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那麼多脂肪 為啥卻沒心血管病?

2020-12-08 快科技

憨態可掬的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體內脂肪佔據了約25%的體重,但它們卻很少得心血管疾病,這是什麼原因呢?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劉石平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細胞》)上以封面故事公開發文,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研究結果對於廣大的「吃貨」是一個福音:未來有一天,哪怕你像北極熊一樣頓頓吃肉,長得膘肥體壯,也不用擔心心血管疾病的困擾了。

首次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文

這篇名為「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 Recent Speciation and Rapid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in Polar Bears」(《群體分析揭示北極熊更近的物種形成時間和快速的適應性進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Cell(《細胞》)上以封面故事公開發表。

論文由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2012級遺傳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劉石平作為第一作者,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2010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何偉明作為署名作者,華南理工作為第二完成單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共同合作完成。

劉石平作為「華工-華大」基因組科學創新班第一屆學生,他曾於2010年2月及2011年11月,先後兩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以署名作者及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The sequence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giant panda genome(《大熊貓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及Ascaris suum draft genome(《豬蛔蟲基因組草圖》)。

有望解決人類高風險心臟病難題

該研究利用群體基因組方法分析了89個北極熊和棕熊的完整基因組,揭示兩物種大概在34.3~47.9萬年前分化。

研究發現,相對於棕熊,北極熊有些基因受到了強的正選擇進化,有9個基因與脂肪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暗示北極熊的脂肪酸代謝方式和心血管系統可能發生了重要的幾乎重組的變化。

據介紹,該研究可能對人類對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劉石平表示,人們未來可以從北極熊的適應性變化吸取靈感,也許可以通過基因工程或者相關醫學的手段對特定基因進行「人工精確改造」,導入心血管疾病相關病人體內,從而從源頭上解決。

