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適者生存之道:開始學習捕食魚類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北極熊:適者生存之道

科學家在鳥島下觀察

隨著北極浮冰面積的減小,長期以來在浮冰上捕食海豹的北極熊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另外,由於人類無限制地捕殺北極海豹,使得北極熊捕食海豹的可能性日益降低,北極熊面臨生存的威脅,數量有所減少。

然而,最近10年以來,部分北極熊卻能夠適應北極海豹難捕的狀況,一方面改變自己捕食海豹的傳統生活習慣,開始學習捕食魚類、鳥和鳥蛋,覓食海帶和嘗試吃青草;一方面更精細、節約地吞食海豹,無論是海豹肉、內臟或骨頭都儘可能地精細吞食,求得生存和繁衍。據研究北極熊的科學家說,僅僅在斯瓦爾巴群島及其附近海域,北極熊的數量已經從10年前的2000餘只增加到3000隻左右。

正如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所說:「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能夠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看看部分北極熊的明智之舉,人類更應該主動地認識並適應其變化規律,以求得更好地生存與發展。(高登義)

相關焦點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社會很豐富,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你幻想的那麼美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的人在負重前行,有的人在墨守成規,有的人成了社會的精英,有的人被社會淘汰。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不斷適應的過程,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才能隨著時代巨輪滾滾向前。
  • 「適者生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表達——適者生存,其正確的表達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In college, 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適者生存,適用的廣泛性到底有多大
    小時候看動物世界,老虎獅子美洲豹等等這些動物界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輕而易舉的捕食比它們弱小的動物,聽到最多的總結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在我們人類世界裡,適者生存也是被許多企業開會團建的時候經常被提起,不適應規則就要被淘汰,難道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是一樣的嗎?
  •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適者生存任務做法
    導 讀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 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
    侏羅紀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許多小夥伴仍然是恐龍的忠實粉絲,而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就是一款以侏羅紀為背景的動作冒險類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的逼真,玩家在遊戲中不僅可以見識到各種各樣的恐龍,更是還能控制它們進行對抗,喜歡侏羅紀的小夥伴快來下載暢玩吧。
  • 北極變暖或致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
    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挪威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並認為這是由全球變暖導致的。 北極熊主要以海豹為食,但是挪威極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的Jon Aars拍到了一隻北極熊吞食海豚的畫面,並在最新一期的《極地研究(Polar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這一發現。
  •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誰在定義雲桌面技術標準?
    食草魚類長出更多的細刺以此獲得更敏捷的運動能力就是物種的進化,需要更靈活更快的速度來逃避被捕食吃盡。這即是「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的自然規則。 自然中如果一個物種不能適應環境不斷變化進化,就必將成為食物。最近一個研發技術群裡在討論他們小組準備在新項目中啟用C++20 ,是啊C++ 都已經20 了,似乎C++11 昨天還是新技術,今天已經迭代這麼多版本。
  • 南極為何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送到南極,它還能生存嗎?
    別看這兩個地方如此寒冷,在南北兩極仍然生存著不少的動物,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寒冷環境,成為了南北兩極的「土著居民」,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極熊。北極熊的體型十分龐大,有著出色的嗅覺和觀察力,它的反應敏捷,捕食能力也十分強大。很多小型的海洋生物在面臨北極熊時,都被它的兇悍勇猛所收服。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然後過了幾百年,又開始戰爭,一次次循環如此。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是我們喜歡戰爭嗎?並不是!弱肉強食在一次次戰爭中被人視為真理!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
  • 瀕臨死亡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捕食海豹只用了20秒!活活逆轉了死亡
    瀕臨死亡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捕食海豹只用了20秒!活活逆轉了死亡環境的改變使得很多動物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尤其是分布在南北兩極的生物,北極熊是北極最頂尖的獵食者。因為環境的改變,導致冰川融化,食物的短缺讓這隻北極熊多日沒有進食,瀕臨死亡的它骨瘦如柴,但北極熊仍未放棄對生存的渴望,捕食海豹只用20秒,活活逆轉了死亡,曾幾何時,北極地區生存的北極熊都是白白胖胖。
  • 北極熊已經開始吃「自己」了
    攝影:Paul Nicklen,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每年2月27日被定為「國際北極熊日」,這一國際主題日的設立,旨在提醒全社會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和北極熊的生態問題。
  • 萬物進化史之適者生存
    在我們大眾的認知裡,弱者是被淘汰的一類,強者才是生存下來的那一部分,其實我們的認知早在幾億年前便產生了偏差,只有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至今。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只要能生存下來才是王道,而生存才是萬物永恆的主題。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熊可以在南極生存嗎?
    因此,不是北極熊不能適應南極,而是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北極熊能在南極洲的環境中生存嗎?北極熊要生存繁衍,無非是要有浮冰、有海面。首先,要有浮冰。在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域,有浮冰,也有開放的水域,因此完全適合北極熊生存。不過,與北極不同的是,南極地區是大陸,而北極熊在陸地上難以覓食。因此它們在北極能遍布整個北冰洋都有分布,但在南極無法進入南極洲內部,只能在邊緣的南大洋沿岸地區生存。北極熊真到了南極,吃什麼?
  • 如果把北極熊放到南極,它們能否生存?理論上可以,但會帶來災難
    有人提出了一個奇特的觀點,那就是將北極熊送往和北極氣候條件類似的南極地區,這樣北極熊的生存就有保證了 澳大利亞本來是沒有兔子的,來到這裡的歐洲人將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兔子帶到了澳大利亞,由於兔子在這裡沒有天敵,它們開始在澳大利亞迅速繁殖
  • 氣候變化導致生物鏈改變,北極熊被迫捕食人類
    9月18日消息,北極熊一直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兇猛殺手之一。不過由於與人類生活領域基本隔絕,加上北極自成體系的生態系統,北極熊很少侵犯人類棲息地或捕食人類。不過近些年事情正在發生改變。由於人類過日益頻繁的北極活動和全球氣溫變暖,導致北冰洋海冰融化日益加深。而缺少了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沒辦法捕獵的北極熊逐漸開始以人類為食。
  • 加拿大北極熊鋌而走險 攀登懸崖峭壁捕食(組圖)
    1.加拿大科茨島上的北極熊 加拿大科茨島上的北極熊  科學家公開的這組令人驚訝的照片顯示,加拿大科茨島上的這些北極熊鋌而走險攀登懸崖捕食。  3.研究人員目睹北極熊吃幼鳥和鳥蛋 研究人員目睹北極熊吃幼鳥和鳥蛋  在2000年和2003年,研究人員目睹北極熊吃幼鳥和鳥蛋,這是一種破壞海鳩種群的行為。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
  • 「適者生存」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達爾文?NO!
    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非但不是,達爾文在1869年發行的第5版《物種起源》中引用了這一詞彙,之後居然還為此向公眾道歉,估計是後悔死了!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