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卡西尼號的榮耀傑作 土星環的秘密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揭示了土星環的全部榮耀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火星在許多方面都是舉世矚目的;在目前已知的所有行星中,它是密度最小的行星,也是唯一一個擁有一組引人注目的可視環的行星。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這些環由結冰的,類似灰塵的物質組成,它們不是固體,而是由互相穿過的粒子組成,它們短暫地粘在一起並被潮汐力撕裂。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雪球和星子會聚結在一起,只有土星及其經過的衛星所施加的潮汐力會將其撕裂開。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內環的空隙是由衛星自身的引力引起的,而許多外環(如土星的E環)實際上是由衛星自身的發射引起的。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土星的E環,其中土衛二為最亮點。

土星的主環從土星赤道上方的7000公裡延伸到80000公裡:比土星的半徑還要大。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研究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研究所

這個光環系統本身只有10米到1公裡厚,並且很有可能和土星一樣古老。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這個環系統由99.9%的水冰組成,有數千個細小的間隙,並且在過去這些更厚,更多變。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空間科學研究所

曾經是巖石的物質已經集聚成為今天的衛星,但只要我們的太陽系存在,這些水環就會一直存在。

卡西尼-惠更斯號太空研究任務,通常被稱為「卡西尼」號,參與了一項包括美國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合作,由義大利航天局發射一枚探測器用以研究土星及其系統,研究對象包括土星環和土星的自然衛星。這艘由美國航天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和歐洲航天局的惠更斯號著陸器組成的旗艦級無人探測飛船,降落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上。卡西尼號不僅是第四架訪問土星的太空探測器,也是第一個進入土星軌道的。這兩艘飛船的名字來自天文學家喬瓦尼·卡西尼和克裡斯蒂安·惠更斯。

