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吃那麼多肥肉,為什麼不得心臟病?

2021-01-19 果殼

(文/Richard Harris 譯/Alulull )如果你是一頭熊,而且想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混得風生水起(當然,說的就是北極熊),為了生存,你需要哪些東西?


圖片來源:wikipedia


白色的皮毛很有用,能幫助你偷偷靠近獵物。再來足夠多的身體脂肪用以保暖。你還需要強大的耐力,好讓你能夠一連遊上好幾英裡,從一塊浮冰遊到另一塊浮冰。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本月一篇論文指出,北極熊擁有一些基因,使得它們能夠靠脂肪過量的飲食生存——而無需擔心這種食譜所伴隨的那些人類疾病。


研究指出,北極熊寶寶喝的奶水含有27%的脂肪(別提我們喝的那些只含2%脂肪的盒裝奶了)。成年北極熊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富含鯨脂的海豹。這讓它們得以構築起厚厚的隔熱層,以至於體重的50%成分都是脂肪。


但是你從沒聽說過有哪只北極熊因為心臟病被送去醫院急診。更進一步說,如果北極熊沒有進化出以高脂肪飲食為生的能力,它們也不大可能作為一種物種生存下來。


那麼其中到底有何奧秘呢?


研究者們在《Cell》雜誌中報導說,他們在北極熊基因中找到了線索。這一國際團隊為了探明北極熊與它的近親——棕熊之間的差異,對北極熊的基因組展開了深入研究。


你也許能夠猜到,他們發現與毛色相關的基因發生了變異。事實上,發生變異的基因區域與一種叫做契-東綜合症的人類疾病有關,該疾病會導致皮膚和眼睛中的色素缺失。


但是,對於北極熊的進化而言,最關鍵的當屬那些負責處理它們高脂肪飲食的基因。舉一個例子,一個名為VCL的基因與人類心臟病相關。但是與棕熊的VCL基因相比,北極熊的VCL基因經歷了戲劇性的進化。我們大可以繼續列舉一堆滿篇字母眼花繚亂的基因名,但你應該已經明白其中大意了。


「根據這一證據,我們認為,北極熊自從與棕熊分道揚鑣後,其心血管系統可能發生了重要的結構重組。」文章作者如是寫道。


這裡提到的基因也許並不只是簡單地幫助北極熊們健康增重;它們習以為常的長距離遊泳可能促進了基因的快速變化。據推測,攜帶有能夠增進耐力的心血管相關基因的北極熊具有更強的生存優勢,從而也使得這些基因更有可能傳給下一代。


這一發現對於人類健康來說具體有何意義,目前尚未明了。沒錯,確實有證據表明一些遺傳特性讓北極熊較難患上心臟病。但我們不是熊。儘管如此,作者們還是指出:「這鼓勵我們在尋找人類心血管疾病遺傳病因的研究中向前一步,打破常規(指使用嚙齒類動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進化遺傳學家拉斯姆斯• 尼爾森(Rasmus Nielsen)是本研究的第一作者,據他所說,他們並沒有找到北極熊得益於這些基因的直接證據。「北極熊可不是那種你能帶進實驗室的動物。」他說。


作為替代方案,他們希望能夠將一些北極熊基因和棕熊基因植入小鼠,觀察這些基因對小鼠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哦,還有最後一點需要說明。這篇文章表明北極熊其實是不久以前才演化出來的——也就50萬年以前。這一結論也許還有些爭議。2012年的一項研究認為棕熊和北極熊分離的時間點在400到500萬年以前。尼爾森希望,他的更為詳盡的研究能成為定論,但是2012年那項研究的作者、布法羅大學的助理教授夏洛特• 林科斯威特(Charlotte Lindqvist)說:「我很確定,關於北極熊起源時間的問題,這絕不是蓋棺定論。」(編輯:Ent)



編譯自NPR: If Polar Bears Can Eat A Ton Of Fat And Be Healthy, Why Can't We?


