慢而充實

雨中賞蓮

炎炎盛夏

正是「崑山三寶」之一的

並蒂蓮盛放的時節

正儀東亭並蒂蓮栽種歷史悠久

據縣誌記載:

「元末崑山名士、詩人顧阿瑛

於崑山正儀東亭村興建「玉山佳處」園林

有亭、臺、樓、閣數十處

在池中種植並蒂蓮」

入夏的東亭園

流水、小橋、觀景閣

相映成趣,古色古香

池中花繁葉茂,姿態萬千

雨後老街

和許多水鄉古鎮老街一樣

正儀上塘街和下塘街沿河而建

街道兩旁是綿延數百米的枕河人家

站在高高的石橋上

依稀能夠瞥見昔日的繁榮景象

碧清的河水倒映著一棟棟

青瓦白牆、小巧玲瓏的老宅子

石埠碼頭上偶有船隻停靠

居民在河邊取水洗菜、家長裡短……

午後老街萬象

老街石板路兩旁店鋪林立

這裡沒有裝修豪華的店面

一切都還保持著上世紀的古樸風貌

反倒是形成了老街特有的一種格調

一塊炸得酥香的蘿蔔絲餅

一碗飄著蔥花的泡泡小餛飩

江南老街的味道

向來無須太多調味和刻意擺盤

邊走邊吃,邊吃邊看

兩旁掠過的記憶中的老物什

縫紉機、老式鐘錶、理髮店......

