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今天早上起來,大家是不是覺得霧蒙蒙的一片,整個杭州都仙霧繚繞的,高速也有部分路段封路了,到了中午還是灰濛濛的感覺,就有小夥伴問,這到底是霧還是霾?
對此,浙江氣象臺表示,近期,我國霾天氣主要在華北平原,今天我省白茫茫的是霧,不是霾!
杭州氣象臺也表示,這兩天吹的是南風,不是北方,所以雖然北方霾比較嚴重,也不會影響我們。
至於今天為什麼看起來白茫茫的,還有一個原因,今天多雲,陽光沒昨天那麼好,相比之下,大家就覺得天空不通透了。
另外,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全國霾預報圖,霾主要出現在華北大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而從明天起,隨著冷空氣入侵,華北、黃淮等地的霾天氣也將自西向東逐漸減弱消散。
另一張全國霧預報圖則顯示,杭州這兩天正處於「濃霧」籠罩中。相對來說,其實今天早晨的大霧範圍比昨天要小一些,但強度依舊很強,錢塘新區部分地區最低能見度還不足50米。秋冬季節是大霧的高發期,請大家早晨出行還請注意安全。
為什麼秋冬季節是大霧的高發期?
從氣象角度來分析,秋冬季節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大氣上下流動少,比較穩定,這樣有利於霧形成的氣象條件日數就會較其他季節居多。此外,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而形成霧。而且由於冷空氣活動、輻射降溫等原因,也會使得夜間和清晨逆溫存在日數比其他季節多。
雖然霧和霾生成條件不一樣,但由於霾發生時的天氣條件特點是氣團穩定、較乾燥,秋冬季滿足這樣的天氣條件日數多,加上一些地方採暖用煤,粉塵大,所以秋天冬季也容易形成霾。
霧和霾到底有什麼區別?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問,霧和霾到底有什麼區別?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低能見度的自然現象,是近地面的空氣中水汽凝結( 或凝華) 的產物。在氣象上,相對溼度高於90%時的低能見度現象稱為霧。
霾是由於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顆粒物所導致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種混濁現象。在氣象上,相對溼度低於80%時發生的低能見度現象稱為霾。
兩者成分也不同,霧是懸浮於空氣中的水滴小顆粒。霾是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包括:灰塵、硫酸鹽、硝酸鹽等各種化合物。
不過,近地層空氣流動性較差都是霧和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夏季,多強對流活動,空氣流動性較強,不利於霧和霾的形成。而秋冬季節近地層空氣流動性較弱,有利於霧和霾的形成。
所以,一到秋冬季節,大家就會感覺到霧霾天特別多。
冷空氣動真格了
「斷崖式」降溫來襲
近期,由於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全國多地雨雪稀少,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黃淮及以南地區最高氣溫普遍在20℃以上,東北中南部多地最高氣溫超10℃,然而,這種情況即將在本周,伴隨一股「實力不俗」的冷空氣出現而反轉!
目前,冷空氣已從我國新疆啟程,15日白天烏魯木齊氣溫只有0℃上下,16日至19日,冷空氣將自西向東逐漸影響到江南及其以北的大部地區。
受冷空氣影響,16日至19日,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4—6℃,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降溫幅度有8—10℃,局地可達10℃以上。
此外,本周后半段,華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等地,最高氣溫降至10℃左右。
不少地方還將迎來今年下半年來最冷的一個白天!
例如,遼寧瀋陽20日最高氣溫只有3℃,吉林長春最高氣溫則降至-2℃……
而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及江南等地,本周氣溫會先衝高再回落。18日前後,這一帶氣溫將達到近期高點,江南部分地方最高氣溫還將衝擊30℃,夜間最低氣溫20℃左右。19日至20日,江淮、江南等地氣溫單日降幅達到10℃左右,會有一種換季般的感覺!
暴雨、暴雪、雨夾雪來襲!
除了降溫,受冷空氣影響,雨雪自然也少不了。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19日,中東部地區將有較大範圍降水過程。
其中,遼寧東部、山東、河南東部、四川盆地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遼寧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新增積雪深度將達到5—10釐米,局地超過15釐米!
此次天氣過程雨雪範圍廣、強度強,局地日降水量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據杭州市氣象臺最新消息:本周,在暖溼氣流影響下,前半周氣溫會先大幅攀升,最高氣溫預計將從今天的24°C一路上升到29°C,隨後北方冷空氣南下,氣溫又將大跳水,周五的最高氣溫預計降至20°C以下,到周日甚至只有15°C。此外,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多日不見的雨水也將會出現,而且不下則已,一下就停不下來,直到周日都會有雨水陪伴。
總的來說,本周前半周天氣晴暖甚至晴熱,後半周雨水加降溫,天氣變得陰冷,大家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適時做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