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學家施魔法 從罕見植物中獲取抗癌藥物

2021-01-18 生物谷

                                            

2015年9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成功地從常見的實驗室植物中獲得一種常見癌症藥物,而這種藥物之前只能從一種瀕危植物中提取,這項工作為這種抗腫瘤藥物的穩定供應提供了新的希望,也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對這種藥物進行進一步改造從而使其變得更加安全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

 

今天我們用以治療疼痛,對抗癌症以及去除疾病的許多藥物最早都發現於植物當中,其中一些植物是非常瀕危的品種,並且難於種植。現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植物仍然是藥物的首要來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聚焦在一種生長在喜馬拉雅山區域的多葉植物--盾葉鬼臼。這種植物以一種環環相扣的機制合成出一種化合物,用以防禦捕食者。在經過實驗室內的一些化學修飾之後,這種化學物質就變成了一種廣泛使用的癌症治療藥物--依託泊苷(etoposide)。

 

這項研究的挑戰在於弄清楚盾葉鬼臼葉片所含的許多蛋白質中究竟哪些參與了這種防禦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人員首先意識到,他們所要找尋的蛋白並不總是出現在葉片中,只有葉片收到損傷才會合成這種分子。隨後他們對受到損傷的植物葉片進行了實驗分析,結果發現了31種新出現的蛋白。研究人員將這些新出現的蛋白進行不同的組合,經過不懈努力他們最終發現了組成這條防禦性化合物生產線的10種蛋白。之後,他們將合成這10種蛋白質的基因導入一種常見的實驗室植物,最終獲得了他們一直在尋找的化合物。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希望將這套分子機制轉移到酵母中,利用酵母進行更大規模的藥物合成,同時還可以為藥物改造提供更多的靈活性。(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Six enzymes from mayapple that complete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to the etoposide aglycone

 

Warren Lau, Elizabeth S. Sattely

 

Podophyllotoxin is the natural product precursor of the chemotherapeutic etoposide, yet only part of its biosynthetic pathway is known. We used transcriptome mining in Podophyllum hexandrum (mayapple) to identify biosynthetic genes in the podophyllotoxin pathway. We selected 29 candidate genes to combinatorially express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tobacco) and identified six pathway enzymes, including an ox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that closes the core cyclohexane ring of the aryltetralin scaffold. By coexpressing 10 genes in tobacco-these 6 plus 4 previously discovered-we reconstitute the pathway to (-)-4′-desmethylepipodophyllotoxin (the etoposide aglycone), a naturally occurring lignan that is the immediate precursor of etoposide and, unlike podophyllotoxin, a potent topoisomerase inhibitor. Our results enable production of the etoposide aglycone in tobacco and circumvent the need for cultivation of mayapple and semisynthetic epimerization and demethylation of podophyllotoxin.

 

