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臺灣地區新藥開發企業在崛起

2020-11-26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4月18日報導稱,臺灣的新藥研發企業開始向世界藥品市場發起挑戰。臺灣浩鼎生技(OBI Pharma)將開發新型免疫抗癌藥,而中裕新藥(TaiMed Biologic)預計在2016年下半年在美國推出愛滋病毒(HIV)治療藥。研髮帶頭人都有過在歐美研究機構和製藥巨頭的任職經驗。而且臺灣的臨床試驗費用僅為歐美的一半,以低價為武器的臺灣藥企正在虎視眈眈地盯著約120萬億日元的世界藥品市場。

「正在進行最終臨床試驗的準備工作」,2002年成立的臺灣浩鼎生技總經理黃秀美對正在研發的抗癌藥很有自信。這種新藥能激發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治療,治療乳腺癌等病症的效果受到期待。

日本小野藥品工業等藥企也在研發利用免疫功能的抗癌藥,但攻擊的癌細胞的部位有所不同。抗癌藥的治療選項正在擴大,備受世界製藥行業關注,最早將於明年啟動最終的臨床試驗。

2009年成立的仲恩生醫科技(Steminent Biotherapeutics)正在研發利用細胞治療受損臟器和組織的再生醫療。主要治療目標為半月板磨損導致的退行性膝關節炎等病症。這在日本也是新興的研究領域,該公司規模不大但已經完成了臨床試驗。

2007年成立的中裕新藥是其中代表。臺灣侯任領導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愛滋病研究專家何大一等人,均為該公司的創始成員。

中裕新藥研發的HIV治療藥物在2015年完成了臨床試驗。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生產批准。臺灣當局主導的中裕新藥研發出新藥,意味著以仿製藥為主的臺灣藥品產業將邁入新階段。

對於臺灣地區來說,製藥產業的培育是多年來的課題。當局從1995年開始將製藥產業列為僅次於IT產業的支柱,目前製藥公司達到350家。領軍人物都是中裕新藥的何大一等在歐美享有盛譽的人才。此外,浩鼎生技創始人張念慈也曾在法國製藥巨頭羅納·普朗克·樂安(Rhone-Poulenc Rorer,現為法國賽諾菲)和美國默克(Merck)的新藥部門任職。

但臺灣市場規模只有5000億日元,遠遠小於45萬億日元規模的美國和超10萬億日元的日本市場。與領導世界新藥研發的美國藥企之間的差距仍然明顯。據美國調查機構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 Health)統計,在全球藥品銷售額最大的100個品類中,44個品類由美國研發。瑞士和日本分列二、三位,這3個國家包攬了整體的4分之3。

在國際上取得成就的人才返回臺灣有何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低廉的臨床試驗費用。一項調查顯示,臺灣的人工費和醫院檢查費較低,在臺灣做臨床試驗的費用僅為美國的47%。據美國塔夫茨大學統計,藥品的研發費用平均為25億美元,是1990年代的2.5倍。因此,臨床試驗費用較低的臺灣在新藥研發方面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此外,在臺灣籌集資金也更加容易。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旗下的DCI Partners社長成田宏紀指出,「臺灣允許生物科技企業在虧損條件下上市」。浩鼎生技和中裕新藥也是在主要新藥投放市場之前就完成了上市。成田宏紀表示,投資者也非常期待,「2007年~2014年,上市生物企業的總市值膨脹至6倍以上」。

「臺灣的大學與生物製藥公司的產學研合作進步明顯,得到美國承認的抗體醫藥工廠比日本還多」。源於東京大學的日本藥企NanoCarrier社長中富一郎積極評價了臺灣的潛力,NanoCarrier與臺灣藥企正在開展合作。

製藥人才從美國回到臺灣創業的情況令人聯想起1980年代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黎明期。新藥企業能否像半導體一樣成為臺灣經濟的火車頭?當臺灣IT企業與大陸和韓國企業進行激烈競爭、IT行業開始衰退之時,新藥企業的成敗或將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焦點

