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在蛋白質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020-12-04 百泰派克生物

在所有蛋白質化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是相當有用的。在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中,通常將蛋白質樣品溶解在含有巰基還原劑(巰基乙醇或DTT)和SDS的加載緩衝液中(如圖1),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的方法則是基於SDS與蛋白質的結合,即將負電荷(SDS硫酸鹽基團中)以大致恆定的分子量比例傳遞給蛋白質。當凝膠受到高壓時,蛋白質SDS複合物以一定的速率(其速率取決於其穿透凝膠孔基質的能力)通過交聯聚丙烯醯胺凝膠,從而將蛋白質按照分子量的順序分解成條帶。

圖1. 1D-SDS-PAGE示意圖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1DSDSPAGE是在凝膠上完成的,凝膠的交聯耦合程度(即丙烯醯胺的聚合)在5-15%之間變化,較低的交聯度可使較大的蛋白質更容易通過凝膠。我們可以根據樣品中蛋白質的預期特性來選擇交聯程度。例如,蛋白質分子量低的樣品選擇較高交聯度的凝膠,以更好地溶解;也可以選擇梯度凝膠,其交聯程度從凝膠的頂部到底部逐漸增加,梯度凝膠可以提供更高的蛋白質分子量範圍的解析度。

通過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獲得的解析度非常適中,包含單個蛋白質的條帶實際上可能包含多種分子。例如,從一個粗略的細胞提取物到一個大約5 kDa的凝膠切片,可能含有幾十到幾百種不同的蛋白質。即使是純化的蛋白質也可能含有多種分子形式。我們把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和二維凝膠電泳2D SDS PAGE作比較時,就看得很明顯了。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分析通常會給出一個清晰的單一條帶,而同一樣品的2D-SDS-PAGE會沿著相同的分子量條帶,用不同的等電點將樣品分解成多個點。這可以反映多個翻譯後修飾,這些修飾不會對SDS在聚丙烯醯胺凝膠中的結合或遷移產生顯著影響。

由於分離蛋白質的目的是降低混合物的複雜度,從上面提到的來看,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在蛋白質組分析中幾乎沒有用處,這種分離方法的有效性取決於樣本的複雜度性。大多數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分離將蛋白質分布在5到15釐米長的通道上,這樣就可以輕易將凝膠切成5-50個條帶。對於高度複雜的蛋白質混合物,例如整個細胞提取物,每個部分(凝膠切片)可能仍然包含許多不同的蛋白質。然而,用於蛋白質組分析的許多樣品並非是全細胞提取物或類似的複雜混合物。例如,研究蛋白質互作的蛋白質組學方法(小編會在隨後的文章中介紹)中,包含的蛋白質可能就相對較少了。同樣,許多生物流體(如腦脊液[CSF],肺襯裡液)含有的蛋白質數量非常有限,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E分離就非常適用於預分解這些混合物。

本文由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整理編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專注於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相關服務,可根據實驗具體需求,提供基於1D SDS-PAGE或2D SDS-PAGE的蛋白分離服務。

