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車順愛課題組在手性分子檢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6 同濟大學新聞網

同濟大學車順愛課題組在手性分子檢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5-29  瀏覽:

手性分子的定性和定量檢測,在分析科學、化學生物學、藥物和農藥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傳統的光譜法和色譜法由於普適性不高、操作難度大以及設備昂貴等原因,在手性分子檢測領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尋找新的手性響應性理論以及檢測技術仍然是一個挑戰。

我校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車順愛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新型手性純無機材料的研究,利用無機材料的各種手性響應性實現手性分子的識別和檢測。日前,課題組研究人員利用手性納米結構金膜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手性各向異性實現手性分子的檢測的成果以「Enantiomeric Discrimination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Chiral Anisotropy of Chiral Nanostructured Gold Films」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20, doi:10.1002/anie.202006486)上。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光譜是一種高靈敏度的分析技術。由於分子與貴金屬基底表面的局域電磁場之間具有強相互作用和強輻射增強,因此這項技術能通過痕量分析物的振動「指紋」提供超靈敏的結構信息。通過在SERS中引入手性納米結構金膜(chiral nanostructured Au films,CNAFs)作為基底來創建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手性各向異性(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chiral anisotropy, SERS-ChA)。只需入射線性偏振光(或非圓偏振光)即可利用對映體分子的SERS強度來識別對映體。通過繪製SERS-ChA標準工作曲線,可以實現對映體分子ee值的定量檢測。

車順愛教授課題組與廈門大學田中群教授課題組、美國密西根大學Nicholas A. Kotov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對CNAFs材料的表徵解析手性及手性響應性的產生。結合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原理以及理論計算,推導出SERS-ChA效應的產生是由於對映體分子誘導的電偶極子和磁偶極子與CNAFs等離子體模的選擇性共振耦合。CNAFs的局域手性電磁場進一步選擇性增強了對映體的拉曼光譜,導致SERS-ChA效應。

SERS-ChA是手性等離子體金屬表面對對映體分子的拉曼散射選擇性增強性質,具有很高的對映體敏感性,克服了旋光系統和色譜法的缺點。此方法具有普適性,無需分離樣品,無需提純樣品,不管分子大小,有無極性以及是否具有發色團,僅用一種基底,可以定性定量檢測除內消旋體外的所有手性分子。

車順愛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韓璐教授、段瑛瀅副教授、廈門大學丁松園教授和密西根大學Nicholas A. Kotov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劉澤棲、艾靜為共同第一作者,同濟大學為第一單位。 

文章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nie.202006486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化學期刊發表論文,手性分子檢測方面
    手性分子的定性和定量檢測,在分析科學、化學生物學、藥物和農藥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傳統的光譜法和色譜法由於普適性不高、操作難度大以及設備昂貴等原因,在手性分子檢測領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尋找新的手性響應性理論以及檢測技術仍然是一個挑戰。
  • 湘潭大學在超分子手性反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青年教師葉強博士課題組與國內外課題研究組合作,在單手性分子超分子手性的調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發表於《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題目為「手性聚集態誘導發光螢光分子中的溶劑極性驅動手性反轉和圓偏振發光」(Solvent Polarity Driven Helicity Inversion 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及其應用方向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中國化學會會刊》(CCS Chemistr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華中科大鄭炎松教授課題組在手性AIE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頂級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鄭炎松課題組在用手性AIE分子開發圓偏振發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PL)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題目為「The Largest CPL Enhancement
  • 西安光機所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
    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姚保利團隊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noscale。手性指的是一種物體在二維平面內無法通過任何平移和旋轉而與其鏡像重合的不對稱性,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生命體中。手性分子通常以左手(左旋)和右手(右旋)形式成對出現,稱之為手性異構體或對映體。
  • 南科大何川團隊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川課題組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了兩項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
  • 同濟大學許維課題組在聚乙炔鏈的表面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9月2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許維教授課題組與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課題組等關於聚乙炔鏈在表面原子級精準製備、表徵及電子學性質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 山東大學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 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姚保利團隊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noscale。手性指的是一種物體在二維平面內無法通過任何平移和旋轉而與其鏡像重合的不對稱性,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生命體中。手性分子通常以左手(左旋)和右手(右旋)形式成對出現,稱之為手性異構體或對映體。
  • ...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2020線上API展會,碼上看導讀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Chem. Int.
  • 進展|新型手性費米子研究取得進展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合作,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證實了在CoSi這個手性晶體中,存在新型手性的spin-1和charge-2費米子,並在(001)表面觀測到跨過整個布裡淵區的螺旋結構的拓撲表面態【Nature567, 496 (2019)】。類似的新型手性費米子在RhSi、PtAl等體系也被實驗所確認。
  • Angew:雲南大學夏成峰教授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夏成峰研究員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題「Enantioselective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
  • 上海有機所手性核磁共振「色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手性分子廣泛應用於醫藥、材料及生命等領域,快速確定手性樣品的組成對手性相關科學的發展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手性色譜分析技術基於分離,相對耗時,難於滿足高通量手性分析的需求。基於光譜方法(如圓二色光譜)可以避免分離,實現原位快速分析,但分析準確性易受微量雜質的幹擾。
  • 北理工在手性活性物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由自驅動單元組成的活性物質,例如細菌溶液和自驅動膠體,是一類重要的軟物質系統由於其固有的非平衡特性,活性物質經常表現出奇特的行為,並在微器件與智能材料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當前,探索由自旋活性粒子組成的手性活性物質(破缺宇稱和時間反演對稱性),並理解其反常的物理行為,是軟物質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手性活性物質的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是:它在受限條件下可以出現自發的單向集體邊緣流,這種邊緣流甚至是受拓撲保護的,具有穩定的物料輸運能力。
  • 浙師大付大偉團隊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取得系列階段進展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生化學院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團隊與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努力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階段進展。明星分子Dabco和類Dabco的奎寧環系列工作連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ACS和Angew.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合成光學活性無機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雖然已經有許多關於納微級別仿生花方面的研究報導,但是納米花的手性並沒有得到嚴格的定義。具有光學活性的無機材料根據電磁波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基於散射的、折射的以及吸收的光學活性材料。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表現出了特殊的電學、光學、催化等性質,在非線性光學、不對稱催化以及手性拆分等領域有著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