  • 【精華】盤點臺灣新藥開發「亮點計劃」
    此外,「國衛院」主持的抗糖尿病新藥DBPR108也在2011年授權健亞公司等6家島內製藥企業,其中健亞公司又技轉中國大陸製藥企業並申請大陸專利;抗C肝候選藥物DBPR11在2013年技轉中天生技公司並進入藥品臨床試驗申報階段。
  • 臺灣年輕科學家的新藥開發CEO之路
    臺灣景凱生技兩款NASH新藥授權上海恆翼。」 今天,我們分享一篇臺灣媒體對景凱公司董事長石英珠博士專訪的文章,希望對進一步增進兩岸新藥研發界之間的交流合作有點滴幫助。在新藥開發方面,石博士曾擔任不同階段的計劃負責人,包括一個藥物開發至臨床I期、三個藥物開發至前臨床階段,以及整合從藥物開發概念形成、篩選、功效驗證、安全性評估、化學成分鑑定、分析管控及製程優化等共四個團隊的研究計劃。石博士的藥物研發領域涵蓋血癌治療藥物、神經保護藥物、氣喘藥物、類風溼性關節炎、自體免疫腸炎、痛風等。此外,她從新藥開發的選題到法規規劃等亦具有10餘年的經驗。
  • 中美冠科臺灣研討會:類器官技術與小鼠免疫模型在腫瘤新藥開發的應用研討會
    中美冠科誠邀您參加此次臺灣研討會,會議將專注於體內和體外免疫治療評估解決方案的探討。
  • 日媒:中國崛起為世界數據超級大國
    日經亞洲數據經濟研究團隊利用進出每個國家的大量數據分析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跨境數據流量。根據該研究結果,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新的數據冠軍,「在2019年擁有最多的跨境數據。」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內地和香港佔跨境數據流動的23%,美國以12%落在後面。2001年到2019年間變化速度的不同使中國現在走到了美國的前面。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的跨境數據增長了7500倍,而美國只增長了219倍。
  • 晶片破壁者(十三):臺灣地區半導體的古史新證
    代工實力名列前茅,並不意味著其他產業板塊寂寂無名,實際上,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從上遊的 IC 設計、中遊的晶圓生產、下遊的封裝和測試以及設備、材料全領域都有布局,聯發科、臺積電、聯電、日月光、聯詠、瑞昱等企業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電子工業的興盛,成為臺灣地區的「稻米產業」。3.政企協作。
  • 臺灣十大崛起中的議題
    這一年,臺灣即該要面對加WTO後外在政治力、經濟力的競逐。這一年,臺灣仍要承擔長期環境破壞、自然反撲的風險。這一年,臺灣亟鬚髮展出帶著本土的國際觀……本文將焦距對準臺灣變動中、形塑中的年度重要現象,進行回顧與前瞻。這些崛起中的議題,如入世、聯合政府、上海熱、媒體觀察等,有些過去即已存在,有些則是新浮現的議題,我們期待能夠進一步開展議題背後的倫理與人文思考。面向2002年,這些議題你不可不知。
  • 臺灣地區五大金控家族風雲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在臺灣兩次「金融改革」期間,富邦國泰蔡家、新光臺新吳家、中信辜家、華南林家與元大馬家縱橫政商兩界,積極尋求擴張,成功突圍,成就在臺灣金融業的新霸權。隨著規模的急遽擴張,在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十家企業中,金融控股公司佔到了其中的9家。
  • 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落幕
    原標題: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年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 8月27日-30日,由中國藥學會主辦、清華大學藥學院承辦的2017年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是我國藥物化學研究領域的最高科學盛會,旨在為藥物化學工作者和企業界討論、交流藥物化學及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平臺
  • 新藥開發從哪開始、到哪結束
    這些藥物中有125個有預測峰值銷售數據,大藥廠上市藥物的峰值銷售是小藥廠的2倍(15億對7億),而大藥廠無論是收購還是自己開始的項目峰值銷售非常接近(15.5對14.5億),這兩點都說明大企業更需要大產品。這些藥物中有54%曾經得到VC的支持。所有項目都是有一定商業潛力才能開始,但是大藥廠立項通常受自己產品戰略、銷售隊伍、以及類似宏觀設施的限制。
  • 美大學疫情地圖將臺灣標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島內網友:這不...