參考文獻:Shiping Liu et al.(2014) 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 Recent Speciation and Rapid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in Polar Bears.Cell Volume 157, Issue 4, p785–794.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極熊不吃企鵝?
    先來看北極熊和企鵝的特徵:首先看看北極熊,熊屬熊科,肉食目,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動物,我們把它叫做白熊。視與聽與人相似,嗅覺超靈敏,跑得超快。大部分生活在北極北冰洋附近。大型、重且多食肉類的哺乳動物。企鵝的毛多肉少,吃起來麻煩又不充飢,北極熊雖然愚蠢,但也不願為了一塊只能塞牙的肉而折騰。據估計,企鵝的肉也不怎麼樣,跟海象、海獅、海豹之類的相比,肉應該沒有那麼鮮美,不會給北極熊提供多少熱量,這一點,北極熊應該很有經驗。企鵝愛群居,北極熊剛一開口,一群企鵝就吱吱叫起來,會影響胃口,搞不好還會影響北極熊的名聲,得不償失。
  • 北極熊吃魚卡刺了怎麼辦,為什麼北極熊毛是透明的?
    相信很多夥伴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多吃魚會變聰明!小編也是深信不疑,為了這句話,也曾變身成「鬥魚勇士」。但是吃著吃著,我就發現:魚吃多了,總有那麼幾次被卡刺,咳不出咽不下,相當痛苦。要保證霸主的地位和高大威猛的體型,必然需要吃更多的食物,在熊霸的食譜中,肉食大約佔據98.5%的比重,一頓大概可以吃70公斤左右的食物。
  • 一口魷魚等於四十斤肥肉?
    1、魷魚中的確膽固醇含量高於肥肉,大概是豬肉的兩倍多,流言中四十口描述太過誇張。  魷魚中的確膽固醇含量高於肥肉,大概是豬肉的兩倍多,流言中四十口描述太過誇張。但同時魷魚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豐富,和肥肉相比是一種營養更好的食物,只要每次不吃過多,注意食品衛生,依舊可以成為一道美味。  2、魷魚膽固醇含量不低,不宜多吃。  首先,魷魚究竟含有多少膽固醇呢?不同的品種肯定稍有差異。
  • 北極熊那麼多脂肪 為啥卻沒心血管病?
    憨態可掬的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體內脂肪佔據了約25%的體重,但它們卻很少得心血管疾病,這是什麼原因呢?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劉石平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細胞》)上以封面故事公開發文,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 經常吃肥肉,對身體健康是好還是壞?幾個影響告訴你
    肥肉,也就是動物性脂肪,它的職固醉含全比疾肉高得多。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冠心病的罪魁禍首是膽固醇,而剛好肥肉的膽固醇含量又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對肥肉都有恐懼心理。肥肉真的有有那麼可怕嗎?
  • 食物多到吃不了?北極熊:囤天然冰箱裡
    相比棕熊,黑熊的貯藏食物行為就不多了。而從棕熊進化而來的北極熊,其貯藏行為只有三次模糊的報導。那麼,北極熊真的有食物貯藏行為嗎?2019年11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團隊,在《北極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對北極熊貯藏食物的行為進行了探索。該研究發現,儘管北極熊確實存在貯藏食物行為,但是相當罕見。
  • 氣候變化逼北極熊吃海帶
    高登義回憶,破冰船被浮冰阻斷了20多天才得以繼續前進,但又遇到了一次劇烈的冰崩,一些隊員當即就躺在甲板上起不來了,船也被周圍的浮冰困住。科考隊用光了所有的炸藥,剛把冰層炸開,又被新的冰層圍困。7天後冰層退去,科考隊員們才撿了一條命。在這種情況下,高登義和其他科考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到最後,只花了30天就把中山站建起來了。
  • 北極熊為什麼要吃人?真實故事是這樣的!
    (作者:位夢華,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圖為進村找食物的北極熊,攝影/位夢華)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目前真正能到達南極和北極的人仍是極少數。而且,由於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即使到了南極和北極,也只能走馬觀花,對兩極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
  • 北極熊為什麼寧可餓死也不吃企鵝?
    —— 1924 年,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回答《紐約時報》「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的一句話,隨後成為了一句名言,激勵著無數的登山者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截止尼泊爾時間 5 月 22 日早晨 5 點,珠峰登山隊共計 9 名攀登者順利登頂世界之巔。
  • 北極熊那麼耐寒,為什麼還需要冬眠?今天總算漲知識了
    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北極熊那麼耐寒,為什麼還需要冬眠?冬天漸漸地臨近了,人們都開始穿上了厚重的衣服,房子裡的暖氣以及地暖都開始燒起來了,人們準備了厚厚的被褥來抵禦寒風。那麼動物們呢?人們準備的這麼齊全,動物們沒有這種能力,又該如何度過寒冬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許多的鳥類會在秋天飛向南方去躲避冬天,那麼其他動物呢?他們會怎麼辦呢?他們也會遷移到南方嗎?
  • 麥可-傑克遜心臟病去世 心臟病治療提醒
