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逼北極熊吃海帶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長沙晚報訊(記者 邱釗)今年夏天,長沙人感覺不是一般的熱,最高溫已突破37℃。全球氣溫是不是越來越熱?地球三極是什麼樣子?湖南可持續發展該怎麼做?昨日,星城科學講堂在寧鄉開講,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登義作了一場題為《地球三極氣候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精彩講座。 

  極地探險  赴南極科考曾遭冰層圍困 

  高登義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專家,曾8次赴珠峰、3次赴南極、16次赴北極、5次赴雅魯藏布江考察。 

  「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1988年在南極建立中山站的時候。」高登義說,「當時中國用的是已經要淘汰的破冰船,我們還沒有進入南極圈,一塊浮冰就將船頭撞了一個洞。」不久,科考船又被「冰壩」困住,在浮冰圍困中,船上116條漢子度過了1989年的元旦。 

  高登義回憶,破冰船被浮冰阻斷了20多天才得以繼續前進,但又遇到了一次劇烈的冰崩,一些隊員當即就躺在甲板上起不來了,船也被周圍的浮冰困住。科考隊用光了所有的炸藥,剛把冰層炸開,又被新的冰層圍困。7天後冰層退去,科考隊員們才撿了一條命。在這種情況下,高登義和其他科考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到最後,只花了30天就把中山站建起來了。 

  氣候變化  北極熊不得不吃魚吃海帶 

  「其實一百年來,地球地面平均氣溫變化不大。」高登義說。2007年,世界氣象組織公布,從1906年到2005年,全球地面氣溫平均升高0.74℃。雖然平均氣溫升高不到1℃,但對地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由於氣候變化,2007年前的30年,北極的浮冰持續減少,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受到重大影響。高登義介紹,通過照片對比發現,1991年的北極熊比2008年的北極熊胖得多。「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們跟蹤測量了多隻北極熊的體重,它們的平均體重降低了50~60公斤。而生存環境的改變,讓它們不得不尋找更多樣性的食物。」 

  「拿北極熊來說,我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它們主要以捕獵海豹為食。而後幾次去,由於海豹數量的大幅減少,北極熊已經開始捕魚吃了。」高登義拿出10餘年遊走南北極拍下的大量生動照片,照片上,有的北極熊身手矯健地捕海豹、魚類,有的在冰川裡暢遊。其中有一張卻讓大家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一隻北極熊正在吃海帶。原來,隨著北極浮冰面積減小和人類無限制地捕殺北極海豹,使得北極熊捕食海豹、海象越來越困難,北極熊不得不開始「吃素」。 

  持續發展  湖南要保護好青山綠水 

  「大家一定要清楚『人不勝天』。」高登義稱,他長期和大自然打交道,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偉大,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目前,全球氣候環境十分脆弱——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水資源短缺,一切生產生活都必須優先考慮全球氣候環境保護! 

  來到湖南,高登義的第一印象是「青山綠水」。湖南怎樣做到可持續發展?高登義從氣候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談到,要特別重視保護好湖南的青山綠水。第一要維持長江洞庭湖流域環境生態平衡;其次要保護好南嶺山地。因為南嶺山地不僅是長江、珠江分水嶺,也是眾多水系發源地;還要全力維護國家自然文物遺產,包括南嶽衡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 

  親近自然  普通人可到南北極旅遊 

  高登義是地球三極的常客,那麼普通人能夠去嗎?高登義介紹,三個極地中,珠峰的生活條件最艱苦,而到南極北極旅遊,對身體條件方面的要求其實不高。 

  「到南北極其實對於身體的影響並不大,也沒有像攀登珠穆朗瑪峰那樣有眾多身體健康方面的限制。」高登義說,現在北京已經有五六家機構組織到南北極旅行。到北極價格在5萬-9萬元,到南極價格在9萬-15萬元。 