相關焦點

  • 從罕見植物中獲取抗癌藥物
    核心提示: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聚焦在一種生長在喜馬拉雅山區域的多葉植物--盾葉鬼臼。這種植物以一種環環相扣的機制合成出一種化合物,用以防禦捕食者。在經過實驗室內的一些化學修飾之後,這種化學物質就變成了一種廣泛使用的癌症治療藥物--依託泊苷(etoposide)。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日前,一項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格拉斯哥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開發出了一種名為mito-priming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幫助研究者們識別新型有效的抗癌藥物。
  • 科學家獲取抗癌活性植物萃取物
    本報上海7月7日電記者謝軍從中日兩國科學家6日在滬共同舉行的「天然無毒抗癌植物藥研討會」獲悉,科學家已從3種中國常用的中草藥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毒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中國傳統醫藥中具有多種有一定抗癌效果的中草藥,如何從中醫藥這座寶庫中開發、發掘出新型的抗癌藥,是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共同探索的課題。日本資深病毒學家根路銘博士,經過7年多的努力,通過大量生物資源篩選與創新研究,從中國常用的中草藥石蒜、苦楝和夾竹桃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
  • Science: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有望治療門克斯病等銅缺乏症
    2020年5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James Sacchettini博士和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助理教授Vishal Gohil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概述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使用抗癌藥物伊利司莫(elesclomol)有望治療門克斯病(Menkes disease)中的銅缺乏
  • 誰才是抗癌藥物的終極生產者?植物還是……|微生物「智」造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谷猛 紫杉醇的大名很多人都聽過,這種從紅豆杉樹中提取的天然藥物是抗癌的明星產品。它給許多患者帶來希望的同時,也給紅豆杉樹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那有沒有辦法人工生產紫杉醇呢?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從傳統中草藥中發掘抗癌「密碼」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5月23日透露,該所科學家建立了一個抗腫瘤藥物預測平臺,新近鑑別出數十種具有潛在抗癌活性的藥用植物,並以此構建了抗癌植物和上市抗癌藥物的連接網絡。  「我們從中預測出5278個抗癌化合物,其中前346個化合物在60個細胞系測試實驗中表現出超強的抗癌活性。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有3952個化合物和已經上市的抗癌藥物具有高度的結構相似性,基於此,我們利用活性富集方法鑑別出57種具有潛在抗癌活性的藥用植物。」黃京飛稱,這極大地拓寬了抗癌藥物的篩選範圍,最後構建了抗癌植物和上市抗癌藥物的連接網絡。
  • Science:揭示著名的抗癌藥物長春花鹼的完整合成通路
    自從20世紀50年代由一個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有價值的天然產物---長春花鹼(vinblastine, 也譯作長春鹼)---以來,它就一直作為一種抗癌藥物加以使用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著名的抗癌藥物長春花鹼的完整合成通路
    2018年5月16日/生物谷BIOON/---自從20世紀50年代由一個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有價值的天然產物---長春花鹼(vinblastine, 也譯作長春鹼)---以來,它就一直作為一種抗癌藥物加以使用。它是一種強效的細胞分裂抑制劑,被用於治療淋巴瘤、睪丸癌、乳腺癌、膀胱癌和肺癌。
  • 科學網—長春新鹼:不能忘卻的抗癌神藥
    事實上,在抗擊白血病的歷史上,有一個藥物比格列衛要偉大,那就是「長春新鹼」。 通常情況下,病人首先會被靜脈注射長春新鹼來化療,若是恢復效果不錯,醫生才會建議吃靶向藥物格列衛。所以說,格列衛有點像一個追加口服藥物,而更為重要的是,長春新鹼由於價格相對便宜,反倒被大家忽視了。 長春新鹼是從長春花中提取的一個生物鹼,它的發現可謂是一個偶然事件。
  • Science新文章揭秘珍稀抗癌中藥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植物仍然是藥物的主要來源。  現在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化學工程學助理教授Elizabeth Sattely及她的研究生Warren Lau從一種珍稀瀕危中草藥中分離出了生成廣泛使用癌症藥物的機器。隨後他們將這一機器置於一種常見的、易於培育的實驗室植物中生成了這種化學藥物。這一技術有潛力應用於其他的植物和藥物,從而為這些藥物提供了一個更廉價及穩定的來源。
  • Nature Plants:抗癌植物成分的生物合成轉運途徑被發現
    目前在臨床實踐中使用的許多藥物是從植物中天然存在的特殊化合物開發而來的。英國的科學家們在長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生產有效的抗癌化合物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發現了抗癌植物成分( MIAs )生物合成過程中的轉運機制。
  • JMC:科學家成功改造抗癌藥物結構 增強血腦屏障穿透能力
    2016年10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一種實驗性藥物的結構進行了改造,增強了這種藥物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這種叫做DON(6-重氮-5氧代-L- 正亮氨酸)的實驗性抗癌藥物是從70多年前在秘魯土壤發現的一種細菌中培養獲得,這種藥物能夠阻斷細胞對穀氨醯胺的利用。對不同晚期癌症病人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DON能夠使腫瘤萎縮,但同時會對胃腸道系統造成損傷,科學家們最終認為這種藥物對人體毒性太大。
  •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
    在一些植物來源的抗癌藥被陸續發現並成為商品後,科學家目前正在中草藥中尋找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癌新藥。  癌症藥物研究專家、美國中藥研究中心教授徐任生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國際藥物化學、新藥開發學術研討會上說,近年來抗癌藥物的篩選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促進了植物來源抗癌新藥的研究,而中國豐富的藥用植物正為開發抗癌新藥提供了獨特的來源。
  • Lancet Oncol:癌症治療中的植物藥物,源自文化的混亂與無奈
    Lancet Oncol:癌症治療中的植物藥物,源自文化的混亂與無奈
  • 天然產物抗癌:我國腫瘤藥物開發的優勢方向
    從天然產物中獲取抗腫瘤藥物是目前國內外腫瘤藥物開發的熱門領域。我國作為一個天然產物大國,除了擁有巨大的天然產物資源,還擁有源遠的天然產物開發和使用歷史,因此,我國有眾多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天然抗瘤藥物的開發。下面筆者與大家來看一看目前開發最為成功的幾大類天然抗癌藥物。一.
  • ...癌症藥物研發,Ovid Therapeutics為何要專注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十年前,只有2個抗癌藥物項目在研究如何調節人體免疫系統,使之更好地攻擊腫瘤細胞的方法。「但研究人員注意到,腫瘤並沒有縮小,而是在不斷增長。」2016年上半年,BMS的抗癌藥物Opdivo的銷售額約為15億美元。該藥物能用於治療不同類型的癌症。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統計,目前全球有500多家公司正致力於抗癌藥物的開發 。Jeremy Levin在2014年創立了生物醫藥公司Ovid Therapeutics。
  • Science:確定阻礙化療藥物發揮作用的蛋白結構
    美國科學家近日首次確定了一種名為P-醣蛋白(P-gp)的蛋白結構,該蛋白會將許多化療藥物阻擋在細胞之外,這是癌細胞對化療藥物具有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弄清這一蛋白的結構將有助於科學家設計更有效的抗癌藥物。
  • 複方喜樹鹼抗癌藥物進入臨床推廣
    由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複方喜樹鹼抗癌藥物已進入臨床推廣,效果喜人。這是記者日前從在京舉行的「靶心抗癌新藥復生康臨床療效研討會」上獲悉的。  如果把癌症的治療比作打靶的話,那麼癌細胞中的拓撲異構酶(Topol)就是癌細胞的靶心所在。而臨床上喜樹鹼能夠抑制、破壞拓撲異構酶的活性,在清除拓撲異構酶有獨特的作用,殺癌效果好。因此,作為能有效抑制拓撲異構酶活性的喜樹鹼製劑,也成為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
  • 抗癌藥物發展的「三大革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
    抗癌藥物發展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現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相對來說,免疫療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決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 盤點十大世界最好的抗癌藥物
    西藥中包括化療和生物靶向治療藥物等,而中藥包括臨床上常用的方劑藥物和中成藥。目前全球各國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藥物大約有130 ~150種,用這些藥物配製成的各種抗癌藥物製劑大約有1300~1500種。而科學家們也期望能研發出可以殺死結腸、肺、肝、腎、乳腺和腦器官中的腫瘤細胞,而對健康的細胞幾乎沒有影響的抗癌藥物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