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現有幾種心臟藥物也有望治療癌症

2021-01-07 生物谷

2016年3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目前正被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和房性心律失常(atrial arrhythmia)的幾種藥物也有望作為癌細胞的DNA破壞劑,也可能很容易改用為抗癌試劑。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2月29日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Cardiac Glycoside Natural Products as Potent Inhibitors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by a Whole-Cell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強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在某些植物和昆蟲中發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有助心臟治療,這是因為它們導致心臟收縮,從而增加心輸出量。它們用於諸如洋地黃毒苷(Digitoxin)和毒毛旋花甙(Strophanthin)之類的處方藥中。

如今,耶魯大學研究人員也發現強心苷阻斷腫瘤細胞中的DNA修復。由於腫瘤細胞快速分裂,它們的DNA更容易遭受損傷,因此抑制它們的DNA修復是一種大有希望的策略來選擇性殺死這些細胞。已有科學家們注意到現強心苷具有抗癌效應,但是這些效應的科學依據還未很好地理解。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證實強心苷抑制參與這種DNA修復的兩種關鍵通路。

這項研究的研究結果提示著強心苷與磷酸化的DNA損傷關卡蛋白1調節劑(phospho-MDC1)或者E3泛素-蛋白連接酶環指蛋白8(ring finger protein 8, RNF8)相互作用,其中這兩種蛋白因子都參與DNA雙鏈斷裂修復。

耶魯大學醫學院治療性放射學助理教授Ranjit Bindra說,「我們與耶魯大學分子發現中心一起進行高通量藥物篩選,從中鑑定出一些令人關注的心臟藥物也影響DNA修復。這為開發新的抗癌藥物產生治療上的影響。」

耶魯大學化學教授Seth Herzon說,「我們的方法著重關注利用放射破壞癌細胞的DNA,然後測量在不同化合物存在下的DNA修復速率。總而言之,我們評估了2400種化合物。令人吃驚的是,我們認為強心苷抑制一種被稱作53BP1的關鍵性DNA修復蛋白停留在DNA雙鏈斷裂位點上。這是一種非常令人關注的之前未曾預料到的活性。」

Herzon和Bindra說,同樣的方法也能夠被用來篩選幾十萬種化合物。他們的下一步就是改善強心苷的抗癌活性,同時調節它們的其他生物學影響。(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Characterization of Cardiac Glycoside Natural Products as Potent Inhibitors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by a Whole-Cell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oi:10.1021/jacs.6b00162

Yulia V. Surovtseva†, Vikram Jairam‡, Ahmed F. Salem‡, Ranjini K. Sundaram‡, Ranjit S. Bindra*‡, and Seth B. Herzon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DNA repair pathways are being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as primary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ies.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that cardiac glycosides, natural products in clinical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arrhythmia, are potent inhibitors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DSB) repair. Our data suggest that cardiac glycosides interact with phosphorylated 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ckpoint protein 1 (phospho-MDC1) or 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ring finger protein 8 (RNF8), two factors involved in DSB repair, and inhibit the retention of p53 binding protein 1 (53BP1) at the site of DSBs.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which has remained poorly understood for decade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is discovery was enabl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high-throughput unbiased cellular assay to identify new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DSB repair. Our assay is based on the fully automated, time-resolved quantification of phospho-SER139-H2AX (γH2AX) and 53BP1 foci, two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network, in cells treated with small molecules and ionizing radiation (IR). This primary assay is supplemented by robust secondary assays that establish lead compound potencies an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Although the cardiac glycosides were identified in an evaluation of 2366 small molecules, the assay is envisioned to be adaptable to larger compound libraries. The assay is shown to be compatible with small-molecule DNA cleaving agents, such as bleomycin, neocarzinostatin chromophore, and lomaiviticin A, in place of IR.