  不過,對於前往南北極的市民,高教授也特別提醒,到南北極旅行,不是去享受,更多的是要了解大自然。因此一定要做好事先的準備工作,讓自己前去後有所收穫。同時一定要注意環保,不要隨意丟棄垃圾,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人物名片]高登義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人。開創了《山地環境氣象學》研究領域,重點研究地球三極地區和全球環境變化的相互關係。

相關焦點

  • 北極熊下水殺死白鯨當午餐,氣候變化迫使北極熊尋找新獵物
    據《每日郵報》11月30日報導,氣候變化逼得北極熊冒險尋找新的獵物,加拿大的北極熊為了獲得食物已經開始捕食鯨魚,視頻就拍到加拿大哈德遜灣的一隻飢餓的北極熊勇敢地跳進一群白鯨中間廝殺,殺死了一頭白鯨並把它拖到岸上食用。
  • 北極熊從吃海豹到吃草 今後還會吃什麼?這個人告訴你
    高登義  重慶晨報訊 (記者雍黎)今年是重慶入冬最晚的一年,氣候變化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呢?  南極冰川並不是都在融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川是否真的會消融,淹沒大量的城市?高登義說,從他們的科研數據來看,這不太可能。比如我國在南極崑崙站建立3個氣象觀測站,其中兩個兩米以下全都被冰雪埋起來了。這起碼說明,在我國崑崙站所在的東南極部分冰川正在增厚。我國的科學家初步估計,東南極每年增加的冰川在800億噸左右。
  • 北極熊的數量已成衡量氣候變化重要標誌
    很大程度上,北極熊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這種棲息在北極冰蓋上的大型哺乳動物,是諸多受氣候變化影響動植物中最具象徵性的代表符號。與北極熊一樣,候鳥、斑嘴鴨、鳴蟲、揚子鱷以及其它一些動植物全都是氣候變暖的最直接受害者。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近幾年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餓得皮包骨頭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消融,靠浮冰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長期找不到食物,甚至淪落到去垃圾堆裡翻找東西吃。然而更可悲的是,如今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北極熊很可能撐不過這個世紀了。
  • 《自然》:氣候變化加劇,或致北極熊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研究:氣候變化或導致北極熊在80年內瀕臨消失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使得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除非人類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否則這一物種或將在80年內幾乎消失。
  • 近期北極圈最高溫達38度,北極熊或將滅絕,氣候變化能被忽視多久
    7月2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篇研究稱:北極熊可能會在2100年滅絕。研究者提到,這只是保守估計,現實當中北極熊的滅絕速度只會更快。氣候變化還要被忽略多久?是時候出手拯救地球了!無論能不能拯救地球,我們先出手再說,將來無論發生什麼,你可以對孩子們說,我們當年為此都做了什麼什麼。
  •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北極熊或將在2100...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
  • 冷暖誰知北極熊
    由於氣候變暖,北極熊的冰上狩獵期和狩獵面積減少,的確對生存造成一定影響。夏季沒有趕上向北退縮的浮冰、留在陸地上,就很難捕食到主要的食物——海豹。段煦回憶說,在2013年7月份,他曾經在斯瓦爾巴群島看過如下景象:4頭北極熊在不足2平方公裡的海灘上一起找吃的,它們很瘦,而且行動速度很慢,用兩條前腿拖著後腿前進。
  • 2100年氣候變化能殺死大量北極熊—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許多北極熊的滅絕圖片來源:All Canada Photos / Alamy 隨著海冰的消失,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將在本世紀末之前「毀滅」世界上所有的北極熊。 北極熊依靠海冰捕獵海豹,這意味著隨著北極變暖,最後的26000頭北極熊正被推向禁食的生理極限。然而,由於缺乏種群統計數據,科學家很難給出每個北極熊種群在未來還能維持多久的準確時間線。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北極熊因為氣候變化正瀕臨滅絕?因紐特人有話要說
    北極熊平時就住在浮冰上,隨著這些海冰漂流,偶爾下水捕獵海豹和魚類。由於氣候變暖,北冰洋裡的浮冰正在變少,所以北極熊的棲息地也減少了。它們雖然會遊泳,但不是海洋動物,不能一直待在海裡。但因紐特人的看法不同,他們說只要北極熊能夠保持肥胖的體型,就不會有什麼滅絕的危機,相反它們對環境變化適應的很。
