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上了熱搜。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某位大一學生,因為高考數學考了124,擔心自己大學高等數學會掛科,於是把微積分公式寫在牆上天天看,他覺得這樣有助於學習。
客觀而言,高考數學124分並不算低,但對於吉林大學這種985大學來說,確實稍稍低了點,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位同學把公式寫在牆上真的有助於學習嗎?
雖然評論區很多人指責這位同學秀優越,但客觀而言,124真的算不上什麼,除非是真的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但作為985大學的學生來說,還不至於拿這麼個分數來秀。
這位同學很大可能是真的怕自己高數過不了關,所以用這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習。但問題是大學生如果有這種思維,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很顯然,這位同學依然在沿用高中甚至初中的學習方法,主要就是靠記憶,靠背誦。把微積分公式寫在牆上的唯一作用也只能是幫助記憶了。
然而這個方法會誤導很多其他的學生。數學這東西可不是靠背就能解決問題的,數學是需要理解,需要思考的,單純的背公式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
即使是公式也是一樣,三角函數這麼多公式,從來就沒有一個學霸把所有的公式全部背下來,一般只記住幾個基礎的公式,其他的基本都可以推導出來。
理科重思考,這是永遠不會變的。初中以下或許還能夠通過死記硬背各種題型來提高成績,到了高中基本已經不可能了。
而大學更是如此,沒有理解思考,不是真正弄懂了原理,就算把公式背得再熟也於事無補,甚至會起反作用,禁錮了自己的思維方式。
說到背題型,就不能不提及課外補習班帶來的問題。眾所周知,補習班基本不講解原理,他們是把知識揉在各種題型裡面,通過講題的方式來講解知識點。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方法非常不好。補習班傳授的知識是一個一個的點,如何把這些點串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鏈,這方面的技巧,補習班幾乎從不涉及。
這就需要學生自行思考,體會來補全這方面的缺陷。對於理解力強,思考力強的學生自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學生理解力差點,那就出大問題了。
儘管這些學生也能解題,但他們記住的是一個個模型,一個個公式,對知識點的完整理解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同學在初中還是學霸,到了高中一落千丈,特別是理科成績直線下降,很大原因就是這個,缺乏思考,缺乏理解,機械性地套用模型,公式在高中顯然就不怎麼行得通了。
到了大學更是如此。這位同學高考數學124分看來也不是什麼失誤,而是真實水平體現。到了大學依然採用初中的學習方法,輕思考重記憶,以這種方法來學習高等數學,十之八九要出大問題。
但這位同學的學習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儘管方法並不一定正確。學理科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理解,理解了以後就是下筆練習,沒有其他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