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史上的今天 | 卡西尼飛船發射升空

2020-12-06 騰訊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號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第一顆人造土星衛星,它工作了長達20年時間。

卡西尼飛船飛臨土衛六背後示意圖

天是中國實現首次載人航天15周年的紀念日,15年前的今天,航天英雄楊利偉代表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首次遨遊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

但是今天已經有大量的媒體詳細對此做了介紹,而前兩天我們在介紹神舟6號的時候也已經順帶提到了神舟5號的任務。今天時間實在倉促,在這裡就不再做展開了。而如果從全世界的範圍看,今天其實也是一個重要探測任務的發射紀念日,那就是「卡西尼」探測器發射升空21周年的紀念日。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Cassini)飛船由一枚大力神IVB火箭發射升空,飛向土星。卡西尼探測器項目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大型太空合作項目,美國和歐洲之間航天領域的合作極為頻繁深入,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內,雙方在大量項目上存在長期深入的合作關係。

歐洲空間局(ESA),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主流航天機構

來源:ESA

正在組裝車間內的卡西尼飛船,注意其左側金黃色圓錐形的「惠更斯」著陸器

來源:NASA

卡西尼項目是所謂「旗艦」項目,包括美國方面建造的「卡西尼」飛船以及歐洲負責建造的「惠更斯」著陸器,其中「惠更斯」著陸器在2005年初成功降落到土衛六的表面,從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著陸行動。整個卡西尼項目耗資超過32.5億美元,這幾乎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的造價了。如此巨額的花費,當然要拉上歐洲人來墊背了,這是美國人一貫的作風:美國方面承擔大約80%的費用,歐洲方面承擔其餘20%的費用。

卡西尼探測器是人類第四顆抵達土星的探測器,也是首個人造土星衛星——也就是進入土星軌道,圍繞土星運行的探測器。它的命名很有講究,飛向土星的「卡西尼」號飛船,是以17世紀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的名字命名的,他發現了土星的4顆衛星以及土星光環中著名的「卡西尼縫」;降落土衛六的「惠更斯」,則是以這顆衛星的發現者,17世紀的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的。

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1625~1712)

來源:wiki

惠更斯(1629~1995)

來源:wiki

在升空之後,卡西尼飛船的生命一直延續了將近20年的時間,其中從地球飛向土星花費了7年,在2004年7月1日抵達土星之後,又在這顆行星的軌道上進行了長達13年盡職盡責的考察工作,幾乎徹底更新了我們對於整個土星系統的知識體系。

在飛向土星的路途中,卡西尼飛船進行了多次行星引力彈弓借力變軌,其中在1998年4月和1999年7月兩次飛越金星,在1999年8月飛越地球,之後在2000年12月飛過木星,並藉助木星強大的引力場加速朝向土星飛去。

準備升空的卡西尼探測器

來源:NASA

土星北極的神秘六邊形旋渦

來源:NASA

說到土星,除了它絢麗的光環,就是它眾多的衛星了。截止到今天,土星已經擁有62顆得到確認的衛星,其中就有卡西尼飛船的貢獻。事實上,在卡西尼飛船抵達土星不久之後,它就發現了兩顆新的土星衛星:土衛三十二(Methone)以及土衛三十三,而在2004年年底,卡西尼飛船又發現了一顆新的土星衛星土衛三十四(Polydeuces)。

隨著卡西尼飛船穿梭於土星的衛星之間,我們關於這些衛星的環境和其他方面的信息也極大地豐富起來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奇異的世界,比如在土衛二上發現了液態水存在的證據,這顆星球上甚至存在著巨大的「噴泉」,而卡西尼號探測器曾經從這些「噴泉」中穿行而過,對其成分進行直接探測;

而「惠更斯」號著陸器在土衛六表面的著陸,也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開展的距離最為遙遠的著陸行動,我們發現自己降落在一片地球之外的寬闊海灘上… 而至於土星本身,我們也對其極地出現的旋渦結構,以及大氣中的風暴現象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長期監測。

土衛六的地平線

來源:NASA

「惠更斯」探測器拍攝的土衛六著陸點地表景象,可以看到大量磨圓度很好的鵝卵石,表明這裡是一片海灘或者湖灘

來源:NASA

2007年9月15日,在燃料幾乎耗盡之時,為避免對可能存在生命宜居環境的幾顆衛星造成汙染,卡西尼飛船在地面引導下衝入土星大氣層焚毀,結束了自己長達20年的探測使命。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文章均為個人原創,請尊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任何轉載請事先聯繫老嚴以獲得授權,轉載時請務必標註來源。謝謝合作。

