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中國教程網 oxm44 原創,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用Auto CAD進行二維繪圖,對具有機械製圖基礎的人來說,一般都比較容易掌握。但對三維建模,特別是自學者,卻總覺得不知從何下手。有鑑於此,特撰本教程,以冀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本教程旨在介紹由三視圖繪製三維實體圖時,整個建模過程的步驟和方法。
一、分析三視圖,確定主體建模的坐標平面
在拿到一個三視圖後,首先要作的是分析零件的主體部分,或大多數形體的形狀特徵圖是在哪個視圖中。從而確定畫三維圖的第一步――選擇畫三維圖的第一個坐標面。這一點很重要,初學者往往不作任何分析,一律用默認的俯視圖平面作為建模的第一個繪圖平面,結果將在後續建模中造成混亂。
看下面幾例:圖1
圖1
此零件主要部分為幾個軸線平行的通孔圓柱,其形狀特徵為圓,特徵視圖明顯都在主視圖中,因此,畫三維圖的第一步,必須在視圖管理器中選擇主視圖,即在主視圖下畫出三視圖中所畫主視圖的全部圖線。
圖2
此零件的特徵圖:上下底板-四邊形及其中的圓孔,主體-圓筒及肋板等,都在俯視圖,故應在俯視圖下畫出三視圖中的俯視圖。
圖3是用三維圖模畫三維圖,很明顯,其主要結構的形狀特徵――圓是在俯視方向,故應首先在俯視圖下作圖。
圖3
二、構型處理,儘量在一個方向完成基本建模操作
確定了繪圖的坐標平面後,接下來就是在此平面上繪製建模的基礎圖形了。必須指出,建模的基礎圖形並不是完全照抄三視圖的圖形,必須作構型處理。所謂構型,就是畫出各形體在該坐標平面上能反映其實際形狀,可供拉伸或放樣、掃掠的實形圖。
如圖1所示零件,三個圓柱筒,按尺寸要求畫出圖4中所示6個綠色圓。與三個圓筒相切支撐的肋板,則用多段線畫出圖4中的紅色圖形。其它兩塊肋板,用多段線畫出圖中的兩個黃色矩形。
圖4
這樣處理後,該零件的建模操作可在一個方向上完成。
不要擔心紅色肋板穿過了兩圓筒的孔,這可以在對圓筒差集後得到圓滿處理。要注意的是必須先並後差。這是後話。
再如圖3所示零件,左側半圓筒,用多段線畫出圖5中所示綠色圖形;右側的內孔及鍵槽也須用多段線畫出;中間的水平肋板,則用多段線畫出如圖中的紅色圖形。
該零件中垂直方向的梯形肋板,由於在俯視圖中不反映實形,故不能在此構型,需另行處理。
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