對於北極熊的進一步研究,劉石平透露,他們已經挑選了部分古北極熊DNA進行測序,後面將從一個更加直接的角度揭示北極熊適應環境的機制和過程。

相關焦點

  • 北極熊吃那麼多肥肉,為什麼不得心臟病?
    再來足夠多的身體脂肪用以保暖。你還需要強大的耐力,好讓你能夠一連遊上好幾英裡,從一塊浮冰遊到另一塊浮冰。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本月一篇論文指出,北極熊擁有一些基因,使得它們能夠靠脂肪過量的飲食生存——而無需擔心這種食譜所伴隨的那些人類疾病。
  • 吃豬油真的會引起心腦血管病嗎?吃素的人也沒少發生是為啥?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朋友問:吃豬油真的會引起心腦血管病嗎?吃素的人也沒少發生是為啥?豬油屬於脂肪類食物,日常所吃的主要脂肪還有植物油,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在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方面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影響有多大?先來了解一點有關脂肪類食物的基本知識。
  • 為啥南極沒有北極熊?
    比如,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長期以來,它們在各自的地盤繁衍生息,「井水不犯河水」。為何「北極霸主」雄霸一方,卻沒能在南極佔得一席之地;「海洋之舟」是遊泳高手,卻沒有穿過赤道,見到不一樣的冰川?我翻了一下北極熊的家譜,發現要解釋這個問題得從熊類的演化說起。我們熊類的祖先最早出現在 2000多萬年前的歐洲南部,而熊科動物的形成時間是600萬~1500萬年前。
  • 指甲為啥不痛?南極為啥沒有北極熊?麥當勞的漢堡可以放多久?
    視覺中國找來的圖,P的是不是?真的是因為北極熊一頓要吃一打企鵝嘛?自己理解出一套答案:南極和北極雖然都很冷,但是南極相對要冷很多,並且氣候十分乾燥。而北極卻相對好很多,夏天甚至還會有生機盎然的樣子。所以南極是不適合熊類生存的;是不是要問,「那企鵝可以去北極啊!」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
    近幾年來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腦血管病住院費用年均增速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中國心血管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呈現在低齡化、低收入群體中快速增長及個體聚集趨勢。今後10年心血管病 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為啥我做自體脂肪填充好醜,面部填充脂肪的危害太可怕!
    為啥我做自體脂肪填充好醜,面部填充脂肪的危害太可怕! 脂肪填充讓你身上無處安放的脂肪,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但有的小仙女在追求面部飽滿的路上一不小心用力過猛,腫成饅頭臉、壽星公,可是醜的沒話說,走到哪裡都戴著個口罩,悲傷的心情無語言表,只能抱頭痛哭!
  • 北極熊冬眠嗎 北極熊需不需要冬眠
    那麼,在北極極寒之地生活的北極熊冬眠嗎?到底北極熊需不需要冬眠?下面我們一起裡啊了解。北極熊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後再吃,甚至享用完脂肪之後就揚長而去,要知道對它們而言,高熱量的脂肪比肉更為重要,因為它們不僅需要維持保暖用的脂肪層,還需要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北極熊為什麼不怕冷?
  • 我的世界:北極熊為啥這麼護幼崽?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可思議
    在我的世界裡面我們都知道存在著很多的生物,無論小夥伴們喜歡玩哪個模式,這些生物是不會變化的,那麼我們認識到生物的有些只是表面的內容,那麼你們有哪些小知識是想和小夥伴們分享的麼?我們知道很多的玩家是喜歡探索一些小秘密的,所以就會規避很多的危險,所以多知道一些小知識,你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下我知道的一個小知識吧,看看你們是不是早就已經知道了呢?
  • 吃鴕鳥肉的人不多,為啥還那麼多人養?原來還有這些用途
    那麼久以來,居然都沒見過鴕鳥肉「入駐」菜市場,畢竟豬肉都貴成這樣了,也該是別的肉出來分佔市場的好時機。然而,連大型超市的冰櫃都只是偶爾看到過,不是說鴕鳥肉很健康很有營養的嗎?出色的營養價值其實鴕鳥肉真的很健康,從營養上說甚至優於牛肉。首先,鴕鳥肉與其它肉類相比,其脂肪含量極低。
  • 北極熊被居民狂投餵,體重達679公斤,比一般北極熊多重230公斤!
    不過近日有攝影師在美國阿拉斯加拍到一隻超胖的北極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因為這隻北極熊是被當地居民餵食餵胖的!679公斤的北極熊,比一般北極熊多出230公斤!當地居民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為了減少北極熊的饑荒問題,他們不希望捕到鯨魚後,被一群(20隻左右)成年北極熊『尋味而來』;第二個原因則是遵照幾千年來的傳統,用食物向北極熊表達敬意。而且居民相信這樣做可減少北極熊因覓食困難導致死亡的問題。因為如果居民沒有不能捕獲鯨魚,那麼北極熊將需要等到海洋結冰後才能去捕獵,會有部分北極熊被餓死。
  • 北極熊真的要滅絕了麼?
    北極熊的主要食物是環斑海豹,它一般只吃海豹的脂肪,而對瘦肉不屑一顧。這種習慣並不是浪費,而是一種生存技巧。一頭成年北極熊,每天都要消耗16000卡的熱量,這幾乎是一個人一周所需的熱量,所以,對它們來說,吃飯和儲存脂肪是活下去的關鍵。
  • 體內多餘的脂肪或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2019年8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薩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體內多餘的脂肪或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生的關鍵驅動因素。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小學入學面試神題滿天飛:為啥北極熊不吃企鵝
    隨著本周末廣州小學招生報名時間的日漸逼近,不少準小學生家長之間盛傳著各種各樣的面試神題,如被家長稱為急轉彎的代表題:為啥北極熊不吃企鵝?為此,家長們臨陣磨槍,用各自的方法訓練孩子,以求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邀請親戚給孩子模擬面試  呂小姐的孩子今年要報讀小學了,地段學校是天河區的某省一級學校。
  • 喝小分子水治心血管病?
    號稱通過磁力切割就可以得到「小分子水」,這種水具有神奇的療效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對於宣揚可以治病的保健品,你最好先打上個問號  皮卡  你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宣傳:喝水能治病!我們研製的水杯能夠通過磁場多次切割使普通的水變成小分子水,小分子水團簇小,易吸收,能夠清理血管,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  作為生命之源的水,近年來噱頭是越來越大了。
  • 北極熊的皮膚是黑的,但是我們看北極熊是白的,這是為什麼?
    北極熊的毛髮之所以疏鬆,是因為這樣有利於陽光打到他的皮膚上之後吸收熱量,這樣的話,他就能夠在嚴寒的北極生存下來了,他的皮下有著厚厚的脂肪,導致他身體的熱量能夠很好的保存下來,所以不要看他生活在北極,他甚至有時候還感覺到非常的熱,想在冰面上好好的降降溫。
  • 2019年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錄取名單
    2019年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錄取名單由廣東研究生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錄取,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廣東研究生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研究生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一、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每5例死亡,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而身體活動每增加4 MET·h/d,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12.0%。