  • 北極熊「無路可走」!全球變暖致北極海冰驟減,氣候變化敲響警鐘
    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對野生北極熊的數量構成了不可逆轉的威脅,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使北極海冰降至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冰的急劇減少減少了極地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並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我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無所作為,到本世紀中葉,北極熊的數量將會下降。全球變暖正在減少北極熊的棲息地。
  • 無家可歸的北極熊:氣候危機分秒間惡化
    南北極冰川的消融已經對極地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北極熊漸臨瀕危南北極冰川的消融已經對極地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北極熊漸臨瀕危10月7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將一塊巨大的「冰山」安置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旁,提醒正在這裡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各國代表:氣候變化危機正在分秒間惡化。
  • 北極熊適者生存之道:開始學習捕食魚類
    原標題:北極熊:適者生存之道 科學家在鳥島下觀察 隨著北極浮冰面積的減小,長期以來在浮冰上捕食海豹的北極熊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另外,由於人類無限制地捕殺北極海豹,使得北極熊捕食海豹的可能性日益降低,北極熊面臨生存的威脅,數量有所減少。
  • 北極熊已經開始吃「自己」了
    「家小了,能吃的也少了」 早在氣候變化作為主要原因,波弗特海南部的北極熊數量已經減少了40%。 攝影:FLORIAN SCHULZ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獵食動物, 標準的頂級肉食者, 而且「這個殺手不怕冷」。
  • 求求了,給北極熊留一口飯吃吧,它們不想吃垃圾!
    看到這個熱搜,心裡總感覺有種說不出的難受,飢餓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據導語上說,冰川融化,垃圾成為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我們先來看看北極熊都吃什麼食物吧。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其他動物覓食艱難,北極熊卻在那裡獨尊稱王。北極熊性格兇猛,獵食的主要對象是海豹、幼海象、鳥蛋和沿岸擱淺的鯨。
  • 氣候變暖難搵食北極熊餓死在路上(圖)
    原標題:氣候變暖難搵食北極熊餓死在路上(圖)   由於無立足之冰   氣候變暖難以獵海豹   出現這個情況,原因是氣候變暖令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去年降至有記錄以來最低,缺乏海冰令北極熊沒有辦法去獵食海豹,被迫去遠處覓食,但最終仍是找不到食物,不幸餓死。報告指出,去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0年之一,海平面高度創新高,北極海冰消融數量破紀錄,全球許多地區的極端氣候更象徵著一種「新常態」。
  • 氣候是「殺手」,細說氣候變化對北冰洋生物的影響
    那麼如果氣候變化了,改變了北極的環境,那生存在北冰洋的生物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東陽就會告訴你答案。北極地區主要包括了北冰洋,以及圍繞著它的邊緣陸地海岸帶島嶼、北極苔原、北方針葉林帶。在夏季,北冰洋大約60%的海面上覆蓋著不融化的冰蓋,其餘的海面上漂流著冰山和浮冰,北極的年平均氣溫比南極大約高了24℃,但還是比我們生活的環境要冷得多的。
  • 北極熊進入小鎮,成了氣候問題產生的「難民」
    圖片版權:Josh Haner/《紐約時報》不完美的代表作為最大型的熊類動物和強大的頂級掠食者,魅力超凡的北極熊成為了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動物的代表。在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Al Gore)2006 年參與拍攝的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中,講述了一隻孤獨的北極熊在幾乎沒有了海冰身影的北極區海域中掙扎著生存的故事,由此,許多人心目中便把北極熊與氣候變化聯繫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