    【環球網報導】今天(11日),多家臺媒報導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的一份新冠肺炎世界疫情地圖,將臺灣標註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有島內網民對此表示,這不是很正常嗎?美國就沒有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還有網民發現,該學校正是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的母校。
  • 日媒稱安倍「地球儀外交」意在抗衡崛起的中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2014年繼續積極推進首腦外交,將從9日開始訪問中東和非洲4國,並預定最早於1月下旬訪問印度等國。此後還計劃對歐洲和中南美等地進行訪問。《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9日對安倍的「地球儀外交」進行了分析,並指出,安倍首腦外交的特點是「訪問之前忽視的國家」。
  • 這家讓臺灣「中研院」院長落馬的企業,與蔡英文家族也有關係
    案件的主角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製藥龍頭企業。翁啟惠是知名生物化學專家,擁有美國以及臺灣兩地身份,2006年10月,翁被地區領導人陳水扁點將成為「中研院」第9任院長,任滿後又被馬英九留任。浩鼎與翁的關係由來已久。翁啟惠曾是美國Optimer(OPTR)公司的股東,2002年浩鼎公司成立,正是OPTR在臺灣的全資子公司。
  • 精準醫療企業索元生物獲抗癌新藥權益,核心管線擴展至大分子生物藥
    億歐大健康12月1日獲悉,索元生物宣布成功獲得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吳中醫藥」)的一類新藥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現命名為DB108)的除中國地區以外的全球權益,包括DB108的開發、製造、使用、經銷DB108的獨家許可。
  • 日媒:中企成日本液晶巨頭最大股東 將掌握近五成表決權
    日媒稱,日本大型液晶面板製造商JDI決定接受三家中企聯盟出資,這意味著中企將掌握JDI近五成的表決權。
  • 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成為新能源企業布局重點
    記者12月9日自國家電網獲悉,甘肅酒泉至湖南湘潭特高壓直流工程長期送受電合作協議籤訂。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成為新能源企業布局的重點。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新能源發電的消納問題一度矛盾凸顯,引發各界關注。
  • 3月丨31個新藥品種獲批臨床
    藥品名稱:ASC21 片企業名稱:歌禮生物2017 年 8 月歌禮與瑞典上市公司麥德維製藥(Medivir AB)達成合作協議,收購其抗C肝核苷類 NS5B 抑制劑 MIV-802(歌禮研發代號 ASC21)大中華地區智慧財產權,歌禮將負責 ASC21 臨床開發、生產和商業化,並獨家擁有 ASC21
  • 氧氣感知研究獲諾獎 4家中國藥企正開發HIF新藥
    作者:聞亦非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英的三位科學家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門扎,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可用性」。 事實上,早在2016年,有著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就把基礎醫學獎授予了低氧誘導因子(HIF)的發現。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臺灣地區2019年GDP增長恐因貿易摩擦減少0.5個百分點。年底本應為傳統出口旺季,但2018年12月臺灣地區外銷訂單大幅衰退10.5%,創下近32個月來新低。就目前看,2019年上半年臺灣地區對外出口難有起色。
  • ...湖北地區確診數四連降!新藥瑞德西韋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52例:香港特別行政區26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治癒出院1例),臺灣地區16例(治癒出院1例)。數據顯示,非湖北地區確診病例數量出現四連降。新藥瑞德西韋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對於公眾非常關注的「特效藥」問題,2月7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已經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WHO(世界衛生組織)對此表示高度認可。「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沒有人體實驗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