    去世時間:北京時間6月26日  去世原因:心臟病發作  享年:50歲  心臟病  心臟病  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臟病有效的輔助方法。
  • 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呢?是因為吃不到嗎?這個答案可能令你意外
    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越來越大,北極熊的生活條件也是越發的惡劣了,那麼當有人提出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時,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可能就是,「這是一個傻子吧」要知道北極熊和企鵝根本就不是一個地區的,它們一個生活在北極一個生活在南極,這輩子基本上是不可能見面的,然而在很久之前北極熊也是吃過「企鵝
  • 北極熊吃魚不吐刺,魚刺卡喉嚨了怎麼辦?
    相信很多夥伴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多吃魚會變聰明!小編也是深信不疑,為了這句話,也曾變身成「鬥魚勇士」。但是吃著吃著,我就發現:魚吃多了,總有那麼幾次被卡刺,咳不出咽不下,相當痛苦。卡刺這件事除了帶來喉嚨痛的煩惱,同時也讓我產生這樣的疑問:北極熊也吃魚,它們不吐刺,難道就不擔心卡刺的風險嗎?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熊可以在南極生存嗎?
    為什麼南極洲沒有北極熊?簡單地說,因為南極洲在北極熊出現之前就與其他大陸分離了。南極洲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它漂到了地球最南端,除了企鵝也沒有其他動物了。因此,不是北極熊不能適應南極,而是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北極熊能在南極洲的環境中生存嗎?北極熊要生存繁衍,無非是要有浮冰、有海面。
  • 我的世界北極熊吃什麼怎麼馴服北極熊
    我的世界1.9新增了北極熊生物,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我的世界北極熊吃什麼怎麼馴服攻略,喜歡的小夥伴不妨要錯過哦,希望大家喜歡。
  • 北極熊的皮膚是黑的,但是我們看北極熊是白的,這是為什麼?
    同時,他的速度非常的驚人,而且嗅覺非常的靈敏,他的嗅覺強度可以說是狗狗的七倍之多,這樣的的嗅覺強度和運動強度能夠讓他在生活中非常迅速的捕捉食物和找尋棲息的地方,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說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北極熊是多麼的厲害和特別的動物。
  • 為什麼加拿大禁止給即將餓死的北極熊投食?
    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北極熊在陸地上餓肚子的新聞,確實是很可憐,因此很多朋友萌生了投餵北極熊的想法。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這麼做不可取,而且加拿大有規定禁止投餵北極熊。北極熊挨餓是怎麼回事?加拿大政府為何禁止投餵北極熊?既然是人類活動使北極熊陷入絕境,那麼加拿大為什麼立法禁止人們給飢餓的北極熊投食呢?其實加政府做出這項決定是經過科學論證和理性考量的。
  • 北極熊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它不吃企鵝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導語:北極熊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它不吃企鵝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在中國有兩個非常極端的現象,一個就是在南極一個在北極。南北兩極,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都是冰雪天地,說到北京想到的就是北極熊說到南極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企鵝,但是在南極和北極他們不僅僅只存在於這兩種動物,也有別的動物,不過在他們兩個地區中也是有一句話叫做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弱者總是會被強者吃掉,就像北極熊經常吃別的小動物一樣,這是他生存的方法。很多人都覺得北極熊應該不會吃企鵝吧,其實大家都覺得企鵝肯定是一直長期生活在南極的那麼北極熊是不會生存在北極的。
  • 為什麼大塊頭北極熊遇到棕熊第一件事竟然是逃跑?
    北極熊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直立起來甚至有2米8,雖然是北極熊,但你可能猜不到它的皮膚竟然是黑色的,是不是很奇怪,我們下次講解。北極熊卻是在水中與冰上生活與繁殖。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所在的冰層融化減少,它們不得不向內陸遷徙,於是兩大王者就這麼相遇了。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但這兩者卻有互相迴避的傾向,可能都覺得對方不好惹。但是在爭搶獵物時,他們又不得不大打出手,但是讓人大跌眼鏡幾乎每次都是棕熊輕鬆攆走北極熊,甚至是體型稍微小的棕熊都把北極熊趕走。
  • 這幾種食物,膽固醇含量可能比肥肉還高,儘量少吃
    血管就是我們身體中的通道,一旦這些通道被堵住,我們的身體就無法吸收所需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而我們平時吃的一些食物,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那麼我們便會好奇了,為什麼我們的血管會被堵住呢?接下來我們便來了解一下吧。那我們的血管為什麼會被堵住呢?其實導致被堵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一種物質--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