相關知識

1997年10月15日,泰坦4號VB/半人馬運載火箭將卡西尼號發射升空,自此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太空中持續運作了近二十年。自2004年7月1日抵達土星以後,卡西尼號花費了13年的時間環繞監測土星並研究其系統。 在前往土星的星際航行途中,兩度飛越金星(1998年4月和1999年7月),一次途經地球(1999年8月)、小行星2685和木星(2000年12月)。最終,此次探測任務於2017年9月15日結束。當時,為了防止土星的衛星帶來汙染隱患,卡西尼號潛入土星大氣層隨後解體銷毀,因為這些衛星可能會為隱匿在飛行器上的地球微生物提供適宜生存的環境,由此導致汙染。 人們普遍認為這項任務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部主管吉姆格林把卡西尼-惠更斯號稱作是「第一使命」,它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土星系統(包括土星的衛星以及土星環)的認識,以及人類對太陽系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的認識。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Ethan Siegel-盧拉布瑞殼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卡西尼號關於土星環的新發現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走到了生涯盡頭。
  • 十幾億千米外,卡西尼號用最後的「生命」解開了土星環的未知秘密
    土星環是土星的標準性部位,這種星體環看似簡單平滑,其實近距離觀察會發現它是由無數小型碎天體和冰塊組成的。土星環看起來很薄,其實呢,它確實也很薄,最厚的地方不過1千米,最薄的地方甚至只有幾米。土星環很早就誕生了,科學家認為土星環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太陽系誕生時期,但是最近研究發現,土星環可能並不是那麼老,科學家們發現土星環很可能在1億年前左右才形成。
  • 卡西尼號第七次穿越土星環!照片前所未有
    在土星軌道服役13年之久,隨著距離土星越來越近,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無人探測器卡西尼號終將衝向土星大氣層,結束自己輝煌的考察旅程。而在此之前,它要穿越土星環縫區域共22次,並持續向地球傳回數據,將其生命最後一刻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 NASA公布「卡西尼號」墜毀前拍攝的土星環圖像
    【PConline資訊】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探測器以衝向土星大氣層的形式,迎來了它生命中最壯烈的時刻。在其生命最後時刻傳回的數據卻搭載了許多寶貴的土星及其壯美土星環的資料,也有許多珍貴的關於土星和土星環的壯美照片,近日科學家發布了一張新照片,拍攝自卡西尼號在執行最後任務前的8月12日,由探測器上的廣角攝像機捕獲,清晰地捕捉了土星最內側的D環,以及位於D環和土星大氣頂層的間隙,相當壯美。
  • 卡西尼號首次穿越土星環,傳回驚人的照片!
    星期三,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探測器卡西尼號執行了22次計劃中穿越土星環的第一次潛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造物體曾經冒險進入這些冰和塵粒的漩渦帶。就在太平洋時間午夜之前,深空網絡(Deep Space Network,一組與太空中遙遠物體聯繫的望遠鏡)收到卡西尼號的遙遠信號。
  • 「卡西尼」號拍攝驚人照片 揭示小衛星如何雕琢土星環
    研究指出土星環可以充當一個實驗室,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行星如何形成。科學家認為土星環誕生於1000萬年前。當時,土星俘獲了一顆彗星。這顆彗星在土星的引力拖拽下土崩瓦解,所產生的碎片形成了美麗的星環「卡西尼」號土星探索任務已於一年半前宣告結束,但這艘飛船的觀測數據仍孕育出一系列科學發現。
  • 「卡西尼」號的最後一張完整土星照片是一大傑作
    「卡西尼」號探測器在9月15日衝入土星大氣中「自毀」之前的最後一張照片是對這個星球上一片朦朧的灰色特寫鏡頭。
  • 科學家解析卡西尼號數據,都發現了什麼?結果遠超我們想像!
    如果要問太陽系中那一顆行星最特別,肯定會有許多人回答土星,土星因為有其巨大的光環而被人們所熟知,但是我們對土星環的了解卻知之甚少,直至今日連土星環的形成時間都沒有弄清,雖說土星有45億年的歷史,也就是太陽系早形成的早期,但是絕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土星環並沒有那麼古老,而是近幾億年形成的
  • 卡西尼號:壯麗終章
    在這之前,卡西尼號將會燃燒最後的能量,繼續開拓前所未有的神秘領域:探索土星環、土星大氣層和外層結構。卡西尼項目組給這場最後的戰役起了個炫酷的名字——The Cassini Grand Finale(卡西尼號的壯麗終章)。
  • 土星光環間的地球 卡西尼號太空船的最後傑作
    土星光環間的地球 卡西尼號太空船的最後傑作2017-04-24 14:37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PConline 資訊】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船即將於土星大氣層結束其使命,不過在這之前,卡西尼號向地球傳回了它所拍攝的最後一批照片。
  • 卡西尼號拍攝土衛35最近距離照片
    原標題:卡西尼號拍攝土衛35最近距離照片 現在,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下其中一顆小衛星——土衛35「達佛涅斯」的最新照片。   據悉,土衛35直徑只有約8公裡,位於土星的基勒環縫內。基勒環縫實際寬42公裡,為土星環的組成部分。但卡西尼號在距離2.8萬公裡的角度拍攝了這張照片,因此使其看起來特別狹窄。   這是迄今為止最近距離拍攝下的土衛35照片。
  • 永遠的卡西尼號——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使命「終章」
    在經過四年的辛勤工作後,卡西尼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預定任務。按理說,我們已經可以和11歲高齡的卡西尼說拜拜了,但卡西尼號續的能力著實讓人感嘆。此時的卡西尼仍然狀況良好,在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後又繼續續了9年時間,卡西尼號為何會如此長壽呢?
  • 紀念卡西尼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奇妙世界
    歡迎大家收看波波說科學,波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卡西尼號探測器,在此之前首先還是要明確一下卡西尼同志的任務,第一個任務自然就是要探測土星了。根據原來的設計方案,卡西尼要環繞土星76圈並利用身上背的各種探測設備和長槍短炮對土星的大氣、磁場、輻射以及內部結構進行探測。第二個任務是繼承當年卡西尼大師的遺志好好研究土星環和各個衛星,尤其是土星環的物質成分以及分布還有幾個大衛星上的情況。第三個任務是把小弟惠更斯號安全送往目的地土衛六並作為中間信使,把惠更斯號的發現傳回地球。
  • 土星年齡46億年,而土星環僅誕生1億年?科學界仍有爭議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在一片榮耀的火焰中消失了,它結束了對土星13年的研究,然後便進入這顆氣態巨星的旋轉大氣層結束了自己的使用周期。在卡西尼號結束生命之前,卡西尼號進行了對土星幾個月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卡西尼號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玩命的舞蹈,飛船在土星和土星環之間俯衝了22次。
  • 卡西尼號的新發現
    這句話非常適用於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儘管它不是人,卻勝過大多數人。1997年發射升空,2004年成功進入土星軌道,前不久(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終於走到傳奇的終點,一頭扎向土星懷抱,焚毀於土星大氣,最終成為土星的一部分。雖然卡西尼號與我們就此別過,但其在生命最後時刻收集並傳回地球的海量數據卻值得科學家們長久研究。
  •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時刻表
    北京時間7月1日  10時10分——「卡西尼」土星探測飛行器旋轉角度,其高低增益天線保護飛船在穿過土星環平面時免受塵埃粒子撞擊。  10時36分——太空船啟動引擎減速,依靠土星重力進入運行軌道。  12時12分———「卡西尼」號進入土星軌道。
  • 卡西尼號終極使命之「索倫之眼」
    2017年4月26日,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首次成功地潛入並穿越土星與土星環之間的狹窄縫隙,隨後與地球重新恢復了通訊。卡西尼號是通過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的NASA深空網絡DSN不斷地傳送航程中收集到的科技數據的。DSN在太平洋時間的2017年4月26日11:56 p.m.接收到了卡西尼號的信號並於27日的12:01 a.m. 傳輸數據。
  • 土星環的易容術
    2017年9月15日,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以投向土星懷抱焚毀於土星大氣的方式,為長達二十年的探測生涯畫上圓滿句號。
  • 「卡西尼」號數據顯示土星並非一直有環—新聞—科學網
    NASA的「卡西尼」號(Cassini)探測器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土星環可能比土星本身的形成晚得多,形成於1000萬至1億年前,約相當於地球上的恐龍時代。 土星形成於約45億年前。有線索表明,它的環系統是後來才出現的,但具體是多久以後呢? 為了釐清土星環的年齡,科學家需要測量環的質量。
  • 卡西尼號的土星之旅:毅然前行,壯烈獻身
    這是卡西尼-惠更斯號的一生。卡西尼-惠更斯號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搭乘泰坦VB/半人馬發射升空。 卡西尼號拍攝到的木星北極 2004年,它終於抵達目的地——土星。2004年7月1日,卡西尼-惠更斯號進入繞行土星軌道,成為首顆繞行土星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