相關焦點

  • 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在第一種情況下,等電聚焦電泳(IEF)根據等電點分解蛋白質;在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一步分解聚焦蛋白質(如圖1)。因此,2D PAGE通過等電點和分子量分別在第一維和第二維分解蛋白質。
  • SDS-PAGE蛋白質電泳常見問題分析
    Q:SDS-PAGE電泳的基本原理? 當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間時,蛋白質的遷移率和分子量的對數呈線性關係,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為分子量,X為遷移率,k、b均為常數,若將已知分子量的標準蛋白質的遷移率對分子量對數作圖,可獲得一條標準曲線,未知蛋白質在相同條件下進行電泳,根據它的電泳遷移率即可在標準曲線上求得分子量。Q:配膠緩衝液系統對電泳的影響?
  •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目的】(1)掌握SDS-PAGE分離蛋白質的原理。(2)掌握用SDS-PAGE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及操作過程。【實驗原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系統中引進SDS(十二烷基磺酸鈉)。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基本原理】   一個混合蛋白質樣品經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以後,各組分由於電泳遷移率不同而被分離。這種差異就蛋白質分子本身而言主要與分子量以及所帶淨電荷和形狀有關。當電泳體系中含有一定濃度的SDS時,電泳遷移率的大小僅取決於蛋白質的分子量(其它影響因素可忽略不計),從而可直接由電泳遷移率推算出蛋白質的分子量。
  • 配製sds-page凝膠需要注意什麼
    配製sds-page凝膠需要注意凝膠製備的過程很簡單,但是凝膠一定要均勻無氣泡,取出梳子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放置將膠孔戳破。SDS-PAGE凝膠的製備過程:1、 按要求裝配好垂直電泳板,兩塊玻璃板的兩側及底部用1%的瓊脂糖封邊,防止封閉不嚴而使聚丙烯醯胺液漏出。2、 將裝好的玻璃電泳板傾斜成45~60℃角。3、 按配製所需%濃度凝膠的毫升數。
  • —— 新型SDS-PAGE蛋白電泳緩衝液
    這款緩衝液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在鹼性的Laemmli凝膠(Tris-HCl)中分離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質,類似於「梯度凝膠」的使用。建議使用丙烯醯胺濃度為6%的分離膠和3%的濃縮膠,以分離分子量約在10kDa至250kDa的範圍的蛋白。電泳後的聚丙烯醯胺凝膠可直接用於CBB染色、銀染或western印跡。
  • SDS-PAGE 電泳操作流程走一波~
    1、原理: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簡稱SDS-PAGE)是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中最常用的一種蛋白表達分析技術。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1.按圖安裝玻璃板   2.按表製備分離膠(10%),將分離膠混勻後立即灌注於玻板間隙中,上層小心覆蓋一層乙醇,將膠板垂直放於室溫下,待分離膠聚合完全後,傾去上鋪乙醇,用濾紙吸乾。
  •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蛋白質
    高效液相色譜法蛋白質混合物分離固定相材料和硬體可利用率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譜系統在蛋白質純化中的性能表現。儘管完整蛋白質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還不是蛋白質組學分析中最常用的技術,但它非常適用於在初始階段分離蛋白質混合物。有多種色譜分離法可供選擇,包括反相色譜法、陰陽離子交換法、尺寸排除法和親和色譜法。後者作為一種從複雜混合物中提取蛋白質子集的方法,應用廣泛。在將蛋白質混合物分離這個步驟中,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製備型等電聚焦電泳法(IEF)一樣有用。
  • SDS-PAGE測定蛋白質分子量及蛋白質的純度鑑定
    一、實驗目的與原理蛋白質在聚丙烯醯胺凝膠中電泳時,它的遷移取決於它所帶電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狀等因素。本實驗的目的是對多酚氧化酶的純化度鑑定及分子量的測定,通過實驗,學習和掌握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蛋白質純度和分子量的鑑定。二、儀器與試劑1.材料:硫酸銨鹽析沉澱的多酚氧化酶粗酶樣品、DEAE-纖維素DE52柱層析的樣品,Sephadex G-100柱層析的樣品。
  •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電源提供直流電,在電泳槽中產生電場,驅動帶電分子的遷移。電泳槽可以分為水平式和垂直式兩類。垂直板式電泳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常用於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中蛋白質的分離。電泳槽中間是夾在一起的兩塊玻璃板,玻璃板兩邊由塑料條隔開,在玻璃平板中間製備電泳凝膠,凝膠的大小通常是12cm ,14 cm,厚度為1mm~2 mm,近年來新研製的電泳槽,膠面更小、更薄,以節省試劑和縮短電泳時間。
  • 蛋白質二維電泳技術原理簡介
    二維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結合了等電聚焦技術(根據蛋白質等電點進行分離)以及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根據蛋白質的大小進行分離)。這兩項技術結合形成的二維電泳是分離分析蛋白質最有效的一種電泳手段。
  • 現代生物分離技術在多肽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蛋白質  反膠束萃取  雙水相萃取  電泳一、前言隨著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的發展,儘管傳統的分離方法(如溶劑萃取技術)已在抗生素等物質的生產中廣泛應用,並顯示出優良的分離性能,但它難以提取和分離蛋白質。
  • 科研乾貨 |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經典方法——雙向電泳技術解讀
    它是利用蛋白質的帶電性和分子量大小的差異,通過兩次凝膠電泳達到分離蛋白質組的技術(圖1)。第一向電泳依據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通過等電聚焦將帶不同淨電荷的蛋白質進行分離。在此基礎上,依據蛋白質分子量的不同進行第二向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將其分離。
  • Western blot之凝膠電泳
    在蛋白印跡的第一步中,蛋白在凝膠基質中進行物理分離,這一過程被稱為凝膠電泳(圖1.1)。
  • 又肝SDS-PAGE?這份錦囊請收好
    蛋白凝膠類型的選擇取決於待分離蛋白的豐度、分子量和下遊應用。Bis-Tris和Tris-甘氨酸適用於寬範圍蛋白質的分離。相對於Tris-甘氨酸體系,Bis-Tris凝膠體系的檢測靈敏度更高,當蛋白豐度較低,或下遊應用需要高蛋白完整性時尤其適用。
  • SDS-PAGE凝膠電泳及蛋白印記
    SDS-PAGE凝膠電泳及蛋白印記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28 20:54 ①10
  • 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雙向凝膠電泳
    由於雙向電泳技術在蛋白質組與醫學研究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它可用於蛋白質轉錄及轉錄後修飾研究,蛋白質組的比較和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細胞分化凋亡研究,致病機制及耐藥機制的研究,療效監測,新藥開發,癌症研究,蛋白純度檢查,小量蛋白純化,新替代疫苗的研製等許多方面。   雙向電泳由於具有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已成為分析複雜蛋白混合物的基本工具。
  • 電泳塗裝設備技術原理
    1、電泳、遷移率電泳(Electrophoresis)是指溶液中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向帶相反電荷的電極方向移動的現象。在生物科學中,電泳技術廣泛應用於蛋白質、核酸和胺基酸等物質的分離和鑑定。凝膠是由分布於整個凝膠的自由纏繞的分子鏈組成,這些分子鏈使凝膠成為一種篩樣的結構。凝膠的孔徑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所不同,而使之適合於特殊的分析。瓊脂、澱粉和聚丙烯醯胺凝膠的分子篩原理是,大分子的移動隨凝膠中交聯度的增加,孔徑的減少,而阻力逐漸增加。
  • 汙水處理-蛋白質分離純化工藝
    基本原理:蛋白質以複雜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於組織或細胞中,每種細胞都包含數千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和表徵是生物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一種或一套現成的方法可以從複雜的蛋白質混合物中提取任何種類的蛋白質,因此經常使用幾種方法,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