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有望治療門克斯病等銅缺乏症

2020-11-26 生物谷

2020年5月1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James Sacchettini博士和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助理教授Vishal Gohil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概述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使用抗癌藥物伊利司莫(elesclomol)有望治療門克斯病(Menkes disease)中的銅缺乏。這一發現為銅缺乏症患者(特別是被

診斷

為門克斯病的幼兒患者)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5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lesclomol alleviates Menkes pathology and mortality by escorting Cu to cuproenzymes in mice」。

線粒體,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門克斯病

門克斯病是一種罕見的

遺傳

性疾病,大約每5萬~30萬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患此病。患有這種疾病的幼兒通常在出生後3年內死亡,死亡原因是基因突變限制了他們的身體從飲食中吸收和利用銅的能力。銅缺乏會導致嚴重的腦損傷和神經肌肉功能障礙。

Sacchettini說,「實驗性療法並不能有效地克服這種疾病的最嚴重症狀和早期死亡率。」Gohil說,「我們當前的研究記錄了在門克斯病小鼠模型中使用伊利司莫的療效,這使得我們離

臨床試驗

又近了一步。」

銅缺乏

論文第一作者、Sacchettini實驗室的博士生Liam Guthrie說,通常情況下,銅是通過攝入魚、內臟肉、堅果和豆類等食物獲得的。他解釋說,飲食中的銅通常在腸道中吸收,然後被轉運到肝臟以便在全身分配。

在門克斯病中,這個過程被打亂了。腸道細胞吸收的銅必須通過一種銅轉運蛋白輸出到血液中。如果由於基因突變,這種蛋白不能較好地發揮功能,銅就不能被分配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因此,大腦、心臟和其他組織就會出現銅缺乏。

Gohil解釋說,當這些組織缺乏銅時,某些酶就無法激活。一種這樣的酶是線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複合體,它是能量生產所需要的。

Gohil說,「線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是一種幾乎存在於我們體內所有細胞中的酶,它使用了我們呼吸的大部分氧氣。」

他解釋說,這種酶只有在有銅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沒有銅,這種酶就無法發揮作用,身體就會因為缺乏能量而停止工作。

尋找藥物

Gohil從2012年開始研究這個項目,2014年,他的團隊開始關注伊利司莫,並指出它可以將銅運送到線粒體中,並恢復銅缺乏的

酵母

和人體細胞以及銅缺乏的斑馬魚細胞中細胞色素氧化酶蛋白複合體的產生。

2017年,Gohil的研究生Shivatheja Soma和博士後研究員Mohammad Zulkifli開始與Sacchettini 研究團隊的Guthrie、Andres Silva和其他人合作。他們開始將實驗室的結果轉化為臨床前門克斯病小鼠模型的開發。

這些研究人員專注於開發使用伊利司莫治療門克斯病的方案,並優化治療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劑量。

Guthrie說,「這些都是困難和耗時的實驗,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這是因為我們的研究對象是病得很重的小鼠,這些小鼠攜帶著與患有嚴重門克斯病的人類患者相同類型的突變。這些小鼠表現出的症狀與患病嬰兒非常相似。我們希望,如果我們能成功治療這些小鼠,我們就可能將這些發現應用於患病嬰兒體內。」

Sacchettini說,第一步是克服使用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治療這種疾病的副作用。當他們想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製備這種藥物時,重大的突破出現了。

他說,「我們發現,通過將伊利司莫與銅混合在一種特殊的配方中,我們可以在給藥前讓這種新形式的藥物保持可溶性。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夠顯著提高這些小鼠的存活率,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它們的大腦發育正常化。」

作為這項新研究的合作者,美國馬裡蘭大學的Byung-Eun Kim博士及其團隊發現伊利司莫可以克服的不僅僅是導致門克斯病的缺陷。這種藥物還靶向第二種與小鼠和人類中的肥厚性心臟和肝臟疾病產生相關的銅轉運蛋白,這表明伊利司莫的治療應用可能不限於門克斯病。Gohil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的Michael Petris博士發現伊利司莫可以將銅護送到不同的組織中。

充滿希望的研究結果

通過這種機制,伊利司莫阻止了腦損傷,並將門克斯病小鼠的存活時間從14天提高到200多天。

雖然在治療門克斯病嬰兒患者的準備工作中還有需開展更多的研究,但是Sacchettini和Gohil表示,他們有信心很快就能延長患有這種毀滅性疾病的嬰兒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Liam M. Guthrie et al. Elesclomol alleviates Menkes pathology and mortality by escorting Cu to cuproenzymes in mic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8899.