果斷掃描關注

打賞支持老嚴

相關焦點

  • 美國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在23年前的今天,1997年10月15日(農曆1997年9月14日),美國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國卡西尼號飛船,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行星際探測器,從1997年10月15日發射至2012年10月,這顆行星際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已超過38億英裡(約合61億公裡),足以環繞地球15.2萬次,已向地球傳回大約444GB科學觀測數據,
  • 天文史上的今天:一艘飛向冥王星的小小飛船
    來源:星空早知道微信公眾號摘要:2006年1月19日,「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第一艘抵達冥王星的探測器,並且,它將永遠地離開太陽系。比如「新視野」探測任務,其項目預算是在15年內(2001年~2016年)總花費不超過7億美元,這一費用包括了飛船和科學設備研製,火箭發射費用,任務運行與數據分析費用,以及教育與科普方面的開支。但這個探測任務的進行並非一帆風順。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 20年前的今天,神舟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完成預定的空間科學試驗之後,21日凌晨3時41分,飛船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 天文史的今天:太空梭時代開端 哥倫比亞號首飛成功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開啟了人類的太空梭時代 來源:NASA  STS-1(太空運輸系統-1號)是美國宇航局太空梭項目的首次正式太空飛行。這次飛行是自從1975年7月份阿波羅-聯盟飛船太空對接任務以來,美國執行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 歷史上的今天|6月11日 7年前的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七年前的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2013年6月11日下午17時38分,搭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也是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最後一次對接任務。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也是中國第五艘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後,將與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先後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將訪問天宮一號。
  •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2017-10-15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97年10月15日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的科學目標包括探測土星環和土星磁層的三維結構和動態性能;確定土衛六的表面成分以及地理學歷史,根據土星雲層的觀測,研究土星大氣動態性能;研究土衛六的雲層和陰霾隨著時間的變化;了解土衛八的表面黑暗物質的特性和起源。卡西尼軌道器為圓柱體,三軸穩定,質量為2125kg,直徑為4m,高為6.8米。採用了3個RTC供電,壽命初期功率為880W,末期功率為628W。
  • 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飛船衝入土星大氣結束使命
    如同流星般消失在土星天空,「卡西尼」土星探測飛船在飛離地球20年後已永遠和故鄉失去聯繫。美國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15日確認,「卡西尼」已衝入土星大氣墜毀,完成其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使命。「地球於美國東部時間15日7時55分(北京時間15日19時55分)接收到卡西尼發來的最後信號。現在,卡西尼已成為其探測行星的一部分,」「卡西尼」項目團隊當天在推特上宣布。由於燃料即將耗盡,美國航天局決定結束「卡西尼」的探測任務。為避免對土衛二等土星衛星可能的影響,項目團隊讓它以衝向土星大氣的方式結束「生命」。
  • 卡西尼號飛船迎來升空15周年 傳回30萬幅照片
    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17日報導,10月15日是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升空15周年。自1997年10月15日發射以來,這顆行星際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已超過38億英裡(約合61億公裡),足以環繞地球15.2萬次。
  •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
    「挑戰者號」太空梭於1983年4月4日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完成任務之後,於4月9日安全返回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挑戰者號」這次任務期間,太空人進行了太空行走,這也是太空梭歷史上的第一次。
  • 卡西尼「走了」 人類探索宇宙才剛剛開始
    「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由美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它於北京時間1997年10月15日16時43分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附卡西尼-惠更斯項目時間線1997年10月15日:一枚「大力神IVB/人馬座」火箭將卡西尼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998年4月25日:卡西尼-惠更斯探測器第一次近距離飛掠金星,執行行星軌道借力,最近時距離金星地表僅有大約284公裡,此次行星借力後卡西尼飛船的速度提升7公裡
  • 美國「龍」飛船發射升空 拜登川普先後發推祝賀
    【美國「龍」飛船發射升空 拜登川普先後發推祝賀】當地時間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號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美媒稱,這是「龍」號飛船的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 「卡西尼號」太空飛船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
    「卡西尼號」太空飛船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除了「惠更斯」探測器,「卡西尼號」太空飛船也正在對泰坦實施科學調查,來看看它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吧!該宇宙太空飛船正執行著45項指定性近距離途徑泰坦(土星最大的衛星)的飛行,期間最近距離的飛行距地表僅590英裡(950千米)。泰坦是處於「卡西尼號」太空飛船的運行軌道中,大小唯一足夠能使「卡西尼號」太空飛船獲得意思非凡的重力助推飛行的土衛星。「卡西尼號」太空飛船以精準的領航和點的定位飛越泰坦,將會實現對飛行軌道形狀的測定。
  • 「聯盟號」MS-10飛船即將發射升空
    「聯盟號」MS-10飛船即將發射升空 "←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9日,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Soyuz-FG火箭助推器與俄羅斯Soyuz MS-10宇宙飛船一起被運送到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 組圖:卡西尼號的榮耀傑作 土星環的秘密
    內環的空隙是由衛星自身的引力引起的,而許多外環(如土星的E環)實際上是由衛星自身的發射引起的。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土星的E環,其中土衛二為最亮點。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曾經是巖石的物質已經集聚成為今天的衛星,但只要我們的太陽系存在,這些水環就會一直存在。
  • 走進偉大的太空探索者——卡西尼探測器的世界
    不過在提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卡西尼號之前,我們還是不得不先說一下它的大哥。在1989年,美國和歐洲合作發射了一個專門用於探測木星的探測器,用來研究木星及它的衛星。由於木星最早的四顆大衛星木衛一到木衛四最早的發現者是伽利略,所以美歐就把這個木星探測器起名為「伽利略號」。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8年9月25日酒泉發射神七載人飛船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 歷史上的11月20日:「神舟」號飛船發射升空(圖)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空間飛行試驗之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實驗成功。
  •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10/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
  • SpaceX在5小時內,發射了60枚衛星,又升空了艘星際飛船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搭載60顆星鏈衛星( Starlink satellites)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並在5小時內成功升空了一艘星際飛船原型機「當然我仍然愛你」上著陸,而「獵鷹9號」的消耗性上半段在到達預定軌道後關閉了其第二子級主發動機「梅林真空」(Merlin Vacuum, MVac)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