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020-12-06 百泰派克生物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在第一種情況下,等電聚焦電泳(IEF)根據等電點分解蛋白質;在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一步分解聚焦蛋白質(如圖1)。因此,2D PAGE通過等電點和分子量分別在第一維和第二維分解蛋白質。

圖1.2D-SDS-PAGE示意圖

儘管2D PAGE是解決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但自從20世紀70年代初首次引入後,它在許多年內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有兩個原因:(1)實施等電聚焦技術有一定難度;(2)將聚焦的蛋白質放入SDS PAGE凝膠中也存在困難。在最初的版本中,IEF步驟依賴於「管狀凝膠」,這個裝置很難設置並執行。此外,管狀凝膠中的pH梯度很難再現,獲得含有聚焦蛋白質的精細管凝膠以有效地轉移SDS PAGE平板凝膠中的蛋白質也是一項很有挑戰的技術。因此,2D PAGE很難進行,重複進行更難。

隨著新的2D PAGE專用系統的引入,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該系統使用固定的pH梯度(IPG)條帶和相對簡單的硬體來促使蛋白質從IPG條帶轉移到SDS-PAGE平板凝膠中。IPG條帶以固定的pH梯度為基礎,其中多羧酸兩性聚合物被固定在載體上,可重現性地產生穩定的pH梯度。現在已經可以從各大供應商處獲得IPG條帶,他們可以在各種或寬或窄的pH範圍內提供可重複的分離。使用較窄的pH範圍有助於分離等電點高度相似的蛋白質。用緩衝液將該條帶水和,在電壓作用下將蛋白質緩慢加載到條帶中,然後增加電壓以實現聚焦。商用系統提供溫度控制以及高精度的電壓或電流控制,以促進可重複分離。

在聚焦之後,用含有硫醇還原劑和SDS的緩衝液處理條帶,然後連接到SDS-PAGE平板凝膠上。在這方面,含有聚焦蛋白的IPG條帶在1D-SDS-PAGE中充當「堆積」凝膠。然後在SDS-PAGE平板凝膠上以與1D SDS PAGE相同的方式分解蛋白質。

二維凝膠分離的蛋白質通過包括銀染法、考馬斯亮藍染色法和氨基黑染色法在內的常規染色技術實現可視化。其中,銀染法和螢光染色法是最靈敏的。儘管這些染色技術都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但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與隨後的蛋白質分析相兼容。例如,用福馬林固定蛋白質的銀染法往往會將蛋白質固定在凝膠中,從而阻止蛋白質的消化和所有生成的肽的復原。類似的問題還源於凝膠長期暴露於醋酸中。因此,使用與隨後的消化和洗脫步驟相兼容的染色方法至關重要。

在聚焦步驟之後,用含有硫醇還原劑和SDS的緩衝液處理條帶,然後連接到SDS-PAGE平板凝膠。在這方面,含有聚焦蛋白的IPG條帶在ID-SDS-PAGE中充當「堆積」凝膠。然後在SDS-PAGE平板凝膠上以與ID-SDS-PAGE相同的方式分解蛋白質。

本文由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整理編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專注於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相關服務,可根據實驗具體需求,提供基於1D SDS-PAGE或2D SDS-PAGE的蛋白分離服務。