2.Svetlana Lutsenko. Sending copper where it is needed most.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6662.

3.Promising study offers hope for Menkes disease patient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menkes-disease-patients.html

相關焦點

  • 2020年5月8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有望治療門克斯病等銅缺乏症doi:10.1126/science.aaz8899; doi:10.1126/science.abb6662門克斯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大約每5萬~30萬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患此病。
  • 2020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6.Science: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有望治療門克斯病等銅缺乏症doi:10.1126/science.aaz8899; doi:10.1126/science.abb6662門克斯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大約每5萬~30萬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患此病。
  • 有希望的研究為門克斯病人帶來了希望 用抗癌藥物治療缺銅症
    德克薩斯州A&M AgriLife研究團隊為患有銅缺乏症的患者,特別是診斷為Menkes疾病的幼兒提供了好消息。由James Sacchettini博士領導的團隊。德州農工大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的教授兼韋爾奇科學教授和副教授維沙爾·戈希爾(Vishal Gohil)博士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概述了他們關於使用抗癌藥埃司洛爾的最新發現的前景用於治療Menkes病中的銅缺乏症。
  • 抗癌藥物發展的「三大革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
    抗癌藥物發展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現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相對來說,免疫療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決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我們都知道藥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過去50年代和60年來用於治療孕婦妊娠嘔吐症的藥物,但很不幸的是,沙利度胺會引發嚴重的嬰兒出生缺陷,因此隨後其成為禁用藥物。然而最近研究者卻發現,沙利度胺的衍生藥物,比如來那度胺或許具有其它有益的用途,比如其可以治療諸如多發性骨髓瘤的血癌以及幫助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患者。
  • JACS:現有幾種心臟藥物也有望治療癌症
    2016年3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目前正被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和房性心律失常(atrial arrhythmia)的幾種藥物也有望作為癌細胞的DNA破壞劑,也可能很容易改用為抗癌試劑
  • 幹細胞治療漸凍症上市有望 FDA探討新審批途徑
    神經營養因子(NTF)是胚胎、新生兒和成人神經元的有效存活因子,被認為是漸凍症的潛在治療候選者。將多個神經營養因子遞送到患者受損神經元的直接環境中,有望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從而減緩疾病的進展,減輕症狀。在與高級生物製品評估與研究中心(CBER)和美國ALS專家舉行的會議上,FDA確認已全面註冊的III期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與評估相關的重要數據。
  • 抗癌重大突破!中國專家造出了抗癌「利器」,可治療多種腫瘤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解釋:BNCT就是「靶向治療+放療」,先給病人注射一種含硼藥物,這種藥物會迅速聚集於癌細胞內,之後再進行中子照射,兩者會產生強烈的核反應,進而有效「擊殺」癌細胞,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癌手段。
  • 臨床筆記丨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一覽
    骨質疏鬆症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曾經被認為是衰老的必然結果,現在發現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現對骨質疏鬆症傳統治療及最新藥物進行梳理,以期為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提供借鑑和幫助。一、現有治療藥物概述過去30年,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和有關疾病藥物的研究有了顯著的發展。表1列出了現有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及其發現途徑。