相關焦點

  • CCR:幹細胞加速罕見癌症治療藥物篩選
    2016年8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幹細胞開發出一個藥物篩選新系統,可能會加速對罕見癌症治療藥物的篩選過程。隨後再將這些癌細胞的遺傳信息與成百上千種已經用於藥物篩選的常見人類癌細胞進行對比。研究人員表示,在構建的人類成神經管細胞瘤的細胞模型中進行篩選,進而發現癌細胞對藥物的應答情況,這樣可能與真實情況更具可比性。目前兒童成神經管細胞瘤的標準治療方法結合了放射治療和化療,但是其中一種叫做Group3成神經管細胞瘤的亞型容易出現復發,病人的生存率只有30%~40%。
  • 一種現有藥物能殺死癌症幹細胞
    原標題:一種現有藥物能殺死癌症幹細胞  新華社東京11月17日電 (記者藍建中)哌迷清是一種抗精神病藥,主要用於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患者。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哌迷清還能殺死製造癌細胞的癌症幹細胞,今後有望作為新的化療藥物使用。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容易出現復發。
  • 新標記物有望預測 癌症免疫療法有效性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2月26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研究確定了新的標記物,有望幫助預測免疫療法對哪些癌症患者產生積極反應的機會更大。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抗癌療法面臨的問題是沒有一種藥物適合所有患者,大多數藥物對某些人效果很好,但對其他患有相同類型癌症的患者卻幾乎無作用。比如近年來,人們用稱為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的免疫療法藥物成功治療了一定比例的黑素瘤患者,該藥物通過消除妨礙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並阻止其攻擊癌症的內部「障礙」產生療效。不幸的是,對於某些患者,該藥物仍然無效。
  • 史丹福大學醫學新突破 人類有望研發治療癌症疫苗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的腫瘤治療實驗顯示出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一項新的癌症疫苗有望可以治癒癌症細胞。
  • 將CAR-T細胞療法與特殊抑制劑藥物相結合有望治療多類型癌症
    腫瘤微環境中錯綜複雜的血管「迷宮」依然是細胞療法滲透並治療實體瘤最困難的障礙之一,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將CAR-T細胞療法與PAK4抑制劑藥物相結合或能促進工程化細胞突破並攻擊腫瘤
  • 硼中子治療癌症 有望三年內在東莞臨床試驗
    4月3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透露,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是治療腦膠質瘤、黑色素瘤的最佳手段,有望在三年內率先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開展臨床試驗。BNCT是治療腦膠質瘤、黑色素瘤的最佳手段「目前針對癌症治療,主要是手術、化療和放療三種方式,免疫治療正在發展中。放療亦即放射治療,目前國內主要用X射線、伽馬射線照射腫瘤,也開始質子和重離子治療。以『伽馬刀』為例,它需要從不同角度來照射,以降低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的劑量。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7.5人被確認為癌症。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腫瘤的治療包括三大金剛: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而這三大金剛「組合」治療成為對抗這個頑疾的主要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新研究首次鑑定出一種有望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候選藥物
    患者能做的就是等待鈣化(或硬化)嚴重到需要手術更換心臟瓣膜的程度。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如今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心臟瓣膜病候選藥物,這種藥物在人體細胞和動物體內都能發揮作用,並準備進行臨床試驗。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7.5人被確認為癌症。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腫瘤的治療包括三大金剛: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而這三大金剛「組合」治療成為對抗這個頑疾的主要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Genome Medicine: 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新方法
    2020年4月1日訊/生物谷BIOON/---通過挖掘大量的遺傳數據,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有望促進醫生治療癌症,預測患者預後並確定哪種治療方法最適合某類患者的能力。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我們基因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影響患者在診斷後和治療過程中的表現。有了這些信息,醫生將能夠檢查患者的基因組成,從而提供真正個性化的藥物。
  • Cell:靶向調節性T細胞有望可以治療癌症!
    近日,發表在Cell雜誌上題為「Interferon-γ Drives Treg Fragility to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證實,靶向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Tregs)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有效途徑。
  • 美國媒體列舉出治療癌症最可行的五種方案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日前,該網站列舉了治療癌症最可行的五種方案:1、外遺傳藥物外遺傳藥物能夠開啟自然防禦能力,導致癌細胞適應環境並自殺,或者至少使癌細胞自身更加響應化學療法。兩種外遺傳藥物——丙基戊酸和組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它們現已上市。這兩種藥物通過抑制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一種壓制基因的酶),使癌細胞更樂於「自殺」。
  • 癌症早期預警治療有望由高分子納米藥物實現
    央廣網合肥12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周慧)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設計並製備了一系列多功能「診療一體化」高分子納米藥物載體,將生物體成像、藥物輸運與控制釋放等功能一體化集成,使癌症的早期預警和幹預治療成為可能。研究成果日前分別刊載在《診斷治療學》和《大分子》雜誌上。
  • 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羅斯維爾帕克綜合癌症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打破這種動態的方法,以便使癌症治療更加有效。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臨床癌症研究》雜誌上,該研究表明,一種廣泛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能會改善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
  • 肽類納米顆粒藥物有望治療心臟病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藥物,可以在不增加出血風險的情況下防止血栓形成。出血是目前所有抗血小板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該藥物及其傳遞機制,並表明該藥物在動物模型上也是治療心臟病發作的有效藥物。
  • 未來可期,10年後有望根治癌症的5種新技術
    據畢馬威中國的預測,下面五種新技術使得2030年出現腫瘤根治性療法成為可能。 個性化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免疫療法。美國NIH將腫瘤疫苗定義為一系列生物修飾物,通過激活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的能力來控制感染和抵禦疾病。
  • 納米藥物如何有效攻克多種類型癌症?
    新聞閱讀:Human nanomedicine drug showing promise in solid cancers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詹姆斯癌症醫院和Solove研究所(OSUCCC-James)正同其他三個研究中心一起進行納米藥物BXQ-350治療實體瘤(包括難治療的惡性腦瘤等)的研究。
  • 癌症治療藥物為何如此昂貴?專家:這是一種權衡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這些藥物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治療癌症的方法,而且它們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甚至可以用來治療那些原本已經無法醫治的癌症。
  • Int J Cancer:抗血管生成藥物多巴胺或可用於癌症治療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一種當前用於治療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藥物—多巴胺或許可以安全用於癌症治療中,來遏制腫瘤組織血管的生長,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2】PNAS:組合治療策略有望治療卵巢癌doi:10.1073/pnas.171251411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梅爾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卵巢癌小鼠服用重新激活沉默基因的藥物和激活免疫系統的其他藥物之後,它們具有顯著下降的腫瘤負荷,而且要比僅服用一種藥物的小鼠具有顯著更長的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