讓生活在城市的我們

一時感慨萬千

在老街

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這裡是正儀

一個鮮活的江南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正儀老街:「古蘇州」慢慢消失的老街之一!
    正儀老街:位於蘇州崑山和唯亭交界處!「信義」乃是最早的稱呼之一!「東吳夕照」襯託「信義晨輝」;現代文明相映古老建築!不經管理和美化讓原本就窄窄的街道顯得更加凌亂!普通的石板路和經歷風霜年月的老房子,都顯示著歲月的滄桑!
  • 短短600米的泰州老街,裝著這座城市的舊時光和老故事
    說起來,好像每一座城都會有一條這樣的老街,每個城市的老街都有自己的特色。11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我來到了泰州,因為想早茶了,常州過去車程1小時。迎街兩側為古式店鋪,一長串的大紅燈籠掛滿騎樓長廊,與商店的店幌、匾額、旌旗相映成趣,甚至討喜,我竟然在這座江南小城感受到了的京味兒來。常在網絡上看到,但真正到了實地,才發現這條老街其實很年輕,是在原來老街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重建的,建築風格也老式明清風格為主,也放了不少老玩意。
  • 水土老街,城市煙火地,回憶舊時光...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承載幾代人的回憶隨著城市改造很多老街、老場景已陸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水土老街是重慶尚存的故事老街之一今天,江小妹帶大家一起走進老街回憶舊時光漫步水土老街道路是乾淨新鋪的映入眼帘的生活場景大多是過去的
  • 藍,石浦老街徜徉……
    無處不透著生活的氣息假如你對浮躁社會感到疲倦那你來到漁港古城一定會歡喜不已圖:吳婧媛石浦老街巷弄縱橫,古宅幽深緩緩行走其中仿佛穿越了百年時光老街雖然繁華褪盡但骨子裡卻透著寵辱不驚更是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美感圖:吳婧媛圖:吳婧媛在這片極具質感的灰色古樸中三條老街、青石板路
  • 穿越舊時光,到利川老屋基老街享受慢生活
    遺留下的電影博物館掛滿了收成的老街老街的老人們過河的小女孩金黃的水杉林老街風貌  老屋基老街,位於利川市忠路鎮老屋基村,距離市區老街位於河谷地帶,鬱江穿過,姚家河穿老街與鬱江匯合,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巒起伏,高峰山地勢最高,為清江和鬱江的分水嶺。雖然離市區不算遠,但因為道路交通崎嶇,這條老街在過往很少引起外界關注。  兩年前,因為一部叫《1980年代的愛情》的電影,拍攝地老屋基老街迅速躥紅,引得遊客紛至沓來。記者多次許願前往,卻未能成行。
  • 在詩詞裡,遇見最美的「江南第一花」:玉簪花
    說起玉簪花,歷代文人多有吟誦,北宋詞人黃庭堅更是把它稱做「江南第一花」,如下:「宴罷瑤池阿母家,嫩驚飛上紫雲車。玉簪落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這並不是說玉簪花特別鮮活、多情,而是讀到「玉簪」這個名字,有時會錯覺地把它想像成古代某個曼妙的女子,搖曳多姿,穿越時空的隧道,把清新、溫婉、純潔、恬靜的氣息送到我們面前。
  • 獨家:青島老街系列 觀象山上觀宇宙浩瀚
    :青島老街之六 百年廣興裡期待重生    獨家:青島老街之七 市井生活的鮮活標本    獨家:青島老街之八 多種視角凝望大教堂    獨家:青島老街之九 黃島路上的蝸居生活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 誰執水袖當空舞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一 大師已去書猶香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二 浙江路上的安娜與土豪
  • 一條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老街,一個清代藥店營業至今
    如果你去興化,不只是看美景,還想感受當地的人文,金東門老街是首選。位於興化市古城東側金東門老街,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以來,由於商業發達、日進鬥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金東門老街有「蘇中明清第一老街」的美譽。
  • 奉賢這條六百年歷史的老街即將轉型 上海最冷一天發布「最冷」項目...
    據介紹,奉賢區莊行鎮有一條百裏運河和一條六百餘年的老街,「冷江雨巷」項目名稱由此得來。項目將在今年動工改造建設,大量網際網路新經濟、文創產業項目正陸續植入其間。預計建成後,成為上海首個將江南水鄉古鎮、田園風光與新經濟業態緊密結合的新型生態產業區。圖說:奉賢啟動「冷江雨巷」項目 奉賢區新聞辦供圖(下同)莊行自古就是江南魚米之鄉。
  • 慢生活 |花4元坐綠皮火車,到銅罐驛老街捕捉舊日時光
    這些年,綠皮火車逐漸淡出,銅罐驛就像被時光關進玻璃瓶的地方,恬靜、淡雅,讓人喜歡。▲銅罐驛老街依舊未變靜觀老街舊房捕捉舊日時光銅罐驛老街「藏」得很深,並不在路邊。需要步行10分鐘,再經過一條火車軌道才能抵達。
  • 中國石化新聞網--老街
    文\江漢油田  童翔    歲月的蛛網,蔓延著,攀爬著,慈化老街蒼白的亂發、滄桑的面容,都被結在了蛛網之下。它像一位日薄西山的老人,逐漸模糊的臉龐,向著更深的歲月底層,沉下去,沉下去……    我試圖拂去歲月落下的灰塵,看清老街真實的面容。老街也像樹木一樣有年輪吧?它的年輪又在哪裡呢?
  • 電影廣場如時光隧道樂山上中順街區亮相兩條老街
    此前在子榜單「成渝潮流新地標」網絡投票中,頗為引人關注的樂山上中順文化街區率先亮相兩條老街,讓人眼前一亮。 在上中順特色街區一側的九龍巷,一副長4.5米、寬1.45米的巨型浮雕《九龍壁》巍峨立於巷口牆上。九龍足踩巨浪,頭枕祥雲,氣勢磅礴。 傳說隋代嘉州太守趙昱被奉為城市守護神,建龍神祠祭祀,九龍巷因九龍祠(龍神祠)得名。
  • 去什麼寬窄巷子,去什麼春熙路,成都這些老街才是真正的慢生活
    真正的那些所嚮往的慢生活的大多數都藏在老舊的老街裡,在那些地方才居住著一群真正享受慢生活的人,它們也忠誠的守護著這座城市的獨有的記憶。想要真真切切的體驗成都慢生活,其實不必要去那幾個比較火的巷子。來這幾個地方,你也能體驗到成都的休閒生活,這裡承載了老成都青春的街道,和開了很多年的老館子。
  •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是最好的時光
    如果給你一個時光機器,你是否想要穿越回自己的高中時期?那個時候,有嚴厲的班主任,悄悄站在你的背後,收走你的手機,有一起手挽手上廁所的小姐妹,或者是中午烈日暴曬下依舊陪你在球場酣暢淋漓的兄弟,有一個男孩(女孩)經過你的窗前,他(她)恰好穿了一件你喜歡的白襯衣(長裙)。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歷經千年時光,原先堅固的城牆如今只剩下一段殘垣,原先風光的宅院也已牆體坍塌屋頂漏水……儘管如此,老街依舊人氣十足,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2014年,作為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老街經過綜合整治,正義街、大魚街、米街、豬行街等10條老街巷完成了青石板鋪裝,原有的殘舊電錶和線路也陸續改造完畢,但其整體範圍和區域基本沒變,初步還原了傳統風貌。
  • 松陽這條老街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 但是地圖上卻沒有這個名字
    松陽,這座城市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是江南最後的秘境,這裡是古典中國的樣本,也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樣本,來到這裡,可以找到千年前江南最原始的模樣。而松陽這個小縣城也是麗水建置最早的縣份,它的歷史要追溯到東漢的建安四年,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了。
  • 新城與老街為鄰 水土 融進高新產業 也能安放鄉愁
    至今仍擁有老街的地方,都是幸運的。蜿蜒的街巷,黢黑的屋簷,凹陷的青石板以及兒時的糖果櫃……儘管時光帶著灰塵,但煙火色依舊如常。隨著城市進程加快,一大批老街湮滅在歷史的車輪下。幾百年來,老街生活依舊緩慢。攝影愛好者愛到水土,用鏡頭撫摸老街歷史的皺紋。也惹得眾多老街走出去的人,一陣陣唏噓,依舊能記得老街上的土沱酒、土沱麻餅、張麻糖等,以及經營了幾十年的小餐館,陳舊的桌子,被煙火舔舐的屋梁……記憶一下扯回兒時,鄉愁便在心頭蔓延。
  •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在這裡,可以見到遺留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屋舍。街上店面林立,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魚丸湯、筒仔米糕、碗粿、魚酥、豬骨湯、鐵蛋、麻薯等小吃。
  • 老街味道 賀鑄的四不堪及讀古詩詞要學習的幾個方面
    老街味道最近的觀宋填詞在賀鑄處耽誤了好些天,一是太忙,另外賀方回流傳下來的詞確實挺多。今天看到了這首《西江月》,不知道是誰點評的,我覺得」四不堪」很精彩。順便借這首西江月,說一說讀古人詩詞都注意哪些方面。第一部分 賀鑄的四不堪秦觀去世以後,黃庭堅專門寫了一首絕句寄賀方回:少遊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