相關焦點

  • 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在蛋白質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在所有蛋白質化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是相當有用的。在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中,通常將蛋白質樣品溶解在含有巰基還原劑(巰基乙醇或DTT)和SDS的加載緩衝液中(如圖1),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的方法則是基於SDS與蛋白質的結合,即將負電荷(SDS硫酸鹽基團中)以大致恆定的分子量比例傳遞給蛋白質。
  • 蛋白質二維電泳技術原理簡介
    二維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結合了等電聚焦技術(根據蛋白質等電點進行分離)以及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根據蛋白質的大小進行分離)。這兩項技術結合形成的二維電泳是分離分析蛋白質最有效的一種電泳手段。
  •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目的】(1)掌握SDS-PAGE分離蛋白質的原理。(2)掌握用SDS-PAGE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及操作過程。【實驗原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系統中引進SDS(十二烷基磺酸鈉)。
  • 現代生物分離技術在多肽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蛋白質  反膠束萃取  雙水相萃取  電泳一、前言隨著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的發展,儘管傳統的分離方法(如溶劑萃取技術)已在抗生素等物質的生產中廣泛應用,並顯示出優良的分離性能,但它難以提取和分離蛋白質。
  •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蛋白質
    高效液相色譜法蛋白質混合物分離固定相材料和硬體可利用率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譜系統在蛋白質純化中的性能表現。儘管完整蛋白質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還不是蛋白質組學分析中最常用的技術,但它非常適用於在初始階段分離蛋白質混合物。有多種色譜分離法可供選擇,包括反相色譜法、陰陽離子交換法、尺寸排除法和親和色譜法。後者作為一種從複雜混合物中提取蛋白質子集的方法,應用廣泛。在將蛋白質混合物分離這個步驟中,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製備型等電聚焦電泳法(IEF)一樣有用。
  •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從那時起,電泳技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予以重視,繼而發展以濾紙,各種纖維素粉,澱粉凝膠,瓊脂和瓊脂糖凝膠,醋酸纖維素薄膜,聚丙烯醯胺凝膠等為載體,結合增染試劑如銀氨染色,考馬斯亮藍等大大提高和促進生物樣品著色與分辨能力,此外電泳分離和免疫反應相結合,使解析度不斷朝著微量和超微量(1ng~0.001ng)水平發展,從而使電泳技術獲得迅速推廣和應用。在此主要介紹常用電泳的一般原理及其應用。
  • 科研乾貨 |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經典方法——雙向電泳技術解讀
    對於組織細胞,首先需將其破碎,儘可能地將蛋白質組分溶解在緩衝液中,以便在適當的電泳條件下分離。組織細胞破碎的方法包括低滲、勻漿、超聲、反覆凍融等。而對於體液成分,如血清、腹水、尿液等,僅需經過稀釋、加熱變性、溶解於適當緩衝液便可用於雙向電泳。在製備蛋白質樣品的過程中,最好使用Dnase和RnaseA來降解核酸。
  • 電泳塗裝設備技術原理
    1、電泳、遷移率電泳(Electrophoresis)是指溶液中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向帶相反電荷的電極方向移動的現象。在生物科學中,電泳技術廣泛應用於蛋白質、核酸和胺基酸等物質的分離和鑑定。紙上電泳是在1940年前後和紙上層析一道發展起來的分離分析技術,由於它們都具有簡便、迅速而且分離效果好等特點,到50年代已成為應用非常普遍的實驗室方法,並在這基礎上發展了一批類似的使用固相支持物薄膜的分離方法,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就是其中發展較早的一種常用技術
  • SDS-PAGE蛋白質電泳常見問題分析
    Q:SDS-PAGE電泳的基本原理? 由於導電性與電場強度成反比,這一區帶便形成了較高的電壓剃度,壓著蛋白質分子聚集到一起,濃縮為一狹窄的區帶。當樣品進入分離膠後,由於膠中pH的增加,呈鹼性,甘氨酸大量解離,泳動速率增加,直接緊隨氯離子之後,同時由於分離膠孔徑的縮小,在電場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據其固有的帶電性和分子大小進行分離。
  • Western blot之凝膠電泳
    在蛋白印跡的第一步中,蛋白在凝膠基質中進行物理分離,這一過程被稱為凝膠電泳(圖1.1)。
  • 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雙向凝膠電泳
    自 1975 年, O ' Farrel 等建立這種技術後,已有許多改進,使得這一技術日趨完善, 2DE 的第一向電泳是等電聚焦電泳 (Iso-Electric Focusing , IEF) ,然後通過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SDS-PAGE) 對蛋白質進行第二向電泳;在 IEF 中,蛋白質因等電點不同而被分離,在 SDS-PAGE 中,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質相互間被分離開,再用考馬斯亮蘭或銀染進行檢測
  • 高效毛細管電泳(HPLC)的基本原理
    毛細管膠束電動色譜(MECC)為一種基於膠束增溶和電動遷移的新型液體色譜,在緩衝液中加入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作為膠束劑,利用溶質分子在水相和膠束相分配的差異進行分離,拓寬了CZE的應用範圍,適合於中性物質的分離,亦可區別手性化合物,可用於胺基酸、肽類、小分子物質、手性物質、藥物樣品及體液樣品的分析。
  •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12 22:20 一.試劑製備:1.分離膠緩衝液(pH8.9
  • DNA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原理和方法步驟
    一、實驗目的 學習和掌握瓊脂糖電泳法鑑定D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實驗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用於分離、鑑定和提純DNA片段的標準方法。瓊脂糖是從瓊脂中提取的一種多糖,具親水性,但不帶電荷,是一種很好的電泳支持物。DNA在鹼性條件下(pH8.0的緩衝液)帶負電荷,在電場中通過凝膠介質向正極移動,不同DNA分子片段由於分子和構型不同,在電場中的泳動速率液不同。溴化乙錠(EB)可嵌入DNA分子鹼基對間形成螢光絡合物,經紫外線照射後,可分出不同的區帶,達到分離、鑑定分子量,篩選重組子的目的。
  • 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離血清蛋白質實驗方法
    實驗原理   帶電荷的蛋白質,在電場中向著與其所帶電荷電性相反的電極泳動稱為電泳。血清中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將血清置於pH8.6的緩衝液中,則這些蛋白質均帶負電,在電場中都向陽極移動。由於各種蛋白質在同一pH環境中所帶負電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電場中向陽極泳動速度也不同。
  • Western-blot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原理全在這裡
    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著色。通過分析著色的位置和著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  連續PAGE是指使用相同凝膠濃度(凝膠孔徑)和緩衝系統的電泳,樣品緩衝液、凝膠緩衝液、電泳緩衝液均相同,且pH值恆定。使用連續電泳系統分離蛋白質,由於分子篩效應不明顯,一般只用於分離組分比較簡單的樣品,且沒有濃縮膠的濃縮作用,解析度較低,加樣時必須加成一條極窄的帶,以使樣品能很好地分離。但如果高解析度不是實驗目的,用這種方法制膠快速而簡單。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基本原理】   一個混合蛋白質樣品經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以後,各組分由於電泳遷移率不同而被分離。這種差異就蛋白質分子本身而言主要與分子量以及所帶淨電荷和形狀有關。當電泳體系中含有一定濃度的SDS時,電泳遷移率的大小僅取決於蛋白質的分子量(其它影響因素可忽略不計),從而可直接由電泳遷移率推算出蛋白質的分子量。
  •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瓊脂糖凝膠電泳,是以瓊脂糖為介質,對不同大小的DNA 或 RNA 實現分離的一種電泳方法
  • 基於質譜的蛋白質鑑定,第1節:蛋白質鑑定技術簡介
    高解析度凝膠電泳(2-D凝膠電泳是目前最有效的蛋白質分離方法),自70年代後期就已經被用作分析工具。但一直到蛋白質樣品製備方法和測序工具得到了相當大的改進之後,二維凝膠電泳才發展成為製備性的蛋白質純化程序。
  • 毛細管電泳及其應用(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一、毛細管電泳的概述:毛細管電泳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它是在熔融的石英毛細管(內徑為25~100m)中進行電泳,其管內填充緩衝液或凝膠,是近年來進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毛細管電泳是電泳技術和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產物,它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樣品和試劑消耗量特少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