  • 治療「漸凍人症」新策略 「老藥」有望成治療新藥
    &nbsp&nbsp&nbsp&nbsp一種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有可能成為治療漸凍人症的新藥。日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進研究組,揭示了導致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新機制,並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曲尼司特,有可能成為治療ALS的新藥。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大腦》雜誌。
  • 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的藥物治療:文獻回顧
    BD-OCD)藥物治療的系統綜述。未來有必要圍繞此課題開展大規模的對照研究,而目前尚未被常規用於治療BD及OCD的藥物(如穀氨酸能調節劑)有望在未來的治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Science:揭示著名的抗癌藥物長春花鹼的完整合成通路
    自從20世紀50年代由一個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有價值的天然產物---長春花鹼(vinblastine, 也譯作長春鹼)---以來,它就一直作為一種抗癌藥物加以使用
  • 今年前三季度34個創新藥獲批 抗癌藥物佔比最高
    (原標題:今年前三季度34個創新藥獲批 抗癌藥物佔比最高)
  • 神經官能症危害有哪些?如何進行藥物治療?
    若神經官能症患者發病後不能及時的幹預治療,病情會不斷惡化,發展成較為嚴重的神經病,更甚者因此而喪失正常的生存能力。神經官能症危害有哪些?神經官能症最主要的是強迫症,抑鬱症或者是焦慮症,或者器質性形式障礙等類疾病的統稱,患者會有豐富的軀體化症狀,出現許多不好的情緒體驗,常見如軀體化的體驗,會給患者正常生活的帶來極大的困擾。
  • 神經官能症一般採用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法
    神經官能症又稱神經症,是一組輕型精神障礙的總稱。神經官能症主要包括:恐懼症(怕環境:常受恐懼症;怕人:社交恐懼症;怕物:特定恐懼症)、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強迫症(強迫行為、強迫意向)、軀體形式障礙(疑病症:懷疑自己得了病)、神經衰弱(睡眠差);遺傳、家庭教育、個性特徵、環境刺激等都是誘發神經官能症的潛在因素。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著名的抗癌藥物長春花鹼的完整合成通路
    2018年5月16日/生物谷BIOON/---自從20世紀50年代由一個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有價值的天然產物---長春花鹼(vinblastine, 也譯作長春鹼)---以來,它就一直作為一種抗癌藥物加以使用。它是一種強效的細胞分裂抑制劑,被用於治療淋巴瘤、睪丸癌、乳腺癌、膀胱癌和肺癌。
  • 盤點十大世界最好的抗癌藥物
    西藥中包括化療和生物靶向治療藥物等,而中藥包括臨床上常用的方劑藥物和中成藥。目前全球各國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藥物大約有130 ~150種,用這些藥物配製成的各種抗癌藥物製劑大約有1300~1500種。而科學家們也期望能研發出可以殺死結腸、肺、肝、腎、乳腺和腦器官中的腫瘤細胞,而對健康的細胞幾乎沒有影響的抗癌藥物製劑。
  • 2019年強迫症藥物治療流程更新:哈佛南岸計劃之精神藥理學規範(PAP...
    強迫症的常用治療手段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可作為一線治療,尤其是存在突出強迫行為者)、藥物治療及兩者聯用。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為強迫症的一線治療藥物,但僅有40%-60%的患者治療有效,進而可能需要增效治療手段。在這一背景下,基於循證學證據制定強迫症藥物治療流程,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那麼如果我們換種方式,用幹細胞來治療是否可行?3月10日,據Business Wire報導,韓國生物技術公司Nature Cell宣布,該公司旗下幹細胞研究機構Biostar在美國已經開始開展一項名為「ASTROSTEM」的幹細胞藥物的I/II期臨床試驗,現在正在招募阿爾茨海默症(AD)的患者。
  • ...課題組發現人基因組「暗物質「 有望開發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這一多肽有望成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性藥物。研究人員發現,在咪喹莫特誘導的小鼠類銀屑病模型中,miPEP155治療顯著減少了皮膚的厚度和真皮中的炎症細胞浸潤。miPEP155可能通過抑制DCs抗原提呈這一機制減輕了銀屑病模型的發生發展;在另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小鼠多發性硬化症模型中,尾靜脈注射miPEP155同樣大幅度減緩減輕了疾病的發生發展。這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